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城建市以市兴城科学定位适度超前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市以城在,城以市兴
  城与市互为依存,互为条件,同步发展。一部城市发展史,也是商业发展史,城为廊、市为实,商业已成为城市的基础产业,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工业的城市,没有农业的城市,没有旅游业的城市,但不存在没有商业的城市。市以城而存在,城以市而发展,从原始城市的产生,从串街走巷、到前店后场。夫妻店、连家铺的出现,以及前朝后市,原始集市的产生,都是适应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解决城里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筑城而居的生活问题,发展到集聚大量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迎来了现代化生产方式,扩大城市规模、充实城市内容,逐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消费水平的生活需要,一个多业态的市场模式、多形式的商业形态、(包括商业街、商业中心、生活广场、交易市场)逐步形成,标志着城市与商业同步发展,进入了崭新时代,标志着工业城市向现代商业城市转换的完成,进入了现代商业社会。
  现代商业必须以商业地产为依托,才有规模、才有形象,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传统商业只是小商小贩的买卖行为,即使有大商号出现,也是依托有限的规模,或开分号进行有限度的发展,多数仍处于小家小户、前店后家(后厂)的状况,没有独立的商业地产和进行商业地产的买卖。计划经济条件下虽有一定规模的百货店、仓库、转运站一类的商业设施,也是以国有为主体,不是独立产业,也不能进行买卖。
  改革开放催发商业地产的产生和发展,并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壮大,成为相对独立于住宅地产的一种产业。我国经历了百货业的升级和改造,以合资形式,进行估价入股,改造升级,从而带动商业地产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场的开拓,商业地产从超市、商业街和批发市场的建设,进入到发展期。而購物中心的出现,奥特莱斯的发展,使商业地产逐步走向成熟,进入规模化操作,迎来了今天商业综合体时代。
  二、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最高形式
  从商业街热,到购物中心热,到今天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既反映城市商业形态发展的不同过程,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商业集聚形式的新要求。如果说从百货店热到超市的普及、专门店、专业店的发展,以及网购的产生、发展与推广,是商业业态的创新和升级,那么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则标志着城市商业形态、商业业态、功能组合、商品和服务一体化,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如果说商业业态的定位,基本上是区域性的,面对一定范围的商圈和周围的消费群体,实行的是一站式购物,在步行10分钟左右就有方便的商店,就近购买。而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商业综合体,面对的则是超广域的消费群体,因此,它们对商品、对商业功能、对周围环境、对购物场所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打破了同质化消费、雷同化商品、模式化经营的传统商业格局,一个多功能、综合体、超时空的商业综合性就应运而生。
  第一,它是地标式的建设,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成为一个城市新的名片和窗口。有的把它命名为城市经济综合体,这就是开发商的炒作,营销的需要。城市经济是综合性的概念,是多产业的集聚,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动态,一个多大的建筑都无法包容的,所以,应该叫城市商业综合体。三、四线城市有一个甚至多个,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来定位。一、二线城市应该有若干个,合理分布,科学定位,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
  第二,它是功能性的,集聚商业主要功能,形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住有吃、有娱乐有办公、有购物的商业综合性的消费场所,不仅为住宅区提供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也为全市居民营造一个功能多样、办事方便、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第三,它是土地更合理的利用,如果能够做到科学定位,适度发展,商业组合体有利于土地利用,节约用地,通过多功能的组合,可以享受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用地,避免各自为政,各有一套,造成设施的重复建设,土地的浪费。同时,多功能的商业组合体,也为住户带来更大的方便、更完整的设施、更大活动的空间,也促进房地产的开发,对降低成本,稳定房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它有利于树立城市新的形象。一个新型的商业综合体,不仅有卖点、成为销售的热点,更主要它有自身靓点,以雄伟、高大、新颖、形象独特成为城市或地区地标建设,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成为庞大的商业集群和商业中心,成为内外交往的平台,产生盆地效益,吸收更多的消费力向商业综合体集聚。
  三、商业综合体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商业集聚
  只有商业集聚,构建规模不一的商业集群,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辐射力,促进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以横向流通为主体、构建大平台、促进大交流、发展大流通、完善大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不流不通,市场就成为一滩死水,流则通、通则合、合则和、和则富。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和必然的取向。
  一个功能齐全、实施完善的商业综合体,就是一种更为高级形式的商业集聚,是对外交往的平台、信息交流的平台、依托区域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而形成的多功能交易平台。
  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新的热点,成为商业资金新的集聚点。商业地产的开发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至少有五股资金竞相介入,形成多头介入、齐上快上的发展趋势:第一是最早介入的原有商业地产企业,它们初步尝到百货业、超市、购物中心开发的甜头后,大举进军商业综合体,成为开发的主力,像万达、万科、万通、万象城等;第二是大型的企业,包括非流通企业,转变发展战略,进行跨行跨行业开发,进入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甚至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像首创、中粮、海航、娃哈哈等,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新生力量;第三是原有的流通企业、零售集团,利用自身的终端优势,向上游延伸,在扩张新点的同时,介入商业地产,发挥优势,实现终端与上游发展的一体化;第四是外资企业,由租赁经营到自建自用,发展到商业综合体的开发,租赁与自营并举,寻找多头的盈利空间;第五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形象,借债搞建设、卖地求发展,实现三年大变样,积极扶持商业地产的开发,把商业综合体作为形象工程、战略性措施列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筹资、投资或合资建设具有地标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四、统一规划,科学定位,适度超前
  一个新的商业地产热已在全国兴起,继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热后,又迎来了商业综合体热。在相当一个阶段,它们都把它叫做城市经济综合体的开发,其实这是商业综合体的误读,是开发商的营销概念,媒体的炒作概念,政府的形象概念,因此,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武汉要建30几个综合体,面积达一千一百万平方米,北京已投入和在建的有49个,总面积超过二千一百万平方米,几乎超过现有的总面积。一个二线城市,怎么能容纳几十、上百个的综合体,甚至只有八萬人口的小县城,也要建2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概念的误读,必然导致行为的失控。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拥而上、规模过大、数量过多、遍地开花的泡沫形象,值得注意,谨慎发展。
  第一,商业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商业存在的前提条件。作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有超前的战略,以没有必要的商业设施为基础,留不住人口,发展不了产业,也就体现不了城市的魅力和凝聚力。因此,要把商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战略眼光,科学定位,适度发展。但是,必须看到,任何一种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或购物中心,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能一拥而上,盲目发展,脱离实际,客观条件达不到,短期无法实现人气、商气的集聚,既谈不上盈利,也无法留住客商,导致有场无市、商走市衰的尴尬局面。依城建市、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才能达到市城一体、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二,作为城市形象代表的商业综合体,必然求大求洋,容易剑走偏锋,投资大、回收期长,涉及面广,必须兼顾多方利益,作为商业不动产的投资,要有一定的回报,得以收回成本,实现增值,才能继续运营;而作为运营商能不能租出去,继续正常运行,存在着不少风险。有场无商,有地无业,不少商业综合体处于空运转状态,甚至难以为继;而零售商面对有场无客、店多客少情况,即使勉强支撑,超过一定时限,就会商走市衰,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产生几败俱伤的局面。所以,一个商业综合体的产生必须实施多赢战略,兼顾多方利益,才能持续发展。
  第三,商业综合体,不是商业不同业态的大杂烩,而是要根据发展需要,有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不要陷入雷同化发展、模式化经营。千店一面是商业的悲哀、千城一面是城市的悲哀。要根据商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依城建市,突出自己的靓点、卖点和盈利点。要根据城市整体布局,周围商业环境,进行综合筹划,科学定位,不求全,只求特,突出自己的特色,进行科学的组合,与同一商圈内其它业态进行互补,突出购物、消闲、娱乐、餐饮、住宿、住宅、写字楼、酒店的群体效应。既不能包罗万象,也不搞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模式。
  第四,要注意不以大压小、以大挤小,直接影响中小微商业企业的生存。全国有2400万个流通企业的核算单位,一个企业安排10个员工,就有2.4亿人的就业,加上近5000万人的个体户、临时工,它们的就业和生存,是社会的头等大事。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必须考虑这一群体的生存条件。因此,商业综合体不可能代替它们的社会作用,也无法解决它们的生活问题。因此,不是所有城市的商业都可以用商业综合体代替,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建设综合体。一拥而上的做法,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观念,不仅无法树立城市的形象,而且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必须因城制宜、因需而定,有重点地发展,这点应引起各级政府注意。
  五、一个城市对商业网点的要求是有量的限制
  任何一个城市对商业网点的发展,不仅有质的要求,而且存在着量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发展、盲目扩大。除了小商小贩在街头巷尾发挥拾遗补缺以外,对大中型商业业态,也有一定的量的限制。那么怎么来控制其基本比例呢?按照实际经验,可以用以下几个数字加以控制的。
  第一,商业承受力。市以城在,城以市兴,城市一体,才能协调发展。不是说商业网点,特别是大中型商业业态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它受到城市人口(包括流通人口)、经济发展、购买力增长所限制,存在着一个比例不一的发展极限。按照国内外实例分析,人均营业面积,中小城市控制在每人平均0.8平方米-1平方米之间,大城市控制在1平方米-1.2平方米左右,少数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大型、超大型城市也只能控制1.5平方米-2平方米之间。这不仅为自己发展留下余地和生存条件,还要为小商小贩、个体户留下生存的空间。
  第二,盈亏临界点。任何一个商业业态的存在和发展,都要计算盈亏临界点问题,它不仅是衡量有没有盈利的可能,还是一个能否生存的条件。美国曾经做了一次调查,个体户、小商贩只要一天能够维持500美元的流水,按照20%毛利率计算,一年就有3.6万美元的收入,略高于美国蓝领工人平均年收入的3.46万美元,就有人去做,就有它存在的条件。由于地区不同、业态不同、租金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盈亏临界点,但它决定商业地产的业态和规模定位,要有一个计算和控制指标。我曾经对大型百货店作一次匡算,中小城市一年一平方米营业面积必须维持在5000元-8000元之内,而大城市在8000元-12000元之间,特大型城市必须维持15000元以上。可作为参考。
  第三,店铺出租率。大型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商业综合体,自营很少,多数都采取出租形式、招商经营,因此,都存在一个出租率的问题,招商不满,一关系到能不能按时开业,二关系到能不能维持下去。在一般条件下,出租率达到60%就可以开业。任何一种大型商业设施,除特殊地理位置以外,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部租满,只有在开业中逐步引进、逐步到位。
  第四,置换率。一个大型商业设置,几个、几百个门店,都是在置换中逐步完善,达到科学配套,产生整体效益。一方面一部分零售商在销售中,绩效不佳,被自然淘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大型商业设施,也有一个认识、选择和适应过程。因此,业态组合是在不断变化中,逐步走向合理。一般的情况下,需要三年左右,才能走向基本稳定,在这期间保持30%置换都是正常,如果比例太大,很多零售商退出或停业,就得考虑整体定位问题。
  第五,中小商业企业的倒闭率。这是衡量一个大型商业设施的兴建,可能对周围中小商业产生的冲击。一个城市购买力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营业面积增加过多、规模过大,必然对中小商业产生冲击,超出正常的范围,就要考虑科学合理定位。市场的淘汰是正常的,强者发展,适者生存,弱者挣扎,逆者死亡,一般情况下,倒闭率只能在10%左右波动,如果出现大面积倒闭,这不仅反映一个城市商业设置存在泡沫,更为引发社会问题,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其他文献
2014年,O2O(线上到线下)的蔓延如火如荼。  百度整合糯米网、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腾讯入股京东和大众点评、苏宁并购满座网互联网的剑剑招招都指向O2O;3月17日,在腾讯战略入股不到一周内,京东商城也确认正式签约万家便利店发力零售业O2O。  至此,线上互联网电商巨头悉数步入O2O市场争战队列,并兵分两路:一是本地生活服务类O2O,一是零售业O2O。  对于实体零售业而言,O2O实质上符合“
期刊
摘 要:我国对于会计实务传统上多采用成本计量的准则,公允值的运用给会计实务带来了新的活力。笔者结合我国会计实务中公允值应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公允值;会计实务;现状;对策  公允值不是一种强迫销售,而是一种双方自愿交易资产的形式。公允值具有很大的公平性,而且交易双方都非常理智,通过考虑各种市场因素,进而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  一、公允值运用现状  1.缺失理论。目前我国对于会
期刊
摘 要:债权人代位权作为一种债的保全制度,系为保证债务人责任财产之充裕而设。而在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归属方面存在有传统理论上的“入库规则”与我国的债权人优先受偿两种情形。因此,本文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效果归属进行优异性之比较、分析,从而说明我国这一变异性规定只可作为权宜之计,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归属还应奉行传统理论的入库规则。  关键词:债权人代位权;效果归属;入库规则;优先受偿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我国现行《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这一概念的外延作了一定的限制,将诸如血液制品、电力产品和不动产排除在《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之外。而这些产品无论是从正当性角度还是必要性角度都应当涵盖在“产品”的外延之中。  关键词:“产品”外延;产品严格责任;特殊企业义务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这一概念的外延限制被无数学者所诟病。因为学界认为如此限
期刊
摘 要:安居乐业,是民众切实的期许,也是政府对民众应有的承诺和责任。然而,在很多人因为房地产开发一夜暴富或成为万众瞩目的亿万富的同时,而更多的普通的民众却成了切切实实的房奴,房奴的生活夹杂各种无奈、不安与辛酸。本来寄托于政府够通过宏观调控降低房价,使自己摆脱房奴的地位,然而面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屡调屡升的现状,民众对此更多的是各种的无奈和疑惑。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视角揭示我国房地产市场屡调屡升的原因,
期刊
摘 要:在委托代理制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会计工作直接向经理人负责而非企业所有者,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探讨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出发,创造性地基于资产负债观的视角,分析了资产负债观的运用对于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委托代理制;会计信息失真;资产负债观  一、委托代理制和会计信息失真  委托代理制是公司制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中国有13亿人口,智能手机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这是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发展的绝佳机会。本文以小米手机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小米手机的发展背景,随后详细利用SWOT方法对小米手机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竞争机会、竞争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综合其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其发展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国产品牌;手机行业;小米手机;SWOT分析;发展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下的中国经济,为中国零售业发展至少带来了三个显著变化:一是,中国经济三十年来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创造了中国零售市场历史上的高需求和高速度;二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造就了中国零售业以市场和商品为导向的全新经营体制及经营模式;三是,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零售业同国际接轨的最直接动力,催生中国零售业迅速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大商集团就是在这样三个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余额宝为例,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优势,如低风险、高收益、门槛低、灵活性强等,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产生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不断发生改变。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金融网络化势在必行,
期刊
摘 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经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1980—2012年云南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云南省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和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