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知识构架在变化,新课标、新高考和新教材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就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不适应当今学情以及新高考新教材的要求入手,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并重点论述了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教学;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照本宣科。这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重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建议中,强调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问题式教学[1]。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优势
  问题式教学法是教育改革背景下不断发展成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导向,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一)“教”与“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问题式教学法实现了教师的“教”从以前的研究教材教法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的转变,问题的创设遵循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教师由主体向主导地位的转变。学生的“学”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关注力,真正参与,融入课堂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把教师提问题和学生提问题相结合,甚至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和融入课堂,做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提高思辨探究能力,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设的问题条件、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储备通过反复讨论探究自己和同学们不同的回答,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甄别,在思维的不断碰撞,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探究能力,实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研教材,合理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研教材并把握好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发挥教材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设计问题。让设计问题情景和问题与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具有相关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找到相关的资源和依据。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大家知道我们所在地区的农业主要有哪些类型?影响这些农业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稳步推进。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引导分析并归纳,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程学习的重难点。
  其次,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分析”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家乡的梯田水稻种植和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有何异同点?我们的乡村梯田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乡村景观)?以及近几年我们周边为什么出现了不少的采摘的观光农业园?”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地域文化知识还能把已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落实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问题难易程度、问题的层层递进和提问时间的把握,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确保问题高于教材,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指导,推动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鼓励质疑,学生自主创设问题
  在实施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自主发现和创设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怀疑的态度,教师更加容易进行问题式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2]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并播放新闻视频“2017年春运”,让学生提出视频内容反映人口迁移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1、春节回家过年算人口迁移吗?2、怎么样才算人口迁移?3、为什么要人口迁移?4、人口怎么迁移?5、人口迁移会产生什么影响?然后组织学生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并质疑同学们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对“为什么要人口迁移?”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同学就直接照搬教材里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也有同学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补充:家庭会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人口迁移;婚姻会影响青年人的人口迁移;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了人口迁移。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讨论结果与学生共同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归纳,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三)倡导合作,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跨度大、知识面广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创设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有时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当中倡导合作探究。为此,教师也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与问题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集体力量,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3]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之前,布置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围绕“我生活的城市”为主题,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查询和收集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究我们所生活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并做好相关的调查记录。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整理归纳其所获得的相关资料和调查记录。然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做好学习任务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其内部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其中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几年来这些城市用地范围的发展变化,然后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学生并实时关注学生讨论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的问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完这节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主动说出小组讨论中还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学科特征,并完成地理课堂任务。
  (四)评价反馈,确保目标达成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同样的,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和教师创设的问题回答情况,以及学生质疑并创设的问题,还有学生合作探究的表现及时的积极评价反馈,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对自己进行反思改进,最终实现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假设你是一位企业老总,在选择建工厂地点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讓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回答。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甘蔗制糖厂、饮料厂、炼铝厂、电脑装配厂和华为公司”这5类不同工厂的资料,然后根据学情把学生分为5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探究:这类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应该布局在哪里?还有哪些工厂的布局与他们相似?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的成员充分讨论并分析,然后由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同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质疑,本小组成员对质疑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及时吸取他人的经验,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评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和完成课堂任务情况。为了展现评价反馈活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完成自评和互评,从同学的角度指出自己和他人在学习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优化教学评价反馈。此外,教师也要在评价反馈过程中制定各种激励机制,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榜样,提高学生质疑、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精研教材并把握教学规律,确保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勤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整合有效资源,拓展问题式教学的形式和途径,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万法创、刘恭祥.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9(04):139-140+142.
  [3]周建武.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1):88.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脱胎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更好地满足应用技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是转型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立足西京学院所建立的“一体多翼”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内涵及其在实施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为处在转型发展时期的民办高等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学科竞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普及应协调发展,不能偏废;在不同的职业时期,应有所侧重;学术研究是三者中重中之重。只有全面发展,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普及才能够三足鼎立,支撑青年教师快速、良性发展,实现职业辉煌。  关键词: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普及;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98-02  Abstract: Acade
期刊
摘 要:咏清的诗作表达了个人对生活的感叹,明朗而不单调。他的骨子里,化入了浓郁的爱情、乡情和亲情,于自在的吟唱中,生动而清晰地表现了出来。  关键词:咏清;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258-02  Abstract: Yong Qing's poems express personal feelings to life, br
期刊
摘 要:新高考背景的理综化学科目命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加强学科内的综合性,也就是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归纳在一道题中进行考察,这也在启发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势必要突破传统教材的固定编排模式,将知识凸显的形式以多元化的转变进行综合整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学会重组和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全新结构的復习知识链,以此来提高学生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化学学科的复习效果。对此,本文就针对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复习有效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让高中数学教师对高中数学教学重新进行了思考,如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新的教育理论、方法以及技术等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参与,一起研究。文章基于此进行研究,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要点,并从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培养以及课程评价等角度提出了课程教学的策略,期待可以为广大同仁数学教学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历史是高考文综的基本考试科目,近几年,其考试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知识过渡到能力,再到素养,这表明纯理论灌输时代已渐行渐远,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提升核心素养,方能巧妙运用历史知识,进而有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依托高中历史复习内容展开探讨,主要研究常见弊端和具体的矫正方法。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弊端;矫正;方法  高中历史包含多个知识点,基于新课改,高考历史命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以“培育专业教学团队,建立特色专业群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职业氛围环境”、“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为重点,以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文章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通过介绍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概述(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概念、特点),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影响要素(产业结构优化影响要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要素以及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影戏要素
期刊
摘 要:阅读和写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基础性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不可偏废。而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更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予以特别的重视,以实现以读促写的效果和目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及相关学者对语文教学中读写关系的研究,首先就本地区高中生的写作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写作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這一阶段中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地理知识学习中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思考时间,使得学生们在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教导高中生们地理知识需要培养他们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从而在思想中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地球资源。而且在地理教学
期刊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被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当中,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和局限性,对化学教学内容也起到了丰富的作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高中化学学习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