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像是好不利索的伤疤,揭了一层又一层。朱广沪的球队在亚洲杯上失利之后,很多人重新质疑:我们到底会不会玩这项游戏?要知道,早在1985年,国际足联前主席阿维兰热就曾说,足球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4年的夏天,布拉特先生郑重宣布,足球最早脱胎于中国蹴鞠。资料文献上说,这一天对于中国和国际足坛,是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然而,国际足联的大礼并没有挽救中国足球的颓废,相反,越踢越不靠谱的足球正泯灭掉我们最后的一丝虚荣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是想说明什么?对中国有何意义?这些问题似乎毫无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爱好古代文化的球迷和研究历史文献的专家来说,只有“起源地”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球形物体俯拾皆是,河边的石头,植物的果实,都可以蹴之、掷之、击之、踏之。早在黄帝时代,古人就用石块打磨成相当光滑的圆球——石球,用脚踢球作游戏活动。1953年西安半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处,就发现了数量颇多、光滑、规则的石球,直径1.5-6厘米不等。墓葬中女孩遗骸脚下的三个陪葬石球可证明,足球在古代也是不分男女的游戏。
在黄帝与蚩尤部族战争之后,“充其胃以为鞠”,取下敌方被俘者的胃当球踢,尽管残酷,但可认为是最早的有一定弹力的足球。之后,古人开始用动物的胃、膀胱作外壳内充毛发制做“鞠”。“鞠”即为用皮革制成的球也。
在公元前1500年的殷商时期,单人或多人排成队、围成圈一边跳舞,一边蹴鞠的景象出现,作为那时祭祀祈求降雨的一种活动,称鞠舞。也许是爱屋及乌,有人甚至以鞠为姓,由此可见鞠舞的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简单的“踢鞠”游戏发展成具有后世足球特点的“蹴鞠”。《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蹴鞠在当地已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之一。
到了汉代,蹴鞠进一步发展,娱乐性技巧水平提高了,不仅有自娱性消闲娱乐,还形成观赏性表演娱乐。同时,为提高军队士兵的体能和灵活性,蹴鞠应用于军队训练,产生了直接对抗性的比赛。汉代对大批量生产的皮革做外壳内充毛发的实心鞠,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汉魏时期,宫廷和官宦人家也流行这种蹴鞠活动。
唐代的蹴鞠用具有了很大发展,球门随之产生。球门位于比赛双方中间,一般为三丈二尺高,两队对踢,以踢入球门数多者为胜。为什么能把球踢那么高?主要原因是有人发明了充气的鞠。人们在动物的尿泡内充上气,外面再包上皮革制的外壳,那时的“鞠”开始出现充气的内胆。充气的鞠富有弹性又轻巧,唐人踢球以踢高为能,有“蹴鞠屡过飞鸟上”之说(王维《寒食成东即事》)。
蹴鞠发展最鼎盛在宋代。当时,不仅皇室贵族盛行蹴鞠,而且民间有众多的蹴鞠艺人和广大爱好者。北宋画家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宋太祖赵匡胤和宋高祖赵光义对踢,四大臣在旁观看助兴,可见上流社会中蹴鞠已是非常热门的运动。宋人造鞠的方法又高出一筹,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香片十二”片砌成,原料是“热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要“正重十四两”,规格要“岁凑十分圆”。古代的衡器为16两一斤,14两约合现在的430克。
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时期出现了更为专业化的蹴鞠书籍,书中多次提到足球专业组织——圆社,这大抵相当于现在的职业联赛吧。根据无名氏《蹴鞠谱》记载,一个人参加了圆社组织,就可以五湖四海到处游逛了,圆社对他们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后即可录用。从书中还可以看出,宋代足球很重视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宋代宫廷中的足球队队员分三等:第一等称“球头”,第二等称“次球头”,第三等为一般队员。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皇家足球队。
到了明朝,延续了几千年的古代蹴鞠,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社会价值开始下降,但仍在社会各阶层中流行,就是没什么质的飞跃。清代初期多少还有人在玩鞠,及至清中后期便很少能见到了。清政府甚至禁止玩“鞠”,企图让满人擅长的“冰上蹴鞠”来替代它。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崔乐泉博士认为,古代足球灭绝的原因,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宋代理学兴起,社会上重文轻武,也轻视身体活动的娱乐;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弱民政策,禁止人民习武健身;戏曲小说的兴起,社会娱乐范围的扩大,相对减少了踢球娱乐的兴趣。从蹴鞠本身来说,直接对抗比赛改变成间接对抗比赛,失去练武,练意志特点,由自身的娱乐活动转变为取悦他人的娱乐活动。
综观历史,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在汉、唐,宋时代,曾经像彗星扫过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泛起一点涟漪,终于不见了。
责编 马玉星
然而,国际足联的大礼并没有挽救中国足球的颓废,相反,越踢越不靠谱的足球正泯灭掉我们最后的一丝虚荣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是想说明什么?对中国有何意义?这些问题似乎毫无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爱好古代文化的球迷和研究历史文献的专家来说,只有“起源地”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球形物体俯拾皆是,河边的石头,植物的果实,都可以蹴之、掷之、击之、踏之。早在黄帝时代,古人就用石块打磨成相当光滑的圆球——石球,用脚踢球作游戏活动。1953年西安半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处,就发现了数量颇多、光滑、规则的石球,直径1.5-6厘米不等。墓葬中女孩遗骸脚下的三个陪葬石球可证明,足球在古代也是不分男女的游戏。
在黄帝与蚩尤部族战争之后,“充其胃以为鞠”,取下敌方被俘者的胃当球踢,尽管残酷,但可认为是最早的有一定弹力的足球。之后,古人开始用动物的胃、膀胱作外壳内充毛发制做“鞠”。“鞠”即为用皮革制成的球也。
在公元前1500年的殷商时期,单人或多人排成队、围成圈一边跳舞,一边蹴鞠的景象出现,作为那时祭祀祈求降雨的一种活动,称鞠舞。也许是爱屋及乌,有人甚至以鞠为姓,由此可见鞠舞的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简单的“踢鞠”游戏发展成具有后世足球特点的“蹴鞠”。《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蹴鞠在当地已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之一。
到了汉代,蹴鞠进一步发展,娱乐性技巧水平提高了,不仅有自娱性消闲娱乐,还形成观赏性表演娱乐。同时,为提高军队士兵的体能和灵活性,蹴鞠应用于军队训练,产生了直接对抗性的比赛。汉代对大批量生产的皮革做外壳内充毛发的实心鞠,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汉魏时期,宫廷和官宦人家也流行这种蹴鞠活动。
唐代的蹴鞠用具有了很大发展,球门随之产生。球门位于比赛双方中间,一般为三丈二尺高,两队对踢,以踢入球门数多者为胜。为什么能把球踢那么高?主要原因是有人发明了充气的鞠。人们在动物的尿泡内充上气,外面再包上皮革制的外壳,那时的“鞠”开始出现充气的内胆。充气的鞠富有弹性又轻巧,唐人踢球以踢高为能,有“蹴鞠屡过飞鸟上”之说(王维《寒食成东即事》)。
蹴鞠发展最鼎盛在宋代。当时,不仅皇室贵族盛行蹴鞠,而且民间有众多的蹴鞠艺人和广大爱好者。北宋画家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宋太祖赵匡胤和宋高祖赵光义对踢,四大臣在旁观看助兴,可见上流社会中蹴鞠已是非常热门的运动。宋人造鞠的方法又高出一筹,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香片十二”片砌成,原料是“热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要“正重十四两”,规格要“岁凑十分圆”。古代的衡器为16两一斤,14两约合现在的430克。
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时期出现了更为专业化的蹴鞠书籍,书中多次提到足球专业组织——圆社,这大抵相当于现在的职业联赛吧。根据无名氏《蹴鞠谱》记载,一个人参加了圆社组织,就可以五湖四海到处游逛了,圆社对他们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后即可录用。从书中还可以看出,宋代足球很重视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宋代宫廷中的足球队队员分三等:第一等称“球头”,第二等称“次球头”,第三等为一般队员。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皇家足球队。
到了明朝,延续了几千年的古代蹴鞠,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社会价值开始下降,但仍在社会各阶层中流行,就是没什么质的飞跃。清代初期多少还有人在玩鞠,及至清中后期便很少能见到了。清政府甚至禁止玩“鞠”,企图让满人擅长的“冰上蹴鞠”来替代它。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崔乐泉博士认为,古代足球灭绝的原因,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宋代理学兴起,社会上重文轻武,也轻视身体活动的娱乐;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弱民政策,禁止人民习武健身;戏曲小说的兴起,社会娱乐范围的扩大,相对减少了踢球娱乐的兴趣。从蹴鞠本身来说,直接对抗比赛改变成间接对抗比赛,失去练武,练意志特点,由自身的娱乐活动转变为取悦他人的娱乐活动。
综观历史,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在汉、唐,宋时代,曾经像彗星扫过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泛起一点涟漪,终于不见了。
责编 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