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村村通”工程的推进,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里刚退休的老父亲领着刚接任乡村邮遞员的儿子涉水翻山走田埂的情景已不复存在。联系乡村和城市,或是乡村之间的纽带已经被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所替代。
如果说“村村通”公路打破了地区间沟通的壁垒,真正让沟通提速的是往返于乡村公路上的农村客车。或者被称作城乡公交,又或者是农村客运班线,四个轮子的客车让村民出行时间由天计时改为由小时计,当上学、上班、进城、返乡都因为客车而发生改变时,客车变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尽管农村客车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但因村民出行需求不明确,运力组织不科学,提供“让村民满意”的公共出行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拉近上学路
农村客车哪里好?对于大庆市肇州县双发乡双耀村的孩子来说,农村客车拉近了他们的上学路。乡里的双发中学是一所中小学兼有的学校,为来自周边的6个村、51个自然屯的1100多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双耀村的孩子就是其中一份子。
双耀村距学校约3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小孩子得走上一小时,大孩子骑自行车要方便些,但碰上雨雪天气路况不好,家人因为担心,多半还是得走路。家庭条件好些父母选择接送,或者搭个电动三轮车,却又苦于无人监管,孩子安全得不到保障。“上学难”成了孩子们苦恼,家长们头疼,老师们担心的问题,这一切在县里的公交车进村后有了大改观。
2012年,肇州县公交扩充线路增加车辆,更重要的是将行经线路延伸至周边村屯,特别是学校辐射的村屯。双耀村的孩子美梦成真。现在,孩子们可以坐着公交车上学,全程不过10分钟。而使用月票乘车,每次花费不过7毛钱。这样的公交车安全又便捷,许多家庭都能负担。
便捷上班路
读书时,农村客车呵护了上学路上的孩子。对于刚毕业的小于来说,农村客车也拉近了她和工作的距离。家住嘉兴市秀洲区冯家港村的小于毕业后找了份市里的工作。公司离家将近20公里,这给习惯住在家里的小于添了不少麻烦。上班怎么去?这条线路打车不容易,价格也不菲,如果要家人开车送的话,同样不经济而且浪费时间。由徐家港开往嘉兴市汽车北站的K139路公交车成为了小于上班通勤的首选。
虽说嘉兴的K139路公交是“农村客运”,但其实享受着和城市客运一样的待遇。早在2002年,嘉兴便提出了“一城一交”、“大交通、大公交”的发展思路,推动公交一体化在全市的开展。2009年,在嘉兴市区城乡公交改革后,降票价成为了嘉兴城乡公交新任务。
现在,嘉兴市区城乡公交真正实现了与城市公交的统一和对接,享受城市公交同等票价待遇,实行一票制。许多线路的票价由原来3元至5元直接降至2元,村民如果有IC卡,刷卡将再减半,一小时内换乘还能优惠0.5元,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学生等特殊人群票价减免。城市居民与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对于小于来说,这不仅是减少了她的经济负担,更是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有了公交车,住在农村和城市没什么两样”。
通畅进城路
不同于“都市候鸟”小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郑庄村的村民平常外出多是为了买卖采购。农闲时期勤劳的村民自家种了不少蔬菜,吃不完的时候可以拿到镇上贩卖,回程的时候到集市或超市上逛上一圈,采购些油盐酱醋、洗化用品。尤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尽管这颗“闽中明珠”光芒很大,但其中的郑庄村位置却有些偏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通向县城。
直到2005年,从县道岔出一条道,延伸两公里多接到村口,郑庄村才告别了没有水泥路的历史。然而,虽然通了水泥路,但没有客车开进村庄,村民们外出需要走上40分钟到县道,才能搭上农村客运班线,这样经常大包小包进出村的村民多有不便。
2010年底,“村村通客车”工程消了郑庄村村民的烦恼。不用再去县道,客车通过水泥路直接进了村。从村里坐公交到镇上只要20多分钟。如果要去县城,在镇上转个车,10分钟就能到达。受益的还不止普通市民。福建茶香四海,郑庄村也有个几十亩的茶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茶厂招工难,卖茶也难。如今客车通了,临近村镇的村民早晨坐车采完茶,晚上还能回家。客车不仅方便了村民的进城路,也把土特产带出乡村。
缩短回家路
地处湘西武陵山中的花垣县同样是一颗“明珠”。这里的崇山峻岭、沟壑田坝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秀美的风光,却也给苗乡村民出行带来不少麻烦。由于人均耕地少,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小吴也是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工作地点就在花垣县不远的吉首市。尽管比起很多朋友来自己离家更近,但以前每次归家返乡或离家远行的过程都让小吴头疼不已。“县里到吉首有大巴,这段好解决,但县里到村里的车子不好坐”。
“十五”期末,花垣县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共有各级公路1694公里,但其中农村公路均属四级以下泥结石路,等级低、路况差。08年底,花垣县提质改造逐步推进,完成110公里县乡公路的扩改硬化和219个行政村村道硬化。路通了,农村客运也驶上了乡村公路。
2007年花垣县启动完成团结、吉卫、长乐、麻力场、两河农村客运站,同时完成边城旅游客运站一期工程。2008年启动道二、龙潭、民乐,猫儿农村客运站和凉水井二级客运站。2009年完成雅桥、排吾农村客运站……随着农村客运站点的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苗家山寨肩挑背驮,出门爬坡的出行方式,小吴的回家路变得简单起来。
农村客运难提升
不管是上学、上班还是进城、返乡,农村客车在村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农村客源稀少、出行无规律不稳定、周期长,给农村班线或公交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
因此,尽管村民对农村客运开行的呼声很高,但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小的农村班线,特别是乡镇班线让许多客运企业敬而远之。而因为收益不高,多是个体承包经营的农村客运,服务是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冬天坐车冻死,夏天坐车热死,人多坐车挤死”只是许多地方农村客运最普遍的写照,仔细观察,更是乱象重重。由于规划不同或经济条件差异,类似于城市公交线路,农村客运同样存在冷线热线之分。如果是客运冷线,客车大都不愿跑,或者故意兜圈拉客,延长发车间隔。速度慢又不准点,许多村民宁可骑摩托车,也不坐车。而在一些热线上,客车是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追车抢客又是家常便饭,乘客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而最让村民厌烦的,是客车经营者随意要价。农闲客少时票价优惠,碰上逢年过节漫天开价,翻上四五番都平常。一方面班线因为利润低而经营混乱,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不提升让村民诸多不便,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两难?简陋道路基础设施、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疲软的政策扶持力度、猖獗的非法营运等给农村客运市场带来不小的挑战,但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刘浩学教授认为,要想发展农村客运,首先要了解村民的出行特点,制定合理的运输线路。
农村出行特征与城市不同
长安大学曾开展过陕西省农村人口出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展开调研,调研对象涉及普通村民、各地市县运管部门人员、县、乡客运站管理者、司乘人员等,总计超过一万人”。刘浩学介绍,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并结合统计分析,科研人员对比分析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相关特点,获得农村人口出行一般特征,以及影响出行强度、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分布的具体因素。
参与此次研究的冯忠祥介绍,农村人口日出行次数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陕西省平均为0.07次/人·日,出行距离集中在0-8km范围内的占75%左右,8-30km也占很大比例,约为25%左右。0-15km范围基本为县城和乡镇覆盖范围,是农民外出活动的主要场所,且出行目的主要为:进城购物、经商、赶集会、上学、看病、打零工,走亲戚;而出行距离大于15km,尤其是30km以上的出行目的主要为:打工、到大医院看病等。
出行远近对村民选择交通工具影响较大。在0-3km内出行方式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3-8km以自行车为主,其次是摩托车和客车。
农村人口单日出行时间规律明显,其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6:00-12:00,有两次高峰时间,分别为8:01-9:00和ll:01-12:00前后。而一年中出行次数较多的为1月、2月、6月和10月,与传统节假日和农忙季节关系密切。
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导致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差别明显,且GDP值分布曲线与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分布曲线走势基本吻合,说明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地方经济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此外,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的因素之一。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呈现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不发达地区递减,从地势复杂多变地区到地势平坦地区递增的规律。
事实上,乡镇规划、综合交通发展、农村发展政策等客观因素对村民出行习惯的影响也非常大。
农村客运运力要调整
“调查结果很明白,村民出行规律和城市居民大相径庭。如果按照城市公交或客运的方式来组织农村客运,既不科学也不经济”。刘浩学认为,农村客运现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为不了解农村人口出行规律,未按照客观规律采取具体规划和管理措施。
“村民出行因为季节、时段、地域不同,存在很大差别,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调整运力时,应按照农村人口出行规律对不同月份、不同时段、不同线路采取适合具体情况的运营方案”。刘浩学建议,在掌握整个区域客运量分布状况后,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根据各线路特点,分配车型和安排班次;在客运“淡季"时通过调整班次或在区域内调动车型达到效益最佳,并鼓励企业组织多种经营,如包车、租赁等业务,此类车辆可作为储备运力;在1月、2月、6月、10月客运“旺季”调用储备运力投入市场,并结合相关措施,如限制站内停车时间、严禁兜圈拉客、增加班次等;另由于农村人口“早进城、晚回乡”现象突出,可将客运站、点建在较多旅客集散的乡镇或村庄附近,有效提高班车出站上座率。同時,班次间隔时间不能采取平均分布的方法,应以农村人口出行时间分布为依据,合理调整发车时间和间隔。一些地区公布驾驶员电话,村民可电话问询车次信息不仅提高了班次的上座率,也让村民的出行变得方便起来。
路通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行路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然而农村班线或公交车的发展仍有不少难题。当然,这也不是无解的。通过仔细调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发展特点,遵循农村村民出行基本规律,合理配置运力,这样的农村客运才能科学经济,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说“村村通”公路打破了地区间沟通的壁垒,真正让沟通提速的是往返于乡村公路上的农村客车。或者被称作城乡公交,又或者是农村客运班线,四个轮子的客车让村民出行时间由天计时改为由小时计,当上学、上班、进城、返乡都因为客车而发生改变时,客车变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尽管农村客车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但因村民出行需求不明确,运力组织不科学,提供“让村民满意”的公共出行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拉近上学路
农村客车哪里好?对于大庆市肇州县双发乡双耀村的孩子来说,农村客车拉近了他们的上学路。乡里的双发中学是一所中小学兼有的学校,为来自周边的6个村、51个自然屯的1100多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双耀村的孩子就是其中一份子。
双耀村距学校约3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小孩子得走上一小时,大孩子骑自行车要方便些,但碰上雨雪天气路况不好,家人因为担心,多半还是得走路。家庭条件好些父母选择接送,或者搭个电动三轮车,却又苦于无人监管,孩子安全得不到保障。“上学难”成了孩子们苦恼,家长们头疼,老师们担心的问题,这一切在县里的公交车进村后有了大改观。
2012年,肇州县公交扩充线路增加车辆,更重要的是将行经线路延伸至周边村屯,特别是学校辐射的村屯。双耀村的孩子美梦成真。现在,孩子们可以坐着公交车上学,全程不过10分钟。而使用月票乘车,每次花费不过7毛钱。这样的公交车安全又便捷,许多家庭都能负担。
便捷上班路
读书时,农村客车呵护了上学路上的孩子。对于刚毕业的小于来说,农村客车也拉近了她和工作的距离。家住嘉兴市秀洲区冯家港村的小于毕业后找了份市里的工作。公司离家将近20公里,这给习惯住在家里的小于添了不少麻烦。上班怎么去?这条线路打车不容易,价格也不菲,如果要家人开车送的话,同样不经济而且浪费时间。由徐家港开往嘉兴市汽车北站的K139路公交车成为了小于上班通勤的首选。
虽说嘉兴的K139路公交是“农村客运”,但其实享受着和城市客运一样的待遇。早在2002年,嘉兴便提出了“一城一交”、“大交通、大公交”的发展思路,推动公交一体化在全市的开展。2009年,在嘉兴市区城乡公交改革后,降票价成为了嘉兴城乡公交新任务。
现在,嘉兴市区城乡公交真正实现了与城市公交的统一和对接,享受城市公交同等票价待遇,实行一票制。许多线路的票价由原来3元至5元直接降至2元,村民如果有IC卡,刷卡将再减半,一小时内换乘还能优惠0.5元,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学生等特殊人群票价减免。城市居民与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对于小于来说,这不仅是减少了她的经济负担,更是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有了公交车,住在农村和城市没什么两样”。
通畅进城路
不同于“都市候鸟”小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郑庄村的村民平常外出多是为了买卖采购。农闲时期勤劳的村民自家种了不少蔬菜,吃不完的时候可以拿到镇上贩卖,回程的时候到集市或超市上逛上一圈,采购些油盐酱醋、洗化用品。尤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尽管这颗“闽中明珠”光芒很大,但其中的郑庄村位置却有些偏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通向县城。
直到2005年,从县道岔出一条道,延伸两公里多接到村口,郑庄村才告别了没有水泥路的历史。然而,虽然通了水泥路,但没有客车开进村庄,村民们外出需要走上40分钟到县道,才能搭上农村客运班线,这样经常大包小包进出村的村民多有不便。
2010年底,“村村通客车”工程消了郑庄村村民的烦恼。不用再去县道,客车通过水泥路直接进了村。从村里坐公交到镇上只要20多分钟。如果要去县城,在镇上转个车,10分钟就能到达。受益的还不止普通市民。福建茶香四海,郑庄村也有个几十亩的茶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茶厂招工难,卖茶也难。如今客车通了,临近村镇的村民早晨坐车采完茶,晚上还能回家。客车不仅方便了村民的进城路,也把土特产带出乡村。
缩短回家路
地处湘西武陵山中的花垣县同样是一颗“明珠”。这里的崇山峻岭、沟壑田坝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秀美的风光,却也给苗乡村民出行带来不少麻烦。由于人均耕地少,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小吴也是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工作地点就在花垣县不远的吉首市。尽管比起很多朋友来自己离家更近,但以前每次归家返乡或离家远行的过程都让小吴头疼不已。“县里到吉首有大巴,这段好解决,但县里到村里的车子不好坐”。
“十五”期末,花垣县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共有各级公路1694公里,但其中农村公路均属四级以下泥结石路,等级低、路况差。08年底,花垣县提质改造逐步推进,完成110公里县乡公路的扩改硬化和219个行政村村道硬化。路通了,农村客运也驶上了乡村公路。
2007年花垣县启动完成团结、吉卫、长乐、麻力场、两河农村客运站,同时完成边城旅游客运站一期工程。2008年启动道二、龙潭、民乐,猫儿农村客运站和凉水井二级客运站。2009年完成雅桥、排吾农村客运站……随着农村客运站点的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苗家山寨肩挑背驮,出门爬坡的出行方式,小吴的回家路变得简单起来。
农村客运难提升
不管是上学、上班还是进城、返乡,农村客车在村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农村客源稀少、出行无规律不稳定、周期长,给农村班线或公交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
因此,尽管村民对农村客运开行的呼声很高,但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小的农村班线,特别是乡镇班线让许多客运企业敬而远之。而因为收益不高,多是个体承包经营的农村客运,服务是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冬天坐车冻死,夏天坐车热死,人多坐车挤死”只是许多地方农村客运最普遍的写照,仔细观察,更是乱象重重。由于规划不同或经济条件差异,类似于城市公交线路,农村客运同样存在冷线热线之分。如果是客运冷线,客车大都不愿跑,或者故意兜圈拉客,延长发车间隔。速度慢又不准点,许多村民宁可骑摩托车,也不坐车。而在一些热线上,客车是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追车抢客又是家常便饭,乘客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而最让村民厌烦的,是客车经营者随意要价。农闲客少时票价优惠,碰上逢年过节漫天开价,翻上四五番都平常。一方面班线因为利润低而经营混乱,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不提升让村民诸多不便,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两难?简陋道路基础设施、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疲软的政策扶持力度、猖獗的非法营运等给农村客运市场带来不小的挑战,但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刘浩学教授认为,要想发展农村客运,首先要了解村民的出行特点,制定合理的运输线路。
农村出行特征与城市不同
长安大学曾开展过陕西省农村人口出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展开调研,调研对象涉及普通村民、各地市县运管部门人员、县、乡客运站管理者、司乘人员等,总计超过一万人”。刘浩学介绍,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并结合统计分析,科研人员对比分析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相关特点,获得农村人口出行一般特征,以及影响出行强度、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分布的具体因素。
参与此次研究的冯忠祥介绍,农村人口日出行次数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陕西省平均为0.07次/人·日,出行距离集中在0-8km范围内的占75%左右,8-30km也占很大比例,约为25%左右。0-15km范围基本为县城和乡镇覆盖范围,是农民外出活动的主要场所,且出行目的主要为:进城购物、经商、赶集会、上学、看病、打零工,走亲戚;而出行距离大于15km,尤其是30km以上的出行目的主要为:打工、到大医院看病等。
出行远近对村民选择交通工具影响较大。在0-3km内出行方式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3-8km以自行车为主,其次是摩托车和客车。
农村人口单日出行时间规律明显,其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6:00-12:00,有两次高峰时间,分别为8:01-9:00和ll:01-12:00前后。而一年中出行次数较多的为1月、2月、6月和10月,与传统节假日和农忙季节关系密切。
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导致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差别明显,且GDP值分布曲线与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分布曲线走势基本吻合,说明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地方经济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此外,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的因素之一。农村人口平均出行次数呈现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不发达地区递减,从地势复杂多变地区到地势平坦地区递增的规律。
事实上,乡镇规划、综合交通发展、农村发展政策等客观因素对村民出行习惯的影响也非常大。
农村客运运力要调整
“调查结果很明白,村民出行规律和城市居民大相径庭。如果按照城市公交或客运的方式来组织农村客运,既不科学也不经济”。刘浩学认为,农村客运现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为不了解农村人口出行规律,未按照客观规律采取具体规划和管理措施。
“村民出行因为季节、时段、地域不同,存在很大差别,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调整运力时,应按照农村人口出行规律对不同月份、不同时段、不同线路采取适合具体情况的运营方案”。刘浩学建议,在掌握整个区域客运量分布状况后,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根据各线路特点,分配车型和安排班次;在客运“淡季"时通过调整班次或在区域内调动车型达到效益最佳,并鼓励企业组织多种经营,如包车、租赁等业务,此类车辆可作为储备运力;在1月、2月、6月、10月客运“旺季”调用储备运力投入市场,并结合相关措施,如限制站内停车时间、严禁兜圈拉客、增加班次等;另由于农村人口“早进城、晚回乡”现象突出,可将客运站、点建在较多旅客集散的乡镇或村庄附近,有效提高班车出站上座率。同時,班次间隔时间不能采取平均分布的方法,应以农村人口出行时间分布为依据,合理调整发车时间和间隔。一些地区公布驾驶员电话,村民可电话问询车次信息不仅提高了班次的上座率,也让村民的出行变得方便起来。
路通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行路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然而农村班线或公交车的发展仍有不少难题。当然,这也不是无解的。通过仔细调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发展特点,遵循农村村民出行基本规律,合理配置运力,这样的农村客运才能科学经济,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