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兹到库车的距离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如果可以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行走,我真想从龟兹走到库车。
  这个想法显然十分荒唐,但我还是要固执的认定,龟兹和库车本来就是两个被时空对立着同时又一直血脉相连着的时光生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想法就并不荒唐了,因为我所奢望行走的,只是两个生灵之间的历史距离和文化空间。
  虽然有种种文献和史料在诱导我们对遥远的龟兹古国合情合理和不着边际的想象,但我们还是没有一个人敢理直气壮的说出第一个或者第一批进入龟兹的古人到底是谁,更无法说清他们来到龟兹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逃避战乱?还是因为天灾人祸呢?但有一点,史料已经给我们下了定论,最早来到龟兹的,都是一些印度人。史书上还告诉我们,即便留在龟兹土地上最早的背影是印度人,我们也不能说,龟兹人的祖先就源自印度。原因很简单,最早的古印度人种,就像一片原始森林里的古树,其中分布着不同的树种。古印度的一个庞大分支体系就是斯坦人,而古印度斯坦人的血缘关系,又要追溯到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印度本土的达罗毗荼人。也就是说,古印度斯坦人其实就是雅利安游牧部落与达罗毗荼人的后裔。正是这些雅利安游牧部落与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在古印度社会与奥里亚人、比哈尔人、古吉拉特人、阿萨姆人、拉贾斯坦人诸多民族后裔构造了令我们后辈们顶礼膜拜的古印度文化与文明。这就让我们不能不想到,最早进入龟兹的,并非纯粹的古印度人,而是古西亚人种的混合集结,古印度只能作为最早来到龟兹的人的一个地域起点。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想象,他们从遥远的印度来到中国的西域,来到西域这么一个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是步行的。他们是不是坐着马车来的呢?那些马车也许很豪华也许很简陋。或者是,既有豪华的也有简陋的。因为他们中不可能全是贵族,也不可能全是贫民。他们是途径此地,还是有备而来呢?这就让我想到,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缘故来到龟兹的,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这些外国人源源不断的涌入龟兹,美丽而又寂寞的龟兹,就被他们走成了一户户人家,一个个村庄,最终被走成了一个城堡。
  二
  从三两户人家,到三两座村庄,这种居住形态的演绎应该不会太长久。但是,村庄毕竟呈现给世人的还只是一种农业与生态的组合,它跟一座城邦的产生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我们不难想到,最初的龟兹,还是以农耕与放牧为主导产业的一片生态绿洲。他们将自己的土特产用驴子、骆驼或者马车送到中原那些经济更发达的地方,然后换取布匹和粮食,换取银器和陶瓷,换取中原特有的商品,换取一种新的生活信息。在这种不算漫长也不算短暂的商品交换中,纯农牧业形态的龟兹,便一点点地蜕变成了一个商贸气息越来越浓的集镇。低矮的泥土房在逐渐增高,散落的村舍在逐渐密集,村庄的色调由单一的泥土色变得更加艳丽而又多彩。
  矗立在丝绸之路最显眼的路口的龟兹,犹如一位美轮美奂的贵妇人一样,以其超凡脱俗而又华丽优雅的容颜和气韵,将华夏文明的精髓和光芒留驻在了这片精致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于是,一群又一群商队走到这里就再也驻足不前了。他们从遥远的欧洲或美洲,进驻中国的西域。他们漂洋过海,或者赶着五颜六色的马车,一路颠簸,跨过帕米尔高原,穿越塔里木盆地,头顶碧蓝如洗的天山白云,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这片他们神往已久的西域疆土,延续他们对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多元的文化繁殖与更新。
  难怪,那个写《古代社会》的美国人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说,龟兹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这个美国人类学家所下的这个定论,我相信没有人不服气不认可。
  如果说,龟兹是东西方人种、文化、经济、宗教的入海口并非夸大其词的话,那么,再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流水的必经河道,就更名副其实了。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使龟兹随西域归汉,到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龟兹国从匈奴返身回头,再次复归断交65年的汉政统治,并建立西域都护府;从龟兹人白延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小乘部《除灾患经》一卷和大乘部《无量清单净平等觉经》两卷,到龟兹国王子帛斯梨蜜多罗译出《大灌顶神咒经》、《大灌顶经》等3部11卷经书;从两晋的佛教领袖人物鸠摩罗什的传奇人生,到南北朝的龟兹王尼瑞摩珠那胜派遣使臣入朝,贡献方物,以求治政方略造福于民;从隋朝的克孜尔石窟第205窟壁画上出现的龟兹王托提卡的龟兹文题名,到各位国王在各个石窟壁画上的题名和唐代帝国安西都护府在龟兹的建立……龟兹古国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无不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中国历史的线装书里,令我们荡气回肠浮想联翩。
  毫无疑问,唐代的鼎盛也直接让龟兹古国大放盛世的异彩与历史的光芒。作为大唐帝国安西大都护府的治所,龟兹,这个身处大漠腹地的西域国邦,这个在中国古代36个国家中活得最长久的古国,不仅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天造地设的独特霸权地位,吸纳了来自天竺、波斯、华夏、希腊、罗马、希伯来、阿拉伯和闪米特两河流域以及西亚和欧洲的游牧大草原所有的物质财富和文明精华。龟兹文化就在这样一种跨越地域和国界的精神向度中以迅猛之势繁衍生息,华彩四溢,一条文化的河流就这样奔向了大海。
  当然,繁华和鼎盛在给富丽堂皇的龟兹人带来富庶和辉煌的同时,最终也带来了一队队金戈铁马,一团团烽火狼烟。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库车人更应该知道,历史留给我们的,除了历史本身,还有更多令我们不可破译的密码。
  三
  这密码是伴随着财富与遗憾同时存在的。
  這就不能不说到鸠摩罗什。
  对这个鸠摩罗什,我们在景仰他的同时,难免会有些责怪,因为就是这个具有佛教领袖地位的佛教宗师,让正处于风光盛期的龟兹古国土崩瓦解了。
  这个七岁就随出家为尼的母亲修行佛教的天才人物,竟然让两位帝王因为他而大开杀戒。其中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佛法的精通,他那名震西域的声望和地位。
  在那个年代,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改变人们生命本质意义和人生意义的精神法典。鸠摩罗什出家修行的初衷是想一心向佛,最先学的是小乘佛教,后来又苦心研习大乘佛教。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天才般的宗教才华,居然影响了一个国家的信仰,当时的龟兹国的民众,竟然视他为圣人,以至于当时的龟兹王都拜他为师,将他奉为国师去敬重。   一个人的宗教力量居然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度,这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就不可估量了。于是,鸠摩罗什就成了当时古龟兹国的国寶。
  国宝的命运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面临哄抢掠夺,另一种就是面临保护和膜拜。而鸠摩罗什所面临的,却是由过度的膜拜产生的掠夺。
  于是,公元382年,前秦皇帝符坚派出重臣吕光出兵西域,决意要鸠摩罗什入关。凑巧的是,就在吕光奉命行事用血腥暴力攻破龟兹的时候,符坚却被被人杀害。本来就居心叵测的吕光,接着又割据了凉州,并自封为凉王。然后,夹持鸠摩罗什回到凉州府。这时候,姚苌已经继苻坚称帝于长安,多次想请鸠摩罗什入驻长安。吕光虽然只是一介武夫,对于宗教一窍不通,更不要说他怎么发挥鸠摩罗什的作用了,但他懂得宗教的力量,因此也就不敢放走鸠摩罗什。这样,鸠摩罗什在凉州被禁留了仅仅长达十七年之久。直到姚兴在长安嗣位,发兵攻破了凉州,鸠摩罗什才得以重见天日,进驻长安静心向佛。
  一个佛教徒,居然引发出两场战争,这在世人看来,却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两场血腥战争,用一种残酷的形式,放大了一个古国的宗教文化魅力,放大了一个宗教领袖的历史背影。
  虽然,这时候的鸠摩罗什已经人到暮年,但他对于佛教的传播与教化,却足可以令我们叹为观止。
  是他,在长安培养了八千弟子。
  是他,翻译佛经47部,384卷。
  是他,第一个将龟兹和另一个古国焉耆源自于古印度的的吐火罗语中的日常用语转化为汉语语义,完成了佛教语义在中国新的传播与普及。
  是他,用佛教的文化震撼力接通了西域与中原的社会联姻。
  是他,让《《心经》和《金刚经》》成为中国至今最通俗易懂也是最受欢迎的两部佛教典籍。
  四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鸠摩罗什,龟兹的生命又将怎样延续或者终结?如果没有鸠摩罗什,中国的佛教又将是一种怎样的走向?如果没有鸠摩罗什,龟兹古国又是否还会让今天的库车到处散发出那么瑰丽的佛教光芒?
  设想和追问总是充满着辩证和推测。
  但有一点我们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那众多的龟兹石窟绝对是整个丝绸之路北道上最大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宗教遗存。这些石窟虽然呈现给我们一种时空上的距离和冷漠,但它的内部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气流。这是从遥远的龟兹传来的一种文化磁场,它的内部始终流淌着一脉经久不绝的血液和温度。
  放眼凝望石窟上那些人神与物象,无论是完整的还是破损的,都能让我们看到那个久远岁月里古龟兹人的虔诚和激情,思想与信仰。信仰是一个民族永远的根脉。古龟兹人虽然早就远去,但他们留在自己故土家园里的根脉却依然没有枯竭,依然还在坚韧地吸取着故土家园的养分和气息,依然在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述说着那个逝去的朝代依附给它们的种种传奇与叮咛。如果我们静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在述说中的脉息与心跳,领悟它们对我们的叮咛与期待。
  只要一种文化还保存着它的心跳,它就没有死去。
  从龟兹到库车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无从知晓,又一清二楚。因为它们之间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
  大漠犹在,蓝天白云犹在。
  库车的泥土还是那种恒古不变的紫红,就像一个国度永远也不会冷却的血液。
  库车的乐舞依然还是那么浑厚沉郁或欢快曼妙,就像刚来了一群不用卸妆的龟兹乐师与舞者,正在用他们那个古国的竖箜篌、琵琶、五弦、弹筝和候提鼓等经典乐器,为我们演奏他们那个国度最受人们喜爱的《龟兹乐》。
  库车的商贸依然还是那么繁华热闹,好像南来北往的商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条古丝绸之路。
  这让我们不能不想到,龟兹似乎只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远行,它只是在历史的空间里转了一个大圈,然后又带着它应有的王者之气回到了自己的家园故土,回到了它的后裔——库车的怀抱。抑或是,在历经了漫长的远行苦旅之后,这个库车的老祖实在是太疲惫太劳累了,于是就枕着库车的臂腕酣甜地睡去了。只要我们凝神静听,我们就会清晰地听到这个沉睡的老祖母甜美的呼吸声。
其他文献
五彩石  她最开始只炼成了一块,出于偶然  但在结晶的物质中,  凝缩了大地上最好的矿物。  既然没有人告诉我们,她是否使用了工具  我倾向于认为,她是用钉锤、石斧和刨子  对那道不规则的裂缝,进行了修补  她甚至吐着唾沫,用以降低这些器具  给摩擦的手掌带来的灼热,她和着泥  在深山中挖掘,尽管偶尔担心太平洋的  海水,会从她开掘的矿坑中渗透过来。  她的技艺如此完美,以至于直到今天,  我们仍
期刊
陶罐静静地,箴口不言,被阳光照射的时候,还沉浸在梦中。  被从地下掘出时,人生轰鸣的那一刻,陶罐猝不可及,内心惊恐,依然紧闭着嘴,喊不出声。  陶罐穿着黑衣服,在黑色的地下,怀揣黑色的梦,与风月和躯体一同被埋葬,陷入无知的秩序。  陶罐装满了蓝色的水,以及闪烁的星光,盛着忧伤和无奈。灵魂死亡,不再有幻想。  陶罐不再思考,也不会思考,泥和水是曾经的过去,经历了一场火,就有了坚硬的躯体,生命却是漂浮
期刊
中年,这易骨折的词  高山、河流、你及你的诗行  都喜欢拐弯抹角,伸手  摸不着门前流水敲击时光的节奏  那一声清脆的叮咚  岁月平淡,心静如水  头上添了几根银丝又有何妨  没很多理由让我放纵,这一把年纪  已经学会记住一些温暖的词  尽量让自己开心一些  点燃记忆,往事便会从杯口流浪到指尖  一树的果子,半截青涩半截红透  腿和嗓音还算硬朗  只是在想,当年和我一块  咬着手指头的小屁孩  下
期刊
故 里  伟人的故里。  他至今未归,却有宝鼎说出四个字:实事求是。  修竹的岁月更长,在他之后,欣闻港澳回归,1997,很久就成为了历史,他的三起三落和最新鲜的花瓣一起,荣归大海。  他的故里,是广安,是嘉陵江,是蜀道,是长江,是中华锦绣,是大海无边无际。  民间传说中,是被祖上救过命的风水先生的一个郑重报答,但我更信,天降大任,江中藏龙。  这片神奇的土地用来给江山多娇打下伏笔,一个孩童走在菜
期刊
夜已深,风再也吹不动暮色  能喘气的,都已躺下  很多无人居住的老房子里  依然有气息,在游离  夜太深,太沉  根本就无力去想明天的事  有太多的事物被束缚  生活就像一把剔骨刀  这一生,所承受的悲欢  终归要交由第三方处置  一座老弱病残的村庄啊  弥漫着,一种黎明前的死寂  辞 别  草木是有心的,归来或离去  只不过是辞别了另一个自己  从黑到白,又从生到死  黄昏下的落日  与深秋的原
期刊
1  我徘徊在影剧院的门口,并不是在等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才能掩饰自己的孤独。  不关心某部影片的开演或散场,那些重现的情节,都曾是刻意漏落的。  梧桐树上,传来鸟的叫声,我明白,在路灯亮起前,它们会自行离开,谁也不会为了谁等到天黑。  卖花的少女安静地站在橱窗前,橱窗内的新片简介与她手上的鲜花一样,几乎每天都得更新。  天衣无缝,没有一个细节是凌乱的多余的。  2  所有的门都敞开了,这意味着
期刊
因为疫情,这个春天,除了读书、写作,就是痴痴地望着窗外,静静地想心事。一遍遍地回想着朝夕过往,岁月变迁……  马路上,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不见了,行色匆匆的人们都安分地待在家里。平日里,那昼夜喧嚣的咖啡屋、小酒馆,店门紧闭,人去楼空,一片寂寥。道路两旁,吐露新芽的柳条在风中摇摆,宛如女子飘逸的长发;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绽开五颜六色的小花,给渐浓的春色多了几分生机。夕阳的余辉,在空旷的马路上洒下一地
期刊
瀑 布  一挂瀑布,需要的不是仰望。  从一座山上跳下,一定是逼到了绝路,才打开生命的缺口。  如释重负。流水走过崇山峻岭,心中一定聚集了无数的爱恨情仇,才在这一刻得以爆发,得以彻底放下。  我们往往被瀑布的壮观所吸引,从不去体会它为了找寻出路,抉择何其艰难,何其无奈,何其痛苦!  無数次,我们沉浸在瀑布的呼啸里。我们听出过悲怆,更多时候,听出了兴奋。  其实,面对生活的落差,我们往往迟疑,困惑,
期刊
月光塔——读《神曲》有感  当我们穿越生死的边际,我们与神的谕示最近。  由地狱向天堂的路途上,爱与思,情与欲,抽丝剥茧地被从月光和星系里缓缓解析出来。灵魂贯注在感官上,感到痛苦或欢乐的情绪。负伤的灵魂在这里徘徊,带着深重的枷锁,伤口里喷薄而出悲哀的言语,自此迈向永恒的无宁。  人类始终都在攀登那荒凉的山脊,在等月亮掀起潮汐,等黎明征服和消灭了早晨的雾气。我们在岩石的裂缝内向上爬,沿着漏下的那些光
期刊
这是一条古老而清纯的家乡河。  她应该有一个暖人的名字,和你的家乡河一样,带有地域色彩,正如艾青先生的大堰河,发源自我们的骨头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  你在梦中一定呼唤过她的名字,那是对乡愁的追思。  家乡河,岸似乎是不变的,左岸槐树,右岸垂柳。小河流淌着时光之水,粼粼波光映照朝阳,也同样会映照夕晖。两岸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可是却是在静美之中享受着生活。  鱼自古是河的主人,居住在河床的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