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的误区与对策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25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要引导学生明察数形结合的误区,明确克服误区的有效对策,做好数形转化,完善数学思想,增强解题的精确性、严密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误区;对策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一个重要思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强调“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我们要引导学生明察自己在学习中运用数形结合的误区,科学使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做好数形转化,增强解题的精确性、规范性、严密性,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数学思想。
  一、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常见误区
  (一) “形”与“数”不相匹配、不精确
  数形结合必须“数”与“形”匹配,方能相得益彰,实现以形助数、以形想数,促进数形转化。但有的学生在绘制图形时的不精确,就会导致借助图形解读“数”时出现错误。
  例1:方程sinπx=x4的解的个数是( )
  A. 5 B. 6 C. 7 D. 8
  解:将方程的解转化为函数图像的交点。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1=sinπx和y2=x4的图象(如图)。
  已知y1与y2在第一象限共有4个交点,又因为两者都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奇函数,所以可得在第三象限,两者也有4个交点。所以y1与y2共有8个交点,所以根据图像得答案为D。
  该生之所以错解此题,就是因为在画函数图像时由于观察不仔细或者图像不够准确,使得函数图像画错,并且在错的基础上,忽视了原点也作为两者交点的事实,最终得到了错误的答案。
  (二) 忽视题目条件,“数”转“形”不等价
  数形结合,就是用数表示形,用形显示数,两者必须是统一的。有些学生在运用数形结合时,忽视了题目中的相关条件,片面地进行数形结合或转化,结果导致数转形不等价而解题错误。
  例2:已知sin2α sin2β=2sinα 2sinβ-1,求t=sinα sinβ的取值范圍
  解:先把已知等式化为(sinα-1)2 (sinβ-1)2=1。
  令u=sinα,v=sinβ,则(u,v)的轨迹为圆心为(1,1),半径为1的圆。函数t=u v即函数v=-u t。该函数与圆必有交点。故由图像可知t的取值范围为2-2≤t≤2 2。
  该生错解原因就在于“在令u=sinα,v=sinβ时,忽视了u和v的取值范围,即-1≤u≤1,-1≤v≤1”,从而导致作图出现错误,因此得到错误答案。
  (三) 盲目使用数形结合,设置解题障碍
  数形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解答试题更为简洁、更为准确,并非为了运用原理而进行“数形结合”。有些学生认为所有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试题都需要运用数形结合的原理,就造成在解题中盲目使用数形结合,反而导致解题更为麻烦,影响解题效率甚至解答质量。
  例3:求y=(x2 2)/(x-1)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函数的形式与斜率公式较为相像。故取点a(x,x2),点b(1,-2)。则y为两点之间的斜率。可知点a在函数y=x2上,所以作出函数图像,题目转变为求函数y=x2上的动点与点b(1,-2)的连线的斜率的变化范围。
  设过点b(1,-2)的直线为y=k(x-1)-2,将其带入函数y=x2中,可得x2-kx k 2=0。
  要求x存在,所以Δ=k2-4(k 2)≥0。故可得,k的取值范围为k≥2 23或k≤2-23,即斜率y的取值范围为y≥2 23或y≤2-23
  数形结合方法在解答此题中并没有起到“减负”的作用,反而加大了解答难度,耗费更多的时间,其效果反而不如普通方法简单。
  二、 科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有效对策
  (一) 制“形”谨慎,追求精准
  “形”要辅“数”,必须精准,方能显效,因此我们在进行由数到形的变换绘制图形时,一定要谨慎,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尤其在在图像上一些不容易确定的点的关系上,可辅以数值的计算,来保证数形结合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对上述例1我们可以这样解答:
  将方程的解转化为函数图像的交点。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1=sinπx和y2=x4的图象(右图);并且在x=4.5时,经过计算可得y1=1,y2=1.125,y2>y1,所以两者不相交。由图像可得两个函数在第一象限有3个交点,又由于两者均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在第三象限还有三个交点,再加上两者在原点也有交点,所以两者一共有7个交点,故答案选C。
  (二) 仔细扣题,数形等价
  在进行数形结合的方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紧扣题中的数形条件,确保数形转换的等价性;要把题中隐含的或容易被忽略的条件,全都反映到图上,使答案准确无误。
  比如例2的正确解答过程就是:
  把已知等式化为(sinα-1)2 (sinβ-1)2=1。令u=sinα,v=sinβ,并且-1≤u≤1,-1≤v≤1。则(u,v)的实际轨迹为一小段圆弧。函数t=u v必与该圆弧有交点,则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为2-2≤t≤1。
  (三) 科学思维,合理运用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答的科学思维与方法,但并非唯一的途径,我们在运用时要克服盲目、滥用的思想,要对试题进行科学思维,选择解答试题最契合、最有效的原理与思维,方能四两拨千斤、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快乐。
  比如例3并不必须使用数形变换,在原式经过简单变换后便可得到,更为简洁、高效,如下:
  式子y=(x2 2)/(x-1)可变形为(x-1)y=x2 2,继续变形为x2-yx 2 y=0,有Δ=y2-4(y 2)≥0。故可得y的取值范围为y≥2 23或y≤2-23。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意识与能力,总结数形结合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数学解题上的能力,保障在高考数学中解题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金霞.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7(6):58.
  [2]司春炎.莫入“数形结合”的误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3):115.
  作者简介:
  陈健,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石,是促进人进步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建立了自信,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动力参与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实际现状出发,探索提升学困生语文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认为心理素质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最终归宿。学生的心理
摘 要:本文分析语文课程道德价值难实现的问题,探讨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意义。剖析语文教材,归纳能培养学生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德育文化内容。基于此,提出德育渗透方法,旨在实现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  关键词:习作教学;德育文化;德育渗透方法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德育能落实到各个分科课程中,发挥学科特有的立德树人功能
摘 要: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直接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语言习得的启蒙期,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一、 引言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口才”已经成了现代社会每一个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语文学科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口才”的训练自然就是其
摘 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启思、质疑,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就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为了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从培养学生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学生需要诵读,学生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还需要适量的练习。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点拨;练习  中国古诗文是中国人甚至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文言文占二分之一的篇幅,它们就是半壁江山,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因年代久远,学生阅读和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言色变”,学生对文言文更多的是厌烦和害怕。如何学好文言文,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可以
摘 要:议论文入门写作应该成为九年级写作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初学议论文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学习要求?我在写作教学中对症下药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问题;策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议论文教学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观点。福建省中考大作文命题文体倾向是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议论文入门写作应该成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诗歌记忆等方面的训练,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相对较强,这将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主体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更高的素质和个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这是新课程背景
摘 要:语文教学常常会因为主问题的出现和运用,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实际,更有效率。老师则像一位放风筝的大师,无论怎样风云变幻,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都能应付自如地掌握着手中的线,让人觉得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将风范。教师在考虑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解放了教学思想,同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
摘 要:此文立足于教材文本、识字教学、情感熏陶及实践活动几方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来有效实施相关的德育渗透教学策略,以期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完善教学改革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一、 引言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加强情感传递和德育渗透,为培养学生
摘 要:首先布置作文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怎么写,再来说说作文的批阅,很多人只觉得这只是一个纠正错别字,疏通语句的过程。我却觉得这不仅仅是批阅作文,而是在批阅人。  关键词:作文;写什么;怎么写  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作文我就头痛,不知写什么,怎么写。那时候唯一的长处是照着报纸抄。后来有一刚分配的师范生来教我们语文,布置作文前,先读了“拣洋芋”的一篇范文,说的是农业社种洋芋时几个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