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共识。确立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预习,成为这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下一节课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知道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通过预习的检测,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有系统的、长期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明确目标;利用预习提纲;布置预习练习;加强预习检查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下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做法,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1.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
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教学时,需要学生进行预习,个别教师布置了下列预习题:预习第几章第几节。这样布置预习作业,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自学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不知道要预习什么,这就可能导致学生的预习就是象看小说书一样,将书本浏览一遍,没有达到真正的预习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预习的目标不明确。所以我在设置这一节的目标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1 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会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在哪些物质中能够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2 观察小实验:怎样使一张纸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当纸发出声音的时候,这张纸是否在振动?
通过这样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能抓住书本上的关键语句,同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预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2.利用预习提纲,加强预习指导
初中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指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用预习提纲的形式,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预习时摸不着头绪、抓不住重点的现象。预习提纲的内容一般分为下列几项:①新课中要涉及的已有知识;②新课中所应用的主要实验方法;③新课中要学习的概念、定律; ④新课中所涉及的一些自然、生活现象等等
例如,在预习“压强”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以下预习提纲:
(1)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2)在本课中采取了什么实验探究方法?在已经学过的内容中,请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3)阅读书本,知道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4)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猜测。
(5)书本上是如何定义“压强”这个物理量的?这种定义方式与哪一个物理量的定义方式很相近?
(6)仿照书本上的实例,请你举出一到两个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
通过预习提纲,大大增强了学生预习的能力,也使新知和旧知相互联系,久而久之,学生最终会从预习提纲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学会怎样去预习。
3.布置预习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预习练习以基础题目为主,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和旧知的掌握情况,它的来源可以是书本上的习题,配套的练习册上的基本题或者自己编制的题目。
例如,我在学生预习“压强”这一小节时,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一个人站在沙地上,他对地面的力叫 力,地面上留下了一个脚印,说明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 。物理上是用 物理量来描述这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要使人在沙地上的脚印更深一些,请你说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① ;
方法② ;
(3)假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是600N,双脚与沙地的接触面积S大约是3×10-2m2,请你仿照书本上的实例,计算人站立在沙地上的压强的大小?
(4)思考书本练习:为什么一颗小钉子能轻易将一个汽球扎破,而由很多钉子做成的“钉阵”却不能将汽球扎破?
习题1目的是使学生对压力、压强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习题2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习题3是对公式的一个简单应用,书上有实例,学生通过模仿,完成解答,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计算压强;习题4是让学生了解到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对预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4.加强预习检查,强化预习意识
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学习自觉性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会很自觉,有的就会偷工减料,不能认真完成。所以为了督促这批学生,促使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每节课,可用二到三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提问,可以是预习笔记的投影展示,也可以用一到二题来进行一次小检测,都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于评定,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同时,对一些偷懒的学生于鞭策,逐渐使这些学生由“不自觉”变成“自觉”,最终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所以,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前预习是“备好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搞好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
收稿日期:2012-02-09
【关键词】明确目标;利用预习提纲;布置预习练习;加强预习检查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下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做法,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1.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
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教学时,需要学生进行预习,个别教师布置了下列预习题:预习第几章第几节。这样布置预习作业,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自学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不知道要预习什么,这就可能导致学生的预习就是象看小说书一样,将书本浏览一遍,没有达到真正的预习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预习的目标不明确。所以我在设置这一节的目标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1 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会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在哪些物质中能够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2 观察小实验:怎样使一张纸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当纸发出声音的时候,这张纸是否在振动?
通过这样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能抓住书本上的关键语句,同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预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2.利用预习提纲,加强预习指导
初中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指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用预习提纲的形式,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预习时摸不着头绪、抓不住重点的现象。预习提纲的内容一般分为下列几项:①新课中要涉及的已有知识;②新课中所应用的主要实验方法;③新课中要学习的概念、定律; ④新课中所涉及的一些自然、生活现象等等
例如,在预习“压强”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以下预习提纲:
(1)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2)在本课中采取了什么实验探究方法?在已经学过的内容中,请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3)阅读书本,知道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4)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猜测。
(5)书本上是如何定义“压强”这个物理量的?这种定义方式与哪一个物理量的定义方式很相近?
(6)仿照书本上的实例,请你举出一到两个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
通过预习提纲,大大增强了学生预习的能力,也使新知和旧知相互联系,久而久之,学生最终会从预习提纲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学会怎样去预习。
3.布置预习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预习练习以基础题目为主,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和旧知的掌握情况,它的来源可以是书本上的习题,配套的练习册上的基本题或者自己编制的题目。
例如,我在学生预习“压强”这一小节时,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一个人站在沙地上,他对地面的力叫 力,地面上留下了一个脚印,说明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 。物理上是用 物理量来描述这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要使人在沙地上的脚印更深一些,请你说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① ;
方法② ;
(3)假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是600N,双脚与沙地的接触面积S大约是3×10-2m2,请你仿照书本上的实例,计算人站立在沙地上的压强的大小?
(4)思考书本练习:为什么一颗小钉子能轻易将一个汽球扎破,而由很多钉子做成的“钉阵”却不能将汽球扎破?
习题1目的是使学生对压力、压强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习题2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习题3是对公式的一个简单应用,书上有实例,学生通过模仿,完成解答,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计算压强;习题4是让学生了解到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对预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4.加强预习检查,强化预习意识
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学习自觉性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会很自觉,有的就会偷工减料,不能认真完成。所以为了督促这批学生,促使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每节课,可用二到三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提问,可以是预习笔记的投影展示,也可以用一到二题来进行一次小检测,都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于评定,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同时,对一些偷懒的学生于鞭策,逐渐使这些学生由“不自觉”变成“自觉”,最终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所以,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前预习是“备好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搞好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
收稿日期: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