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炭吸附NH4+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f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牛粪在200~700℃范围内热解炭化,制备出不同理化结构的牛粪炭样本,并设计牛粪炭对NH4+的固液相批量吸附实验,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模型,研究牛粪炭对NH4+的吸附过程和行为.结果 表明:牛粪炭对NH4+的吸附能力不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递增,400℃牛粪炭吸附能力最强,而后依次是300℃>700℃>600℃>500C>200℃,相应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499、2.0101、1.9149、1.8502、1.6198、1.5351 mg/g;牛粪炭对NH;的吸附过程,主要受扩散步骤控制,但非内扩散过程控制,而是由NH4+在炭颗粒表面的界面扩散、吸附以及输运过程等界面行为综合决定;牛粪炭对NH4+的吸附是空间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单分子层的表面吸附为主导,同时存在多层物理吸附.
其他文献
针对风力机叶片结冰问题,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和FLUENT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计算NACA64618翼型/叶片的水滴收集系数.结果 表明:水滴主要撞击在翼型前缘
多年来,生物科学与J_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贯彻教育部本科教育必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6 + X模式”的教学体系;整合了基
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生物科学专业目前教育现状及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本文通过论述湖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历程,探讨生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并提出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
基于势流理论并引入粘性拖曳力,建立筏摆混合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动力学模型.该装置由双浮体和单悬摆板铰接于一起的波浪能俘获系统和液压系统所组成.运用该模型研究能量输出
从研究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平台入手,在"文""理"双重知识视野的交融中开展《人体科学》的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探讨培养非生物专业学生在本学科专业知识与生命科学知识相
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首届基地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综合素质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综合素质培养
为改善风电场因输电线路短路故障造成的弃风窝电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风电场特性和行波原理的多分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利用大型风电场普遍采用接地变压器的特点,得出其故障
采用某风电场采样时间间隔为l s的SCADA数据,研究与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的风电机组本地风向波动特性.从分析风向波动的微观过程入手,提出准确衡量风电机组本地风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