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二者互通关系的形象概括。音乐和建筑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同属于艺术的他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音乐;建筑;内在关系
音乐是以声音为材料,综合运用复调、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组织手段,在时间的河流中来创造音乐审美、表现内在情感的艺术性;建筑是以物质为材料,通过运用形体、色彩、线条、空间组合等艺术手段来在立体空间中建构实体形象的空间性艺术。在人类几万年中,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而从音乐上去理解,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家》中提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他把建筑潜意识的理解和音乐的关系淋漓尽致的一语道尽。在人类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一、变奏曲式结构与空间序列
音乐艺术的曲式结构与建筑的空间序列之间的互通关系。既包括空间中的音乐织体,也包含时间上的整体结构框架。一部音乐作品,大到歌剧、小到歌曲、其结构无一不是声音在时间的流动中逐一呈现,这个过程既包括局部音与音之间虚幻的空间位移,也包括整体结构的时间镜像。所谓空间序列,是建筑艺术的属性要素,指建筑师依据建筑功能按照一定次序、流线和方向进行的空间组合方式。
变奏曲式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等的曲式结构,其特点就是每次出现时稍微可以有些差别。变化可以产生在在和声、旋律、节奏上,也可以由不同的配器方法求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主题变形,或叫“变奏”。变奏的次数不固定,可以变奏任意多次。在古典音乐时期,莫扎特写了大量的变奏曲,莫扎特习惯在变奏曲的倒数第二乐章时让节奏变慢,然后在最后一个乐章突然加快,并常用华彩即兴演奏的形式;其中最有名的即为《小星星变奏曲》。
一个比较典型的带有变奏曲式意味的建筑那就是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心大厦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艺术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整个建筑是处于框架的结构之中的,是由一个个方形的构架连接而成,每个框架看似相同,但是具有其各自的空间的功能的特点的,再加上裸露在外部的楼梯,感觉是一种拾级而上,分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是不同的有变化的,就如同变奏的1、2、3、4。其实,变奏的建筑空间形式表达就是在保持建筑设计一致性的基础上寻找差异性的表现方式。
通过变奏式的举例,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建筑的空间序列所呈现的相关性、对应性。各种不同音阶的长度、高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规律构成的。这种观点在建筑艺术中同样适用,建筑的和谐也与数量比例规律有关。如果建筑物的体积、长度、宽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音乐听觉的愉悦感。
二、音乐律动性与建筑内涵
斯蒂芬·戴维斯在其著作《音乐的意义与表现》中说到,音乐就是一种语言,掌握好这种语言,让更多人懂得这种语言,就是音乐性。也有人说音乐性就是音乐的表现。建筑有着音乐律动的外形,如海牙音乐舞蹈中心是有著名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流线型的外表皮由一系列波浪状水平板组成,像是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还有一个外形律动的音乐建筑就是曼彻斯特音乐厅,是专门演奏巴赫音乐的音乐厅。它的外形就是一首欢快婉转的歌曲,灵动、活泼、跳跃以及连续的圆滑这些音乐的特点都很好的通过建筑的外形展示出来,这时的音乐和建筑就好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而存在艺术作品中。就像扎哈自己说的那样:就像巴赫音乐中的节奏和协调一样,我们的设计将正式和结构化的逻辑中找到符合其音乐多样性的要素。
在中国古代,掌握了声学与建筑的关系,并别具匠心地将音乐融入建筑中,智慧高超的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的天坛公园内有一座著名的回音壁,天坛内皇窖宇的围墙,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贴墙而立,墙面极其光滑整齐,一个入靠墙向北说话,声波传到一两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对方听得清清楚楚,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所以,建筑与音乐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别尽管各具特性,不论是拥有律动外形的建筑还是具有“音乐性”的建筑,都體现了音乐和建筑的完美结合。这种联系,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灵感,也使各种艺术能够互相借鉴、移植和综合。
三、音乐重复与建筑结构设计
“重复”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从这点看来,建筑与音乐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一座建筑,由右到左或者由左到右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形成“窗,柱;窗,柱”的2/4拍子;若是一窗二柱的排列法,形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建筑的表现效果正是凭借这些简洁的、具有威力感的重复关系相互协调而产生的。这种重复的建筑韵律是建筑设计形成的可见元素的重复。
如同罗马大角斗场重复的拱连拱结构、希拉神庙重复的柱廊、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里重复的立柱,从建筑中都生动诠释了音乐的典型韵律,在古典音乐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建筑,无处不显音乐。脱离了音乐的建筑,就丧失了它的艺术元素;脱离了建筑的音乐,就失去了它的工整性。音乐与建筑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当用心聆听音乐、观察建筑。体验音乐的灵动,玩味建筑的魔力。我们更应当相互借鉴,去获取更多的素材和源泉,真正达到各艺术门类间完美的交融,去丰富和滋养艺术的生命之树,去品读和析理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5-235.
[2]尚涛.音乐与建筑[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50-156.
[3]李晖,刘博.写意天空巴洛克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8-189.
[4]南希·巴屈斯著.巴洛克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6-8.
关键词:音乐;建筑;内在关系
音乐是以声音为材料,综合运用复调、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组织手段,在时间的河流中来创造音乐审美、表现内在情感的艺术性;建筑是以物质为材料,通过运用形体、色彩、线条、空间组合等艺术手段来在立体空间中建构实体形象的空间性艺术。在人类几万年中,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而从音乐上去理解,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家》中提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他把建筑潜意识的理解和音乐的关系淋漓尽致的一语道尽。在人类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一、变奏曲式结构与空间序列
音乐艺术的曲式结构与建筑的空间序列之间的互通关系。既包括空间中的音乐织体,也包含时间上的整体结构框架。一部音乐作品,大到歌剧、小到歌曲、其结构无一不是声音在时间的流动中逐一呈现,这个过程既包括局部音与音之间虚幻的空间位移,也包括整体结构的时间镜像。所谓空间序列,是建筑艺术的属性要素,指建筑师依据建筑功能按照一定次序、流线和方向进行的空间组合方式。
变奏曲式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等的曲式结构,其特点就是每次出现时稍微可以有些差别。变化可以产生在在和声、旋律、节奏上,也可以由不同的配器方法求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主题变形,或叫“变奏”。变奏的次数不固定,可以变奏任意多次。在古典音乐时期,莫扎特写了大量的变奏曲,莫扎特习惯在变奏曲的倒数第二乐章时让节奏变慢,然后在最后一个乐章突然加快,并常用华彩即兴演奏的形式;其中最有名的即为《小星星变奏曲》。
一个比较典型的带有变奏曲式意味的建筑那就是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心大厦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艺术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整个建筑是处于框架的结构之中的,是由一个个方形的构架连接而成,每个框架看似相同,但是具有其各自的空间的功能的特点的,再加上裸露在外部的楼梯,感觉是一种拾级而上,分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是不同的有变化的,就如同变奏的1、2、3、4。其实,变奏的建筑空间形式表达就是在保持建筑设计一致性的基础上寻找差异性的表现方式。
通过变奏式的举例,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建筑的空间序列所呈现的相关性、对应性。各种不同音阶的长度、高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规律构成的。这种观点在建筑艺术中同样适用,建筑的和谐也与数量比例规律有关。如果建筑物的体积、长度、宽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音乐听觉的愉悦感。
二、音乐律动性与建筑内涵
斯蒂芬·戴维斯在其著作《音乐的意义与表现》中说到,音乐就是一种语言,掌握好这种语言,让更多人懂得这种语言,就是音乐性。也有人说音乐性就是音乐的表现。建筑有着音乐律动的外形,如海牙音乐舞蹈中心是有著名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流线型的外表皮由一系列波浪状水平板组成,像是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还有一个外形律动的音乐建筑就是曼彻斯特音乐厅,是专门演奏巴赫音乐的音乐厅。它的外形就是一首欢快婉转的歌曲,灵动、活泼、跳跃以及连续的圆滑这些音乐的特点都很好的通过建筑的外形展示出来,这时的音乐和建筑就好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而存在艺术作品中。就像扎哈自己说的那样:就像巴赫音乐中的节奏和协调一样,我们的设计将正式和结构化的逻辑中找到符合其音乐多样性的要素。
在中国古代,掌握了声学与建筑的关系,并别具匠心地将音乐融入建筑中,智慧高超的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的天坛公园内有一座著名的回音壁,天坛内皇窖宇的围墙,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贴墙而立,墙面极其光滑整齐,一个入靠墙向北说话,声波传到一两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对方听得清清楚楚,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所以,建筑与音乐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别尽管各具特性,不论是拥有律动外形的建筑还是具有“音乐性”的建筑,都體现了音乐和建筑的完美结合。这种联系,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灵感,也使各种艺术能够互相借鉴、移植和综合。
三、音乐重复与建筑结构设计
“重复”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从这点看来,建筑与音乐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一座建筑,由右到左或者由左到右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形成“窗,柱;窗,柱”的2/4拍子;若是一窗二柱的排列法,形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建筑的表现效果正是凭借这些简洁的、具有威力感的重复关系相互协调而产生的。这种重复的建筑韵律是建筑设计形成的可见元素的重复。
如同罗马大角斗场重复的拱连拱结构、希拉神庙重复的柱廊、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里重复的立柱,从建筑中都生动诠释了音乐的典型韵律,在古典音乐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建筑,无处不显音乐。脱离了音乐的建筑,就丧失了它的艺术元素;脱离了建筑的音乐,就失去了它的工整性。音乐与建筑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当用心聆听音乐、观察建筑。体验音乐的灵动,玩味建筑的魔力。我们更应当相互借鉴,去获取更多的素材和源泉,真正达到各艺术门类间完美的交融,去丰富和滋养艺术的生命之树,去品读和析理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5-235.
[2]尚涛.音乐与建筑[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50-156.
[3]李晖,刘博.写意天空巴洛克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8-189.
[4]南希·巴屈斯著.巴洛克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