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属于哲学范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对于中华文明的美好传承。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一、积极转变语文传统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规律之后,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潜意识思想和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教学行为,同时还对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审美教育切实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各级学校领导须加强对于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实现审美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确保将审美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搞好审美教育重要一点就是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从教材深层内容中感受和体验美,有效实现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高中教材中多为诗歌、诗词和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学因素,是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诗歌优美的韵律节奏、散文意蕴丰富的深刻情感都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例如,在讲授现代散文单元时,《荷塘月色》一文中描述月下荷塘美好的景致中蕴含的深深哀愁,《囚绿记》中对于顽强生命力的赞许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都蕴含了深刻的美学元素,这些寓意深刻的美学元素足以使学生领悟美的内涵,这样潜意识中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作品交流和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以触动学生的深刻情感。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作品的内在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这种交流和对比延伸到课外,使审美教育突破空间的限制,切实融入实际生活中。《故都的秋》是一种意境感悟中的美,教师可利用秋天的图片,慢慢感受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落叶,进而感悟出秋天的收获与秋天的悲凉。教师可引导学生与自己父母深切交流,倾听他们对故乡的感触,并与自己的感想和作者的感触作对比,并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学生间切实交流和对比,这样能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意境,有效促进了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辅助词句语言优美的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品味过程中逐渐领悟文章的深层美学因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搜索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达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深切体会美丽景色中蕴含的美好。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前搜集关于荷塘、荷花的多组图片,这些图片分为白天和夜晚的景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和感受,并对比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景致所呈现的不同美感。然后再阅读和讲述整篇课文,结合作者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状态和心情,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再慢慢去感受这种内在美,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更能促使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这种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五、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审美教育
基于高中各阶段教材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实施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认知—想象—创造”逐层递进的过程。高一语文教材主要以古代和现代散文为主导,此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的意境,掌握和体会散文的意境,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高二语文教材主要以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导,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感触作品的深层内涵,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有效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三教材以文学和议论文为主导,这时应把培养学生评论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创作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审美教育已经得到教育领域的足够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 (21):26-27.
[2]俞建望.“美”的追寻与创造——试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9): 190-192.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属于哲学范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对于中华文明的美好传承。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一、积极转变语文传统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规律之后,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潜意识思想和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教学行为,同时还对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审美教育切实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各级学校领导须加强对于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实现审美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确保将审美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搞好审美教育重要一点就是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从教材深层内容中感受和体验美,有效实现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高中教材中多为诗歌、诗词和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学因素,是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诗歌优美的韵律节奏、散文意蕴丰富的深刻情感都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例如,在讲授现代散文单元时,《荷塘月色》一文中描述月下荷塘美好的景致中蕴含的深深哀愁,《囚绿记》中对于顽强生命力的赞许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都蕴含了深刻的美学元素,这些寓意深刻的美学元素足以使学生领悟美的内涵,这样潜意识中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作品交流和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以触动学生的深刻情感。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作品的内在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这种交流和对比延伸到课外,使审美教育突破空间的限制,切实融入实际生活中。《故都的秋》是一种意境感悟中的美,教师可利用秋天的图片,慢慢感受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落叶,进而感悟出秋天的收获与秋天的悲凉。教师可引导学生与自己父母深切交流,倾听他们对故乡的感触,并与自己的感想和作者的感触作对比,并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学生间切实交流和对比,这样能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意境,有效促进了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辅助词句语言优美的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品味过程中逐渐领悟文章的深层美学因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搜索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达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深切体会美丽景色中蕴含的美好。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前搜集关于荷塘、荷花的多组图片,这些图片分为白天和夜晚的景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和感受,并对比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景致所呈现的不同美感。然后再阅读和讲述整篇课文,结合作者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状态和心情,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再慢慢去感受这种内在美,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更能促使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这种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五、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审美教育
基于高中各阶段教材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实施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认知—想象—创造”逐层递进的过程。高一语文教材主要以古代和现代散文为主导,此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的意境,掌握和体会散文的意境,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高二语文教材主要以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导,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感触作品的深层内涵,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有效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三教材以文学和议论文为主导,这时应把培养学生评论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创作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审美教育已经得到教育领域的足够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 (21):26-27.
[2]俞建望.“美”的追寻与创造——试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9): 190-192.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