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应霁曾表达过这么一个观点:家居设计师是根本没有必要存在的职业,每个人应当按个人的爱好来设计自己的家。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应奉行“私设计”,按照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去设计一个家,往里填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家是一个人栖息之地,是人之趣味的体现,家是家,家不是样板房。
家得是个让你有牵挂的地方
杨冕的家在东郊蓝顶艺术区,跟荷塘隔路相望。推开他家那扇敦实厚重的大门看不到奢华的装修,没有地毯甚至没有地砖,就是平铺直叙的水泥地面。继续往前走,路过宽敞的饭厅到达他的书房。书房中一墙壁的书和他裱的几幅画,除此之外就是一张方正的案子,和两张会客用的简单沙发,别无其他。“实用是我做装修设计时候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不喜欢现在那些冠上各种时代的所谓的装修风格。”
杨冕家每个房间都带着露台,大一点的房间外,直接是花园或者小院,“我不想阻断房子跟自然之间的联系。”为了能让自己躺在二楼主卧的床上就可以看到路对面的荷塘,二楼的露台专门做了阶梯设计,以免挡住风景。
“最重要的是家人、我的狗,和每年都有10天花期的樱花。”每年樱花的花期到了,杨冕都会邀请朋友来赏花,“不管你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国外工作,你心里总会念念不忘,觉得那是个盼头,让你想回家,我觉得这才是家。”
“你要把家里装修成洛可可风格的,或者是仿古风格的,还有什么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为什么呢?真的有意义吗?国内很多有钱人,有钱到足以在英国买下一套真正的旧宅,享受真正的古典,但是他们偏不,非要在国内把房子装修得看似豪华但实际空洞。一套房子,最讲究实用性,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是最根本的问题。”
杨冕讲了个故事,好像是在描绘他最向往的家的感觉。“在国外,有些年轻人要出门远行,或者从老宅子搬出去到城市的公寓里生活,工作,家里的老人会让他们带上一些用了很多年的,比如一条小地毯,比如一盏台灯,比如一张沙发,还有他们会随身带的家里人的旧照片。那些都不是假的东西,都是在老宅子里用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东西,当这个年轻人把这些东西放在新公寓里的时候,那里不再只是个出租房,而是变成了他的家。这个家对他来说就是有牵挂的,而不是去买一些故意做旧的家具来仿古。”
镶嵌在墙壁里的书架上专门腾出了几格用来放自己的旧照片,这些旧照片,杨冕也可以无论去哪里都带在身边,让异乡变成家。
我的家就是我的分身
刘枳汐今年4月份才正式搬入新居,从交房到装修、淘家具,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1年。用她的话说,“中途淘家具淘得快崩溃,几度想放弃”,但由于她是一个“极度完美主义者”,又有“不完美,毋宁死”的强迫症状,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装出来让刘枳汐自己非常自豪,就好像完成了一件作品。
刘枳汐的家装风格极其个性化,接近于她平时穿衣打扮的风格:把民族风混搭出国际范儿。她说设计一个家跟穿衣服是一个道理,穿衣的是人,风格随人不随潮流。不能今年流行欧式你就把房间按照欧式装,流行田园你就把房子搞成田园,这样就完全反了。穿衣服讲究的是细节好看,适合你的个人气质,刘枳汐自己就经常穿非常民族风的衣服,混搭上国际大牌的饰品或者包包,虽然很难定义其属于什么风格,但只要好看不俗便是合理。
装修之前,刘枳汐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装,绝不受所谓的“家居风格”影响。除了旅行,她就只呆在家里,所以她要给自己装一个容纳自己所有喜好、非常舒服,可以长时间一直呆在其中的窝。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你只需要进行细节搭配,元素填充。
按照这个想法,刘枳汐把所有自己喜欢的元素都融了进去,先是做出伊斯兰风格的白色雕花拱门为大框架,然后把传统中式的、云南大理和丽江风味的、藏区风格的、三亚风情的元素一点一点添加进去……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城市,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被刘枳汐大胆地融为一体,听起来是不是很难以想象?更难以让人相信的是整个屋子的主色调是大红加宝蓝,撞色撞得如此富有挑战性。
刘枳汐不喜欢金属和石头的硬朗和冷冰冰,所以整体家装材质都是全实木,搭配上她心爱的刺绣,一切都显得温和而安宁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精致且恰如其分。
大红色的红酒柜和书柜是刘枳汐亲自设计让木匠做的,配有精美雕花,漆成做旧的藏式大红色。其余家具和绣品都是刘枳汐一件一件淘回来的,每一件都来自她喜欢的城市,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故事。大红酒柜前吧台上的那块极其抢眼的宝蓝色桌布,是刘枳汐在迪拜街头看到的一块挂毯;沙发上有着精美刺绣的抱枕,是她在某个服装店看到的,那大红大蓝的丝线让她一见钟情,尽管老板说那是非卖品,她依然软磨硬缠花大价钱买了回来。果然,抱枕一放到暗蓝花纹的非洲黄花梨木雕沙发上,简直就跟生来就该在那里似的。黄花梨木雕大床床型让刘枳汐喜欢,但床头板是再土气不过的丝绒面,她自己用精美的黑底丝绸绣片绷于面上,那张床顿时呈现出只此一张的富丽堂皇。
刘枳汐说,对家的装饰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因为你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精细到每一件小摆设都可以单独入画,但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找得到。她至今仍在不停的淘物过程中,每到一个城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会去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一件”。
装饰我家的,是经历与友情
“家不是一间屋子或者一栋豪宅,里面得有人有物,有情有爱方为家。人是主体,物是寄托,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寄托了我们的心血。”巫晓芳以前是高级白领,工作对她来说是件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在这座城市,辛苦却也充实。自从怀上小宝宝之后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对她来说,职场拼杀是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嫁人生宝宝则是一个女人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如今她的女儿也快满月了,当妈妈对她来说是个全新的职业,充满了挑战,一如她的人生是各种爱好的组合、拼装成就了她的经历她的家。
晓芳的爱好有很多,除了读书旅行外,最大的兴趣就是爱收东西。对于自己妻子的爱好,旁边的老公乐呵呵地说:“随她折腾去了,我照单全收。”环顾四周,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都是她的心爱之物。“每天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过往那一段段故事一样。”晓芳说道。
挂在餐厅墙上的字“兰幽香风远”,是著名军旅书法家杨平位老先生的作品。这幅字的来历源于10年前晓芳一次从成都到北京出差的旅途中,在火车上,和她同坐的正是杨老先生。他们开始并不认识,后来在火车上的闲聊中,聊着聊着两个人都发现了有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和追求,火车还没到北京站,两人就成了忘年交,再之后书信联系不断。有一年过年,杨平位先生写了这幅字还专门托人送到成都带给她,其情谊让人动容。
晓芳是个喜欢四处旅行的人,桌上的俄罗斯锡铜首饰盒,便是从遥远的满洲里搬回家的。还有椅子上面搭的绣有“纳吉纳禄”四个字的缎带是她在藏区行走时,当地友人送她的羌红,“纳吉纳禄”即为万事如意。
转过头去电视机旁边放了一副荷花图,细细看过去,画上的荷花婷婷出水中,浓淡两相宜。晓芳得意地说,这幅画得来有个小故事。有一次晓芳去参加一个书画拍卖会,在会上,她看中画册上的一副荷花图正想出价,但却被人告知这幅画在拍之前就有人定了,她为此很懊恼,但又不甘心自己看中的东西就这么没了,为此她四处打听画此画的人,后来终于通过种种渠道得知这个人叫赵夜白,居然还是张大干最年轻的再传弟子,现任四川巴蜀书画院副院长,擅绘花卉,尤于荷花别有慧心。为了那一眼的眼缘,她和老公专门登门拜访他的“沉香山馆”,只想着再买一幅。赵老师是个热情的人,说明来意后,三人喝茶谈画,结为好友,赵老师当即即兴作一幅荷花图送给他们。
家得是个让你有牵挂的地方
杨冕的家在东郊蓝顶艺术区,跟荷塘隔路相望。推开他家那扇敦实厚重的大门看不到奢华的装修,没有地毯甚至没有地砖,就是平铺直叙的水泥地面。继续往前走,路过宽敞的饭厅到达他的书房。书房中一墙壁的书和他裱的几幅画,除此之外就是一张方正的案子,和两张会客用的简单沙发,别无其他。“实用是我做装修设计时候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不喜欢现在那些冠上各种时代的所谓的装修风格。”
杨冕家每个房间都带着露台,大一点的房间外,直接是花园或者小院,“我不想阻断房子跟自然之间的联系。”为了能让自己躺在二楼主卧的床上就可以看到路对面的荷塘,二楼的露台专门做了阶梯设计,以免挡住风景。
“最重要的是家人、我的狗,和每年都有10天花期的樱花。”每年樱花的花期到了,杨冕都会邀请朋友来赏花,“不管你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国外工作,你心里总会念念不忘,觉得那是个盼头,让你想回家,我觉得这才是家。”
“你要把家里装修成洛可可风格的,或者是仿古风格的,还有什么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为什么呢?真的有意义吗?国内很多有钱人,有钱到足以在英国买下一套真正的旧宅,享受真正的古典,但是他们偏不,非要在国内把房子装修得看似豪华但实际空洞。一套房子,最讲究实用性,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是最根本的问题。”
杨冕讲了个故事,好像是在描绘他最向往的家的感觉。“在国外,有些年轻人要出门远行,或者从老宅子搬出去到城市的公寓里生活,工作,家里的老人会让他们带上一些用了很多年的,比如一条小地毯,比如一盏台灯,比如一张沙发,还有他们会随身带的家里人的旧照片。那些都不是假的东西,都是在老宅子里用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东西,当这个年轻人把这些东西放在新公寓里的时候,那里不再只是个出租房,而是变成了他的家。这个家对他来说就是有牵挂的,而不是去买一些故意做旧的家具来仿古。”
镶嵌在墙壁里的书架上专门腾出了几格用来放自己的旧照片,这些旧照片,杨冕也可以无论去哪里都带在身边,让异乡变成家。
我的家就是我的分身
刘枳汐今年4月份才正式搬入新居,从交房到装修、淘家具,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1年。用她的话说,“中途淘家具淘得快崩溃,几度想放弃”,但由于她是一个“极度完美主义者”,又有“不完美,毋宁死”的强迫症状,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装出来让刘枳汐自己非常自豪,就好像完成了一件作品。
刘枳汐的家装风格极其个性化,接近于她平时穿衣打扮的风格:把民族风混搭出国际范儿。她说设计一个家跟穿衣服是一个道理,穿衣的是人,风格随人不随潮流。不能今年流行欧式你就把房间按照欧式装,流行田园你就把房子搞成田园,这样就完全反了。穿衣服讲究的是细节好看,适合你的个人气质,刘枳汐自己就经常穿非常民族风的衣服,混搭上国际大牌的饰品或者包包,虽然很难定义其属于什么风格,但只要好看不俗便是合理。
装修之前,刘枳汐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装,绝不受所谓的“家居风格”影响。除了旅行,她就只呆在家里,所以她要给自己装一个容纳自己所有喜好、非常舒服,可以长时间一直呆在其中的窝。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你只需要进行细节搭配,元素填充。
按照这个想法,刘枳汐把所有自己喜欢的元素都融了进去,先是做出伊斯兰风格的白色雕花拱门为大框架,然后把传统中式的、云南大理和丽江风味的、藏区风格的、三亚风情的元素一点一点添加进去……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城市,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被刘枳汐大胆地融为一体,听起来是不是很难以想象?更难以让人相信的是整个屋子的主色调是大红加宝蓝,撞色撞得如此富有挑战性。
刘枳汐不喜欢金属和石头的硬朗和冷冰冰,所以整体家装材质都是全实木,搭配上她心爱的刺绣,一切都显得温和而安宁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精致且恰如其分。
大红色的红酒柜和书柜是刘枳汐亲自设计让木匠做的,配有精美雕花,漆成做旧的藏式大红色。其余家具和绣品都是刘枳汐一件一件淘回来的,每一件都来自她喜欢的城市,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故事。大红酒柜前吧台上的那块极其抢眼的宝蓝色桌布,是刘枳汐在迪拜街头看到的一块挂毯;沙发上有着精美刺绣的抱枕,是她在某个服装店看到的,那大红大蓝的丝线让她一见钟情,尽管老板说那是非卖品,她依然软磨硬缠花大价钱买了回来。果然,抱枕一放到暗蓝花纹的非洲黄花梨木雕沙发上,简直就跟生来就该在那里似的。黄花梨木雕大床床型让刘枳汐喜欢,但床头板是再土气不过的丝绒面,她自己用精美的黑底丝绸绣片绷于面上,那张床顿时呈现出只此一张的富丽堂皇。
刘枳汐说,对家的装饰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因为你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精细到每一件小摆设都可以单独入画,但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找得到。她至今仍在不停的淘物过程中,每到一个城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会去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一件”。
装饰我家的,是经历与友情
“家不是一间屋子或者一栋豪宅,里面得有人有物,有情有爱方为家。人是主体,物是寄托,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寄托了我们的心血。”巫晓芳以前是高级白领,工作对她来说是件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在这座城市,辛苦却也充实。自从怀上小宝宝之后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对她来说,职场拼杀是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嫁人生宝宝则是一个女人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如今她的女儿也快满月了,当妈妈对她来说是个全新的职业,充满了挑战,一如她的人生是各种爱好的组合、拼装成就了她的经历她的家。
晓芳的爱好有很多,除了读书旅行外,最大的兴趣就是爱收东西。对于自己妻子的爱好,旁边的老公乐呵呵地说:“随她折腾去了,我照单全收。”环顾四周,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都是她的心爱之物。“每天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过往那一段段故事一样。”晓芳说道。
挂在餐厅墙上的字“兰幽香风远”,是著名军旅书法家杨平位老先生的作品。这幅字的来历源于10年前晓芳一次从成都到北京出差的旅途中,在火车上,和她同坐的正是杨老先生。他们开始并不认识,后来在火车上的闲聊中,聊着聊着两个人都发现了有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和追求,火车还没到北京站,两人就成了忘年交,再之后书信联系不断。有一年过年,杨平位先生写了这幅字还专门托人送到成都带给她,其情谊让人动容。
晓芳是个喜欢四处旅行的人,桌上的俄罗斯锡铜首饰盒,便是从遥远的满洲里搬回家的。还有椅子上面搭的绣有“纳吉纳禄”四个字的缎带是她在藏区行走时,当地友人送她的羌红,“纳吉纳禄”即为万事如意。
转过头去电视机旁边放了一副荷花图,细细看过去,画上的荷花婷婷出水中,浓淡两相宜。晓芳得意地说,这幅画得来有个小故事。有一次晓芳去参加一个书画拍卖会,在会上,她看中画册上的一副荷花图正想出价,但却被人告知这幅画在拍之前就有人定了,她为此很懊恼,但又不甘心自己看中的东西就这么没了,为此她四处打听画此画的人,后来终于通过种种渠道得知这个人叫赵夜白,居然还是张大干最年轻的再传弟子,现任四川巴蜀书画院副院长,擅绘花卉,尤于荷花别有慧心。为了那一眼的眼缘,她和老公专门登门拜访他的“沉香山馆”,只想着再买一幅。赵老师是个热情的人,说明来意后,三人喝茶谈画,结为好友,赵老师当即即兴作一幅荷花图送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