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是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课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积极的影响,不仅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興趣,也可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作用,分析了渗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82-02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中十分的重要,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学科。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影响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人们加以利用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可影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狭义的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孔孟思想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精神境界,都需要去其糙粕,取其精华,不断地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守旧,要有创新的精神,将新的思想文化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创新,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既要让小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要全方面地培养学生。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教师吸收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地将传统文化讲解到位,加之中国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中渗透的作用。另外有些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了解不透彻,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对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阻碍作用,影响了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小学生当前处于易受环境影响的阶段,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国外的思想和文化,并深受学生的喜爱,而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小学生往往不了解,家长和老师由于关注的重点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重视。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近年来,各大地方台举办了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节目,用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但这种节目教育方式较为零散化,改变不了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小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迫切。
  (三)语文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关注重点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校领导及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较少,他们认为教授传统文化不能提高升学率,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实质性,往往流于形式,且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十分分散,没有完整的系统。另外,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校本教材、课外教材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课内外衔接不到位,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差,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相对单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渗透途径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的知识,且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较低,并且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的经验较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只能依附对传统文化中的课文、古诗、小古文、歇后语、对联等的讲解。将传统文化局限于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途径的多元化,教材内容讲解只是传统文化浅层次的渗透,传统的课文讲解较为刻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大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难度。
  (五)教学方式传统不满足现实的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观念颇深,教学方式仍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刻板、缺乏灵活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只是按照课本中所载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拓展相关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没有有机结合。此教学方式没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语文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佳。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当前环境下,小学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储备有限,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佳。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少。另外,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被学校列入学生必修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较少,也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学校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不足,不能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率低。   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要使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步伐,将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中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奠定基础。学校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加快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二)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提升,重点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速高效的渗透。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制作传统文化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的相关小视频、讲解相关的小故事、播放央视举办的诗词大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家长也要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乐器、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扩大渗透范围。国家发布《纲要》指出:学校要将传统文化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要确定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并且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材選择。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设立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要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考试范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力度。
  (四)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实行多方位渗透。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多元化的渗透途径,可以进行渗透途径的创新,可以举办各种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像国旗下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昆曲进校园、表演课本剧、传统游戏进校园等等。使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地渗透到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祖国几千年的汉字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深度,促进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
  (五)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助力有效渗透。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画、电影等。从视听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有效渗透。面对当前教师伍整体素质不佳的问题,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语文教育十分的重要。本文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意识、传统文化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微微.浅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2,(09):52.
  [2]禄树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9,(18):41-4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不同语境文化的差异,本文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出发,对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以及相关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语境文化;英美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43-02  不论中国文学还是英美文学,其创作都有语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有一定历史文化
期刊
【摘要】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苏州都是一座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本文从苏州的历史出发,选取最具苏州代表的元素,如园林、小桥流水、摩天大楼、高新区等元素来解读苏州的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苏州;古典;现代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51-02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吴郡志》说:“谚曰:上有天堂,
期刊
【摘要】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被称为魏晋文化的“百科全书”,对于它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热点。近五年(2012年——2016年)来《世说新语》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者多从文本观念、人物形象、文本意图、叙事艺术以及传播与接受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本文即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近五年《世说新语》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并进行评说。  【关键词】 《世说新语》;研究;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活的高速运行,物质层面的欲望不断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此背景下,人们在复盘时,易于失去理智进而陷入“一边倒”的误区。本文基于人们分析影响自身成长因素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古希腊时代至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力量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为人们在成长历程中如何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内因;外因
期刊
【摘要】 美育是五育中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育,音乐是培养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时代,我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音乐鉴赏能力,补足教育中的美育短板,显得尤为关键。在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中,提升乐感是加强音乐鉴赏能力的必要途径。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主要来源,其审美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未来教育中美育水平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因素和其在音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 关于豫剧表现形式,主要是红脸和黑脸、旦角以及丑角四大行当,老生行当属红脸,始终受到诸多豫剧表演艺术家的重视,大家对老生舞台表演的研究和探讨也颇为激烈。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河南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豫剧;艺术;老生;舞台表演;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家庭环境的优势虽不足以成就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但其原生家庭的确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从文化资本、教养模式、社会阶层等维度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破解之道。  【关键词】 教养模式;文化资本;寒门再难出贵子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陕西民办高校输出的汉语志愿者也随之增多。对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陕西民办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现状,找出了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
期刊
【摘要】 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文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民俗文化,本文以如何让民俗文化在保持其自身特色而不是完全为了促进消费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来研究旅游中民俗文化体验中(1)虚实结合的游戏化旅游体验;(2)多感官的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分析设计学在游戏化体验中的跨学科理论模型以及文化背景下的游戏化旅游体验设计案例,来思考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新型呈现方式,旨在提出更适合民俗旅游的体验设计路径
期刊
【摘要】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第一批考察中国政治、经济、风土教育、地理的学者之一,1899年,他首次中国之旅后便开始与中国学者广泛交流与往来,正是这些交往使得内藤湖南开始对中国有所认识,从此(亦是其汉学研究的起点),使内藤湖南真正踏上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内藤湖南;中国学者;往来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