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是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课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积极的影响,不仅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興趣,也可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作用,分析了渗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82-02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中十分的重要,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学科。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影响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人们加以利用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可影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狭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孔孟思想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精神境界,都需要去其糙粕,取其精华,不断地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守旧,要有创新的精神,将新的思想文化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创新,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既要让小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要全方面地培养学生。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教师吸收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地将传统文化讲解到位,加之中国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中渗透的作用。另外有些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了解不透彻,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对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阻碍作用,影响了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小学生当前处于易受环境影响的阶段,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国外的思想和文化,并深受学生的喜爱,而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小学生往往不了解,家长和老师由于关注的重点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重视。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近年来,各大地方台举办了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节目,用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但这种节目教育方式较为零散化,改变不了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小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迫切。
(三)语文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关注重点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校领导及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较少,他们认为教授传统文化不能提高升学率,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实质性,往往流于形式,且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十分分散,没有完整的系统。另外,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校本教材、课外教材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课内外衔接不到位,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差,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相对单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渗透途径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的知识,且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较低,并且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的经验较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只能依附对传统文化中的课文、古诗、小古文、歇后语、对联等的讲解。将传统文化局限于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途径的多元化,教材内容讲解只是传统文化浅层次的渗透,传统的课文讲解较为刻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大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难度。
(五)教学方式传统不满足现实的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观念颇深,教学方式仍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刻板、缺乏灵活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只是按照课本中所载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拓展相关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没有有机结合。此教学方式没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语文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佳。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当前环境下,小学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储备有限,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佳。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少。另外,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被学校列入学生必修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较少,也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学校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不足,不能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率低。 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要使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步伐,将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中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奠定基础。学校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加快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二)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提升,重点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速高效的渗透。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制作传统文化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的相关小视频、讲解相关的小故事、播放央视举办的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家长也要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乐器、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扩大渗透范围。国家发布《纲要》指出:学校要将传统文化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要确定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并且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材選择。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设立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要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考试范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力度。
(四)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实行多方位渗透。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多元化的渗透途径,可以进行渗透途径的创新,可以举办各种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像国旗下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昆曲进校园、表演课本剧、传统游戏进校园等等。使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地渗透到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祖国几千年的汉字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深度,促进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
(五)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助力有效渗透。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画、电影等。从视听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有效渗透。面对当前教师伍整体素质不佳的问题,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语文教育十分的重要。本文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微微.浅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2,(09):52.
[2]禄树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9,(18):41-41.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82-02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中十分的重要,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学科。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影响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人们加以利用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可影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狭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孔孟思想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精神境界,都需要去其糙粕,取其精华,不断地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守旧,要有创新的精神,将新的思想文化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创新,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既要让小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要全方面地培养学生。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教师吸收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地将传统文化讲解到位,加之中国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中渗透的作用。另外有些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了解不透彻,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对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阻碍作用,影响了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小学生当前处于易受环境影响的阶段,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国外的思想和文化,并深受学生的喜爱,而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小学生往往不了解,家长和老师由于关注的重点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重视。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近年来,各大地方台举办了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节目,用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但这种节目教育方式较为零散化,改变不了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小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迫切。
(三)语文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关注重点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校领导及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较少,他们认为教授传统文化不能提高升学率,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实质性,往往流于形式,且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十分分散,没有完整的系统。另外,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校本教材、课外教材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课内外衔接不到位,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差,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相对单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渗透途径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的知识,且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较低,并且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的经验较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只能依附对传统文化中的课文、古诗、小古文、歇后语、对联等的讲解。将传统文化局限于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途径的多元化,教材内容讲解只是传统文化浅层次的渗透,传统的课文讲解较为刻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大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难度。
(五)教学方式传统不满足现实的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观念颇深,教学方式仍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刻板、缺乏灵活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只是按照课本中所载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拓展相关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没有有机结合。此教学方式没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语文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佳。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当前环境下,小学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储备有限,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佳。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少。另外,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被学校列入学生必修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较少,也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学校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不足,不能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率低。 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要使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步伐,将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中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奠定基础。学校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加快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二)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提升,重点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速高效的渗透。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制作传统文化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的相关小视频、讲解相关的小故事、播放央视举办的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家长也要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乐器、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扩大渗透范围。国家发布《纲要》指出:学校要将传统文化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要确定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并且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材選择。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设立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要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考试范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力度。
(四)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实行多方位渗透。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多元化的渗透途径,可以进行渗透途径的创新,可以举办各种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像国旗下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昆曲进校园、表演课本剧、传统游戏进校园等等。使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地渗透到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祖国几千年的汉字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深度,促进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
(五)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助力有效渗透。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画、电影等。从视听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有效渗透。面对当前教师伍整体素质不佳的问题,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语文教育十分的重要。本文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微微.浅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2,(09):52.
[2]禄树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9,(1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