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学院有一个“戏曲服装设计”专业,透过那些美轮美奂的戏曲服装,学生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这个专业的特色,一是民族性,二是传统性,三是因为需要继承传统任务而带来的创作上的艰巨性。总之这个专业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但它充满了乐趣和文化底蕴。
把“内心世界”穿在身上
如果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京剧,把昆曲《牡丹亭》改成欧式歌剧,那剧中人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朱丽叶穿旗袍?罗密欧穿长衫?杜丽娘套一身裙摆膨大的公主裙?
这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时常面临的作业。在“剧目服装设计”课上,老师就会给学生安排这样独特的练习题目。这个作业当然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设计出既好看、又符合人物时代环境和剧目风格的衣服。
戏曲服装设计的创造基础在于继承传统戏曲服装。传统戏曲服装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艺术积淀丰厚,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因此设计者必须忠实地继承,并且在纵向基础上横向借鉴之。以继承传统为本,正确解决“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关系问题”是本专业的核心设计问题。所以说,戏曲服装设计,远不是“给演员做衣服”那么简单,在舞台上,人物和情节的许多信息都需要靠服饰来体现。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有专门的服饰,而帝王将相、渔樵耕读......很多角色也都需要服装来说明身份。
更进一步来说,服装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同是年轻女子的“旦角”,王昭君深明大义,她的服装除了雍容华贵,还要表现出一种英武的气魄;而活泼俏皮的红娘,她是一个丫鬟,衣服就要用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这是两个内心世界不同的女子在服饰上表现出的不同。
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穿着带有牡丹和凤凰图案的戏服。“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杨贵妃喜欢牡丹,可不是后人杜撰的,李白都把这写进诗里了。所以在她雍容华贵的服饰里,折扇和衣衫上都有牡丹花的图案,而那凤凰的图案,在戏曲中也代表了她贵妃的身份。
戏曲服装的设计,要求把角色的“内心外化”,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戏曲理论和各种剧目,还要上不少与历史文化有关的课程,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剧情的历史背景,才能对剧中人物有更准确的把握。
古装“与时俱进”
有人以为,传统戏曲不都有固定的服饰吗?还需要另行设计吗?回答是肯定的。京剧、越剧、昆曲都有数百年历史,服装早已形成各自的样式套路,但就像现在每年都流行新风尚一样,人们的审美标准永远在不断改变。
过去的传统戏服,常有“艳红加嫩绿”之类的搭配,不太符合当今的审美观。如今的设计师就要对它们稍加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比如白先勇执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虽然是传统剧目,但人物造型和服装都有创新,戏服比过去更为清新典雅,就算不懂昆曲的人,看起来也会觉得赏心悦目。
除了传统剧目之外,现在依然还会不断创作一些新戏。如同电视剧的“古装片”,现代人写的古代题材的戏曲叫“新编历史剧”,像京剧《王昭君》《大唐贵妃》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新剧,这些新剧当然也需要设计服装了。为新戏设计服装,除了参考传统戏服(多以明、清服装为基础模板),还要多融入剧情时代的服饰元素,以及现代的审美特征。这就需要学生们对秦汉、隋唐、宋元等历代服饰都有一定了解。
另外,为舞台表演服务,还得考虑演员的表演动作。特别是舞剧,服装的造型结构更要便于肢体语言的表达,材料要轻盈飘逸......其实,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针对戏曲做研究,也要涉猎歌舞剧、影视剧和歌舞晚会等领域的服装设计。
针脚线尾,大有来头
戏服的款式,其实就是从人们日常的服装演变而来的,缝纫方法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服装的制作工艺。以前没有化纤材料,古人的衣服主要是棉、麻和丝绸的。丝绸因为色彩华美、垂感好,所以过去的戏服基本都是真丝质地,加上精美的刺绣,很多都是风华绝代的工艺精品。而那些名家、名角,还会花重金量身订做自己的“私房行头”,其做工的精湛程度,堪比当时帝王将相的真实着装。
中国的传统服装博大精深,不管是外在的样式、面料、刺绣、纹样,还是服装内里的滚线、包边技术,都饱含着千百年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的深厚积淀。在大家都以西式衣装为主流的今天,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依然在戏曲服装领域延续传承。
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学“服装工艺”,有时甚至要聘请老裁缝来讲课。虽然学生们重在设计而不是制作,但也必须了解服装制图、剪裁的方法。毕业之前,他们都需要到苏州置装厂实习,在那里学习中国传统的制衣技术。有些毕业生后来也会转行到时装界发展,但因为他们深受传统文他熏陶,所以设计出的服装风韵独到、别具一格,也往往因此而获得成功。
把“内心世界”穿在身上
如果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京剧,把昆曲《牡丹亭》改成欧式歌剧,那剧中人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朱丽叶穿旗袍?罗密欧穿长衫?杜丽娘套一身裙摆膨大的公主裙?
这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时常面临的作业。在“剧目服装设计”课上,老师就会给学生安排这样独特的练习题目。这个作业当然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设计出既好看、又符合人物时代环境和剧目风格的衣服。
戏曲服装设计的创造基础在于继承传统戏曲服装。传统戏曲服装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艺术积淀丰厚,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因此设计者必须忠实地继承,并且在纵向基础上横向借鉴之。以继承传统为本,正确解决“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关系问题”是本专业的核心设计问题。所以说,戏曲服装设计,远不是“给演员做衣服”那么简单,在舞台上,人物和情节的许多信息都需要靠服饰来体现。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有专门的服饰,而帝王将相、渔樵耕读......很多角色也都需要服装来说明身份。
更进一步来说,服装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同是年轻女子的“旦角”,王昭君深明大义,她的服装除了雍容华贵,还要表现出一种英武的气魄;而活泼俏皮的红娘,她是一个丫鬟,衣服就要用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这是两个内心世界不同的女子在服饰上表现出的不同。
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穿着带有牡丹和凤凰图案的戏服。“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杨贵妃喜欢牡丹,可不是后人杜撰的,李白都把这写进诗里了。所以在她雍容华贵的服饰里,折扇和衣衫上都有牡丹花的图案,而那凤凰的图案,在戏曲中也代表了她贵妃的身份。
戏曲服装的设计,要求把角色的“内心外化”,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戏曲理论和各种剧目,还要上不少与历史文化有关的课程,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剧情的历史背景,才能对剧中人物有更准确的把握。
古装“与时俱进”
有人以为,传统戏曲不都有固定的服饰吗?还需要另行设计吗?回答是肯定的。京剧、越剧、昆曲都有数百年历史,服装早已形成各自的样式套路,但就像现在每年都流行新风尚一样,人们的审美标准永远在不断改变。
过去的传统戏服,常有“艳红加嫩绿”之类的搭配,不太符合当今的审美观。如今的设计师就要对它们稍加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比如白先勇执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虽然是传统剧目,但人物造型和服装都有创新,戏服比过去更为清新典雅,就算不懂昆曲的人,看起来也会觉得赏心悦目。
除了传统剧目之外,现在依然还会不断创作一些新戏。如同电视剧的“古装片”,现代人写的古代题材的戏曲叫“新编历史剧”,像京剧《王昭君》《大唐贵妃》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新剧,这些新剧当然也需要设计服装了。为新戏设计服装,除了参考传统戏服(多以明、清服装为基础模板),还要多融入剧情时代的服饰元素,以及现代的审美特征。这就需要学生们对秦汉、隋唐、宋元等历代服饰都有一定了解。
另外,为舞台表演服务,还得考虑演员的表演动作。特别是舞剧,服装的造型结构更要便于肢体语言的表达,材料要轻盈飘逸......其实,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针对戏曲做研究,也要涉猎歌舞剧、影视剧和歌舞晚会等领域的服装设计。
针脚线尾,大有来头
戏服的款式,其实就是从人们日常的服装演变而来的,缝纫方法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服装的制作工艺。以前没有化纤材料,古人的衣服主要是棉、麻和丝绸的。丝绸因为色彩华美、垂感好,所以过去的戏服基本都是真丝质地,加上精美的刺绣,很多都是风华绝代的工艺精品。而那些名家、名角,还会花重金量身订做自己的“私房行头”,其做工的精湛程度,堪比当时帝王将相的真实着装。
中国的传统服装博大精深,不管是外在的样式、面料、刺绣、纹样,还是服装内里的滚线、包边技术,都饱含着千百年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的深厚积淀。在大家都以西式衣装为主流的今天,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依然在戏曲服装领域延续传承。
戏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学“服装工艺”,有时甚至要聘请老裁缝来讲课。虽然学生们重在设计而不是制作,但也必须了解服装制图、剪裁的方法。毕业之前,他们都需要到苏州置装厂实习,在那里学习中国传统的制衣技术。有些毕业生后来也会转行到时装界发展,但因为他们深受传统文他熏陶,所以设计出的服装风韵独到、别具一格,也往往因此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