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必须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只有得法的表扬和批评,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否则,表扬和批评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一、怎样表扬
(一)“就事论事”只谈自己的感受,不作判断性的评价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学生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表扬有建设性,描述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教师的感觉即可,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学生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作出对自己的评价。
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发现,称赞的语言无法鼓励低成就的人。因为他通常很自卑,即使你告诉他“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可以做得很好”,也根本起不了作用。因为,低成就的学生通常会这样推论:“只有那些愚蠢或者不诚实的人才会说我聪明,我自己知道,我并不聪明,甚至同学都瞧不起我,说我有点傻。”因此,如果想用这样的话语唤醒他们的成就感或者自豪感,注定徒劳无益。
【教育案例一】
师:像你这样有潜力有才华的男孩肯定能把事情做好。
生(内心独白):你说话是不是在讽刺我,我是很傻的,成绩又这么差。老师不是诚心表扬我。
师:只要你肯做,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生(内心独白):我连最简单的课堂练习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呢?老师又在骗我。
师:你怎么能浪费你的天分呢?
生(内心独白):同学都说我傻,父母也这样认为,我哪来的天分呢?
师:你想一辈子都当一个无业游民吗?
生(内心独白):我将来只能做苦力去。
从这段师生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一番“苦心”,没有换来这位学生的“涌泉相报”,相反,更加挫伤了学生的自尊性和上进性。
那么,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教师可以使学生不怕犯错误。
我们应当对学生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学生本人对自己作出判断。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教育案例二】
周五放学,章老师留住张三同学,请他帮助打扫整理一下辅导教室。章老师应这样描述张三的表现:“现在辅导教室清洁多了,老师来这儿办公一定很高兴。整理教室是不太容易的事,可你做到了,谢谢你。”章老师对张三的肯定使得张三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的老师喜欢我做的工作。我干得不赖。”
在这一案例中,章老师要避免对张三这样的表扬:“你做得真好。真是个勤快的孩子。你可以成为一个劳动模范。”积极的评价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含意。判断性的表扬很可能引起他人的焦虑和紧张,甚至有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交流。因此,要尽量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不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本来以为他们会表现出不良行为,所以才会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表现出惊讶。学生常常潜意识地按照我们的预期去行事。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性的表扬,只能表达自己对这件的真实感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事论事”。
(二)不居高临下,保持地位平等
为什么评价性的表扬不好呢?因为这种表扬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我们跟学生的谈话总喜欢让自己处在高处,客观上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老师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处来评判自己。因此,一开始就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人为地设置了一道交流的“高坎”,使得交流产生负面的作用。
【教育案例三】
一学生向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班主任回答说:“你这想法不错,年轻人。”这位老师的表扬似乎意味着他自己更高人一等。评价性的表扬通常都让被表扬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说:“你做得很好,老师。你真是不错。我为你骄傲。继续努力!”那么,教师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我们碰到张艺谋,我们不可能对他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导演。你干得不错。”因为这话只能让我们显得无知和没有品位。但我们可以这样说:“谢谢你那台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先生,它给我们中国的奥运会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强了我们中国人自豪感。”学生也应该得到这样的礼遇,他们需要这种赞赏式的表扬,而不是对比或者贬抑式的表扬。
(三)要多抛“桃李”,学会“一分钟”称赞
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不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去挑学生的不足,而应把重点放在观察发现学生做对了什么上。
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之后,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一分钟”称赞:跟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以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友好的方式接触一下。一位懂得表扬的教师还会注视着学生的眼睛,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件事对在哪里。接着,他还会跟学生说这件事让他感到多么高兴。事后,还能让学生静静地去“体会”这份受表扬的开心,无形中鼓励他以后要继续这样做。
二、怎样批评
有表扬就有批评,光是表扬没有批评,只会培养学生身上的“骄气”,减弱学生的“耐挫力”,反而收不到教育的积极效果;相反,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或想法,开展合理适当的批评,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中,有不少教师是采用威胁的手段,导致学生产生过度害怕。这是起不到批评应有的作用的。那么批评应该怎样才会有效?笔者搜集了多年的教育心得,觉得以下做法是可行的。
(一)即时强化,适时批评
心理学上有“即时强化”一说,就是告诉我们一旦看到或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要立刻对他进行批评。不能把一个学生的不良表现一点一滴地积存起来,然后放大。世界管理大师斯宾塞·约翰逊说过:“反馈信息的即时性是‘一分钟’批评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教师喜欢把学生的错误记下来,攒到一起,然后跟他们秋后算总账。在学生刚犯错误时不说,而到某天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觉得学生犯的错误太多了,让人无法忍受,于是一股脑儿把新账旧账全都翻出来。这时接受批评的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教师的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如果教师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就可以一个个地处理学生表现出来的那些错误;而受到批评的学生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受,他们会认真地倾听教师的合理建议,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对学生的表现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学期只进行一次。批评和表扬一样,也要及时。
(二)一事一论,不作人身攻击
教师批评学生时,通常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人身攻击。学生偶尔撒谎,就马上给他冠以“你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同学间发生了几次小小的冲突,就说“你是一顽皮的孩子”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小错误上升到一个道德评判的高度。
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不能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能贬低他们个人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人格没有受到伤害,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错误申辩。教师批评的只能是学生的错误行为,因此老师的反馈信息和学生对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反应都只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自尊或自信。
(三)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重视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般只能描述这错误的情境,谈个人对这件事的感受,帮助学生认识这件错误的根源,而不能把学生的道德品行跟这件事挂起钩来,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但评价式的批评是有害的。因此,有效的批评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告诉学生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二是告诉学生这些行为带给教师的感受;三是提醒他们,他们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人。
【教育案例四】
初三某班陆某某一心想去学跳街舞,甚至到了要放弃学习的地步。班主任和家长讲了很多的道理,沟通了多次,还是不能劝导他放弃这个念头。后来,在他父亲的陪同下,笔者找他沟通了一次。我们的谈话不是从阻止他学跳街舞开始的,而是先让他说说学跳街舞的一些想法,他目前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以及怎么学习可以使今后凭这身本领去表演或赚钱。然后,笔者谈了对街舞的一些个人看法。同时也肯定他“能够用心去学会一个舞种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年轻人”。谈话只谈他的这件事,只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并在交流中让他感受到他并不是一个只会跳舞的男生。
过了一周,陆某某同学给我回了一个纸条,并且决心在校学习不去学跳街舞了。纸条上是这样写的:“……老师跟我的谈话中有两句话使我深受启发:首先,要做一个新的自己;其次,每天要过得充实。这两句话使我恍然大悟……现在我明白了跳街舞不能当成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我觉得可以把学跳街舞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
笔者没有正面地批评,但掌握了批评的三个要素:指出放弃初中学习去跳街舞是不对的选择;并告诉他老师对这件事的个人感受——“生活充实不一定要去跳街舞,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后指出他这样做说明他还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这样要比他的家长和班主任直面批评和阻止他有效。因为,这是解决了问题的根源。
在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师从不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了不起”之类评判性的表扬。因为这是无益的,它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与孩子的独立自主、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等品质背道而驰。
要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的评判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其实,表扬和批评有一些共同之处:表扬和批评都应该及时、具体,不能随意联系一个人的品质,只能表达自己对这些事的感受,要让学生自己去作出对这些事的判断。
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教导学生一定要时时从学生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让人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批评不是为了让对方害怕,而是更好地帮助对方认识问题的存在,并在教师的援助下得以及时地调整或改变;表扬不是对个人品质的评判,而是对一种正确做法的肯定或赞许。表扬和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对方能产生正面回应,而不是让其产生内心抗拒。
一、怎样表扬
(一)“就事论事”只谈自己的感受,不作判断性的评价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学生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表扬有建设性,描述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教师的感觉即可,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学生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作出对自己的评价。
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发现,称赞的语言无法鼓励低成就的人。因为他通常很自卑,即使你告诉他“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可以做得很好”,也根本起不了作用。因为,低成就的学生通常会这样推论:“只有那些愚蠢或者不诚实的人才会说我聪明,我自己知道,我并不聪明,甚至同学都瞧不起我,说我有点傻。”因此,如果想用这样的话语唤醒他们的成就感或者自豪感,注定徒劳无益。
【教育案例一】
师:像你这样有潜力有才华的男孩肯定能把事情做好。
生(内心独白):你说话是不是在讽刺我,我是很傻的,成绩又这么差。老师不是诚心表扬我。
师:只要你肯做,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生(内心独白):我连最简单的课堂练习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呢?老师又在骗我。
师:你怎么能浪费你的天分呢?
生(内心独白):同学都说我傻,父母也这样认为,我哪来的天分呢?
师:你想一辈子都当一个无业游民吗?
生(内心独白):我将来只能做苦力去。
从这段师生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一番“苦心”,没有换来这位学生的“涌泉相报”,相反,更加挫伤了学生的自尊性和上进性。
那么,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教师可以使学生不怕犯错误。
我们应当对学生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学生本人对自己作出判断。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教育案例二】
周五放学,章老师留住张三同学,请他帮助打扫整理一下辅导教室。章老师应这样描述张三的表现:“现在辅导教室清洁多了,老师来这儿办公一定很高兴。整理教室是不太容易的事,可你做到了,谢谢你。”章老师对张三的肯定使得张三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的老师喜欢我做的工作。我干得不赖。”
在这一案例中,章老师要避免对张三这样的表扬:“你做得真好。真是个勤快的孩子。你可以成为一个劳动模范。”积极的评价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含意。判断性的表扬很可能引起他人的焦虑和紧张,甚至有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交流。因此,要尽量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不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本来以为他们会表现出不良行为,所以才会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表现出惊讶。学生常常潜意识地按照我们的预期去行事。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性的表扬,只能表达自己对这件的真实感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事论事”。
(二)不居高临下,保持地位平等
为什么评价性的表扬不好呢?因为这种表扬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我们跟学生的谈话总喜欢让自己处在高处,客观上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老师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处来评判自己。因此,一开始就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人为地设置了一道交流的“高坎”,使得交流产生负面的作用。
【教育案例三】
一学生向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班主任回答说:“你这想法不错,年轻人。”这位老师的表扬似乎意味着他自己更高人一等。评价性的表扬通常都让被表扬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说:“你做得很好,老师。你真是不错。我为你骄傲。继续努力!”那么,教师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我们碰到张艺谋,我们不可能对他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导演。你干得不错。”因为这话只能让我们显得无知和没有品位。但我们可以这样说:“谢谢你那台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先生,它给我们中国的奥运会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强了我们中国人自豪感。”学生也应该得到这样的礼遇,他们需要这种赞赏式的表扬,而不是对比或者贬抑式的表扬。
(三)要多抛“桃李”,学会“一分钟”称赞
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不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去挑学生的不足,而应把重点放在观察发现学生做对了什么上。
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之后,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一分钟”称赞:跟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以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友好的方式接触一下。一位懂得表扬的教师还会注视着学生的眼睛,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件事对在哪里。接着,他还会跟学生说这件事让他感到多么高兴。事后,还能让学生静静地去“体会”这份受表扬的开心,无形中鼓励他以后要继续这样做。
二、怎样批评
有表扬就有批评,光是表扬没有批评,只会培养学生身上的“骄气”,减弱学生的“耐挫力”,反而收不到教育的积极效果;相反,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或想法,开展合理适当的批评,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中,有不少教师是采用威胁的手段,导致学生产生过度害怕。这是起不到批评应有的作用的。那么批评应该怎样才会有效?笔者搜集了多年的教育心得,觉得以下做法是可行的。
(一)即时强化,适时批评
心理学上有“即时强化”一说,就是告诉我们一旦看到或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要立刻对他进行批评。不能把一个学生的不良表现一点一滴地积存起来,然后放大。世界管理大师斯宾塞·约翰逊说过:“反馈信息的即时性是‘一分钟’批评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教师喜欢把学生的错误记下来,攒到一起,然后跟他们秋后算总账。在学生刚犯错误时不说,而到某天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觉得学生犯的错误太多了,让人无法忍受,于是一股脑儿把新账旧账全都翻出来。这时接受批评的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教师的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如果教师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就可以一个个地处理学生表现出来的那些错误;而受到批评的学生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受,他们会认真地倾听教师的合理建议,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对学生的表现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学期只进行一次。批评和表扬一样,也要及时。
(二)一事一论,不作人身攻击
教师批评学生时,通常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人身攻击。学生偶尔撒谎,就马上给他冠以“你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同学间发生了几次小小的冲突,就说“你是一顽皮的孩子”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小错误上升到一个道德评判的高度。
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不能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能贬低他们个人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人格没有受到伤害,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错误申辩。教师批评的只能是学生的错误行为,因此老师的反馈信息和学生对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反应都只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自尊或自信。
(三)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重视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般只能描述这错误的情境,谈个人对这件事的感受,帮助学生认识这件错误的根源,而不能把学生的道德品行跟这件事挂起钩来,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但评价式的批评是有害的。因此,有效的批评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告诉学生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二是告诉学生这些行为带给教师的感受;三是提醒他们,他们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人。
【教育案例四】
初三某班陆某某一心想去学跳街舞,甚至到了要放弃学习的地步。班主任和家长讲了很多的道理,沟通了多次,还是不能劝导他放弃这个念头。后来,在他父亲的陪同下,笔者找他沟通了一次。我们的谈话不是从阻止他学跳街舞开始的,而是先让他说说学跳街舞的一些想法,他目前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以及怎么学习可以使今后凭这身本领去表演或赚钱。然后,笔者谈了对街舞的一些个人看法。同时也肯定他“能够用心去学会一个舞种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年轻人”。谈话只谈他的这件事,只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并在交流中让他感受到他并不是一个只会跳舞的男生。
过了一周,陆某某同学给我回了一个纸条,并且决心在校学习不去学跳街舞了。纸条上是这样写的:“……老师跟我的谈话中有两句话使我深受启发:首先,要做一个新的自己;其次,每天要过得充实。这两句话使我恍然大悟……现在我明白了跳街舞不能当成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我觉得可以把学跳街舞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
笔者没有正面地批评,但掌握了批评的三个要素:指出放弃初中学习去跳街舞是不对的选择;并告诉他老师对这件事的个人感受——“生活充实不一定要去跳街舞,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后指出他这样做说明他还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这样要比他的家长和班主任直面批评和阻止他有效。因为,这是解决了问题的根源。
在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师从不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了不起”之类评判性的表扬。因为这是无益的,它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与孩子的独立自主、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等品质背道而驰。
要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的评判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其实,表扬和批评有一些共同之处:表扬和批评都应该及时、具体,不能随意联系一个人的品质,只能表达自己对这些事的感受,要让学生自己去作出对这些事的判断。
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教导学生一定要时时从学生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让人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批评不是为了让对方害怕,而是更好地帮助对方认识问题的存在,并在教师的援助下得以及时地调整或改变;表扬不是对个人品质的评判,而是对一种正确做法的肯定或赞许。表扬和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对方能产生正面回应,而不是让其产生内心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