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芽孢杆菌脲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脲酶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pH和几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了滴定法(国标法,标准号GB/T 1356787-1997)和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不同碳源、氮源和不同培养条件培养的纳豆芽孢杆菌(CGMCC No.2801)脲酶总活性和浓度,以及不同温度、pH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脲酶活性。结果表明,当以谷氨酸为氮源、蔗糖为碳源、pH7、37℃条件下培养12h时脲酶的浓度最高,为57.
其他文献
以路径结构理论为基础,建立基于道路线型、路网密度、路网类型差异的典型路网模型,分析其路径结构特征,并联系街道景观特征进行解读。将路径结构特征值与景观特征的对应关系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夏季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于分娩后第15天,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子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