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确保内地民族班混班混宿工作落实到位,培养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新时代爱国型技能人才成为内地民族班承办学校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内职班目前所实行的帮扶学习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如何解决内地民族班帮扶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内地民族班;1+1+1;帮扶学习;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75-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内职班学子的职业教育,早在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粤教职函【2016】9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内地民族班要扎实推进混班混宿工作,2018年4月17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内地民族班混班混宿调研工作的通知,确保内地民族班混班混宿工作落实到位。目前,我校内职班学生已全面实行混班教学,各专业均组建了混合教学班(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本地区汉族学生人数基本按1:1组建成班级,以下简称混教班),通过与兄弟学校沟通交流及与混教班学生访谈调查得知,目前针对民族班学生开展的“1对1”结对幫扶学习更多是流于形式,并没达到实际效果。
二、帮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共性与区别
帮扶学习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协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得到一定的帮助后能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帮扶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单向帮助,组员间没特别要求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到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及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得小组奖励。合作学习中,组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小组同伴负责,彼此“荣辱与共”,具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区分帮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是组员间有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内地民族班推行帮扶学习的重要意义
1.国语学习及文化交融的需要。
混教班以帮扶学习为载体,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朋辈合作精神,提高民族团结意识。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沟通、交往、融合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帮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国语学习的过程;学生增强交往,形成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朋辈间帮扶学习是同学之间教学相长、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朋辈间帮扶合作学习中。另外,朋辈帮扶学员间的相互家访活动,可大大促进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交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家访聚餐时,各民族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单方面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长久和睦相处,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突破学生的社交障碍,开拓社交关系,更好促进混教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交融、交往,为混班帮扶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2.细化混班教学的需要。
推进混班教学工作千头万绪,肯定会遇到重重问题或困难。以我校内职班为例,2017年起民族班学生已全面混班教学,各专业均组建了混教班。内职班同学来自新疆各地州,由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汉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民族学生组成,学生国语水平总体不高,沟通存在较大障碍。混班教学工作的落实,必须打破重重困境,如学生国语水平差距大的解决方案,认知能力及专业学习能力低学生的安排,同学间互相抵触情绪的化解,教学进度同步困难的解决方法等,为确保混班教学落地有效,很有必要对混教班的教学模式进行细化,这一切问题通过朋辈帮扶方式得到更好的解决。
3.学生学习风格差导化的需要。
混班教学后,班级学生因地域性、社会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等差异,学习风格也不同,新疆中职班学生属于视觉型与听觉型学习者。在舞蹈音乐环境下,学生可以边看舞者动作边模仿练习,很快就能掌握一支新的舞蹈,因而她(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属于视觉型与听觉型结合的学习者。因此,根据混教班学生学习风格差导化的实际,组建朋辈帮扶学习体,创建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环境,对混教班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四、混班教学帮扶学习的现状与困境
1.“1对1”结对帮扶组合语言沟通存在障碍。
传统“1对1”结对帮扶即由1位少数民族学生与1位本地区汉族学生组成结对帮扶组合进行1对1帮扶学习,课堂观察发现汉族学生能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处于被动帮扶状态。通过对混教班学生访谈调查及国语水平测试,发现国语水平C级(国语交流有障碍)约占30%,因此部分帮扶组合组员之间的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无法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加上民族班同学自尊心相对较强,所以更不愿意或不好意思主动沟通。更让人惊讶的情况是,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花了大量时间及精力努力帮扶组员,而导致了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大多数“1对1”结对帮扶教学方式在混教班起不到实际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2.混教班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化大。
新疆中职班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单一言传或单一示范无法让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操作,他(她)们更渴望小组成员在“帮扶”的同时能配有无障碍的语言沟通。故此,传统“1对1”帮扶中“示范—思考—实操”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因语言阻隔不但无法在内地新疆中职班的实训课堂上体现价值,反而使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节奏而感到非常乏力。 3.教学设计方案缺乏“多元文化”融入。
对混教班民族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缺乏熟识感及亲切感,会导致少数民族同学在帮扶教学交流时极少有机会发言权,更别说起主导作用。
五、构建混班教学“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对策
1.把帮扶学习转化为帮扶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策略基础上对帮扶学习进行实践改进,依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方式,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调整帮扶组合,由1名本地区汉族学生及1名双语(国语及民族语言)水平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帮扶1名国语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以此打破语言沟通存在的障碍,根据混教班实际情况,构建“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方式,遴选组员时实行“一个班级、两项测试”,使朋辈帮扶成员间形成有效的“三角交流”。
2.混教班教学设计要融入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给予较多关注的一个主题,美国教育界认为,所有学生不论属于哪一类群体,比如在性别、民族、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因此,混教班教学设计应要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三个方面:
1.内容整合,即教学设计使用不同文化的事例、款式、色彩、图案、数据和信息等来说明或理解所教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原理及理论,这样,在“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小组中,国语水平较低的同学也能有机会针对所熟识知的知识点或事物发表意见。例如,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方案可把汉族与少数民族风格服饰进行对比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可对民族图案色彩与现代图案色彩进行提炼融合后再进行产品设计,电子商务专业如何把新疆本土产品设计得更有风情特色、如何书写文案能更好吸引各地客户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小组内有发言机会,甚至起主导作用,使朋辈帮扶方式的合作学习形成有效学习。否则,知识内容缺乏熟识感及亲切感,无法推动朋辈帮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2.知識构建过程,混教班的科任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该知识会否受到民族、文化影响,因为一门学科中内隐的文化假设会影响该学科中知识的建构,此方面在史政教育内容学习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3.减少偏见,混教班科任老师要学会识别学生的民族态度特征,以便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
3.混教班学习评价,从个人评价转为1+1+1朋辈小组评价。
课程的评价重心由个人达标转向朋辈小组达标,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朋辈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互助、互动、互勉的格局。
4.借助上级部门的激励机制。
借助上级部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混教班学生参与朋辈帮扶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新疆教育厅每年的8月会组织各内职班承办校与新疆学生“结对子”的当地学生到新疆“走亲戚”,使内地学生及其家庭进一步认识、了解民族学生活情况,感受民族学生当地文化。同时,也让新疆学生家庭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内地办班省市、学校、当地学生家庭对新疆学子的关心与关爱。此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内职班学生与当地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六、结束语
内地民族班推行帮扶学习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1对1”结对帮扶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的困局,让帮扶学习落地有效果,必须让朋辈帮扶成员之间能形成有效果的沟通,这是推进帮扶学习的基础。而混教班教学设计融入多元文化及教学评价转为朋辈小组评价是推进帮扶学习的催化剂。针对民族班混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推行帮扶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问题,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为培养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新时代爱国型技能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
[2]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管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3]秦胜龙,李闵.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8(4).
【关键词】内地民族班;1+1+1;帮扶学习;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75-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内职班学子的职业教育,早在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粤教职函【2016】9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内地民族班要扎实推进混班混宿工作,2018年4月17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内地民族班混班混宿调研工作的通知,确保内地民族班混班混宿工作落实到位。目前,我校内职班学生已全面实行混班教学,各专业均组建了混合教学班(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本地区汉族学生人数基本按1:1组建成班级,以下简称混教班),通过与兄弟学校沟通交流及与混教班学生访谈调查得知,目前针对民族班学生开展的“1对1”结对幫扶学习更多是流于形式,并没达到实际效果。
二、帮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共性与区别
帮扶学习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协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得到一定的帮助后能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帮扶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单向帮助,组员间没特别要求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到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及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得小组奖励。合作学习中,组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小组同伴负责,彼此“荣辱与共”,具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区分帮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是组员间有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内地民族班推行帮扶学习的重要意义
1.国语学习及文化交融的需要。
混教班以帮扶学习为载体,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朋辈合作精神,提高民族团结意识。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沟通、交往、融合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帮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国语学习的过程;学生增强交往,形成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朋辈间帮扶学习是同学之间教学相长、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朋辈间帮扶合作学习中。另外,朋辈帮扶学员间的相互家访活动,可大大促进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交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家访聚餐时,各民族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单方面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长久和睦相处,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突破学生的社交障碍,开拓社交关系,更好促进混教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交融、交往,为混班帮扶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2.细化混班教学的需要。
推进混班教学工作千头万绪,肯定会遇到重重问题或困难。以我校内职班为例,2017年起民族班学生已全面混班教学,各专业均组建了混教班。内职班同学来自新疆各地州,由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汉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民族学生组成,学生国语水平总体不高,沟通存在较大障碍。混班教学工作的落实,必须打破重重困境,如学生国语水平差距大的解决方案,认知能力及专业学习能力低学生的安排,同学间互相抵触情绪的化解,教学进度同步困难的解决方法等,为确保混班教学落地有效,很有必要对混教班的教学模式进行细化,这一切问题通过朋辈帮扶方式得到更好的解决。
3.学生学习风格差导化的需要。
混班教学后,班级学生因地域性、社会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等差异,学习风格也不同,新疆中职班学生属于视觉型与听觉型学习者。在舞蹈音乐环境下,学生可以边看舞者动作边模仿练习,很快就能掌握一支新的舞蹈,因而她(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属于视觉型与听觉型结合的学习者。因此,根据混教班学生学习风格差导化的实际,组建朋辈帮扶学习体,创建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环境,对混教班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四、混班教学帮扶学习的现状与困境
1.“1对1”结对帮扶组合语言沟通存在障碍。
传统“1对1”结对帮扶即由1位少数民族学生与1位本地区汉族学生组成结对帮扶组合进行1对1帮扶学习,课堂观察发现汉族学生能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处于被动帮扶状态。通过对混教班学生访谈调查及国语水平测试,发现国语水平C级(国语交流有障碍)约占30%,因此部分帮扶组合组员之间的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无法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加上民族班同学自尊心相对较强,所以更不愿意或不好意思主动沟通。更让人惊讶的情况是,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花了大量时间及精力努力帮扶组员,而导致了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大多数“1对1”结对帮扶教学方式在混教班起不到实际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2.混教班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化大。
新疆中职班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单一言传或单一示范无法让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操作,他(她)们更渴望小组成员在“帮扶”的同时能配有无障碍的语言沟通。故此,传统“1对1”帮扶中“示范—思考—实操”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因语言阻隔不但无法在内地新疆中职班的实训课堂上体现价值,反而使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节奏而感到非常乏力。 3.教学设计方案缺乏“多元文化”融入。
对混教班民族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缺乏熟识感及亲切感,会导致少数民族同学在帮扶教学交流时极少有机会发言权,更别说起主导作用。
五、构建混班教学“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对策
1.把帮扶学习转化为帮扶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策略基础上对帮扶学习进行实践改进,依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方式,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调整帮扶组合,由1名本地区汉族学生及1名双语(国语及民族语言)水平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帮扶1名国语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以此打破语言沟通存在的障碍,根据混教班实际情况,构建“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方式,遴选组员时实行“一个班级、两项测试”,使朋辈帮扶成员间形成有效的“三角交流”。
2.混教班教学设计要融入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给予较多关注的一个主题,美国教育界认为,所有学生不论属于哪一类群体,比如在性别、民族、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因此,混教班教学设计应要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三个方面:
1.内容整合,即教学设计使用不同文化的事例、款式、色彩、图案、数据和信息等来说明或理解所教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原理及理论,这样,在“1+1+1”朋辈帮扶合作学习小组中,国语水平较低的同学也能有机会针对所熟识知的知识点或事物发表意见。例如,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方案可把汉族与少数民族风格服饰进行对比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可对民族图案色彩与现代图案色彩进行提炼融合后再进行产品设计,电子商务专业如何把新疆本土产品设计得更有风情特色、如何书写文案能更好吸引各地客户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小组内有发言机会,甚至起主导作用,使朋辈帮扶方式的合作学习形成有效学习。否则,知识内容缺乏熟识感及亲切感,无法推动朋辈帮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2.知識构建过程,混教班的科任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该知识会否受到民族、文化影响,因为一门学科中内隐的文化假设会影响该学科中知识的建构,此方面在史政教育内容学习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3.减少偏见,混教班科任老师要学会识别学生的民族态度特征,以便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
3.混教班学习评价,从个人评价转为1+1+1朋辈小组评价。
课程的评价重心由个人达标转向朋辈小组达标,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朋辈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互助、互动、互勉的格局。
4.借助上级部门的激励机制。
借助上级部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混教班学生参与朋辈帮扶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新疆教育厅每年的8月会组织各内职班承办校与新疆学生“结对子”的当地学生到新疆“走亲戚”,使内地学生及其家庭进一步认识、了解民族学生活情况,感受民族学生当地文化。同时,也让新疆学生家庭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内地办班省市、学校、当地学生家庭对新疆学子的关心与关爱。此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内职班学生与当地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六、结束语
内地民族班推行帮扶学习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1对1”结对帮扶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的困局,让帮扶学习落地有效果,必须让朋辈帮扶成员之间能形成有效果的沟通,这是推进帮扶学习的基础。而混教班教学设计融入多元文化及教学评价转为朋辈小组评价是推进帮扶学习的催化剂。针对民族班混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推行帮扶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问题,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为培养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新时代爱国型技能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
[2]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管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3]秦胜龙,李闵.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