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释放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诸要素的潜力,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2010-2020年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速需不低于7%的水平。如果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来衡量,那么7%的增速并不算太高。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过去30年的情况明显不同。3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标准的低收入国家,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相对较容易,而今天的中国则是一个具有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早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些有利因素已经一去不返,稍有不慎还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那么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究竟靠什么呢?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无外乎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在劳动力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告别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育率水平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在未来的几年达到峰值后就将处于下降的态势。不过,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首先,中国需要对户籍制度等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措施进行改革,改变劳动力区域分割状况,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其次,中国还需大幅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目前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5年,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11-12年的水平。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中国可以在不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劳动力数量下降的影响;第三,目前中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在预期寿命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过早退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未来可以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扩大劳动供给规模。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中国还可以通过发展劳动替代性技术来弱化劳动供给减少的影响。
在资本投资方面中国同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研究显示,虽然近些年中国的资本投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增量资本产出比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投资效率在不断下降,经济中存在着过度投资问题。另一方面,据IMF以及汇丰银行的估算,中国目前的人均资本存量约为韩国的17%,不到美国的8%。这种矛盾的现象意味着中国的资本投资存在很大的浪费,有较大一部分投资未能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方式,中国的资本投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中国首先要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通过加大《鼓励民间投资36条》的落实力度,为民营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努力使民间投资成为资本投资的一只支柱力量;其次,中国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步伐,加大金融行业竞争力度,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第三,要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体系和地方财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问题;第四,要完善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措施,防止房地产等领域的过快发展对其他实体产业发展造成挤压。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一些研究成果,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已经达到30%左右。未来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以及资本边际产出的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我国政府向来比较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时用于研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76%,远超过印度、巴西等国家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效率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效率,加快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速度,使得创新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
当然,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总体失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人与环境还不够和谐等一系列挑战。但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释放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诸要素的潜力,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无外乎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效率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效率,加快研发
成果的市场转化速度,使得创新真正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2010-2020年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速需不低于7%的水平。如果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来衡量,那么7%的增速并不算太高。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过去30年的情况明显不同。3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标准的低收入国家,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相对较容易,而今天的中国则是一个具有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早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些有利因素已经一去不返,稍有不慎还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那么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究竟靠什么呢?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无外乎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在劳动力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告别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育率水平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在未来的几年达到峰值后就将处于下降的态势。不过,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首先,中国需要对户籍制度等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措施进行改革,改变劳动力区域分割状况,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其次,中国还需大幅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目前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5年,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11-12年的水平。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中国可以在不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劳动力数量下降的影响;第三,目前中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在预期寿命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过早退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未来可以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扩大劳动供给规模。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中国还可以通过发展劳动替代性技术来弱化劳动供给减少的影响。
在资本投资方面中国同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研究显示,虽然近些年中国的资本投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增量资本产出比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投资效率在不断下降,经济中存在着过度投资问题。另一方面,据IMF以及汇丰银行的估算,中国目前的人均资本存量约为韩国的17%,不到美国的8%。这种矛盾的现象意味着中国的资本投资存在很大的浪费,有较大一部分投资未能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方式,中国的资本投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中国首先要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通过加大《鼓励民间投资36条》的落实力度,为民营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努力使民间投资成为资本投资的一只支柱力量;其次,中国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步伐,加大金融行业竞争力度,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第三,要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体系和地方财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问题;第四,要完善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措施,防止房地产等领域的过快发展对其他实体产业发展造成挤压。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一些研究成果,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已经达到30%左右。未来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以及资本边际产出的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我国政府向来比较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时用于研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76%,远超过印度、巴西等国家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效率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效率,加快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速度,使得创新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
当然,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总体失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人与环境还不够和谐等一系列挑战。但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释放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诸要素的潜力,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无外乎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效率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效率,加快研发
成果的市场转化速度,使得创新真正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