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隐性感染者多、感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本资料就近4年来保定市儿童医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对其共性及特性加以分析,同时指出诊治手足口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染病;诊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35-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脑炎、驰缓性麻痹等并发症。因其隐性感染者多、感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死亡报告。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1?临床资料
2008年我国安徽阜阳地区发生EV 71致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山东临沂再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1]。就保定市而言,2011年为手足口病流行的第4年,其中2008年仅市传染病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09~2011年多家医院收治,其中包括保定市儿童医院。2008年保定市儿童医院上报手足口病门诊患者179例;2009年门诊患者8 709例,住院患者2 281例,重症患者7例;2010年门诊患者17 092例,住院患者4 462例,重症患者43例;2011年门诊患者12 420例,住院患者3 401例,无重症患者。2008~2011年中,每年5~7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男女比例约1.2︰1,5岁以下儿童约占86.8%,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考虑与该年龄段小儿抵抗力低、卫生习惯不良、幼托环境较差、小儿常被家长带至人群较密集的商场、游乐场等场所有关。以上为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共性。2010年收治患者总数及重症人数均达高峰。
2?手足口病特点及分析
2.1?2011年手足口病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就笔者所在医院而言,2010年患者虽多,但11月中旬该病已基本消失,而截止2011年12月,仍有30~40例住院儿童,呈现发病季节后移现象。考虑与气候变暖、降雪减少有关。(2)重症人数下降。(3)发病至病情加重时间延长。2009~2010年病情变化多发生在发病3 d内,而2011年出现不少病程6~7 d突然加重者。总体来看,手足口病呈现发病率下降,重症患者减少趋势。
2.2?出现上述情况分析
(1)政府的重视。2008年5月2日,衛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组织专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并不断补充修正,使之更加完善,这对医护人员及整个社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经过几年的流行,手足口病可能呈现消退趋势。据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流行1次规律出现,主要是非流行期间出生的新生儿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3]。(3)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3?目前存在问题
3.1?过度诊断
这是最多见的问题,特别是经历了2010年的手足口病风暴,因担心漏诊的后果,常常将以下疾病误诊为手足口病:(1)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4]明确规定: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麻疹、水痘、幼儿急疹、川崎病、湿疹、尿布皮炎等,应从出疹顺序、皮疹形态、出现部位、有无发热、与发热的关系及伴随症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3)蚊虫叮咬,伴痒感是最明显区别点。
3.2?漏诊
较之过度诊断,相对少些,但也存在,且潜在危险更大。分析原因如下:(1)今年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警惕性不高,特别是在后期更明显。(2)查体不仔细,如患儿哭闹不合作,光线不充足等情况下草率下结论而造成漏诊[5-6]。
3.3?治疗方面
基本成熟,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观察方面都有了熟练的掌握,如2008~2010年未被重视的血糖、血压、末梢循环、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提高了重视。另外,呼吸机的熟练掌握,上机指征的准确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7-8]。
3.4?与家长沟通方面
(1)随着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与重视,患儿家长常呈现过度担心型及过度放松型两种,为此应如实客观、详细地讲通、讲清,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重视2次或3次复发的可能,罹患本病无持久免疫力,1年内出现2~3次的患者并非偶见,为此要仔细观察,及早确诊,并提前告知家长,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最大限度地杜绝手足口病的复发[9-10]。
4?结论
笔者认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主要为:(1)加快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工作,使之迅速投入临床使用,防大于治。(2)作为基层
医务工作者,做好院前监测及卫生宣教工作;门诊加强分诊及预检,避免交叉感染;做好病房管理,及早发现重症患儿,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石军.手足口病并肺出血的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8):1404.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08年版.北京: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
[3] 邓莉,张艳玲.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J].北京医学,2008,30(6):354-355.
[4]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年版.北京:卫发明电〔2010〕38号.
[5] 曾令平.重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35-136.
[6] 赵线娥,杨继红.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3-15.
[7] 倪蕊,孙燕.14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92-93.
[8] 王美泽.痰热清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8):1070-1071.
[9] 向薇.手足口病16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26-127.
[10] 陈爱民,潘咏梅,陈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4.
(收稿日期:2012-03-26)
[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染病;诊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35-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脑炎、驰缓性麻痹等并发症。因其隐性感染者多、感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死亡报告。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1?临床资料
2008年我国安徽阜阳地区发生EV 71致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山东临沂再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1]。就保定市而言,2011年为手足口病流行的第4年,其中2008年仅市传染病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09~2011年多家医院收治,其中包括保定市儿童医院。2008年保定市儿童医院上报手足口病门诊患者179例;2009年门诊患者8 709例,住院患者2 281例,重症患者7例;2010年门诊患者17 092例,住院患者4 462例,重症患者43例;2011年门诊患者12 420例,住院患者3 401例,无重症患者。2008~2011年中,每年5~7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男女比例约1.2︰1,5岁以下儿童约占86.8%,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考虑与该年龄段小儿抵抗力低、卫生习惯不良、幼托环境较差、小儿常被家长带至人群较密集的商场、游乐场等场所有关。以上为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共性。2010年收治患者总数及重症人数均达高峰。
2?手足口病特点及分析
2.1?2011年手足口病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就笔者所在医院而言,2010年患者虽多,但11月中旬该病已基本消失,而截止2011年12月,仍有30~40例住院儿童,呈现发病季节后移现象。考虑与气候变暖、降雪减少有关。(2)重症人数下降。(3)发病至病情加重时间延长。2009~2010年病情变化多发生在发病3 d内,而2011年出现不少病程6~7 d突然加重者。总体来看,手足口病呈现发病率下降,重症患者减少趋势。
2.2?出现上述情况分析
(1)政府的重视。2008年5月2日,衛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组织专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并不断补充修正,使之更加完善,这对医护人员及整个社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经过几年的流行,手足口病可能呈现消退趋势。据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流行1次规律出现,主要是非流行期间出生的新生儿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3]。(3)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3?目前存在问题
3.1?过度诊断
这是最多见的问题,特别是经历了2010年的手足口病风暴,因担心漏诊的后果,常常将以下疾病误诊为手足口病:(1)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4]明确规定: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麻疹、水痘、幼儿急疹、川崎病、湿疹、尿布皮炎等,应从出疹顺序、皮疹形态、出现部位、有无发热、与发热的关系及伴随症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3)蚊虫叮咬,伴痒感是最明显区别点。
3.2?漏诊
较之过度诊断,相对少些,但也存在,且潜在危险更大。分析原因如下:(1)今年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警惕性不高,特别是在后期更明显。(2)查体不仔细,如患儿哭闹不合作,光线不充足等情况下草率下结论而造成漏诊[5-6]。
3.3?治疗方面
基本成熟,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观察方面都有了熟练的掌握,如2008~2010年未被重视的血糖、血压、末梢循环、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提高了重视。另外,呼吸机的熟练掌握,上机指征的准确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7-8]。
3.4?与家长沟通方面
(1)随着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与重视,患儿家长常呈现过度担心型及过度放松型两种,为此应如实客观、详细地讲通、讲清,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重视2次或3次复发的可能,罹患本病无持久免疫力,1年内出现2~3次的患者并非偶见,为此要仔细观察,及早确诊,并提前告知家长,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最大限度地杜绝手足口病的复发[9-10]。
4?结论
笔者认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主要为:(1)加快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工作,使之迅速投入临床使用,防大于治。(2)作为基层
医务工作者,做好院前监测及卫生宣教工作;门诊加强分诊及预检,避免交叉感染;做好病房管理,及早发现重症患儿,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石军.手足口病并肺出血的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8):1404.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08年版.北京: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
[3] 邓莉,张艳玲.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J].北京医学,2008,30(6):354-355.
[4]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年版.北京:卫发明电〔2010〕38号.
[5] 曾令平.重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35-136.
[6] 赵线娥,杨继红.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3-15.
[7] 倪蕊,孙燕.14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92-93.
[8] 王美泽.痰热清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8):1070-1071.
[9] 向薇.手足口病16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26-127.
[10] 陈爱民,潘咏梅,陈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4.
(收稿日期: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