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长成扶贫“生力军”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永新县在中乡主干道旁,一个个现代化的钢架大棚接连成片,成为当地最亮眼的风景。棚内,一人多高的葡萄藤架上,一串串葡萄有序“排列”,紫的、红的、绿的,颗颗饱满圆润,让人垂涎欲滴。
  可别小看这个名叫“六月果歌”的精品葡萄种植园。虽然起步还不到两年,但已吸纳了248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共同致富,不久前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产业扶贫贡献奖”。截至目前,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的考察团达26批1000余人次,成为全县产业扶贫有名的“生力军”。
  走马永新,探访“六月果歌”的成长秘诀,笔者看到的是一幅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和谐互助的产业扶贫图景。
  政府实干:用服务赢得以商招商
  李福友来自浙江,2016年受永新县在中乡政府邀请,前来投资农业种植项目。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福友刚开始只敢“小试牛刀”,种植当年即可收益的香瓜,是当地政府始终不变的诚信和高效服务,让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
  2017年12月,他邀上朋友邹如明、项明华,成立了“六月果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将基地改造升级,发展葡萄产业。
  “葡萄园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项明华说,2018年5月,永新县持续干旱,种下的葡萄苗眼看就要枯死,在中乡政府请来消防车,送来“及时雨”,帮葡萄园渡过难关。今年6月,正当葡萄快要成熟时,在中乡接连遭遇两次洪灾,该乡及时调度,科学放水,葡萄园才得以保住。
  不僅提供“有情服务”,当地政府还提供“有钱支持”。两年来,在中乡政府依照上级政策,先后为葡萄园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等多项扶持资金,并出资修建了机耕道、排水沟、水渠等配套基础设施。
  看着葡萄园一天天成长,在中乡党委书记郭页发深感欣慰:“项目引进来后,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有责任保驾护航,因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百姓收入才能增长,乡镇经济才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企业巧干:用科技攒足销售底气
  7月10日,永新县在中乡葡萄园采摘通道上,50箱葡萄正在装车,即将运往吉安市区。
  李福友表示,近段时间,每天都要向外地送好几批葡萄。“我们的葡萄品质好、糖度高,又是自然成熟,所以根本不愁销。”虽因上半年阴雨天气过多,上市时间有所滞后,但李福友依然底气十足。
  底气来自哪里?李福友的答案是:新技术。
  李福友说,他们从浙江温岭引进现代葡萄种植技术,建成4米高的温控大棚,里面放置智慧温控器,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操作,自动控温,24小时监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培育的葡萄,甜度比普通葡萄高出一个点以上,与新疆吐鲁番葡萄甜度相当。
  与此同时,他们采用全封闭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精准定时定量施肥;安装杀虫灯,减少打农药的次数;四周布网防止飞鸟啄食,以防传染病。
  高新技术也让葡萄产量大增,300亩葡萄园启动才两年,亩产可达1200余公斤,预计今年收入可超过500万元。
  “每天按照大约2.5万公斤的速度销售,预计1个月左右便可销售完毕。”李福友说,葡萄园已经成功打通本省南昌、吉安及湖南、广东等地销售渠道,不愁销路。
  百姓苦干:用奋斗点亮幸福生活
  葡萄园内,尹吉秀正在忙着采摘葡萄。作为生产小队长,她既要种苗、剪枝、修果、采摘,还要分配任务、指导技术。上午、下午忙完园里,中午晚上还要忙家里,从早到晚都歇不下来。
  当笔者问她累不累,这名曾因丈夫意外去世而一度抑郁的贫困户,脸上漾起了笑容,说道:“虽然身体上累一点,但生活有奔头,心里觉得很幸福。”
  葡萄园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众多像尹吉秀一样以园为家、肯干苦干的当地村民,当地村民也因在葡萄园学到了管理经验、种养技术而增收致富。
  脱贫后主动退出低保的史小六,是当地的“名人”。曾因疾病以及子女负担重致贫的史小六,在葡萄园起步时,被聘为管理人员,如今年收入近8万元。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尹吉秀、史桂发、豆生兰等16名村民来到葡萄园长期务工,每月工资超过3000元。
  葡萄成长壮大,当地百姓也是受益人。随行的在中乡政府负责人表示,葡萄园流转土地300亩,每亩年租400元,共吸收248户贫困户入股,每户年分红500元,繁忙时吸收60余名当地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户占1/3,年支付劳务费300余万元。
  谈及未来的发展,李福友胸有成竹,他表示,公司以在中乡为龙头,将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张,同时,将温控大棚葡萄新科技培育作为主导产业,配套建设农家小院、观景台、果品采摘区等设施,力争2到3年内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带。
其他文献
有一种感情,70年从未改变,让他步履铿锵;  有一种坚守,如大地一般厚重,让他深深扎根;  有一种创新,着眼于更广阔的未来,让他奋力开拓。  我国水稻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他信念坚定,一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不息;他治学严谨,走出育种研究的中国“稻”路;他勇于创新,培养出大批“三农”志士。他似一朵炽热的火花,烛照着奋斗的青春。  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永远地走了
期刊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海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渔民收入显著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海洋渔业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设施装备条件较差,近海捕捞过度持续多年,加之环境污染加剧,导致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已经给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伤害,如何创新生态健康、环境友好、资源
期刊
7月26日,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将于8月29日-31日在山东省惠民县举办,论坛将以“淘宝惠民 数智乡村”为主题。山东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许冰波,滨州市商务局局长商立波,山东省惠民县委书记殷梅英,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等出席本次发布会,共同揭晓了本届高峰论坛吉祥物“惠淘”和论坛徽标。  据介绍,“惠淘”原型
期刊
品牌化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脱贫攻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鄉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中关于建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的有关要求,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中国农产品市
期刊
2016年冬天,在中国的最北端、北纬53度的漠河,一座日光温室拔地而起。  向北,再向北……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天来发明的日光温室技术不断挑战着蔬菜冬季种植的纬度、温度极限。  全国18个省份、累计上千万亩——这是以李天来日光温室技术为蓝本所种植的大棚蔬菜总面积。  择一事,惠众生。今年64岁的李天来,经年累月把论文写在他扎根的田间地头。只要往育苗床和田垄上一蹲,他眼里除了蔬菜什
期刊
近年来,大豆作为农产品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聊中国人大豆少了怎么办、美国人大豆多了怎么办。美国到底种植了、生产了、消费了、出口了、库存了多少大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粮食作物、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1995年以前中国还是大豆生产大国和净出口国,年产量1000万吨左右,除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外,还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喜好豆制品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内
期刊
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  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
期刊
章丘大葱名扬海内外,但章丘的“草”近几年也火了起来,这不,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的北河村于2018年开始种草,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北河村民通过发展“草”经济,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现在是别的村子忙着种粮,北河村的村民则忙着种草。  提起种草,北河村村支部书记郑立军最有发言权,因为北河村的“草”经济是他牵头发展起来的。  “过去,村民们风吹日晒,一年到头紧忙活,种庄稼的年收入一亩大约是1000元
期刊
菜篮子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大事,发展高效蔬菜种植既是增加城市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对于贫困地区立足当地农情、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促进农民朋友当地就业,增加收入,而且能对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极大助力。  发展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
期刊
调研背景  2019年12月下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了2020年“三农”工作。随后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具体提出了2020年“三农”方面10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要“稳”字当头,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努力提高产能。两次会议的召开对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