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与爱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去世前十个月的手迹,看来字字皆是血:几天睡不着,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有信,天天等……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
  毛泽东有四次婚姻,在四次婚姻中,毛泽东最珍爱的首推杨开慧,他称杨开慧为“骄杨”、“我亲爱的夫人”,也是毛泽东忠诚的伴侣、革命征途中的贤内助。
  开慧思念毛泽东
  杨开慧比毛泽东小八岁,毛泽东是她父亲杨怀中(昌济)教授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高足。杨怀中教授去世前曾致信湖南名流章士钊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指毛泽东、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后来,毛泽东去北京,投靠这位恩师,并寓居杨宅,1920年冬跟开慧结成秦晋之好。
  自那以后,杨开慧结婚七年,连生了三个儿子。她跟随毛泽东去上海、广州、韶山、武汉、长沙,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几乎没有过一天安顿的好日子。
  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夫妻生涯是在毛泽东秘密工作中度过的;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忠诚与爱,更是难以言喻。开慧知道,与毛泽东再次见面,难于上青天。所以,她把她的爱,倾诉在字里行间,藏在墙缝屋角。她想,这感情的记载,终会传到毛泽东手里,那就死而无憾了。实则上,这是用血泪写成的七篇散记。最后一篇是1990年再度修缮她的卧室时,在室外屋檐下霍然露出,那是1930年1月28日写的,她去世前十个月的手迹,看来字字皆是血:几天睡不着,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有信,天天等。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他是很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不至于丢弃我,他不来信一定有他的道理!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念他的孩子吗?我搞不懂他。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只有母爱是靠得住的。
  开慧对于毛泽东的爱是伟大真挚的,她渴望有个男人守望在身旁,然而,她心无旁鹜,只爱毛泽东。她写道:人的感情真是奇怪,王春和那样爱我,我连理也不想理他。我真爱他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在开慧思念毛泽东几乎疯狂之际,毛泽东正在“走麦城”,而且,这二打长沙,成了何键捕捉杨开慧的直接导火索,这是毛都想象不到的惨剧。
  所以,杨开慧发自肺腑、无奈至极地说: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那样随他的势,他的聪敏或许还会给他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杨开慧就义解密
  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他只身去上海,那时杨开慧已怀了第二个孩子岸青,不能随行。毛泽东12月底又从上海去广州,取道长沙。惜别爱妻,在南去列车上用铅笔写下《贺新郎》一词向杨开慧倾诉: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4年夏天,杨开慧和母亲一起,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上海毛泽东身边,住了半年多,因毛泽东身体不好,带着全家人回到韶山冲老家养病,毛泽东在家乡一边养病一边组织雪耻会,成立了中共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去广州不久,开慧又带着孩子到了丈夫身边,在那儿住了一年多,湖南农民运动高潮中,全家又回到长沙,住进了望麓园的一所房子里。
  毛泽东参加中央“八·七”会议后,作为党中央特派员,回湘改组湖南省委。
  结婚八年来,一家颠沛流连。吃百家饭,走万里路。1927年9月,毛泽东去浏阳文家市领导秋收起义,带着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杨开慧及三个孩子,只好寄居在板仓娘家,他们没有真正的家啊!从此,天各一方,苏区与白区,俨然阴阳两界。开慧只好把她对丈夫的热爱,用笔录下来。
  开始,毛泽东还通过地下渠道,鸿雁传书,给开慧带去无限的慰藉,井冈山上“才到初秋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毛泽东在信中说,山上气温低,可战士们还穿着秋收起义时的单薄装束,毛泽东穿着草鞋行军,脚被磨破溃烂了……
  开慧接到这封信,便在一张毛边纸上写了《偶感》一诗: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各,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翔,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已无时。
  192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36岁生日,开慧下了面条,遥祝夫婿平安健康。
  待孩子睡下,她在桐油灯下铺上毛边纸,继续写她的散记—一天哪,我总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罢。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口口口口(笔者注:原件字迹不清)家人烧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一定口死方休。他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那样随他的势,他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他一个不朽的成功呢!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弦,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
  开慧在散记中还记下了一个秘密:板仓有两个男子,给她献殷勤,拼命地追求她。当时她二十七八岁,是个成熟的少妇。但她心无旁骛,只爱毛泽东一个人。
  开慧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板仓离长沙也仅百十公里。自从1927年马日事变以来,板仓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就有460多人。所以,她好似生活在虎口和魔掌之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对于这一点,开慧是有思想准备的。
  朱德妻伍若兰在长沙司门口枭首示众,正好让开慧目睹惨状,回到板仓,她用毛边纸写下了愤怒而娟秀的文字:“或许是我太不合时宜的缘故罢!为什么人家欣喜的事,我却要悲伤呢?想不到前清时候罪诛九族的故事,现在还给我瞧到(杀朱德妻虽然未及九族,根本是一回事)!我以前根据我的时代眼光,对于杀人的事实,常常是这样说:杀人是出于不得已的啊!虽然事实常常不是这样的……可是啊,这一次杀朱德妻的事,才把我提醒过来!原来我们还没有脱掉前清时候的文明风气,罪诛九族的道理,还在人们心里波动!……”
  偶然在长沙城碰见伍若兰杀头示众的事,对开慧可是个不祥的预兆,她更做好自我牺牲的心理准备,只是,舍不得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啊!岸英八岁、岸青七岁,岸龙才三岁,万一自己遭遇不幸,孩子怎么办?母亲年纪大了,丈夫远在江西打仗,且行踪不定,生死未卜,自己死不足惜,孩子托付给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的信:一弟:我好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而(于)我并不惧怕,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绕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我的孩子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但是倘若真正失掉一个母亲,或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叔的爱抵得住的,必须得到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她作了最坏最坏的估计——她和毛泽东都不在世了,孩子会怎样的凄苦,她提到孩子的叔父“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果然,开慧牺牲后,按照地下党的安排,三个孩子由舅母李崇德护送到上海中共地下党机关,送进大同幼稚园后,毛泽民、钱希均夫妇热情地呵护他们,常去看望孩子。
  1930年11月14日,开慧被捕的第二十天,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板仓乡下一群老乡,冒着危险,偷偷地赶到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找到开慧僵硬的尸体,用一块白布裹着,用滑竿悄悄地抬回板仓。按照开慧生前的嘱咐,“不作俗人之举”,没有摆流水席,没有请道士和尚念经做道场,只买了一副薄皮杉木棺材,将开慧收殓后,掩埋在棉花山。后来立了一块石刻墓碑。
  毛泽东惊悉开慧牺牲的噩耗时,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字,表达心中的悼念及悲愤,化悲痛为力量!
  杨开慧就义实录
  据杨开慧的同狱难友杨经武于1963年6月15日回忆:1930年8月9日夜(阴历),我被捕后即监禁于本市司禁湾陆军监狱署。狱室内拘禁的人很多,不分男女,同囚一室,大家只好席地而坐。
  一天下晚将暮时,忽然来一人,同室一个《晚晚报》的工人告诉我,这个人是《晚晚报》的采访员(记者)。这个采访员跨进室内即喊杨开慧的名字。随即有人答应。
  我心里一动,随声看去,看到杨开慧着一件浅蓝色竹布单长衫,穿一双青布鞋,面部表情镇静而严肃。
  采访员先问了杨开慧的年龄、籍贯、住址、个人出身及家庭状况后,对杨说:“你为何要做共产党?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回道:“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采访员又说:“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杨开慧说:“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采访者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开慧讲完最后一句后,绝不再言:“我的话说完了。”
  何键听了叛徒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的建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只要杨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她坚贞不屈,何键对她没有一点办法。
  开慧视死如归,对探监的亲戚平静地说:“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时穿的,年少时,家父有训戒:我杨家死了人,不作俗人之举!”
  “曲曲——曲曲——”凄厉的哨声在四连兵舍里吹起,恐怖笼罩兵舍。“今天办人,办的是共犯要人,大家要特别注意警戒!”士兵们紧张地背上驳壳枪和子弹带,走到亭子里集合。四五十人站成二列横队。由值星班长清查了人数,便喊“向右转,开步走!”把队伍带到清乡司令部的“法堂”里,分两路,面对面的站立着,形成了两三尺宽的一条人巷。
  “人巷”的尽头,大堂中央摆了一张黑漆长方条桌,桌上有一箭形的“标子”,自纸上已写好了粗黑的字,上书“枪决女共犯杨开慧一名”,标子旁边有一个大砚台,里边有一汪血红的墨水……大厅内外鸦雀无声,士兵们屏住呼吸。等了十来分钟,只见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等四五人,从司禁湾监狱署押来杨开慧。
  李琼拿着一张状纸,向杨开慧大声宣读,然后,从桌上提起一支粗大的毛笔,在血红的砚台里蘸饱,对着白纸黑字标子上的“杨开慧”,从上至下一笔勾下,然后朝上,一带,丢掉笔,把滴着红墨汁的箭式标子,扔在地上,阎王判官的使命完成了。罗国林和姚楚忠又用麻绳重将开慧绑紧,站在一旁的黄正榜连忙弯腰,将标子从地上捡起,插在杨开慧后颈衣服里。整个宣判过程,不到五分钟。
  杨开慧自始至终以沉默表示着心中的仇恨与愤怒,不吭一声。
  行刑的队伍开出教育坪清乡司令部,从北正街到南正街,然后,在学院街口的马路上,停了片刻。搞了一部黄包车,让开慧坐在车上,爬上天心阁,绕到浏阳门外,向识字岭刑场走去……监斩官一声令下,号兵吹起了冲锋号,引得满街市民,都峰拥到马路两边,向开慧告别,人群中不时发出叹息与唏嘘之声。
  开慧早在给“一弟”的托孤信中,便坦言:“我好像看见了死神
  说到死,我并不惧怕,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所以,从城北到城南十里长街的游街示众,她始终坦然,视死如归。
  进入刑场后,杨开慧打眼一望,走向一较高的坟茔,心想,这就是她的归宿之处了。匪徒朝开慧连开二枪。中午,匪兵们吃完饭,特务四连的卫兵汤家兴,向值日官晏国务报告:“上边来了通知,上午打的这个女人,没死!”姚楚忠又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来到识字岭刑场,姚楚忠举起驳壳枪,结束了杨开慧那二十九岁的年轻生命!“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那是毛泽东当时的悲怆心境啊!
其他文献
在第一颗原子弹的拍摄中,杨映梅曾为人们留下了两组难忘的镜头:一组是壮丽的火球烟云,另一组是部队官兵的欢呼跳跃。如今杨先生重拾记忆为我们还原当年拍摄“两弹”的经过,为人们再现那段燃情岁月。  用遥控方式拍爆炸  当初接受任务时,非常神秘,去什么地方,拍什么东西,都一概不知。领导只强调,尽快做好各项准备,随时待命。作为军人,我们习惯了这种受命的方式,把它看得很平淡,  器材胶片等装上了军用专列。随后人
期刊
体坛群星,光耀长空。上世纪60年代,由著名导演谢添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主演的电影《水上春秋》就是以泳坛泰斗穆成宽、穆祥雄为原型而拍摄的,拷贝曾发行到18个国家,给无数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穆祥雄,原中国游泳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级教练,原中国游泳队主教练,一个新中国体育界传奇般的名字。儿时的穆祥雄曾被誉为“游泳神童”。在1958年12月20日至1959年9月17日的272天里,他三次打破男子100
期刊
很多人批评柳岩“胸大无脑”,但“胸大无脑”的人是说不出“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不如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好了”这样的话来的……  另外,她还是一个大孝女,曾获新浪举办的“孝心大使”奖。  她是光线传媒的当家花旦,主持《音乐风云榜》,并在孟非、郭德纲联袂主持的《非常了得》栏目担任点评女嘉宾,风格麻辣智慧,获称“最具影响力主持人”称号。  她是影视剧新秀,参演过《画壁》、《十二星座离奇事件
期刊
我在整理的历史资料中,发现了贺龙元帅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时的两帧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照片,那还是1980年,我刚参加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不久,到西南去收集资料时发现的。其中一帧是贺龙站在山丘上,手指山下的几幢小别墅;一帧是贺龙和高炮连的战士們亲切谈话。但照片却没有说明,也没有留下摄影记者的名字。为了弄清照片的内容,我访问了照片上陪同贺龙的几位同志。他們讲述了如下极为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贺龙元
期刊
走进艺威红木经典家具艺术馆,处处可见主人的用心,没有一件家具是随意摆放的,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小桥流水,松鹤迎宾,喜鹊登梅等等,它们在槅扇珠帘的贯穿中相得益彰,静而不寂,妙趣横生。来到会客厅,主人温雅地沏着茶,家具字画茶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体。从他娴熟优雅的动作中流露出一种从容和淡然。穿过会客厅是他独具风格的书房“无念妙韵书斋”,错落有致的明式书架上,静静地躺着邹枫最好的朋
期刊
阿姆斯特朗的故事那么美好,谁也不愿打破神话,可是这位英国记者却坚持寻找真相,用13年的时光,对如日中天的体育明星阿姆斯特朗穷追不舍……  他是史无前例的环法自行车赛“七冠王”,是击败癌魔、“重返骄阳下”的奇迹制造者,却在告别职业生涯后因兴奋剂身败名裂。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自行车手兰斯·阿姆斯特朗。多年来,英国体育记者大卫·沃尔什坚持寻找真相,终于将“七冠王”赶下神坛。  他向阿姆斯特朗提了10个问题
期刊
近日,范冰冰携手李治廷拍摄某杂志封面,两人扮相俏皮、互动逗趣,举止十分亲密有爱。7月21日《一夜惊喜》在北京举行同名主题曲MV发布会,主演范冰冰、李治廷到场助阵。范冰冰坦言,自己不是女汉子,并且能够接受姐弟恋,只要相互疼爱就好……  范冰冰:唱秀默契,我被他迷住  电影同名主题曲《一夜惊喜》由范冰冰填词辛治廷作曲,两人联袂演唱。这是范冰冰首度尝试为歌曲填词,她称也是最后一次。在《一夜惊喜》主题曲M
期刊
“我想要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青春记忆,而且能为自己的理想好好奋斗是世上最快乐的事。”2011年5月,作为一名北京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年仅25岁的赵晔怀惴着一份理想主义情怀,从北京一路向西横越雪域屋脊,用三年时间在这片高原土地上尽情释放青春热血岁月,用自己的努力将理想照进现实。  初来乍到身心煎熬 埋头苦学化解困境  初到高海拔的拉萨,总是免不了要受一番高反的折磨。“刚到拉萨的时候觉得喘气都是一件累人的
期刊
7月20日,美国传奇女记者海伦·托马斯因病去世,终年92岁。  在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上,曾连续几十年坐着同样一位女记者。只要她一开口,尖锐的问题总是让台上的总统张口结舌、两腿发软。使得前总统小布什曾连续几年都不敢点她的名提问。她就是海伦·托马斯。  白宫记者团首位女记者  托马斯1920年出生于肯塔基州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她从1943年起为国际合众社工作。  海伦与白宫结缘始于1
期刊
生活中,吴秀波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两个儿子的父亲。鲜为人知的是,原本吴秀波天生胆大,酷爱危险刺激的“高空动力伞”运动,但自从大儿子降生以后,他竟然变,导胆小如鼠,连飞机都不敢乘坐,患上了“恐飞症”。正因为东奔西走坐火车耗费时间,让他缺席了许多影视剧的发布会和活动,减少了曝光率,却也让他的事业更加如日中天……  童年父爱缺失:发誓要做一个好父亲  1988年,吴秀波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