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双循环”作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产业结构目前的痛点及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规模经济、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四个角度研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其次,得出我国低中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一结论。最后,基于以上结论,通过绿色转型减少高耗能的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配合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借助国内外双循环、打造质量强国三个方面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发展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策略路径;绿色经济体系;双循环
本文索引:谢沁园.<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006.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8(b)--03
近年来,我国经济主要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前者以制造业为主体,后者以金融为主体,两者的发展速度分化极其明显。我国没有把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到首要日程上,因此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这种现象恣意延续,相当于砍掉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左膀右臂,阻碍了我国跨向一个新的阶段——制造强国。另外,证券市场的投机性、房地产市场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进而在这种表面繁荣的情况下,虚拟经济趋为泡沫经济,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实体经济发展上,促进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和新兴产业现代化。因此,本文以“双循环”为背景,探索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过什么路径进行升级,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践价值。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升级理论分别从产业链升级、产业技术创新、产融结合以及制造业转型的角度来研究。
首先,产业链升级方面,Stevens (1989)指出,产业链管理是一种通过连接产品供应商、制造厂家、分销商和市场上的消费者,并通过传递反馈和物流交换进行信息传递的管理体系。
其次,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陈小洪(2009)提出,应从我国的产业链与技术创新角度推动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在产业链中的主要企业必须加强与上下游的关系协调,以鼓励供需用其他手段展示自己的创新性产品。上下游关系合作,以鼓励供需以其他方式展示创新产品。
再次,产融结合方面,张华(2010)提出,产业融合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内部转型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产业融合就是指我国制造业内部的一种融合。换句话说,它是指制造业内部通过并购和重组实现的融合,即制造业、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最后,制造业转型方面,秦可德,秦月等(2013)在深入讨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时,提出了只有准确弄清我国制造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产品生产制造市场空间和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分布,才能有效地正确把握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张近东(2014)提出,重视工业互联网化,有必要通过促进各个行业的融合来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策略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下文的章节分为:第2部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3部分提出了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的建议及策略;第4部分给出结论及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在规模经济方面。我国制造业规模经济十分显著,综合排名世界第一。由于我国放弃了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的竞争,把竞争重心放在技术产品方面,所以,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2)在低技术产品方面。2014年,印度采用了”印度制造”计划,在劳动力市场上,印度比我国具有更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并在低技术产品的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土耳其也不甘落后。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市场,并借助强大的产品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如今,中国进退两难,夹缝求生。
(3)在中技术产品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中,中技术产品成为我国的软肋和痛点。目前来说,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将来的一段时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中技术产品。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技术,都需要向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
(4)在高技术产品方面。瑞士关注于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其竞争优势高高在上,难以超越。我国在高技术产品的综合实力方面仅弱于瑞士。韩国、德国、墨西哥、美国都在中国之后,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够说明实际的情况,虽然美国排名在后,但是并不代表美国的竞争力赶不上我国。令人警醒的是,美国对中国制定了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特别是限制了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2.2 制造業结构存在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实现了低技术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的过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具有创造性的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弱。在这个阶段,我国处于高科技产业国际分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加工和组装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价值已大大提高,而且高科技产业的出口价值和份额正在迅速增长。但是,出口技术没有提高。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
(2)我国低中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提高的速度很快,超过了很多行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基本金属制造、光学产品制造和化学品制造等行业。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制造业正在融入全球垂直专业化,并逐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各行各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仍较低,缺少占据顶端的行業。这就意味着,我国虽然中高技术行业的增加值在不断上升,然而产品附加值却很低,有待提高经济效益。
与中高技术产品相比,低技术产品中的技术水平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由于我国缺乏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所以在国际上,中国是低技术制造业中垂直专业化水平最低的国家。
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3.1 通过绿色转型减少高耗能的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
(1)推动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着力突破清洁领域,注重节能、生产、清洁等环节,牢固整合和发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从国际贸易方面来看,要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向绿色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绿色贸易制度体系,大力开展高质量、低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管控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进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2)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地。坚持以市场导向,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为主体,发挥好国家绿色经济发展基金的作用,探索园区化、商圈式城市化、社区式集中推进绿色低碳科技综合示范和绿色金融推广创新途径,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进行深度整合、互利共赢。健全相应的市场经济政策,涵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物质、财税、金融,保证市场的稳健性。推动签订合约能源监督、环保能源管理、环境污染创新和发展服务模式,例如第三方治理和环境保护管理加快形成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2 配合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银行需要配合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将固定资产的贷款引向制造业的贷款。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有效增强我国金融服务系统的柔韧性与稳健度,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其他金融机构供给侧三个结构性深度改革,强化金融银行业其他金融机构对市场信贷服务体系内在风险的约束,优化其他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结构,支持参与制造业、科技等其他实体市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重点产业区域和中小微、三农等其他实体市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积极进行创业融资,推动市场金融、房地产同其他实体市场经济均衡发展。大力支持制造业,科学技术等薄弱环节的融资,以及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的融资,促进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3.3 借助国内外双循环,打造质量强国
(1)推动科技创新在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充分展示中国市场的优势,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开发先进的应用技术,并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道路实现技术发展。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动国家和社会增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并加强创新、应用和技术类型人才的发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
(2)促进供给的创造和引导需求,实现市场供需的良性交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是要着力于优化供给和产业结构,改善其供给和产品质量,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工业强国、质量生产强国、网络化工业强国、数字中国,优先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于不断优化企业供给关系结构的各个关键性环节作用,拓展了企业投资市场空间,优化了企业投资来源结构,推动了外资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与先进技术改造。房地产对投资、消费两大领域都有影响,并涉及民生和发展。拒绝买房炒房,坚信住房住宅是居家使用的,贯彻落实这一定位。坚持住宅租购租贷并举、因地依城施策,完善长期的城市短租房优惠政策,好处是能够可持续地开发房地产行业,保证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坚持以促进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向,对其他金融制度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大力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改革和优化政策性金融,完善政府支持创新型金融,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市场对于促进科技、资本和其他实体经济发展高水平循环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提升其他金融科学技术水平。构建起现代物流系统,配备完善的交通体系,综合的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推进市场体系的建设,落实高标准,推动市场机制的运行,保证要素健全,加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包括社会信用、结算两方面,降低机构交易成本。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痛点,从绿色转型减少高耗能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配合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同时借助国内外双循环三个方面,给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及建议。但是本文并没有从经济效益、人才集聚、产业结构高端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之后的研究角度可以创新,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刘军,程中华,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J].经济体制改革,2015(4):15-21.
纪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传统制造业现状与转型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3):196-200.
郭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J].求索,2020(6):100-107.
Harrison. 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 the drivers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und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M].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1989.
Geerfi.G.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what can Mexico learn from Ears Asia?[M]. Paper present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Changes in Ears Asia.1999.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策略路径;绿色经济体系;双循环
本文索引:谢沁园.<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006.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8(b)--03
近年来,我国经济主要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前者以制造业为主体,后者以金融为主体,两者的发展速度分化极其明显。我国没有把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到首要日程上,因此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这种现象恣意延续,相当于砍掉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左膀右臂,阻碍了我国跨向一个新的阶段——制造强国。另外,证券市场的投机性、房地产市场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进而在这种表面繁荣的情况下,虚拟经济趋为泡沫经济,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实体经济发展上,促进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和新兴产业现代化。因此,本文以“双循环”为背景,探索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过什么路径进行升级,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践价值。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升级理论分别从产业链升级、产业技术创新、产融结合以及制造业转型的角度来研究。
首先,产业链升级方面,Stevens (1989)指出,产业链管理是一种通过连接产品供应商、制造厂家、分销商和市场上的消费者,并通过传递反馈和物流交换进行信息传递的管理体系。
其次,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陈小洪(2009)提出,应从我国的产业链与技术创新角度推动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在产业链中的主要企业必须加强与上下游的关系协调,以鼓励供需用其他手段展示自己的创新性产品。上下游关系合作,以鼓励供需以其他方式展示创新产品。
再次,产融结合方面,张华(2010)提出,产业融合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内部转型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产业融合就是指我国制造业内部的一种融合。换句话说,它是指制造业内部通过并购和重组实现的融合,即制造业、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最后,制造业转型方面,秦可德,秦月等(2013)在深入讨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时,提出了只有准确弄清我国制造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产品生产制造市场空间和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分布,才能有效地正确把握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张近东(2014)提出,重视工业互联网化,有必要通过促进各个行业的融合来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策略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下文的章节分为:第2部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3部分提出了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的建议及策略;第4部分给出结论及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在规模经济方面。我国制造业规模经济十分显著,综合排名世界第一。由于我国放弃了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的竞争,把竞争重心放在技术产品方面,所以,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2)在低技术产品方面。2014年,印度采用了”印度制造”计划,在劳动力市场上,印度比我国具有更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并在低技术产品的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土耳其也不甘落后。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市场,并借助强大的产品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如今,中国进退两难,夹缝求生。
(3)在中技术产品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中,中技术产品成为我国的软肋和痛点。目前来说,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将来的一段时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中技术产品。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技术,都需要向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
(4)在高技术产品方面。瑞士关注于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其竞争优势高高在上,难以超越。我国在高技术产品的综合实力方面仅弱于瑞士。韩国、德国、墨西哥、美国都在中国之后,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够说明实际的情况,虽然美国排名在后,但是并不代表美国的竞争力赶不上我国。令人警醒的是,美国对中国制定了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特别是限制了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2.2 制造業结构存在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实现了低技术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的过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具有创造性的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弱。在这个阶段,我国处于高科技产业国际分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加工和组装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价值已大大提高,而且高科技产业的出口价值和份额正在迅速增长。但是,出口技术没有提高。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
(2)我国低中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提高的速度很快,超过了很多行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基本金属制造、光学产品制造和化学品制造等行业。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制造业正在融入全球垂直专业化,并逐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各行各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仍较低,缺少占据顶端的行業。这就意味着,我国虽然中高技术行业的增加值在不断上升,然而产品附加值却很低,有待提高经济效益。
与中高技术产品相比,低技术产品中的技术水平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由于我国缺乏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所以在国际上,中国是低技术制造业中垂直专业化水平最低的国家。
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3.1 通过绿色转型减少高耗能的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
(1)推动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着力突破清洁领域,注重节能、生产、清洁等环节,牢固整合和发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从国际贸易方面来看,要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向绿色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绿色贸易制度体系,大力开展高质量、低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管控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进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2)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地。坚持以市场导向,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为主体,发挥好国家绿色经济发展基金的作用,探索园区化、商圈式城市化、社区式集中推进绿色低碳科技综合示范和绿色金融推广创新途径,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进行深度整合、互利共赢。健全相应的市场经济政策,涵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物质、财税、金融,保证市场的稳健性。推动签订合约能源监督、环保能源管理、环境污染创新和发展服务模式,例如第三方治理和环境保护管理加快形成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2 配合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银行需要配合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将固定资产的贷款引向制造业的贷款。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有效增强我国金融服务系统的柔韧性与稳健度,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其他金融机构供给侧三个结构性深度改革,强化金融银行业其他金融机构对市场信贷服务体系内在风险的约束,优化其他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结构,支持参与制造业、科技等其他实体市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重点产业区域和中小微、三农等其他实体市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积极进行创业融资,推动市场金融、房地产同其他实体市场经济均衡发展。大力支持制造业,科学技术等薄弱环节的融资,以及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的融资,促进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3.3 借助国内外双循环,打造质量强国
(1)推动科技创新在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充分展示中国市场的优势,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开发先进的应用技术,并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道路实现技术发展。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动国家和社会增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并加强创新、应用和技术类型人才的发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
(2)促进供给的创造和引导需求,实现市场供需的良性交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是要着力于优化供给和产业结构,改善其供给和产品质量,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工业强国、质量生产强国、网络化工业强国、数字中国,优先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于不断优化企业供给关系结构的各个关键性环节作用,拓展了企业投资市场空间,优化了企业投资来源结构,推动了外资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与先进技术改造。房地产对投资、消费两大领域都有影响,并涉及民生和发展。拒绝买房炒房,坚信住房住宅是居家使用的,贯彻落实这一定位。坚持住宅租购租贷并举、因地依城施策,完善长期的城市短租房优惠政策,好处是能够可持续地开发房地产行业,保证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坚持以促进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向,对其他金融制度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大力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改革和优化政策性金融,完善政府支持创新型金融,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市场对于促进科技、资本和其他实体经济发展高水平循环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提升其他金融科学技术水平。构建起现代物流系统,配备完善的交通体系,综合的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推进市场体系的建设,落实高标准,推动市场机制的运行,保证要素健全,加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包括社会信用、结算两方面,降低机构交易成本。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痛点,从绿色转型减少高耗能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配合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同时借助国内外双循环三个方面,给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及建议。但是本文并没有从经济效益、人才集聚、产业结构高端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之后的研究角度可以创新,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刘军,程中华,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J].经济体制改革,2015(4):15-21.
纪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传统制造业现状与转型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3):196-200.
郭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J].求索,2020(6):100-107.
Harrison. 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 the drivers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und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M].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1989.
Geerfi.G.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what can Mexico learn from Ears Asia?[M]. Paper present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Changes in Ears Asia.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