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述了由首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 服务外包 创新应用大赛 启示
1 大赛的基本情况
“首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是由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无锡市商务局、无锡市教育局、江南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次大赛面向面向本科及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教育部认定的软件示范学院为重点;区别于传统技能竞赛,其突出创新导向、企业应用和市场需求,“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需求”的特点始终贯穿于大赛整个实施过程。由企业根据现实需求出题,最后需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现场答辩。本次大赛的评审也进行了创新实践,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聘请企业和高校的专家研究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突出过程与结果、任务与团队并重,在评审结果方案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在方案产生过程中体现出的意识与素质。
2 大赛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2.1 课程体系的改革
大赛的赛题都出自知名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在比赛过程中,有过企业项目经验的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而那些只有理论经验的选手明显比较吃力,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一现象,提示我们需要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应以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人才的办学原则,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选择一些就业比较集中、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软件企业。调研对象主要为企业项目、技术经理和本专业毕业生,着重进行“就业岗位和相应岗位工作任务”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各软件公司自主设置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实质工作内容近似原则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统计,得出相关的主次岗位。然后对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到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交付与维护,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程度和教学过程中获得物化学习成果的难易程度,对专业及先导课程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进行评级分類,同一阶段的课程,再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要求进行排序。最后,以软件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次大赛对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曾经参与过企业项目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比赛中占有明显的优势。这引发了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思考。
首先为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环境及岗位工作任务,大一新生在入门学习阶段可以设置1周的“看企业、讲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为促进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培育职业素养,获得工作经验,在专项学习阶段可以设置岗位实习,学生一方面进入企业从事以软件项目为载体岗位实习,如从事系统编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系统交付与维护等工作。在综合学习阶段可以设置12周的毕业实习,根据实习岗位任务,结合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具体问题,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预就业。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台阶。
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部分内容不能停留在做单纯的实验题的阶段或只把简单的实例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应开发设计了多个适合教学的真实软件项目,项目涵盖了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讲项目实施的同时将知识贯穿讲解给学生,学生接收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真正的项目实施过程。授课地点选择在双向多媒体机房进行,做到讲练结合。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一步地加强理论知识的接收,并获得一次又一次的专业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实训课程应增加一些企业的项目,吸收学生参与部分科研项目;按照在服务外包软件企业中,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版本控制、软件测试和产品支持等及项目管理的重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来实施。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紧贴企业软件开发的技术要求,将服务外包企业的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规范嵌入软件专业实训项目教学中,探索出基于软件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准则、流程控制规范与设计技术。借助这些手段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系统观念。
总之,对于实践教学应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精心设计。“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三个层面”分别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或能力)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后者是前者的提高与发展。
另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如软件代码编写中工作细致与处处规范的工作态度,软件数据库维护工作中的数据安全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与法律意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3 实践实训室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购买相关的实训设备,为相关课程配置好功能强大的实训室来完成一些模拟项目或重复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同时,还应在校外建立了一批实训基地,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指定专门教师定期联系基地,管理学生,提高办学质量。
3 大赛对教师队伍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大赛,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注重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注重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修;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课题的研究;③选派教师出国学习深造。④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大赛推进校企合作
大赛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顶岗实习、开设冠名班、订单班,毕业实习等。企业通过接受学生完成校外实习与实训任务,通过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了工学结合实习顺利开展。对于企业来说,其可以选择到了满意的学生,并且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业率也随之提高了。对于学生来说,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有效的推销了自己,达到了三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可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筹备工作浅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 服务外包 创新应用大赛 启示
1 大赛的基本情况
“首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是由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无锡市商务局、无锡市教育局、江南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次大赛面向面向本科及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教育部认定的软件示范学院为重点;区别于传统技能竞赛,其突出创新导向、企业应用和市场需求,“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需求”的特点始终贯穿于大赛整个实施过程。由企业根据现实需求出题,最后需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现场答辩。本次大赛的评审也进行了创新实践,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聘请企业和高校的专家研究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突出过程与结果、任务与团队并重,在评审结果方案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在方案产生过程中体现出的意识与素质。
2 大赛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2.1 课程体系的改革
大赛的赛题都出自知名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在比赛过程中,有过企业项目经验的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而那些只有理论经验的选手明显比较吃力,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一现象,提示我们需要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应以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人才的办学原则,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选择一些就业比较集中、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软件企业。调研对象主要为企业项目、技术经理和本专业毕业生,着重进行“就业岗位和相应岗位工作任务”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各软件公司自主设置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实质工作内容近似原则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统计,得出相关的主次岗位。然后对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到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交付与维护,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程度和教学过程中获得物化学习成果的难易程度,对专业及先导课程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进行评级分類,同一阶段的课程,再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要求进行排序。最后,以软件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次大赛对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曾经参与过企业项目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比赛中占有明显的优势。这引发了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思考。
首先为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环境及岗位工作任务,大一新生在入门学习阶段可以设置1周的“看企业、讲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为促进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培育职业素养,获得工作经验,在专项学习阶段可以设置岗位实习,学生一方面进入企业从事以软件项目为载体岗位实习,如从事系统编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系统交付与维护等工作。在综合学习阶段可以设置12周的毕业实习,根据实习岗位任务,结合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具体问题,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预就业。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台阶。
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部分内容不能停留在做单纯的实验题的阶段或只把简单的实例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应开发设计了多个适合教学的真实软件项目,项目涵盖了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讲项目实施的同时将知识贯穿讲解给学生,学生接收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真正的项目实施过程。授课地点选择在双向多媒体机房进行,做到讲练结合。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一步地加强理论知识的接收,并获得一次又一次的专业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实训课程应增加一些企业的项目,吸收学生参与部分科研项目;按照在服务外包软件企业中,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版本控制、软件测试和产品支持等及项目管理的重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来实施。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紧贴企业软件开发的技术要求,将服务外包企业的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规范嵌入软件专业实训项目教学中,探索出基于软件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准则、流程控制规范与设计技术。借助这些手段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系统观念。
总之,对于实践教学应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精心设计。“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三个层面”分别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或能力)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后者是前者的提高与发展。
另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如软件代码编写中工作细致与处处规范的工作态度,软件数据库维护工作中的数据安全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与法律意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3 实践实训室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购买相关的实训设备,为相关课程配置好功能强大的实训室来完成一些模拟项目或重复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同时,还应在校外建立了一批实训基地,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指定专门教师定期联系基地,管理学生,提高办学质量。
3 大赛对教师队伍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大赛,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注重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注重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修;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课题的研究;③选派教师出国学习深造。④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大赛推进校企合作
大赛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顶岗实习、开设冠名班、订单班,毕业实习等。企业通过接受学生完成校外实习与实训任务,通过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了工学结合实习顺利开展。对于企业来说,其可以选择到了满意的学生,并且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业率也随之提高了。对于学生来说,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有效的推销了自己,达到了三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可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筹备工作浅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