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研究如何在运动处方实践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从而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处方主要以案例和情境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任务活动中心的特点,在任务动机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跨学科运用知识,并以任务完成结果为反馈,逐步熟悉工作过程、完善职业技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运动处方;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72-01
1.前言
《运动处方》是一门介绍健身指导原理和技术的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动健身、训练和慢性病康复的相关技能。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既可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技能。任务驱动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格局,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完善,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在《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将有效提升各环节的教学效果。
2.《运动处方》的实践教学特点
科学性、系统性、安全性、针对性和普及性是运动处方在实际操作中应具备的特点。为了使运动处方的教学贴合实际工作过程,体现出上述特点,不仅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还应当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与强化作用。运动处方的理论部分涉及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教学中要求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促进技能的形成。学生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初步认识运动处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安全性等,然而把这些特性内化为自身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普及性,在实践教学中容易理解,但若没有各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学生便无法做到准确运用。
由于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学习与工作过程的紧密融合,任务驱动模式对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任务驱动模式”是指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运动处方主要以案例和情境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任务活动中心的特点,在任务动机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跨学科运用知识,并以任务完成结果为反馈,逐步熟悉工作过程、完善职业技能。
3.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过程
将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运动处方》实践教学时,首先要确定任务活动中心,然后列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之后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资源、转换学习方式(自主或协作完成),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根据结果反馈,归纳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图1)。
4.任务驱动模式在各教学环节的应用
4.1 确定各教学环节的任务活动中心
运动处方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健身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和竞技运动处方等环节。体适能理论是运动处方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依据,属于教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组成健康体适能的各项要素可确定为独立的任务活动中心。运动处方框架与流程的教学,同样可确定为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任务。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持续的进行自主探索和积极实践,可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模式的效用。健身、康复和竞技三类运动处方,参照不同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取相应的学习任务。
4.2 基础理论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4.2.1 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应用
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能要素有心血管适能、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和身体成分,这些要素构成了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要素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了基本的运动目标,因而把每项要素划分为一个学习任务。以心血管适能为例,任务中心(提高心血管适能水平),问题解决(心血管适能测试、评价与训练),学习资源(相关学科提供的理论依据与操作方法),学习方式(自主或协作完成)。
4.2.2 运动处方框架与流程教学的应用
标准的框架与流程能够为运动处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熟悉运动处方的框架内容、制定流程可分别作为任务活动中心。完成上一阶段健康体适能的学习任务之后,将任务结果当作学习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4.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健身运动处方受众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经过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已经掌握了健身运动的依据和手段,以及运动处方的框架和制定流程。根据分类,将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柔韧适能运动处方和减脂运动处方列为任务活动中心。这一教学环节需体现出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普及性,因而在任务驱动模式中结合案例法和情境法,往往有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运动对象是摔倒危险性增高的老年人,可以选择神经肌肉训练的运动处方作为学习任务。为每项任务选择多样性的案例或设置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康复运动处方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又可归为生活方式疾病的范畴。增加体力活动是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措施之一。康复运动处方主要面向慢性疾病患者和功能康复人群,以辅助治疗和康复为目的,与此同时恢复其健康体适能水平也很必要。将慢性疾病及功能康复的运动处方列为任务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前期任务成果及反馈,解决不同案例、不同情境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协作并独立完成任务。
5.结论与建议
5.1 运动处方主要以案例和情境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任务活动中心的特点,在任务动机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跨学科运用知识,并以任务完成结果为反馈,逐步熟悉工作过程、完善职业技能。
5.2 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时,首先确定任务活动中心,然后列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资源、转换学习方式,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将结果反馈于下次任务。
5.3 运动处方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健身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和竞技运动处方等环节,参照不同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取相应的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健.健康体适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2]王正珍.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9)
[3]王尧.现代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张志俊.高职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运动处方;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72-01
1.前言
《运动处方》是一门介绍健身指导原理和技术的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动健身、训练和慢性病康复的相关技能。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既可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技能。任务驱动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格局,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完善,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在《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将有效提升各环节的教学效果。
2.《运动处方》的实践教学特点
科学性、系统性、安全性、针对性和普及性是运动处方在实际操作中应具备的特点。为了使运动处方的教学贴合实际工作过程,体现出上述特点,不仅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还应当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与强化作用。运动处方的理论部分涉及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教学中要求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促进技能的形成。学生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初步认识运动处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安全性等,然而把这些特性内化为自身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普及性,在实践教学中容易理解,但若没有各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学生便无法做到准确运用。
由于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学习与工作过程的紧密融合,任务驱动模式对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任务驱动模式”是指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运动处方主要以案例和情境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任务活动中心的特点,在任务动机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跨学科运用知识,并以任务完成结果为反馈,逐步熟悉工作过程、完善职业技能。
3.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过程
将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运动处方》实践教学时,首先要确定任务活动中心,然后列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之后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资源、转换学习方式(自主或协作完成),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根据结果反馈,归纳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图1)。
4.任务驱动模式在各教学环节的应用
4.1 确定各教学环节的任务活动中心
运动处方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健身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和竞技运动处方等环节。体适能理论是运动处方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依据,属于教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组成健康体适能的各项要素可确定为独立的任务活动中心。运动处方框架与流程的教学,同样可确定为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任务。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持续的进行自主探索和积极实践,可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模式的效用。健身、康复和竞技三类运动处方,参照不同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取相应的学习任务。
4.2 基础理论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4.2.1 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应用
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能要素有心血管适能、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和身体成分,这些要素构成了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要素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了基本的运动目标,因而把每项要素划分为一个学习任务。以心血管适能为例,任务中心(提高心血管适能水平),问题解决(心血管适能测试、评价与训练),学习资源(相关学科提供的理论依据与操作方法),学习方式(自主或协作完成)。
4.2.2 运动处方框架与流程教学的应用
标准的框架与流程能够为运动处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熟悉运动处方的框架内容、制定流程可分别作为任务活动中心。完成上一阶段健康体适能的学习任务之后,将任务结果当作学习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4.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健身运动处方受众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经过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已经掌握了健身运动的依据和手段,以及运动处方的框架和制定流程。根据分类,将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柔韧适能运动处方和减脂运动处方列为任务活动中心。这一教学环节需体现出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普及性,因而在任务驱动模式中结合案例法和情境法,往往有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运动对象是摔倒危险性增高的老年人,可以选择神经肌肉训练的运动处方作为学习任务。为每项任务选择多样性的案例或设置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康复运动处方教学的任务驱动模式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又可归为生活方式疾病的范畴。增加体力活动是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措施之一。康复运动处方主要面向慢性疾病患者和功能康复人群,以辅助治疗和康复为目的,与此同时恢复其健康体适能水平也很必要。将慢性疾病及功能康复的运动处方列为任务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前期任务成果及反馈,解决不同案例、不同情境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协作并独立完成任务。
5.结论与建议
5.1 运动处方主要以案例和情境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任务活动中心的特点,在任务动机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跨学科运用知识,并以任务完成结果为反馈,逐步熟悉工作过程、完善职业技能。
5.2 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时,首先确定任务活动中心,然后列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资源、转换学习方式,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将结果反馈于下次任务。
5.3 运动处方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健身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和竞技运动处方等环节,参照不同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取相应的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健.健康体适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2]王正珍.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9)
[3]王尧.现代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张志俊.高职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