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才工作一年的90后,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账面上会一夜之间多出200多万。然后再接下来4个月里,我抱着200多万会变成800万的妄念,眼睁睁看着它再变成120万、60万、20万直到后来的18万。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入圈的还是20多天后,武汉火车站上老皮对我说的真相。
9月7日那次见面后的短短20多天,我和“老皮”又在一个共同朋友的婚礼上再次相遇。我们那桌上全是互联网、媒体、金融圈子的人,所有人看到“老皮”第一句话都是,“老皮你最近玩比特币发财啦!”
“老皮”只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手上的烟一根接着一根,谈起了自己想要搞区块链创业的事情。在饭桌上,他就像是个“布道者”,给所有人阐述自己的区块链理念。
那些搞互联网、搞媒体的人相形见绌,只能面面相觑,眼神中分明充满了疑惑和落寞。他们似乎知道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机遇,但又恨自己看不见、看不懂、来不及。
对互联网和媒体圈子的人来说,一直警惕这些看不懂的新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句话一直烙在大家心里。
后来半年时间里,饭桌上这十几个人,陆陆续续都入场参与了数字货币的投资,有些人甚至搞起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媒体。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婚礼结束后,我和“老皮”一起回家,在武汉火车站的肯德基里,我半试探地问,老皮你这波下来赚了200万吧?
“老皮”嗤之以鼻:“200万?后面还得加个零!”
我当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老皮”用启动资金20万赚到200万之后,又把200万全部砸了进去,最后赌中了这一把,赚了2000万。
“老皮”的行为看似疯狂,其实都在掌握之中—他家在上海有三套房,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蒸蒸日上。开始的20万仅仅只是试水。
要知道,他平时体验各个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都是几万几万地投。
后面的200万砸进去对他来说只是把身外之财拿去做了次风险投资,赚不赚其实都无所谓。他对此心态好得很。
“老皮”告诉我,赚到这2000万后,他全都提现了,买了豪宅豪车。听完“老皮”这话,我在心里默念,投资真是有钱人的游戏—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才成荫。
默念完这句话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可能是波风口,必须要真金白银地去见证一下,不然以后可能会后悔。 那天回到家里后,我跟我妈说了这件事。她听完后只是说,“你胆子太小,做事太稳,不是这种性格的人。试一试也好,自己控制好风险就行。”
后来在“复盘”环节,“老皮”在群里艾特每一个人说,你赚了一台奥迪A8系,你赚了一台宝马5系…… 群里那些投得少的人对那些投得多的人表示艳羡,纷纷后悔当时胆子小,砸少了钱。
“老皮”听到后,蔑视而又张扬地说,“这事情,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老皮”甚至拿我做榜样,你们看,小周第一次玩就砸了18万,一把就上车了,后面的同志们要加紧啊。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令人目瞪口呆。“老皮”最后很兴奋地告诉大家,H币号称在年底要涨到2000元。老皮最后甚至说,投完H币之后,还要带大家投其他币,2018年要带着大家一起靠数字货币实现财富自由,让群里每一个人都有百万身家、千万身家。
“老皮”最后把微信群名改成了“数字货币实现财务自由”。
“老皮”那番话说出来后,所有人都在算自己投的H币能赚多少钱。有个仅仅只是比我大一岁的,被大家称为“小李”的男孩,甚至已经在群里打嘴炮,说有了1000万后要去找嫩模,包明星。和群里几个人甚至开始讨论起哪个明星包夜要多少钱。
“包个迪丽热巴吧!好像说只要300万!”
“迪丽热巴有什么好看的,不要热巴!”
“你这什么审美,热巴哪里不好看了?我就要热巴!”
正在这几个人意淫之时,“老皮”站了出来,制止他们这番讨论。“老皮”义正辞严地说,“没事别讨论这些没名堂的东西。赚了钱给自己买辆车,给爸妈买点东西,剩下来的钱继续拿着做下一轮投资。”
“小李”并没有听从“老皮”的劝阻,表示,“不聊这个不得劲!”
结果,“小李”被“老皮”请出了群,“老皮”反复说,“一定要低调、低调,不要赚了点钱就飘了。平时该干吗干吗,好好工作。”
我当时很明显地感觉,“老皮”的话很具有煽动性。群里这帮从业媒體、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不是傻子,但到了“老皮”这里,却像是“失了智”一般。里面虽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我想,每一个人都怀着投机的侥幸情绪吧。我其实也一样。
后来我私下问“老皮”,剩下的H币要不要都卖了?老皮不置可否,说看你自己。我问,不是说年底要涨到2000元么?“老皮”在微信那头嗤笑,“币圈的话,哪能当真啊。好好囤点以太坊、比特币才是真的。”
这番话之后,“老皮”在我眼里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似乎是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有着某种不羁的江湖气息,但是在野心之中似乎又有着自己的理智。
总之,在我眼中,“老皮”神通广大,我们听他的投资建议,稳赚不赔。每次“老皮”拉新人进群,新人问我这事到底靠不靠谱时,我都说,别自己乱操作,一切听“老皮”的就好。
后来的一周内,H币逐渐从高点的220元跌到90元,我陆陆续续清仓出货,18万进场,最后连本带利一共收获40万。对我来说,这纯属一笔意外横财。除掉18万本金重新回到银行卡外,剩下的全都被换成了以太币。
两周后,“老皮”介绍了V币让大家投资。“老皮”在群里扔了份全英文的白皮书,称之为10倍收益率的项目,鼓动大家去“梭哈”—在币圈里,这是赌博下注的意思。
币圈里甚至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不要怂,就是干!一把梭!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这句话被制成了表情包,每次遇到投资项目,群里都会有人刷这个表情包。
这次投资情况和过去直接上交易所购买不太一样,我们需要购买当时接近3000元一枚的以太币,把以太币打给“老皮”,由“老皮”帮我们代投,他要收5%的代投费。
以太币其实相当于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结算“母币”,可以理解成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美元。从权威性和认可度来看,以太币并不如比特币,但比特币动辄数万人民币一枚,价格波动幅度也大,所以很多项目方选择以太币作为私募货币。
这种投资逻辑其实是走项目方私募的途径。“老皮”当时在加拿大注册了一个投资基金,我们群里这些小散,本质上是通过“老皮”的投资基金获得私募份额的。
私募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以比交易所发行价更低的价格拿到币。从理论上来说,私募轮的投资者一般不会亏损,或多或少都能有些收益。
这次投资群里20多人只有不到10人抢到了份额。当时份额只有300个以太币。但是按照5%的代投费计算,老皮赚了15个以太币,也就是4万多人民币。
我因为没有及时看群消息,最终错过了V币的投资。但我在V币的投资中看到了这个30人群的第一条裂痕。
这次投资一开始并不像过去两次那么成功。在德国一家交易所上线的V币一周内仅仅只是涨了15%。前两次跟“老皮”投资,回报率达到3-5倍的“老戴”开始在微信群里明确表示不满,甚至开骂,“V币纯粹就是来骗炮的!”
“老戴”骂骂咧咧,“老皮”明显不高兴了。他直接教训“老戴”,你不能期待每一次投资都是三五倍的回报,一周15%的收益,已经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两年的收益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否则走不长远。
其他人看到“老皮”发怒了,便开始“和稀泥”,纷纷说能赚就行、别太贪之类的话此起彼伏。“老戴”也发现自己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对,于是收起了怒火。
在两周之后,事实证明“老皮”是对的。V币在德国交易所从人民币2毛钱一枚,涨到了1块钱一枚。这次投资,又是五倍收益。
“老戴”无话可说,事后在群里向“老皮”道歉—这三次投资下来,也基本奠定了群里这30多个人对“老皮”的信任。
在我们眼里“老皮”神通广大,手握大量内幕消息,也知道每一个项目的底细。我们对他的信任,几乎是盲目的。
后来的一个月,“老皮” 陆陆续续在群里介绍了3个项目,投资的方式和V币几乎一样,群里几乎每个人都投入了50个以上的以太币。
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走红,以太币也从一开始的不到3000人民币一枚,涨到了10000人民币一枚。群里所有人都挣了钱,而且几个项目叠加下来,收益在5倍以上,所有人都充满着泡沫般的乐观。
这还不是高潮,高潮来自于Z币的投资。
这个以人工智能为概念的区块链项目,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内币圈所有投资人的看好。
当时我投入了20个以太币。之后Z币的涨幅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Z币从2毛一枚在半个月内涨到了4元一枚—我看着交易所内十几万人民币涨到了50万,再到100万,再到160万直至240万。
当时每天早上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看Z币涨了多少。每次看到火箭般的涨幅后,都会脸红心跳,然后给我妈打个电话,压低自己的声音告诉我妈,“我的币又涨了!”
我妈每次都问我,要不要先卖掉一些,我却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卖,老皮说Z币要涨到6块钱,到时候值800万呢!”
我妈总是嘿嘿一笑,一方面为意外之财开心,另一方面却告诫我,“这个都是数字,又没到手,不算数的。不管赚了多少,都要当没这回事,一定要好好工作。”
我满嘴答应了我妈,心里却盘算着,真到800万,岂不是就能在北京买房了?写稿时每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乐开了花,然后便不知不觉之间拿出了手机,开一局王者荣耀。
“老皮”把Z币的投资,称之为我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他当时为了庆祝Z币的上涨,要求我们这些靠Z币“赚”到了100万的人在群里发1万元大红包。
“老皮”自己开始带头发红包—他一动手就是2万元。微信只能发1000元的红包,他直接发了20个,每个红包被分成了10份。
那天下午五点,红包雨在群里飘了下来。8个人在群里发了9万块。90个红包在半小时内陆续砸下来,每当有人抢到红包时,都会发出类似“谢谢老板”的表情包。
半个小时里,我的iPhone直接震到发烫甚至死机。即使如此,我那天单是抢红包,就抢了几千块。
一周后,“老皮”来北京出差,他在三里屯的一个西餐厅里请了我们这些“群友”吃饭。在饭桌上,有人试探性地问“老皮”,你有多少比特币?“老皮”一脸狡黠地笑道,“这都不能说的。”
虽说“老皮”吃饭时一再跟我们说要低调,这事情局限我们小圈子知道就好。“老皮”却在言谈举止间处处散发着止不住的高调。在饭桌上,“老皮”如众星捧月一般,所有人都唯他马首是瞻,给他倒酒给他夹菜。
他似乎也挺享受这种感觉。再一次在饭桌上和大家说起了“让群里每个人在2018年都成为千万富翁”的诺言。
Z币之后,大家的投资更加疯狂,后续又投了三四个币种。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股票基金全部清空砸进币市,一个项目就能砸出了60个以太币—按照当时1万元一枚计算,就是60万人民币。
群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聊币市的事情,经常是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我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只能每隔半个小时就看一遍群聊。
“老皮”当时绝对没想到,Z币的投资是我们当时最后一个赚钱的项目。
在后来的政策监管以及做空浪潮之中,币市急转直下,比特币从13万人民币的高点跌到了5万人民币一枚。以太币从1万人民币一枚,跌到了5000人民币一枚。
母币的下跌导致其他和母币挂钩的币种都跌跌不休。所有我们投资的私募项目一上交易所,几乎都会遭遇破发。接下来“老皮”带我们投资的的四个币种都没赚到钱。
我们投资的W币最为夸张—三天前在一家韩国交易所还是3倍涨幅。我们当时在群里都乐开了花,以为这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成功。但三天后W币上线国内交易所,就跌到了成本价。
“老皮”当时说,不要急,再等等,上线国内交易所之后项目方肯定要拉盘的。结果在上线国内交易所的15分钟内,W币就从1块钱跌到了3毛,所有人都傻了眼。
“老戴”看到W币的暴跌后,又开始在群里骂骂咧咧,重复“骗炮”“忽悠”这类的话,甚至说要去公安机关报案,举报W币的项目方。群里有三五个人开始附和“老戴”—要知道,“老皮”在一周前才刚刚见了W币项目方的CEO,“老皮”把两人的合照还发在了群里,“老皮”称W币项目方的CEO“人很面善,一看就能成事”。当时我们还在群里开玩笑,“炒币还要看面相?真是厉害了。”
“老戴”这些话无疑是在打“老皮”的脸。“老皮”当时就震怒,在群里怒吼,“你们都损失了,可谁有我损失的多?你们只是损失了十几万,我是损失了上百万!”他甚至置气,“老戴你快去报案啊!报案了让W币给我们退币啊!这样追回损失多好?”
群里不再有人言语。老皮继续说,“哪个项目方承诺了一定要给你挣钱?投资有赚有亏,要做个合格的投资人。你们也不看看,我们之前投资的项目有多成功,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亏损就来说我不对吧?”
“老戴”大概是拿人手短,看到“老皮”发怒了,不想伤及两人的关系,最后收住了嘴。“老皮”见“老戴”不再言语,又开始安抚大家,说“大环境都不好”,“我们应该等”,“要有耐心”。
这件事之后,A币和P币又给了我们更沉重的打击—P币一上交易所就腰斩,A币一上交易所,一天内就跌了90%。群里讨论的不再是哪个项目又涨了,而是哪个项目又破发了,哪个项目跌得更惨。
“老皮”过去每天都会在群里和大家聊上几句话,说说行情究竟如何。但是随着熊市越发惨淡,群聊越来越冷清。每天偶尔才有人冒個泡,回应的声音也是稀稀拉拉。
“以太币又跌了啊,4000一枚,大家要不要抄底?”
“还没到底呢!3500一枚我就买!”
……
“以太币跌到3600一枚了,大家抄底吗?”
“2500一枚我就抄底!
……
“大家的W币卖了吗?我刚割肉清仓了。”
“没卖!等着看看啥时候能涨回来吧,无所谓了。”
……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句。最后的结论都是“我们还是装死吧,搞不好半年后再看,就都涨回来了。”
“老皮”后来介绍项目,群里无人回应。在群里发红包,也没人抢。群友们出奇地冷漠,似乎不认识“老皮”这人。
原本承诺要在1月中旬上交易所的L币,根据老皮的说法“为了躲避破发潮”,推迟到了2月上交易所,到了2月,L币还是没上交易所。
年后有人问“老皮”,L币怎么样了?“老皮”只是冷冰冰地说,“等消息。”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句“等消息”充满了失望、冷漠与敷衍。
的确,项目方没消息,“老皮”确实没法给消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消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群里人几乎都听了“老皮”那套“控制风险、翻倍出本”的理论,最后所有人都幸运般地都没亏损,甚至或多或少都赚了一部分—我手里依旧持有着十几个以太币和三四个“空气币”,价值18万出头。
最后L币究竟如何,所有人都不知道,也不再过问。群里大多是体面人,吃人嘴软的道理都懂。大家也相信,“老皮”并没有恶意。
“老皮”的确没有亏欠任何人,群里所有跟他投资的人都赚了。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这些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奋斗的80后、90后做了一场一夜暴富坐拥香车美女的美梦。他只是错在,话说得太满,我们期待太高,最后期待化为乌有。
小半年的疯狂之后,所有人都重新归于平静,开始做玩币之外的事。
“老皮”依旧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原来那个财经公众号荒废了,他干起了区块链媒体,平时朋友圈发布的内容都是专访区块链项目方CEO的资讯;“老戴”开始自己搞起了区块链公众号,他说,币圈写一篇软文,就要收四五个以太币;一个原本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90后,甚至开起了公关公司,专门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项目方,后来赚了不少公关费;那个想要包夜迪丽热巴的90后,则是继续在原来的那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没事在朋友圈写段子。
“老皮”后来好几次问我,要不要来上海,到我的区块链媒体干干?
我虽然知道,这肯定是进入这个行业风口的一次机会,却还是笑着摆了摆手,“能力不够,还是想好好沉淀几年。”
决心入圈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入圈的还是20多天后,武汉火车站上老皮对我说的真相。
9月7日那次见面后的短短20多天,我和“老皮”又在一个共同朋友的婚礼上再次相遇。我们那桌上全是互联网、媒体、金融圈子的人,所有人看到“老皮”第一句话都是,“老皮你最近玩比特币发财啦!”
“老皮”只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手上的烟一根接着一根,谈起了自己想要搞区块链创业的事情。在饭桌上,他就像是个“布道者”,给所有人阐述自己的区块链理念。
那些搞互联网、搞媒体的人相形见绌,只能面面相觑,眼神中分明充满了疑惑和落寞。他们似乎知道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机遇,但又恨自己看不见、看不懂、来不及。
对互联网和媒体圈子的人来说,一直警惕这些看不懂的新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句话一直烙在大家心里。
后来半年时间里,饭桌上这十几个人,陆陆续续都入场参与了数字货币的投资,有些人甚至搞起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媒体。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婚礼结束后,我和“老皮”一起回家,在武汉火车站的肯德基里,我半试探地问,老皮你这波下来赚了200万吧?
“老皮”嗤之以鼻:“200万?后面还得加个零!”
我当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老皮”用启动资金20万赚到200万之后,又把200万全部砸了进去,最后赌中了这一把,赚了2000万。
“老皮”的行为看似疯狂,其实都在掌握之中—他家在上海有三套房,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蒸蒸日上。开始的20万仅仅只是试水。
要知道,他平时体验各个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都是几万几万地投。
后面的200万砸进去对他来说只是把身外之财拿去做了次风险投资,赚不赚其实都无所谓。他对此心态好得很。
“老皮”告诉我,赚到这2000万后,他全都提现了,买了豪宅豪车。听完“老皮”这话,我在心里默念,投资真是有钱人的游戏—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才成荫。
默念完这句话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可能是波风口,必须要真金白银地去见证一下,不然以后可能会后悔。 那天回到家里后,我跟我妈说了这件事。她听完后只是说,“你胆子太小,做事太稳,不是这种性格的人。试一试也好,自己控制好风险就行。”
后来在“复盘”环节,“老皮”在群里艾特每一个人说,你赚了一台奥迪A8系,你赚了一台宝马5系…… 群里那些投得少的人对那些投得多的人表示艳羡,纷纷后悔当时胆子小,砸少了钱。
“老皮”听到后,蔑视而又张扬地说,“这事情,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老皮”甚至拿我做榜样,你们看,小周第一次玩就砸了18万,一把就上车了,后面的同志们要加紧啊。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令人目瞪口呆。“老皮”最后很兴奋地告诉大家,H币号称在年底要涨到2000元。老皮最后甚至说,投完H币之后,还要带大家投其他币,2018年要带着大家一起靠数字货币实现财富自由,让群里每一个人都有百万身家、千万身家。
“老皮”最后把微信群名改成了“数字货币实现财务自由”。
“老皮”那番话说出来后,所有人都在算自己投的H币能赚多少钱。有个仅仅只是比我大一岁的,被大家称为“小李”的男孩,甚至已经在群里打嘴炮,说有了1000万后要去找嫩模,包明星。和群里几个人甚至开始讨论起哪个明星包夜要多少钱。
“包个迪丽热巴吧!好像说只要300万!”
“迪丽热巴有什么好看的,不要热巴!”
“你这什么审美,热巴哪里不好看了?我就要热巴!”
正在这几个人意淫之时,“老皮”站了出来,制止他们这番讨论。“老皮”义正辞严地说,“没事别讨论这些没名堂的东西。赚了钱给自己买辆车,给爸妈买点东西,剩下来的钱继续拿着做下一轮投资。”
“小李”并没有听从“老皮”的劝阻,表示,“不聊这个不得劲!”
结果,“小李”被“老皮”请出了群,“老皮”反复说,“一定要低调、低调,不要赚了点钱就飘了。平时该干吗干吗,好好工作。”
我当时很明显地感觉,“老皮”的话很具有煽动性。群里这帮从业媒體、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不是傻子,但到了“老皮”这里,却像是“失了智”一般。里面虽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我想,每一个人都怀着投机的侥幸情绪吧。我其实也一样。
后来我私下问“老皮”,剩下的H币要不要都卖了?老皮不置可否,说看你自己。我问,不是说年底要涨到2000元么?“老皮”在微信那头嗤笑,“币圈的话,哪能当真啊。好好囤点以太坊、比特币才是真的。”
这番话之后,“老皮”在我眼里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似乎是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有着某种不羁的江湖气息,但是在野心之中似乎又有着自己的理智。
总之,在我眼中,“老皮”神通广大,我们听他的投资建议,稳赚不赔。每次“老皮”拉新人进群,新人问我这事到底靠不靠谱时,我都说,别自己乱操作,一切听“老皮”的就好。
后来的一周内,H币逐渐从高点的220元跌到90元,我陆陆续续清仓出货,18万进场,最后连本带利一共收获40万。对我来说,这纯属一笔意外横财。除掉18万本金重新回到银行卡外,剩下的全都被换成了以太币。
泡沫般的乐观
两周后,“老皮”介绍了V币让大家投资。“老皮”在群里扔了份全英文的白皮书,称之为10倍收益率的项目,鼓动大家去“梭哈”—在币圈里,这是赌博下注的意思。
币圈里甚至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不要怂,就是干!一把梭!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这句话被制成了表情包,每次遇到投资项目,群里都会有人刷这个表情包。
这次投资情况和过去直接上交易所购买不太一样,我们需要购买当时接近3000元一枚的以太币,把以太币打给“老皮”,由“老皮”帮我们代投,他要收5%的代投费。
以太币其实相当于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结算“母币”,可以理解成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美元。从权威性和认可度来看,以太币并不如比特币,但比特币动辄数万人民币一枚,价格波动幅度也大,所以很多项目方选择以太币作为私募货币。
这种投资逻辑其实是走项目方私募的途径。“老皮”当时在加拿大注册了一个投资基金,我们群里这些小散,本质上是通过“老皮”的投资基金获得私募份额的。
私募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以比交易所发行价更低的价格拿到币。从理论上来说,私募轮的投资者一般不会亏损,或多或少都能有些收益。
这次投资群里20多人只有不到10人抢到了份额。当时份额只有300个以太币。但是按照5%的代投费计算,老皮赚了15个以太币,也就是4万多人民币。
我因为没有及时看群消息,最终错过了V币的投资。但我在V币的投资中看到了这个30人群的第一条裂痕。
这次投资一开始并不像过去两次那么成功。在德国一家交易所上线的V币一周内仅仅只是涨了15%。前两次跟“老皮”投资,回报率达到3-5倍的“老戴”开始在微信群里明确表示不满,甚至开骂,“V币纯粹就是来骗炮的!”
“老戴”骂骂咧咧,“老皮”明显不高兴了。他直接教训“老戴”,你不能期待每一次投资都是三五倍的回报,一周15%的收益,已经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两年的收益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否则走不长远。
其他人看到“老皮”发怒了,便开始“和稀泥”,纷纷说能赚就行、别太贪之类的话此起彼伏。“老戴”也发现自己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对,于是收起了怒火。
在两周之后,事实证明“老皮”是对的。V币在德国交易所从人民币2毛钱一枚,涨到了1块钱一枚。这次投资,又是五倍收益。
“老戴”无话可说,事后在群里向“老皮”道歉—这三次投资下来,也基本奠定了群里这30多个人对“老皮”的信任。
在我们眼里“老皮”神通广大,手握大量内幕消息,也知道每一个项目的底细。我们对他的信任,几乎是盲目的。
后来的一个月,“老皮” 陆陆续续在群里介绍了3个项目,投资的方式和V币几乎一样,群里几乎每个人都投入了50个以上的以太币。
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走红,以太币也从一开始的不到3000人民币一枚,涨到了10000人民币一枚。群里所有人都挣了钱,而且几个项目叠加下来,收益在5倍以上,所有人都充满着泡沫般的乐观。
高潮
这还不是高潮,高潮来自于Z币的投资。
这个以人工智能为概念的区块链项目,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内币圈所有投资人的看好。
当时我投入了20个以太币。之后Z币的涨幅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Z币从2毛一枚在半个月内涨到了4元一枚—我看着交易所内十几万人民币涨到了50万,再到100万,再到160万直至240万。
当时每天早上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看Z币涨了多少。每次看到火箭般的涨幅后,都会脸红心跳,然后给我妈打个电话,压低自己的声音告诉我妈,“我的币又涨了!”
我妈每次都问我,要不要先卖掉一些,我却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卖,老皮说Z币要涨到6块钱,到时候值800万呢!”
我妈总是嘿嘿一笑,一方面为意外之财开心,另一方面却告诫我,“这个都是数字,又没到手,不算数的。不管赚了多少,都要当没这回事,一定要好好工作。”
我满嘴答应了我妈,心里却盘算着,真到800万,岂不是就能在北京买房了?写稿时每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乐开了花,然后便不知不觉之间拿出了手机,开一局王者荣耀。
“老皮”把Z币的投资,称之为我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他当时为了庆祝Z币的上涨,要求我们这些靠Z币“赚”到了100万的人在群里发1万元大红包。
“老皮”自己开始带头发红包—他一动手就是2万元。微信只能发1000元的红包,他直接发了20个,每个红包被分成了10份。
那天下午五点,红包雨在群里飘了下来。8个人在群里发了9万块。90个红包在半小时内陆续砸下来,每当有人抢到红包时,都会发出类似“谢谢老板”的表情包。
半个小时里,我的iPhone直接震到发烫甚至死机。即使如此,我那天单是抢红包,就抢了几千块。
一周后,“老皮”来北京出差,他在三里屯的一个西餐厅里请了我们这些“群友”吃饭。在饭桌上,有人试探性地问“老皮”,你有多少比特币?“老皮”一脸狡黠地笑道,“这都不能说的。”
虽说“老皮”吃饭时一再跟我们说要低调,这事情局限我们小圈子知道就好。“老皮”却在言谈举止间处处散发着止不住的高调。在饭桌上,“老皮”如众星捧月一般,所有人都唯他马首是瞻,给他倒酒给他夹菜。
他似乎也挺享受这种感觉。再一次在饭桌上和大家说起了“让群里每个人在2018年都成为千万富翁”的诺言。
Z币之后,大家的投资更加疯狂,后续又投了三四个币种。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股票基金全部清空砸进币市,一个项目就能砸出了60个以太币—按照当时1万元一枚计算,就是60万人民币。
群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聊币市的事情,经常是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我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只能每隔半个小时就看一遍群聊。
急转直下
“老皮”当时绝对没想到,Z币的投资是我们当时最后一个赚钱的项目。
在后来的政策监管以及做空浪潮之中,币市急转直下,比特币从13万人民币的高点跌到了5万人民币一枚。以太币从1万人民币一枚,跌到了5000人民币一枚。
母币的下跌导致其他和母币挂钩的币种都跌跌不休。所有我们投资的私募项目一上交易所,几乎都会遭遇破发。接下来“老皮”带我们投资的的四个币种都没赚到钱。
我们投资的W币最为夸张—三天前在一家韩国交易所还是3倍涨幅。我们当时在群里都乐开了花,以为这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成功。但三天后W币上线国内交易所,就跌到了成本价。
“老皮”当时说,不要急,再等等,上线国内交易所之后项目方肯定要拉盘的。结果在上线国内交易所的15分钟内,W币就从1块钱跌到了3毛,所有人都傻了眼。
“老戴”看到W币的暴跌后,又开始在群里骂骂咧咧,重复“骗炮”“忽悠”这类的话,甚至说要去公安机关报案,举报W币的项目方。群里有三五个人开始附和“老戴”—要知道,“老皮”在一周前才刚刚见了W币项目方的CEO,“老皮”把两人的合照还发在了群里,“老皮”称W币项目方的CEO“人很面善,一看就能成事”。当时我们还在群里开玩笑,“炒币还要看面相?真是厉害了。”
“老戴”这些话无疑是在打“老皮”的脸。“老皮”当时就震怒,在群里怒吼,“你们都损失了,可谁有我损失的多?你们只是损失了十几万,我是损失了上百万!”他甚至置气,“老戴你快去报案啊!报案了让W币给我们退币啊!这样追回损失多好?”
群里不再有人言语。老皮继续说,“哪个项目方承诺了一定要给你挣钱?投资有赚有亏,要做个合格的投资人。你们也不看看,我们之前投资的项目有多成功,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亏损就来说我不对吧?”
“老戴”大概是拿人手短,看到“老皮”发怒了,不想伤及两人的关系,最后收住了嘴。“老皮”见“老戴”不再言语,又开始安抚大家,说“大环境都不好”,“我们应该等”,“要有耐心”。
这件事之后,A币和P币又给了我们更沉重的打击—P币一上交易所就腰斩,A币一上交易所,一天内就跌了90%。群里讨论的不再是哪个项目又涨了,而是哪个项目又破发了,哪个项目跌得更惨。
“老皮”过去每天都会在群里和大家聊上几句话,说说行情究竟如何。但是随着熊市越发惨淡,群聊越来越冷清。每天偶尔才有人冒個泡,回应的声音也是稀稀拉拉。
“以太币又跌了啊,4000一枚,大家要不要抄底?”
“还没到底呢!3500一枚我就买!”
……
“以太币跌到3600一枚了,大家抄底吗?”
“2500一枚我就抄底!
……
“大家的W币卖了吗?我刚割肉清仓了。”
“没卖!等着看看啥时候能涨回来吧,无所谓了。”
……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句。最后的结论都是“我们还是装死吧,搞不好半年后再看,就都涨回来了。”
“老皮”后来介绍项目,群里无人回应。在群里发红包,也没人抢。群友们出奇地冷漠,似乎不认识“老皮”这人。
原本承诺要在1月中旬上交易所的L币,根据老皮的说法“为了躲避破发潮”,推迟到了2月上交易所,到了2月,L币还是没上交易所。
年后有人问“老皮”,L币怎么样了?“老皮”只是冷冰冰地说,“等消息。”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句“等消息”充满了失望、冷漠与敷衍。
的确,项目方没消息,“老皮”确实没法给消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消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群里人几乎都听了“老皮”那套“控制风险、翻倍出本”的理论,最后所有人都幸运般地都没亏损,甚至或多或少都赚了一部分—我手里依旧持有着十几个以太币和三四个“空气币”,价值18万出头。
最后L币究竟如何,所有人都不知道,也不再过问。群里大多是体面人,吃人嘴软的道理都懂。大家也相信,“老皮”并没有恶意。
“老皮”的确没有亏欠任何人,群里所有跟他投资的人都赚了。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这些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奋斗的80后、90后做了一场一夜暴富坐拥香车美女的美梦。他只是错在,话说得太满,我们期待太高,最后期待化为乌有。
重归平静
小半年的疯狂之后,所有人都重新归于平静,开始做玩币之外的事。
“老皮”依旧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原来那个财经公众号荒废了,他干起了区块链媒体,平时朋友圈发布的内容都是专访区块链项目方CEO的资讯;“老戴”开始自己搞起了区块链公众号,他说,币圈写一篇软文,就要收四五个以太币;一个原本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90后,甚至开起了公关公司,专门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项目方,后来赚了不少公关费;那个想要包夜迪丽热巴的90后,则是继续在原来的那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没事在朋友圈写段子。
“老皮”后来好几次问我,要不要来上海,到我的区块链媒体干干?
我虽然知道,这肯定是进入这个行业风口的一次机会,却还是笑着摆了摆手,“能力不够,还是想好好沉淀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