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要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当前,随着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了国际资本向中国的“长三角”转移。专家预言,我国将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它决定着今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其竞争要素已不再是土地和资本,而是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源,依赖人的知识技能乃至人的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掘。但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人才资源结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方针,抓紧对“管理型、攻关型、应用型”三方面优秀人才的培养、开发,尽早形成中国特色创新体系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一,要放手培育有敏锐观察力和决断魄力的“领军型”优秀管理人才。敏锐观察,就是说当你在阅读资料或调研实践中,观察到某个新情况、新信息,必须立即捕捉,并善于抓住问题 “症结”,运用“原创”或“再创”的思维进行生发、创新。科学判断、果断决策也是创新活动的关键环节。即当你捕捉到某个新发现,为解决实践中难题,可设想出许多方案与办法,并进行多角度的评估,选优汰劣,尔后决策。它不仅要“判”,从多种方案中优选:更需要“断”,挑战风险、果断决策。
《当代中国名人成功素质分析》一书专门研究了500名“领导型”人才成功经验,发现有9种素质最重要;功底与才华、敬业精神、特殊个性、承受风险能力,人际关系与口才、创新信念、善抓机遇、有决断的魄力等。其中,善抓机遇的“敏锐观察力和决断魄力”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领导素质。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太先生就具备有这种优秀品质。1945年,他在名古屋创立东京通讯研究所。初始,默默无闻,靠借贷发工资。当他获悉美国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发信息后,立即抓住契机,买下专利,集中力量“攻关”,研发出“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凭其质量好、重量轻、成本降低70%的差异化战略竞争优势,3年占领美国市场,5年占领全球市场。
二、要精心培育善驾驭原创灵感,懂科学思维方法的“攻关型”科学技术人才。高尔基《关于创意主题产生》强调,要将“大量的、分散的、各色各样的材料,经大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旦因某事物触发,甚至是一些不相干的小事,瞬间便照亮了所有的材料”。可见,所谓“灵感”,是指知识信息的积聚与创意火花的碰撞而呈现的思维飞跃,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无意识阶段。主要是萌芽态、无意识的闪光点,潜意识的创意火花。中外不少原创大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长期积聚中,因某事物偶然触发,便灵感凸现。如科学巨匠牛顿和他的物理定理,瓦特的蒸汽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在人类发展史上,这些原创事物和具有原创力的人,都对推动历史进程有过巨大贡献,并且恒古流传。二是有意识阶段。通过偶发事件(萌芽态闪光点),进行观念创新或科技研发。如松下理念创新,就是在一次公司会议上,松下幸之助问:“有顾客说,松下是制造什么的,你们怎样回答”。一位人事课长不假思索地答“松下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结果遭社长训斥 “不会创新人才的公司,就制造不出好的产品,松下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社长的训斥使员工震惊,偶然的问话,成为员工共识,形成了松下精神。三是创新开发阶段。不断深化感性认知,在“闪光点”处生发,完成从观念到理论的升华。如菲利浦理念开发,初始是老总训词:”每个人与世俱来都有一份驱使自己不断创造的潜在本能,无论是小孩涂鸦或是建立企业,都是这份不可言喻的原动力在默默支持,这个潜能就是渴求知识、不断创造、追求卓越,务求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善驾驭“原创灵感”的攻关型技术人才,是发展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的人力资源。
三、要广泛培育“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技工断层”。如,江苏某民企老总开出年薪20万的天价,竟然聘不到满意的高级工。有人形容现在是本科、硕士成堆,钳工、技工难求,职场上已呈现“失业逼近高学历,企业争抢高级工”的尴尬局面。许多民企老总呼吁,“我们不缺资金、场地、技术,缺的就是高级技工”。相关资料亦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高级技工比例,日本是25%,美国是35%,而我国只占3.5%,这严重制约了企业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发挥。为什么呈现此种状况?一是社会原因,近几年社会追逐高文凭、高学历,中等技校盲目攀高、攀大,职业教育由盛转衰,直接导致技工后继无人;二是企业急功近利,忽视员工的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技术进步、机械工程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使传统制造业的“车、铣、刨、磨、钳、镗”等技能要求,急速向“知识型”技工的深层要求转变等。要重振技工人才辉煌,笔者认为,要加大三个创新力度:
1、要创新观念,转变“重学历,轻技术”的用人导向。企业一线技工普遍反映 “当技工没前途,收入低、工作累”,社会上对蓝领还有歧视,进修、评职称、上户口都很难。苏州市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技师认为工作报酬与自己所做的贡献不对等,要求给他们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这使得在一线的技工很难堪。这是当前,尤其是一些企业在人才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应向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习,却不存在“蓝领歧视问题”,而是很重视对技工的教育和培训,有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为企业培养有技术特长的一线工人。
2、要从根本抓起,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在美国和德国,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是在企业,而是在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技工人才的基地,若实验设施落后,培养出的技工也肯定落伍。山东莱州高职采取以投入促发展,不断提高“造血功能”的做法,值得推广。该校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高规格的数控中心、汽修中心、网络中心,以及车,铣、刨、钳、制冷等50多个实训车间,配备了性能最先进的实习设备,仅数控中心30台数控机床,总价值就达700多万元。海尔集团副总裁曾到莱州高职考察,看到实习车间最先进的30多套制冷器械很是惊讶,学生流利的答问和熟练的操作,更令这位制冷专家叹服。不久,海尔集团就把莱州高职确定为胶东半岛人才培训输送基地。所以,从根本抓起,建立以培养熟练技工为主导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是破解“技工荒”难题的重要战略。
3、要注重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高职人才。企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都应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一专多能”的高职人才。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核心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使之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有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科学求实精神。二要有全面的知识素质。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工具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三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第一层次是核心能力,包括接受新技术、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的能力。尤其要有独立的创新专长,如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或美术、声乐等方面的天赋等。因为,某些天赋与专长往往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表明其核心能力越强,这是体现高职技术人才的突出特色。第二层次是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等。第三层次是外围能力,如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角色塑造与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高职技工能力结构的基石,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源泉。
诚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涉及经济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领导型、攻关型、应用型三类人才,则是培育创新精神,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要将三方面人才统筹开发、互动互补、整体推进,才能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攻坚战中不断有新突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上不断有新飞跃。否则,振兴民族工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谈。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委讲师团
江西省宜春学院党委办公室
一,要放手培育有敏锐观察力和决断魄力的“领军型”优秀管理人才。敏锐观察,就是说当你在阅读资料或调研实践中,观察到某个新情况、新信息,必须立即捕捉,并善于抓住问题 “症结”,运用“原创”或“再创”的思维进行生发、创新。科学判断、果断决策也是创新活动的关键环节。即当你捕捉到某个新发现,为解决实践中难题,可设想出许多方案与办法,并进行多角度的评估,选优汰劣,尔后决策。它不仅要“判”,从多种方案中优选:更需要“断”,挑战风险、果断决策。
《当代中国名人成功素质分析》一书专门研究了500名“领导型”人才成功经验,发现有9种素质最重要;功底与才华、敬业精神、特殊个性、承受风险能力,人际关系与口才、创新信念、善抓机遇、有决断的魄力等。其中,善抓机遇的“敏锐观察力和决断魄力”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领导素质。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太先生就具备有这种优秀品质。1945年,他在名古屋创立东京通讯研究所。初始,默默无闻,靠借贷发工资。当他获悉美国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发信息后,立即抓住契机,买下专利,集中力量“攻关”,研发出“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凭其质量好、重量轻、成本降低70%的差异化战略竞争优势,3年占领美国市场,5年占领全球市场。
二、要精心培育善驾驭原创灵感,懂科学思维方法的“攻关型”科学技术人才。高尔基《关于创意主题产生》强调,要将“大量的、分散的、各色各样的材料,经大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旦因某事物触发,甚至是一些不相干的小事,瞬间便照亮了所有的材料”。可见,所谓“灵感”,是指知识信息的积聚与创意火花的碰撞而呈现的思维飞跃,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无意识阶段。主要是萌芽态、无意识的闪光点,潜意识的创意火花。中外不少原创大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长期积聚中,因某事物偶然触发,便灵感凸现。如科学巨匠牛顿和他的物理定理,瓦特的蒸汽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在人类发展史上,这些原创事物和具有原创力的人,都对推动历史进程有过巨大贡献,并且恒古流传。二是有意识阶段。通过偶发事件(萌芽态闪光点),进行观念创新或科技研发。如松下理念创新,就是在一次公司会议上,松下幸之助问:“有顾客说,松下是制造什么的,你们怎样回答”。一位人事课长不假思索地答“松下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结果遭社长训斥 “不会创新人才的公司,就制造不出好的产品,松下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社长的训斥使员工震惊,偶然的问话,成为员工共识,形成了松下精神。三是创新开发阶段。不断深化感性认知,在“闪光点”处生发,完成从观念到理论的升华。如菲利浦理念开发,初始是老总训词:”每个人与世俱来都有一份驱使自己不断创造的潜在本能,无论是小孩涂鸦或是建立企业,都是这份不可言喻的原动力在默默支持,这个潜能就是渴求知识、不断创造、追求卓越,务求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善驾驭“原创灵感”的攻关型技术人才,是发展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的人力资源。
三、要广泛培育“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技工断层”。如,江苏某民企老总开出年薪20万的天价,竟然聘不到满意的高级工。有人形容现在是本科、硕士成堆,钳工、技工难求,职场上已呈现“失业逼近高学历,企业争抢高级工”的尴尬局面。许多民企老总呼吁,“我们不缺资金、场地、技术,缺的就是高级技工”。相关资料亦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高级技工比例,日本是25%,美国是35%,而我国只占3.5%,这严重制约了企业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发挥。为什么呈现此种状况?一是社会原因,近几年社会追逐高文凭、高学历,中等技校盲目攀高、攀大,职业教育由盛转衰,直接导致技工后继无人;二是企业急功近利,忽视员工的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技术进步、机械工程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使传统制造业的“车、铣、刨、磨、钳、镗”等技能要求,急速向“知识型”技工的深层要求转变等。要重振技工人才辉煌,笔者认为,要加大三个创新力度:
1、要创新观念,转变“重学历,轻技术”的用人导向。企业一线技工普遍反映 “当技工没前途,收入低、工作累”,社会上对蓝领还有歧视,进修、评职称、上户口都很难。苏州市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技师认为工作报酬与自己所做的贡献不对等,要求给他们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这使得在一线的技工很难堪。这是当前,尤其是一些企业在人才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应向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习,却不存在“蓝领歧视问题”,而是很重视对技工的教育和培训,有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为企业培养有技术特长的一线工人。
2、要从根本抓起,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在美国和德国,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是在企业,而是在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技工人才的基地,若实验设施落后,培养出的技工也肯定落伍。山东莱州高职采取以投入促发展,不断提高“造血功能”的做法,值得推广。该校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高规格的数控中心、汽修中心、网络中心,以及车,铣、刨、钳、制冷等50多个实训车间,配备了性能最先进的实习设备,仅数控中心30台数控机床,总价值就达700多万元。海尔集团副总裁曾到莱州高职考察,看到实习车间最先进的30多套制冷器械很是惊讶,学生流利的答问和熟练的操作,更令这位制冷专家叹服。不久,海尔集团就把莱州高职确定为胶东半岛人才培训输送基地。所以,从根本抓起,建立以培养熟练技工为主导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是破解“技工荒”难题的重要战略。
3、要注重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高职人才。企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都应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一专多能”的高职人才。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核心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使之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有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科学求实精神。二要有全面的知识素质。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工具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三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第一层次是核心能力,包括接受新技术、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的能力。尤其要有独立的创新专长,如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或美术、声乐等方面的天赋等。因为,某些天赋与专长往往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表明其核心能力越强,这是体现高职技术人才的突出特色。第二层次是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等。第三层次是外围能力,如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角色塑造与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高职技工能力结构的基石,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源泉。
诚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涉及经济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领导型、攻关型、应用型三类人才,则是培育创新精神,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要将三方面人才统筹开发、互动互补、整体推进,才能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攻坚战中不断有新突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上不断有新飞跃。否则,振兴民族工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谈。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委讲师团
江西省宜春学院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