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O例)和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单纯用运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控糖治疗的基础上用运丹参或黄芪注射液静滴,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口服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9.2%,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43.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糖尿病肾病(DN)又称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其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病情较童、长期高血糖以及伴有高血压或有吸烟嗜好的男性病人,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我们在西医常规控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之法方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糖尿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DN诊断依据尿蛋白定性可分为1,2,3,4,5期。1期肾脏增大和处于超滤状态,肾小球滤过滤(GFR)增加30%一40%,经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后GFR可下降,肾脏结构正常;2期运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超滤状态仍然存任,此期病变可逆;3期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尿常规提示蛋白阴性,GFR正常或接近正常,病人无肾病症状和体征;4期尿常规提示蛋白阳件,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多呈肾病综合征表现,GFR逐渐降低,肾功减退;5期呈尿毒症表现,且可伴视网膜病变。
1.1一般资料: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60例,均符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7~81岁,平均69岁。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类型、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病情两组均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有高血压者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丹参或黄芪注射液静滴,并根据患者症状为肾阳虚、肾阴虚等症。以知柏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服。两绀患者均观察8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 显效: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0.25g),肾功正常或明显好转,无明显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满意;②有效:24小时尿蛋白有减少(<0.25g),尿蛋白定性正向改变,肾功好转,血糖控制基本满意;③ 无效:24小时尿蛋白无明显变化,癖状无明显缓解,血糖控制不佳。
2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0.0%(P<0.0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足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问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其发病机理包括:①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顾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DN的病理损害。②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③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糖尿病在传统医学中属“肖渴”范畴。早在《内经》就已提及,《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着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阴虚是糖尿病的关键,气虚使其迁久不愈。它常因人们的认识不足或治疗失时而敛病程迁延,病及肝肾,精血亏虚,肾虚水泛,脾虚湿滥,终致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治疗当标本兼顧,功补兼施,扶正为旨,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以养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以固肾,山药补脾益阴以滋肾,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药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以渗利脾湿,桂枝、附子温补肾中阳气,微微生火以生肾气,再加甘草温中和调以达益气键脾,补肝益肾,利湿行水,养血活血,散寒助阳之功效,治疗往往可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0—981
[2] 高彦彬.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5
[3] 钱荣立,摘译.关于精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4]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糖尿病肾病(DN)又称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其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病情较童、长期高血糖以及伴有高血压或有吸烟嗜好的男性病人,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我们在西医常规控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之法方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糖尿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DN诊断依据尿蛋白定性可分为1,2,3,4,5期。1期肾脏增大和处于超滤状态,肾小球滤过滤(GFR)增加30%一40%,经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后GFR可下降,肾脏结构正常;2期运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超滤状态仍然存任,此期病变可逆;3期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尿常规提示蛋白阴性,GFR正常或接近正常,病人无肾病症状和体征;4期尿常规提示蛋白阳件,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多呈肾病综合征表现,GFR逐渐降低,肾功减退;5期呈尿毒症表现,且可伴视网膜病变。
1.1一般资料: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60例,均符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7~81岁,平均69岁。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类型、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病情两组均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有高血压者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丹参或黄芪注射液静滴,并根据患者症状为肾阳虚、肾阴虚等症。以知柏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服。两绀患者均观察8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 显效: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0.25g),肾功正常或明显好转,无明显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满意;②有效:24小时尿蛋白有减少(<0.25g),尿蛋白定性正向改变,肾功好转,血糖控制基本满意;③ 无效:24小时尿蛋白无明显变化,癖状无明显缓解,血糖控制不佳。
2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0.0%(P<0.0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足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问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其发病机理包括:①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顾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DN的病理损害。②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③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糖尿病在传统医学中属“肖渴”范畴。早在《内经》就已提及,《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着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阴虚是糖尿病的关键,气虚使其迁久不愈。它常因人们的认识不足或治疗失时而敛病程迁延,病及肝肾,精血亏虚,肾虚水泛,脾虚湿滥,终致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治疗当标本兼顧,功补兼施,扶正为旨,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以养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以固肾,山药补脾益阴以滋肾,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药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以渗利脾湿,桂枝、附子温补肾中阳气,微微生火以生肾气,再加甘草温中和调以达益气键脾,补肝益肾,利湿行水,养血活血,散寒助阳之功效,治疗往往可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0—981
[2] 高彦彬.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5
[3] 钱荣立,摘译.关于精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4]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