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集合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维恩图的形成过程,体会维恩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4.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维恩图的产生过程,利用维恩图解决集合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维恩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集合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初悟新知
1.情境趣导
(1)李老师第一次到蒲缥,听说这里有各色美食和迤逦的自然风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这所魅力名镇,谁愿意担任老师的小导游?
(2)那么多同学都想担任我的小导游,先请同学们分别向我介绍一下美丽蒲缥的美食和美景吧!
(3)把刚才表现最好的同学,请到台上来担任小导游,安排他们各自的任务:推介美食或介绍美景,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
(4)排队游戏。
现在我们玩排队游戏,请推介美食的站在左边,再请介绍美景的站在右边,你们看看应该怎么站呢?
(5)同学们看一看,小导游们站对自己的位置没有?教师采访小导游,推介美食的和介绍美景的同学,你们站在哪边?为什么?有两项任务的同学站左边吗?还是站在右边?大家帮帮他们,想一想应该站在哪儿最合适?(中间)为什么?
(6)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左边是推介美食的同学,右边是介绍美景的同学,中间是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同学。)
2.小组合作探究
(1)理清思路
谈话:你能从这小导游的名单中,一眼就看出有几位同学承当两项任务吗?
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能直观看出重复的同学,就不会计算错误,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集合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操作意识,及时让学生进行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2)小组合作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杨绍春和王付瑜重复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或其他方法。)
B、.一定要先讨论交流,再动手操作。
C、.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上面同学的姓氏。
(3)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4)选出几种不同作品展示,理解分析不同整理方法。
连线法、列表法、列举法、画图法……
请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重点说一说用集合图表示的理由,交流不同思想,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维恩图,让学生了解维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5)(5)引出集合
,用身边的事例说明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简单性质等。
(6)(6)介绍维恩图和维恩,拓宽视野。突出维恩图的作用、简洁性、
课件出示: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 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
(7)(7)探讨填写维恩图的顺序
,重点强调:为什么把杨绍春和王付瑜(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填写在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
(8)语言表达
能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既…又…”和“都”说出这两个关于重复出现这一现象的问题。
(9)(9)师生小结
,得出:杨绍春和王付瑜(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身份重复了,他俩的姓名重复出现了。
(10)(10)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维恩图解决关于集合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介绍家乡美食与美景的情境,通过排队游戏,不同角度的对比,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情境中,积极参与游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集合问题的基本含义。
二、探究体验
1.探究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左边的集合表示什么意思?(参加活动A的)右边的集合表示什么意思?(参加活动B的)左半月牙表示什么意思?(只参加活动A的)右半月牙表示什么意思?(只参加活动B的)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既参加活动A又参加活动B的)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2.再次强调“重复”和“只参加”
(1)纠错,规范维恩图的填写。
(2)同桌检查,交流,强调“重复”和“只參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填写维恩图引发矛盾冲突,提出问题,纠错,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规范解答
1.. 提出问题:推介美食和介绍美景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2..根据维恩图,尝试列式,独立完成。
3.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会出现:8+9-3=14(人);6+3+5=14(人);
8-3+9=14(人);9-3+8=14(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维恩图,理解维恩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四、应用建构
1.课件出示:教材上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教师在引导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先填写哪部分,再填写哪部分会更好些。
2.根据蒲缥乡的特色美食,设计练习。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羊村的小羊们,到蒲缥旅游来了,饥饿的小羊们走进饭馆,村长点的菜是:凉鸡米线、甜大蒜、红烧肉、酸辣鱼、石榴花、汆小肠,懒羊羊点的菜是:猪血炒骨、汆小肠、酒炒小公鸡、块菌、甜点。问题:村长和懒羊羊一共点了几道菜?(课件出示相关的维恩图)
【设计意图】结合当地美食特色设计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从集合图中会看信息,到会列式计算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拓展性练习
(1)估计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
A.讨论: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B.判断: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
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 )
C.小组讨论,全班分析,得出:参赛同学最多是17人,没有人重复出现;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复出现(两个集合是包含关系)。
【设计意图】梯度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2)欣赏并发现维恩图的极致之美。
(3)好书推介:《心灵的嵌齿轮》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维恩图来解决集合问题,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和大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集合问题,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集合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维恩图的形成过程,体会维恩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4.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维恩图的产生过程,利用维恩图解决集合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维恩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集合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初悟新知
1.情境趣导
(1)李老师第一次到蒲缥,听说这里有各色美食和迤逦的自然风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这所魅力名镇,谁愿意担任老师的小导游?
(2)那么多同学都想担任我的小导游,先请同学们分别向我介绍一下美丽蒲缥的美食和美景吧!
(3)把刚才表现最好的同学,请到台上来担任小导游,安排他们各自的任务:推介美食或介绍美景,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
(4)排队游戏。
现在我们玩排队游戏,请推介美食的站在左边,再请介绍美景的站在右边,你们看看应该怎么站呢?
(5)同学们看一看,小导游们站对自己的位置没有?教师采访小导游,推介美食的和介绍美景的同学,你们站在哪边?为什么?有两项任务的同学站左边吗?还是站在右边?大家帮帮他们,想一想应该站在哪儿最合适?(中间)为什么?
(6)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左边是推介美食的同学,右边是介绍美景的同学,中间是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同学。)
2.小组合作探究
(1)理清思路
谈话:你能从这小导游的名单中,一眼就看出有几位同学承当两项任务吗?
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能直观看出重复的同学,就不会计算错误,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集合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操作意识,及时让学生进行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2)小组合作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杨绍春和王付瑜重复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或其他方法。)
B、.一定要先讨论交流,再动手操作。
C、.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上面同学的姓氏。
(3)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4)选出几种不同作品展示,理解分析不同整理方法。
连线法、列表法、列举法、画图法……
请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重点说一说用集合图表示的理由,交流不同思想,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维恩图,让学生了解维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5)(5)引出集合
,用身边的事例说明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简单性质等。
(6)(6)介绍维恩图和维恩,拓宽视野。突出维恩图的作用、简洁性、
课件出示: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 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
(7)(7)探讨填写维恩图的顺序
,重点强调:为什么把杨绍春和王付瑜(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填写在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
(8)语言表达
能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既…又…”和“都”说出这两个关于重复出现这一现象的问题。
(9)(9)师生小结
,得出:杨绍春和王付瑜(既要推介美食,又要介绍美景的)身份重复了,他俩的姓名重复出现了。
(10)(10)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维恩图解决关于集合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介绍家乡美食与美景的情境,通过排队游戏,不同角度的对比,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情境中,积极参与游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集合问题的基本含义。
二、探究体验
1.探究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左边的集合表示什么意思?(参加活动A的)右边的集合表示什么意思?(参加活动B的)左半月牙表示什么意思?(只参加活动A的)右半月牙表示什么意思?(只参加活动B的)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既参加活动A又参加活动B的)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2.再次强调“重复”和“只参加”
(1)纠错,规范维恩图的填写。
(2)同桌检查,交流,强调“重复”和“只參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填写维恩图引发矛盾冲突,提出问题,纠错,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规范解答
1.. 提出问题:推介美食和介绍美景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2..根据维恩图,尝试列式,独立完成。
3.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会出现:8+9-3=14(人);6+3+5=14(人);
8-3+9=14(人);9-3+8=14(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维恩图,理解维恩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四、应用建构
1.课件出示:教材上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教师在引导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先填写哪部分,再填写哪部分会更好些。
2.根据蒲缥乡的特色美食,设计练习。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羊村的小羊们,到蒲缥旅游来了,饥饿的小羊们走进饭馆,村长点的菜是:凉鸡米线、甜大蒜、红烧肉、酸辣鱼、石榴花、汆小肠,懒羊羊点的菜是:猪血炒骨、汆小肠、酒炒小公鸡、块菌、甜点。问题:村长和懒羊羊一共点了几道菜?(课件出示相关的维恩图)
【设计意图】结合当地美食特色设计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从集合图中会看信息,到会列式计算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拓展性练习
(1)估计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
A.讨论: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B.判断: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
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 )
C.小组讨论,全班分析,得出:参赛同学最多是17人,没有人重复出现;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复出现(两个集合是包含关系)。
【设计意图】梯度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2)欣赏并发现维恩图的极致之美。
(3)好书推介:《心灵的嵌齿轮》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维恩图来解决集合问题,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和大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集合问题,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