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祖泽博士,GBS,JP,前香港政府官员,现任载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恒生银行,粤海投资有限公司及太古地产有限公司之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路讯通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兼主席。
陈祖泽,1964年香港大学毕业,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陈祖泽曾于1964年至1978年,及1980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公务员共27年,由早期的行政主任晋升至司级政务官,出任过多个职位,包括教育及人力统筹司。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曾任行政局议员。
陈祖泽于1993年离开政府加入九龙巴士,出任董事长,2008年退休后转任非执行董事。
陈祖泽亦担任多项公职,1993年起担任香港赛马会董事,2006年8月获选为香港赛马会主席,至2010年9月卸任。2002年5月获委任为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2008年9月转任该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亦曾任香港公益金第一副会长兼执行委员会主席,现任香港公益金董事。
陈祖泽热爱赛马,名下马匹先后计有个人名下的真功夫、真有运、做得好、交得准、勤有功、上骏、马精英、好运得福及好事必得,以及团体名下的上风、健风、善风、骑骑笑、射蚊骚、马上赢、大把在手、好醒神及大把世界。
陈博士接受访问时,谈论到三个不同的话题;第一个话题涉及他个人在过去的工作当中,由政府公务员退休从商后,仍不停地担任多个公职,服务社群。
陈博士年近七十,仍乐于为社会服务,他认为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培养,给予机会,才有自己今天的成绩;故此,他出任一些公职义务工作,是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应有之道。陈博士谓,香港人善心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己只是略尽绵力,在幕前幕后参加一些机构,在管理上出一分力。
在过往的工作中,忆及金融风暴时,担任公益金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筹募捐款固然是非常困难,但要应付近一百五十个受惠机构的庞大开支亦不容易。其间花尽不少心思去增加善款,并且要不断地和各机构开会,商量如何节流及善用资源,提高管理的透明度,让公众知道每一分一亳的用途及其效果,最后,在大家同心合力下,筹款及工作目标都能达到。
在主管马会期间,监管拨款的申请同样严谨,每份的申请都要衡量申请机构过往的表现,派同事定期跟进报告,评估成果,审计账目,避免浪费。马会端视每间机构为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协调,项目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受惠的群众愈多愈受欢迎,根据量化的目标,容易计算评估。
第二个话题谈及陈博士最近加入的40+协会。虽然协会不是他一手成立的慈善团体,但陈博士极为认同其理念,被几位年轻创办人的热诚所感动;虽然没有政府或马会的拨款支持,但由细做起,有一群热心服务的团队,本着大有大做,细有细做。陈博士说他是乐于帮忙,让协会慢慢去发展,拓宽圈子,在财政和工作上建立稳健的成绩,可期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0+协会是一个创新的理念:“四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始”。这是积极的思想,以十年来作一个界限,廿岁是刚踏入社会,争取经验的时间,三十岁踏入成家立室的时候,要为事业和家庭的稳定而努力,到了四十岁,差不多是走过了人生的一半路程,事业尚未到顶点,仍然要努力以赴,但身体的体力却是慢慢衰退,如何去面对余下的四十年呢?因此,协会鼓励四十或以上的人士善用时间,好好筹划未来的日子。让自己能安排日后退休以后的生活,保持健康快乐,独立自主,不会做家人和社会的负累。
此外,协会又营办了一个社会企业,提供陪老、陪诊及陪终老的服务,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问题,为弱势社群的长者,提供家居安老和善终的服务,同时亦培训大量的新移民及失业人士成为专业的护理员,以义工或半义工的方式在社企服务,解决香港目前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第三个话题则是现时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趋势——“企业社会责任”,推广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和 ISO26000的认证,以显示一家企业对社会的承诺,应有的功能和责任。企业被要求在多方面承担环保责任,维持社会公义,向所有持份者问责。企业需要向社会回馈,因为他们是在社会的孕育下成长,故此社会的持续发展亦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型的机构除了维持向社会及政府定期认捐善款外,还会不时策划一些公益活动,组织全公司上下一同参与,成立义工服务团队,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凝聚团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衍生出员工对企业的浓厚归属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些活动不再是公关的伎俩,而是慎而重之的企业策略,在公司年报中占极重的份量,其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陈博士忆及太古地产的一个案例:公司在旗下每所大厦都设置一个收集箱,回收大家捐赠的原子笔、铅笔或颜色笔等,送给国内贫困的山区学生,结果出乎意料,捐赠反应非常热烈,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行动会有这么大的回响。陈博士补充说,不单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注重企业行为,特别是在环保和节能的课题上,大家都乐于参与,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便可享受这个成果。
陈祖泽,1964年香港大学毕业,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陈祖泽曾于1964年至1978年,及1980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公务员共27年,由早期的行政主任晋升至司级政务官,出任过多个职位,包括教育及人力统筹司。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曾任行政局议员。
陈祖泽于1993年离开政府加入九龙巴士,出任董事长,2008年退休后转任非执行董事。
陈祖泽亦担任多项公职,1993年起担任香港赛马会董事,2006年8月获选为香港赛马会主席,至2010年9月卸任。2002年5月获委任为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2008年9月转任该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亦曾任香港公益金第一副会长兼执行委员会主席,现任香港公益金董事。
陈祖泽热爱赛马,名下马匹先后计有个人名下的真功夫、真有运、做得好、交得准、勤有功、上骏、马精英、好运得福及好事必得,以及团体名下的上风、健风、善风、骑骑笑、射蚊骚、马上赢、大把在手、好醒神及大把世界。
陈博士接受访问时,谈论到三个不同的话题;第一个话题涉及他个人在过去的工作当中,由政府公务员退休从商后,仍不停地担任多个公职,服务社群。
陈博士年近七十,仍乐于为社会服务,他认为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培养,给予机会,才有自己今天的成绩;故此,他出任一些公职义务工作,是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应有之道。陈博士谓,香港人善心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己只是略尽绵力,在幕前幕后参加一些机构,在管理上出一分力。
在过往的工作中,忆及金融风暴时,担任公益金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筹募捐款固然是非常困难,但要应付近一百五十个受惠机构的庞大开支亦不容易。其间花尽不少心思去增加善款,并且要不断地和各机构开会,商量如何节流及善用资源,提高管理的透明度,让公众知道每一分一亳的用途及其效果,最后,在大家同心合力下,筹款及工作目标都能达到。
在主管马会期间,监管拨款的申请同样严谨,每份的申请都要衡量申请机构过往的表现,派同事定期跟进报告,评估成果,审计账目,避免浪费。马会端视每间机构为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协调,项目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受惠的群众愈多愈受欢迎,根据量化的目标,容易计算评估。
第二个话题谈及陈博士最近加入的40+协会。虽然协会不是他一手成立的慈善团体,但陈博士极为认同其理念,被几位年轻创办人的热诚所感动;虽然没有政府或马会的拨款支持,但由细做起,有一群热心服务的团队,本着大有大做,细有细做。陈博士说他是乐于帮忙,让协会慢慢去发展,拓宽圈子,在财政和工作上建立稳健的成绩,可期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0+协会是一个创新的理念:“四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始”。这是积极的思想,以十年来作一个界限,廿岁是刚踏入社会,争取经验的时间,三十岁踏入成家立室的时候,要为事业和家庭的稳定而努力,到了四十岁,差不多是走过了人生的一半路程,事业尚未到顶点,仍然要努力以赴,但身体的体力却是慢慢衰退,如何去面对余下的四十年呢?因此,协会鼓励四十或以上的人士善用时间,好好筹划未来的日子。让自己能安排日后退休以后的生活,保持健康快乐,独立自主,不会做家人和社会的负累。
此外,协会又营办了一个社会企业,提供陪老、陪诊及陪终老的服务,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问题,为弱势社群的长者,提供家居安老和善终的服务,同时亦培训大量的新移民及失业人士成为专业的护理员,以义工或半义工的方式在社企服务,解决香港目前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第三个话题则是现时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趋势——“企业社会责任”,推广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和 ISO26000的认证,以显示一家企业对社会的承诺,应有的功能和责任。企业被要求在多方面承担环保责任,维持社会公义,向所有持份者问责。企业需要向社会回馈,因为他们是在社会的孕育下成长,故此社会的持续发展亦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型的机构除了维持向社会及政府定期认捐善款外,还会不时策划一些公益活动,组织全公司上下一同参与,成立义工服务团队,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凝聚团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衍生出员工对企业的浓厚归属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些活动不再是公关的伎俩,而是慎而重之的企业策略,在公司年报中占极重的份量,其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陈博士忆及太古地产的一个案例:公司在旗下每所大厦都设置一个收集箱,回收大家捐赠的原子笔、铅笔或颜色笔等,送给国内贫困的山区学生,结果出乎意料,捐赠反应非常热烈,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行动会有这么大的回响。陈博士补充说,不单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注重企业行为,特别是在环保和节能的课题上,大家都乐于参与,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便可享受这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