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迅速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成了现在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煤矿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79-01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经过全方面的努力,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一个时期来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些相对指标还比较落后。
从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出的结果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特大煤矿事故。在每一次的煤矿事故中至少有一人死亡。2012年1月12日淮北煤矿集团因顶板坍塌致使多名矿工被埋其中2人死亡3人重伤。频频出现矿难,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给受害者的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什么我国的煤矿行业会发生如此多的事故,其问题的关键还是集中在安全管理上。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历史性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所以,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是煤矿行业需要加强的重要内容。
2 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煤炭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相当一部分煤矿仍在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进行开采。这种采煤方法是煤矿安全的最大隐患,而且国家已明确要求禁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和整改措施不落实,一些国有煤矿企业特别是老企业和困难企业,投入不足,设备老化,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下降,“一通三防”隐患严重。
2.2安全生产投入偏少。多年来,造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国家与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根据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投入的经费有限,而大多数矿山,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差、小煤矿、民营煤矿基本上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投入甚少。再者,煤矿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考虑,致使项目中配套的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安全生产不能健康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
2.3人员素质不高。作為高危行业,尤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准入门槛低,导致低素质人才大量进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大量聘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经验的农民工,而高素质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从整体上造成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即使国有煤矿中对采掘一线工人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多数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差。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低,不重视员工培训。这种状况,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
2.4部分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煤矿安全整治不深入,整治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煤矿安全整治的艰巨性、持久性认识不足,产生了松懈厌倦情绪。有的擅自降低整治标准,该关的不关,该整改的不整改。个别煤矿负责人不顾矿井通风和安全条件,冒险组织生产,超能力突击生产;甚至无视监察部门下达的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的指令,违法违规生产。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力度不够,对非法开采制止不力。
2.5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抓实。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3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对策
3.1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大胆使用先进煤矿开采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高科技技术手段降低煤矿开采对人数量的需求,却相应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如此,就极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比如:在井下装备信集团系统,就能完成对井下煤矿的运输情况实现有效监控,并且可以对井下的灭火装置进行很好的监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2 加强人员安全生产培训。(1)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2)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3.3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3.4实现煤矿质量标准化,保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3.5推广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加快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步伐。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事后追查型”为“事先预测型”的管理模式,研究造成事故的初始原因,防范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对于实现煤矿安全效果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作用。(1)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是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随时掌握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2)要科学设计和运用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同时又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监督性,还具有使检查者明确职责,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实现检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优点。(3)通过运用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事故树分析能找出事故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便于寻找控制事故的要点,实现有效地进行事故防控。
结语: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79-01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经过全方面的努力,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一个时期来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些相对指标还比较落后。
从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出的结果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特大煤矿事故。在每一次的煤矿事故中至少有一人死亡。2012年1月12日淮北煤矿集团因顶板坍塌致使多名矿工被埋其中2人死亡3人重伤。频频出现矿难,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给受害者的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什么我国的煤矿行业会发生如此多的事故,其问题的关键还是集中在安全管理上。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历史性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所以,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是煤矿行业需要加强的重要内容。
2 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煤炭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相当一部分煤矿仍在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进行开采。这种采煤方法是煤矿安全的最大隐患,而且国家已明确要求禁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和整改措施不落实,一些国有煤矿企业特别是老企业和困难企业,投入不足,设备老化,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下降,“一通三防”隐患严重。
2.2安全生产投入偏少。多年来,造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国家与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根据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投入的经费有限,而大多数矿山,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差、小煤矿、民营煤矿基本上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投入甚少。再者,煤矿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考虑,致使项目中配套的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安全生产不能健康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
2.3人员素质不高。作為高危行业,尤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准入门槛低,导致低素质人才大量进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大量聘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经验的农民工,而高素质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从整体上造成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即使国有煤矿中对采掘一线工人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多数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差。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低,不重视员工培训。这种状况,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
2.4部分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煤矿安全整治不深入,整治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煤矿安全整治的艰巨性、持久性认识不足,产生了松懈厌倦情绪。有的擅自降低整治标准,该关的不关,该整改的不整改。个别煤矿负责人不顾矿井通风和安全条件,冒险组织生产,超能力突击生产;甚至无视监察部门下达的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的指令,违法违规生产。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力度不够,对非法开采制止不力。
2.5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抓实。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3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对策
3.1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大胆使用先进煤矿开采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高科技技术手段降低煤矿开采对人数量的需求,却相应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如此,就极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比如:在井下装备信集团系统,就能完成对井下煤矿的运输情况实现有效监控,并且可以对井下的灭火装置进行很好的监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2 加强人员安全生产培训。(1)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2)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3.3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3.4实现煤矿质量标准化,保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3.5推广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加快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步伐。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事后追查型”为“事先预测型”的管理模式,研究造成事故的初始原因,防范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对于实现煤矿安全效果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作用。(1)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是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随时掌握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2)要科学设计和运用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同时又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监督性,还具有使检查者明确职责,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实现检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优点。(3)通过运用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事故树分析能找出事故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便于寻找控制事故的要点,实现有效地进行事故防控。
结语: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