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刘珪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s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八一”建军节,本期《名人连线》请到的是全军重大典型人物,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旅二营的刘珪。刘珪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特种技术侦查与指挥专业,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先后被总部表彰为“全军成才先进个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可谓是我军“80后”军事指挥人才中的翘楚。
  65559部队 王磊(中尉):面对今天的成绩,请问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刘珪:面对今天的成绩,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选择参军入伍那一刻,很多亲朋好友都不支持,我的父母却对我说了一句话:“跟着心走!”在部队工作的13个年头,与他们常常是聚少离多,他们却经常跟我说一句话:“我们都好!”在获得了些许成绩的时候,父母又经常对我说:“继续努力工作,不要翘尾巴!”这些年,两鬓斑白的父母对我选择的支持,对我事业的理解,对我取得成绩后的点滴提醒,让我衷心感谢;还有我的战友,是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使我从特种部队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多面手”。
  81065部队 陈树(少尉):现在的战士思想越来越独立、活跃,那什么样的干部才能让这些军营“新新人类”信服呢?
  刘珪:我觉得干部必须把战士当作亲兄弟来对待,心系战士安危,和战友生死与共,那样战士才会豁出心来跟着你干。现在的战士,看人看事有主见、不盲从,非常看重带兵人的实际行动,尤其是特战官兵大都经过千锤百炼,带兵人自身不硬气,就很难让他们服气。“一次模范行动,胜过百回说教”,战士要吃的苦带兵人要带头吃,战士要训的课目带兵人要先上,战士要冒的险带兵人要第一个扛。
  94153部队 何红君(上士):您带出的兵个个都身怀绝技,请问作为特战连长,您自己对特战的理解是什么?
  刘珪:当今世界,特种作战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和破袭,不再仅仅是单兵技能和身體素质的比拼。未来特种作战对特种兵的定位,将更加强调高度的专业化和严密的组织性,是体能、技能、智能的完美统一。近年来,手持卫星终端、通讯头盔、数字化侦察仪等一批信息化装备陆续配发特种部队,但是不少官兵在战术训练中,放着新装备不用,还习惯于用传统办法执行任务。进行特种作战首先我们应该掀起一场“观念革命”:信息化战场上的特种作战,每个特种兵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硬件升级了,我们头脑中的理念软件必须更新,我们必须钻研信息化,用好新装备,才能在信息化特种作战道路上迈出崭新步伐。
  53010部队 李斐(中尉):您业余时间一般都怎么安排?
  刘珪:我的业余时间很简单,就是看书,当我拿起书时,我自己感觉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时代,和大家讨论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当然,如果家属过来了,可能陪她出去逛逛街。
  95964部队 张桂术(中士):特种兵完成高强度训练课目时常常伴有危险,您还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您的另一半知情吗?她对此持什么态度?
  刘珪:我跟我的爱人讲起连队的事都是一语带过的,打电话只报喜不报忧,不想让她操心。但是后来她一次次“逼问”战士们,才得知我们几乎每天都与危险相伴,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她都会给我打个电话,小孩子脾气也不耍了,没时间陪她时,也不吵了,变得成熟了,我知道这些都是表示在默默地支持我,理解我。
  81021部队 张畦(列兵):您觉得要成为一名特种兵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对您来说,感觉最难的是什么?
  刘珪:作为一名特种兵必须具备的一是吃苦意识,二是过硬的军事技能,三是机智灵活的战场处置,四是敢于亮剑的勇气。对我来说,我感觉最难的就是机智灵活的战场处置,从1976年以色列特种部队奇袭恩培德机场解救人质,到2011年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等特战领域的经典战例,无不表现指挥官灵活机智的战场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要知道即使是平时训练场上的各种几乎苛刻的战场模拟也都达不到实战的要求,而这种机智灵活的战场突发情况的处置、这些从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是我们现在部队所缺乏的。
  95084部队 李予辉(上尉):听说您在土耳其安卡拉特种作战学校学习过,您当时都学习了哪些课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珪:我们在土耳其特种作战学校主要学习了军事地形学、通信、战场救护、侦察以及小组战术中的破袭 、营救、侦察、袭扰等。印象最深的应属在一次7.2公里负重奔袭中,土军教官塔克有些不屑地说:“在以前、现在和将来,都没有人能超过我。”我心里暗暗较劲,硬是把他甩在后面300多米,率先冲过终点。塔克很佩服地跑来问我:“是什么使你如此强大?”我对他说:“是中国军人的荣誉和责任。”结业考核后,校长奥特沙给我颁发勋章时说:“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特种兵特有的战斗意志!”
  96164部队 王光辉(上士):您这么年轻就取得这么多荣誉,成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以后的工作中会有很多目光关注您,您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计划?
  刘珪:我认为荣誉属于我们特战旅的每一名官兵,属于军人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对我来说荣誉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鞭策,它督促我时时刻刻要按照荣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着我努力向更优秀的标准看齐。这些年获得了一些荣誉,使得很多目光关注着我的工作,我将继续在其位谋其职,忧其近思其远,带着忧患意识砥砺精兵,竭力带出能打胜仗的特战群体。
其他文献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是一封写于新婚当天的书信,尺素短短,情深意长。书信来自一位藏族军嫂,她的丈夫是成都军区某部的一名军官。  上一次分别那天,你说流血流汗不流泪,但我还是任性地让泪水沾湿了你的外衣,泪眼模糊中见你的影子融入熙攘人群……离别总是叫人惆怅,但作为草原的女儿,我依然
期刊
发生在六连的三件事引发我一连串思考:是什么让硬六连如此“好战”?靠什么六连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有什么值得我们向六连学习的地方?  2009年4月,我从“硬骨头六连”所在团政治处主任岗位上离开,时隔两年,我又回到团里任政委,到现在转眼又是两年时间。在这个团任职,六连给我的教育和感触特别深,发生在我和六连官兵身上的三件事,让我对“硬骨头”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大年初一凌晨,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我像
期刊
今年5月,全军部队统一使用新式军车号牌,原有的军车号牌全部废止。北京卫戍司令部派出68名纠察兵,在京承、京藏、京开等主要高速路口布设检查哨,纠察这一特殊兵种又一次集中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为了实地探访纠察兵的生活,笔者驱车来到位于京城西南的杜家坎收费站检查点对他们进行跟踪采访。  20多分钟过去,纠察兵韩帅在杜家坎收费站仍没见到有军车通行。即便如此,韩帅仍一丝不苟地执勤。来了,一辆黑色尼桑军车出现
期刊
哎呀,真是一个神奇的班长呀,真希望我们军科研究生部多出几个这么“美”的梁班长!  “军科最美班长”,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人会想,你要写的肯定是个面容姣好、皮肤白皙的美女吧?哈哈,恭喜你,答错了!我要说的这个人啊,皮肤黝黑,样貌更是不敢恭维(有照片为证),身材嘛,勉勉强强算得上“亭亭玉立”吧,但最倒人胃口的,他是个男的!  男班长怎么会成为“军科最美班长”呢,这事还得从一次晚点名说起。2013年3
期刊
那一年,在隐约可闻的枪炮声中,他选择留在大陆,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那一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他随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  那一年,在病患孩子绝望的眼神里,他将事业锁定在冷僻的“一根肠子”上;  那一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8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问诊、查房,指导学生为患者做手术……  他是黎介寿,一位从军50载的共和国院士、
期刊
赤脚夺“红旗”,战车被“呛水”,半夜“洗尘会”……六连的经历难忘,这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了我带好这个团队的信心和决心。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让“硬六连”战旗更鲜红!  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是闻名全军的一面战旗,1964年和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7次,集体二等功22次,集体三等功2次。从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我一直在这
期刊
5月12日,南粤某海岛深山,微弱的晨光还未驱散浓雾,南海舰队某护卫艇大队水处理站、四级军士长李金水和妻子胡梅霞带上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是周日,他们也不敢放松。他们要赶在雨季来临前对水库四周进行加固。  上川岛距陆地17海里,水资源匮乏,这个仅有的水库就是岛上近4000名军民的“生命之源”。  李金水和水有缘,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视水如金。每天,爬过3个两公里的公路坡,翻过4个山头,拐过28道弯,
期刊
记得高中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主题是花。那时候,我很得意地写了最爱的栀子花。恰逢是《栀子花开》流行的时候,借着毕业季的感伤,抒发了不忍与同学分别的情感。很遗憾,只得了80分。这几天,学校开满了栀子花,芳香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这件事,笑自己那时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管三号院还是本部,都种了好多栀子花,每年六月都会成片地开放。禁不住诱惑的我,总会偷偷地摘一朵放在桌上,似乎永远都闻不够它
期刊
父爱就如这取之不尽的泉水啊!这不只是我表达对父亲思念的例行方式,更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情感和记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每当耳畔响起《鸭绿江》这首熟悉的旋律,我的心跳都会加速,我知道,那是对父亲的思念。  屈指算來,父亲离开我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的每一天,我都感觉父亲从来没有离开我……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篇有关父亲的回忆文章,却总是以工作太繁忙这个微不足道的借口而作
期刊
◎策划人语  有这样一支部队这样一群兵,他们每天都战斗在“生死线”上,与“死神”打交道,有人称他们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有人说他们是“天天与炮火交锋的官兵”,这就是拆弹部队。战争年代,硝烟过后,他们犹如战场的“清扫员”,穿越雷区,排除一颗颗未爆弹,为人们开创一片宁静的家园。和平时期,他们作为和平的护卫者,亲手将一颗颗退役的炮弹拆卸并最终销毁。都说拆弹的工作辛苦且危险,但他们义不容辞,无所畏惧,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