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连续受阻,预示着澳大利亚已经加强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短短一个月里,三起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遭遇审批阻碍。
10月8日,中国国庆假期尚未结束,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 Resources(ASX:AQA,下称Aquila)铁矿石业务总经理Russell Tipper对彭博社证实,宝钢集团入股该公司的交易,被澳大利亚政府审查部门要求重新提出申请。
此前,武钢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色集团)对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投资,也分别由于审批障碍而收购未果。
9月23日,澳大利亚矿业公司Western Plains Resources Ltd.(ASX:WPG,下称WPG)发布公告称,已接到澳大利亚国防部不支持武钢集团与其合作开采Hawk Nest矿区的通知。澳大利亚国防部称,“出于作业安全和国家方面的原因”,武钢集团与WPG合资在军事禁区Woomera的投资会“与国防军事行动发生矛盾”。
此后一天,中色集团的投资对象、稀土矿业公司莱纳股份有限公司(Lynas Corp,ASX:LYC,下称莱纳股份)发布公告称,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要求中色集团在交易中将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并减少其所占莱纳股份董事会成员数至半数以下。中色集团未能接受上述要求,选择终止交易。
与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遭遇类似,莱纳股份也曾被FIRB要求重新提出申请。因此,宝钢集团、武钢集团的交易能否获得批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连续几起交易的遭遇,令中国企业开始担忧,在矿业市场有所好转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强了对来自中国投资的审查。
不过,中澳业内人士均有共识的是,澳大利亚的矿业仍然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现在大的资源类企业都缓过来了,但是一些小的矿业公司,还在开发中,资金流不富裕,还是有困难。”莱纳股份首席顾问王鸥对《财经》记者说。
“中国投资对澳有好处,就像日本和英国的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研究有限公司(Iron Ore Research PTY LTD)分析师郭菲利(Philip Kirchlechner)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醒说,“现在这些投资因政治上的敏感而有些敏感,因此,中国公司也应该谨慎行事。”
项目连续受阻
中色集团和武钢集团的投资交易均始于今年5月。当时,中国铝业公司192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正悬而未决,不过,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有条件放行了三家中国企业投资,包括华菱12.718亿澳元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s Ltd,下称FMG)17.4%、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对OZ矿业有限公司12.06亿美元的收购,以及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对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 Ltd,ASX:GBG)的持股比例增加至36.28%的申请。
三起交易中,五矿对OZ矿业的收购是全面收购。但是,在FIRB的要求之下,五矿修改收购方案放弃了OZ的一部分铜业资产。这表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FIRB对于中国企业投资的持股似乎并无强制性要求。
相对于今年5月获得放行的几笔中国企业投资,武钢集团、中色集团以及宝钢集团的投资规模显得不值一提,不过,在投资对象中,所占股份比重都比较高。5月1日,莱纳股份发布公告称,中色集团将以每股0.36澳元的价格买入莱纳股份7亿股新发行股份,从而获得莱纳股份51.66%的股份,总投资额约2.52亿澳元。同时,中色集团还将向后者提供银行担保,由中方银行向莱纳股份提供1.04亿美元贷款,支持后者完成稀土项目的第一阶段融资。
紧随莱纳股份,5月4日,WPG公告披露,将与武钢集团各自出资50%组建合资公司,对南澳中部的Hawk Nest矿区进行开发。同时,WPG拟以每股0.25澳元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15%的股份(1200万股),总计300万澳元。8月28日,宝钢集团宣布将以现金2.9亿澳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收购Aquila的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武钢集团、中色集团和宝钢集团的交易相继被否,尤其是WPG的否决意见来自澳大利亚国防部。“其实,WPG已具备了在Hawk Nest矿区开采的法律文件,现在澳大利亚国防部反对武钢和WPG合作开发Hawk Nest矿区,我们不太理解。”武钢集团海外投资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他称,武钢集团仍在积极与澳国防部沟通。
WPG在9月23日的公告中表示,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决定是“反应过度”,希望双方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同时,WPG同意武钢集团延长合作时间限制,并支持武钢集团向FIRB寻求交易的批准。
对莱纳股份投资交易也经历了几番波折。FIRB迟迟不批准交易,提出诸如对收购者中色集团在朝鲜、越南投资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企业可能控制稀土资源的担忧,最终交易的关键问题则归结到不允许中色集团控股。
稀土不为大众熟悉,但在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且不可或缺。由于开发技术和污染问题,世界各地稀土矿厂均很有限,中国控制着这个市场的绝对供应。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稀土产量约1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约95%,不过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配额控制,2008年出口量只有约4万吨。
中国即将出台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兼并重组解决国内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希望以此改善稀土价格一直低位徘徊的局面。这让世界各国担心,中国会对稀土资源进行控制。
据莱纳股份的王鸥介绍,公司投产后,稀土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和日本,供应澳大利亚的很少。据莱纳股份5月初的公告,融资前,公司已与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客户签订供货协议。
尽管如此,FIRB还是要求莱纳股份保证未来的销售独立。“FIRB的担忧没什么必要,莱纳股份的稀土在国外开采加工,不运往中国,况且还有独立的销售团队。”中色集团投资部主任郭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消除FIRB的担忧,两家公司立刻同意成立独立的销售团队,“保证稀土销售按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运行。”
9月初,莱纳股份再次公告称,FIRB在30天审批期限内未能作出决定,审批期限自动延长到10月初。随后,FIRB又提出对股权和董事的要求:收购股份比例必须在50%以下,中色集团进入莱纳股份董事在董事会半数以下。
王鸥解释说,中色集团之所以要求50%以上的持股比例,是因为在控股子公司的情况下,为莱纳股份提供担保获取贷款更为容易;另一方面,更改收购的股份比例,意味着中色集团要重新向中国的审批机构解释。
因此,对于FIRB的要求,中色集团表示不理解,并拒绝接受。“我们已经做出让步,继续让步会导致我们权利义务不对等,所以就放弃交易了。”郭然言语中流露出失望。
中国投资设限
就在莱纳股份公告宣布中色集团放弃交易的当天,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FIRB官员科尔默(Patrick Colmer)9月24日在悉尼举行的澳中投资论坛上,对在场的中国企业家、官员和媒体明确表示,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在澳业务应仅限于当地上市公司,针对已在运作的矿产项目,外资投资比例应限制在15%以内。对绿地项目(新开工未投产的项目),持股比例应低于49%。
科尔默还透露,在过去18个月里,FIRB收到了90起中国投资案,金额达340亿美元。他建议,外国企业在公布交易前应先向FIRB咨询,以免因未能认清政府政策而惹上官司。
FIRB官员这次的公开声明,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正式的信号。“50%和15%是FIRB明确的信号,每个官员都不会乱说。这可以看做给中国投资加上了限制,因为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考虑,不能只考虑商业利益。”一位在中国服务于澳大利亚政府招商机构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解释。
王鸥表示,之前业界就有这个说法,中国国企投资股权最好别超过15%,这次是澳政府正面表态。“总需要有一个事件给他们表态的机会,莱纳股份这次刚好成为这个诱因。”
郭菲利认为,这个限制是一个特殊条件。“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或中国国企投资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新的审查指导(不是法律或法规)去年颁布,其中确实提到FIRB和财政部将会更加密切关注外国公司与其所属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郭菲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澳大利亚国内也不乏对这一限制持强烈反对意见者。昆士兰州的矿业大亨克莱夫·帕莫(Clive Palmer)在科尔默发言后,立刻给予激烈抨击,称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无疑是“种族主义”(racism)在作怪。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引述帕莫的话称,中国将来会有3亿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这也是中国急需原材料去建设的原因,“澳大利亚将其种族主义政策伸向亚洲,将是澳面临的最坏情形之一。”
帕莫尖锐指责澳大利亚更乐意接受美国人的钱,但是应该清楚,现在钱在中国人手里。“为什么美国人不管有没有资格,投资在9.5亿澳元之下都不需审批;但中国人不管有钱与否,都得财政部点头才行?”帕莫说。
至于未来FIRB是否按这个标准来实行审批,中色集团的郭然认为,还是要根据个案来看。他认为,两国都很重视双方关系,不愿为已经紧张的关系再添困扰。“国家还有沟通机制,过段时间,应该就会有国家层面的沟通了,沟通后看结果吧。”
离不开“中国钱”
9月23日,王鸥在北京与中色集团管理层经过将近四周的商讨,也未能说服中色管理层改变方案,接受FIRB要求。第二天,莱纳股份宣布与中色集团交易破裂。
中色集团决绝放弃交易,令手中仅有750万澳元现金的莱纳股份,不得不立即寻找其他“救命稻草”。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一周后,莱纳股份就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增发新股融资1.65亿美元。
“经济恢复了不少,投资者都比较踊跃,增发不那么困难。而且因为没有中国国企投资,这次融资不需经过批准,只需股东大会批准。”解决了燃眉之急后,王鸥语气中多了一份轻松。
不可否认的是,从年初至今,大宗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莱纳股份在宣布与中色集团交易之后,股价也从年初时的低位每股0.12澳元一度上扬至停盘前的每股0.9澳元。与中色集团交易失败后,股价有所下跌,但也维持在每股0.65澳元上下。
“现在市场确实有所好转,也使得一些小型矿产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更容易。”郭菲利说。
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也在好转。10月6日,澳大利亚联储首度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其基准利率提升至3.25%,成为20国集团(G20)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在澳大利亚联储看来,虽然金融危机余波仍存,但经济增速预期不断被调升。以澳大利亚自身情况来看,其主要贸易伙伴恢复得更好,特别是来自中国方面的需求,将有助于其他区域经济体以及商品市场的企稳。
“整体来看,2010年澳大利亚经济将恢复至接近潜在增长水平。”澳大利亚联储在议息会议结束后的公告中称,“现在看来,私人投资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糟糕,中期看来,投资部门的表现将有所改善。另外,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将开始为经济提供更多帮助。”
不过,在矿业市场人士看来,澳大利亚矿业仍然需要中国投资。“市场形势好,不代表它们不需要中国资金了。它们形势好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中国有需求,它们才能有市场,它们需要和市场合作。以后它们只会更需要中国,中国有低廉的资金,从商业角度考虑,永远都需要中国资金。”前述澳大利亚招商负责人表示。
郭菲利也表示,一些大型项目没有中国钢铁厂和中国的银行支持,将难以募集足够的资金。“大家都逐渐意识到中国的支持对澳洲矿业和经济有多么重要。大多数矿业业内人都清楚,中国资金没问题,就像他们清楚日本资金完全没问题一样,虽然以前他们也是对日本资金有所反对。”郭菲利说。
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就在急切地等待中国投资。8月17日,FMG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宝钢集团签署协议,将在今年内以低于其他澳大利亚铁矿石厂商价格向中国企业销售约2000万吨铁矿石。不过,FMG在公告中还称,“本合约的条件是,2009年9月30日之前中国融资方以FMG可接受的条件完成融资。据FMG估算,融资规模为55亿美元至60亿美元。”
9月30日,FMG宣布未能达成融资协议。不过,FMG表示计划继续与中钢协合作,包括在有要求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铁矿石价格。在回复《财经》记者采访要求的邮件中,FMG方面表示公司融资计划没有改变。
一位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证实,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与FMG一直在洽谈的中方金融机构,但是两家机构“从来没有承诺过要在9月30日之前完成融资”。
这位知情人士还表示,谈判已经“暂停”,“除非FMG再让点步”。“我们对任何投资不会说不计风险、不计代价,任何投资都要根据商业操作原则来考虑。”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中投公司有关人士9月30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原因是双方对风险解决的意见不统一,而且“短期内暂时不会有融资方案出来”。
一方面,澳大利亚矿业企业离不开中国资金;另一方面,中国投资澳大利亚矿业企业又面临着审批不顺的问题。王鸥表示,澳大利亚是资源类国家,非常需要外国投资者,“只要你能说服他你不是去控制他资源,他都欢迎。”
如何把握“控制”与“非控制”的细微差异?除了尊重FIRB要求的控股比例,前述澳大利亚政府招商负责人认为,沟通还是很重要。“FIRB也说了,要求企业签合同前先同他们讨论,沟通到位了,你就知道,有些投资就别去申请了。”
曾经担任过力拓驻上海代表的郭菲利提出了更为商业化的建议,“根本上,我相信‘资源专用资金’的建立,即一个可以协助中国对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投资的平台或机构,是从经济和政治上都非常有效的投资方式。”■
短短一个月里,三起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遭遇审批阻碍。
10月8日,中国国庆假期尚未结束,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 Resources(ASX:AQA,下称Aquila)铁矿石业务总经理Russell Tipper对彭博社证实,宝钢集团入股该公司的交易,被澳大利亚政府审查部门要求重新提出申请。
此前,武钢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色集团)对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投资,也分别由于审批障碍而收购未果。
9月23日,澳大利亚矿业公司Western Plains Resources Ltd.(ASX:WPG,下称WPG)发布公告称,已接到澳大利亚国防部不支持武钢集团与其合作开采Hawk Nest矿区的通知。澳大利亚国防部称,“出于作业安全和国家方面的原因”,武钢集团与WPG合资在军事禁区Woomera的投资会“与国防军事行动发生矛盾”。
此后一天,中色集团的投资对象、稀土矿业公司莱纳股份有限公司(Lynas Corp,ASX:LYC,下称莱纳股份)发布公告称,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要求中色集团在交易中将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并减少其所占莱纳股份董事会成员数至半数以下。中色集团未能接受上述要求,选择终止交易。
与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遭遇类似,莱纳股份也曾被FIRB要求重新提出申请。因此,宝钢集团、武钢集团的交易能否获得批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连续几起交易的遭遇,令中国企业开始担忧,在矿业市场有所好转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强了对来自中国投资的审查。
不过,中澳业内人士均有共识的是,澳大利亚的矿业仍然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现在大的资源类企业都缓过来了,但是一些小的矿业公司,还在开发中,资金流不富裕,还是有困难。”莱纳股份首席顾问王鸥对《财经》记者说。
“中国投资对澳有好处,就像日本和英国的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研究有限公司(Iron Ore Research PTY LTD)分析师郭菲利(Philip Kirchlechner)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醒说,“现在这些投资因政治上的敏感而有些敏感,因此,中国公司也应该谨慎行事。”
项目连续受阻
中色集团和武钢集团的投资交易均始于今年5月。当时,中国铝业公司192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正悬而未决,不过,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有条件放行了三家中国企业投资,包括华菱12.718亿澳元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s Ltd,下称FMG)17.4%、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对OZ矿业有限公司12.06亿美元的收购,以及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对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 Ltd,ASX:GBG)的持股比例增加至36.28%的申请。
三起交易中,五矿对OZ矿业的收购是全面收购。但是,在FIRB的要求之下,五矿修改收购方案放弃了OZ的一部分铜业资产。这表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FIRB对于中国企业投资的持股似乎并无强制性要求。
相对于今年5月获得放行的几笔中国企业投资,武钢集团、中色集团以及宝钢集团的投资规模显得不值一提,不过,在投资对象中,所占股份比重都比较高。5月1日,莱纳股份发布公告称,中色集团将以每股0.36澳元的价格买入莱纳股份7亿股新发行股份,从而获得莱纳股份51.66%的股份,总投资额约2.52亿澳元。同时,中色集团还将向后者提供银行担保,由中方银行向莱纳股份提供1.04亿美元贷款,支持后者完成稀土项目的第一阶段融资。
紧随莱纳股份,5月4日,WPG公告披露,将与武钢集团各自出资50%组建合资公司,对南澳中部的Hawk Nest矿区进行开发。同时,WPG拟以每股0.25澳元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15%的股份(1200万股),总计300万澳元。8月28日,宝钢集团宣布将以现金2.9亿澳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收购Aquila的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武钢集团、中色集团和宝钢集团的交易相继被否,尤其是WPG的否决意见来自澳大利亚国防部。“其实,WPG已具备了在Hawk Nest矿区开采的法律文件,现在澳大利亚国防部反对武钢和WPG合作开发Hawk Nest矿区,我们不太理解。”武钢集团海外投资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他称,武钢集团仍在积极与澳国防部沟通。
WPG在9月23日的公告中表示,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决定是“反应过度”,希望双方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同时,WPG同意武钢集团延长合作时间限制,并支持武钢集团向FIRB寻求交易的批准。
对莱纳股份投资交易也经历了几番波折。FIRB迟迟不批准交易,提出诸如对收购者中色集团在朝鲜、越南投资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企业可能控制稀土资源的担忧,最终交易的关键问题则归结到不允许中色集团控股。
稀土不为大众熟悉,但在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且不可或缺。由于开发技术和污染问题,世界各地稀土矿厂均很有限,中国控制着这个市场的绝对供应。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稀土产量约1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约95%,不过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配额控制,2008年出口量只有约4万吨。
中国即将出台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兼并重组解决国内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希望以此改善稀土价格一直低位徘徊的局面。这让世界各国担心,中国会对稀土资源进行控制。
据莱纳股份的王鸥介绍,公司投产后,稀土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和日本,供应澳大利亚的很少。据莱纳股份5月初的公告,融资前,公司已与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客户签订供货协议。
尽管如此,FIRB还是要求莱纳股份保证未来的销售独立。“FIRB的担忧没什么必要,莱纳股份的稀土在国外开采加工,不运往中国,况且还有独立的销售团队。”中色集团投资部主任郭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消除FIRB的担忧,两家公司立刻同意成立独立的销售团队,“保证稀土销售按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运行。”
9月初,莱纳股份再次公告称,FIRB在30天审批期限内未能作出决定,审批期限自动延长到10月初。随后,FIRB又提出对股权和董事的要求:收购股份比例必须在50%以下,中色集团进入莱纳股份董事在董事会半数以下。
王鸥解释说,中色集团之所以要求50%以上的持股比例,是因为在控股子公司的情况下,为莱纳股份提供担保获取贷款更为容易;另一方面,更改收购的股份比例,意味着中色集团要重新向中国的审批机构解释。
因此,对于FIRB的要求,中色集团表示不理解,并拒绝接受。“我们已经做出让步,继续让步会导致我们权利义务不对等,所以就放弃交易了。”郭然言语中流露出失望。
中国投资设限
就在莱纳股份公告宣布中色集团放弃交易的当天,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FIRB官员科尔默(Patrick Colmer)9月24日在悉尼举行的澳中投资论坛上,对在场的中国企业家、官员和媒体明确表示,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在澳业务应仅限于当地上市公司,针对已在运作的矿产项目,外资投资比例应限制在15%以内。对绿地项目(新开工未投产的项目),持股比例应低于49%。
科尔默还透露,在过去18个月里,FIRB收到了90起中国投资案,金额达340亿美元。他建议,外国企业在公布交易前应先向FIRB咨询,以免因未能认清政府政策而惹上官司。
FIRB官员这次的公开声明,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正式的信号。“50%和15%是FIRB明确的信号,每个官员都不会乱说。这可以看做给中国投资加上了限制,因为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考虑,不能只考虑商业利益。”一位在中国服务于澳大利亚政府招商机构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解释。
王鸥表示,之前业界就有这个说法,中国国企投资股权最好别超过15%,这次是澳政府正面表态。“总需要有一个事件给他们表态的机会,莱纳股份这次刚好成为这个诱因。”
郭菲利认为,这个限制是一个特殊条件。“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或中国国企投资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新的审查指导(不是法律或法规)去年颁布,其中确实提到FIRB和财政部将会更加密切关注外国公司与其所属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郭菲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澳大利亚国内也不乏对这一限制持强烈反对意见者。昆士兰州的矿业大亨克莱夫·帕莫(Clive Palmer)在科尔默发言后,立刻给予激烈抨击,称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无疑是“种族主义”(racism)在作怪。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引述帕莫的话称,中国将来会有3亿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这也是中国急需原材料去建设的原因,“澳大利亚将其种族主义政策伸向亚洲,将是澳面临的最坏情形之一。”
帕莫尖锐指责澳大利亚更乐意接受美国人的钱,但是应该清楚,现在钱在中国人手里。“为什么美国人不管有没有资格,投资在9.5亿澳元之下都不需审批;但中国人不管有钱与否,都得财政部点头才行?”帕莫说。
至于未来FIRB是否按这个标准来实行审批,中色集团的郭然认为,还是要根据个案来看。他认为,两国都很重视双方关系,不愿为已经紧张的关系再添困扰。“国家还有沟通机制,过段时间,应该就会有国家层面的沟通了,沟通后看结果吧。”
离不开“中国钱”
9月23日,王鸥在北京与中色集团管理层经过将近四周的商讨,也未能说服中色管理层改变方案,接受FIRB要求。第二天,莱纳股份宣布与中色集团交易破裂。
中色集团决绝放弃交易,令手中仅有750万澳元现金的莱纳股份,不得不立即寻找其他“救命稻草”。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一周后,莱纳股份就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增发新股融资1.65亿美元。
“经济恢复了不少,投资者都比较踊跃,增发不那么困难。而且因为没有中国国企投资,这次融资不需经过批准,只需股东大会批准。”解决了燃眉之急后,王鸥语气中多了一份轻松。
不可否认的是,从年初至今,大宗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莱纳股份在宣布与中色集团交易之后,股价也从年初时的低位每股0.12澳元一度上扬至停盘前的每股0.9澳元。与中色集团交易失败后,股价有所下跌,但也维持在每股0.65澳元上下。
“现在市场确实有所好转,也使得一些小型矿产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更容易。”郭菲利说。
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也在好转。10月6日,澳大利亚联储首度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其基准利率提升至3.25%,成为20国集团(G20)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在澳大利亚联储看来,虽然金融危机余波仍存,但经济增速预期不断被调升。以澳大利亚自身情况来看,其主要贸易伙伴恢复得更好,特别是来自中国方面的需求,将有助于其他区域经济体以及商品市场的企稳。
“整体来看,2010年澳大利亚经济将恢复至接近潜在增长水平。”澳大利亚联储在议息会议结束后的公告中称,“现在看来,私人投资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糟糕,中期看来,投资部门的表现将有所改善。另外,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将开始为经济提供更多帮助。”
不过,在矿业市场人士看来,澳大利亚矿业仍然需要中国投资。“市场形势好,不代表它们不需要中国资金了。它们形势好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中国有需求,它们才能有市场,它们需要和市场合作。以后它们只会更需要中国,中国有低廉的资金,从商业角度考虑,永远都需要中国资金。”前述澳大利亚招商负责人表示。
郭菲利也表示,一些大型项目没有中国钢铁厂和中国的银行支持,将难以募集足够的资金。“大家都逐渐意识到中国的支持对澳洲矿业和经济有多么重要。大多数矿业业内人都清楚,中国资金没问题,就像他们清楚日本资金完全没问题一样,虽然以前他们也是对日本资金有所反对。”郭菲利说。
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就在急切地等待中国投资。8月17日,FMG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宝钢集团签署协议,将在今年内以低于其他澳大利亚铁矿石厂商价格向中国企业销售约2000万吨铁矿石。不过,FMG在公告中还称,“本合约的条件是,2009年9月30日之前中国融资方以FMG可接受的条件完成融资。据FMG估算,融资规模为55亿美元至60亿美元。”
9月30日,FMG宣布未能达成融资协议。不过,FMG表示计划继续与中钢协合作,包括在有要求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铁矿石价格。在回复《财经》记者采访要求的邮件中,FMG方面表示公司融资计划没有改变。
一位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证实,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与FMG一直在洽谈的中方金融机构,但是两家机构“从来没有承诺过要在9月30日之前完成融资”。
这位知情人士还表示,谈判已经“暂停”,“除非FMG再让点步”。“我们对任何投资不会说不计风险、不计代价,任何投资都要根据商业操作原则来考虑。”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中投公司有关人士9月30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原因是双方对风险解决的意见不统一,而且“短期内暂时不会有融资方案出来”。
一方面,澳大利亚矿业企业离不开中国资金;另一方面,中国投资澳大利亚矿业企业又面临着审批不顺的问题。王鸥表示,澳大利亚是资源类国家,非常需要外国投资者,“只要你能说服他你不是去控制他资源,他都欢迎。”
如何把握“控制”与“非控制”的细微差异?除了尊重FIRB要求的控股比例,前述澳大利亚政府招商负责人认为,沟通还是很重要。“FIRB也说了,要求企业签合同前先同他们讨论,沟通到位了,你就知道,有些投资就别去申请了。”
曾经担任过力拓驻上海代表的郭菲利提出了更为商业化的建议,“根本上,我相信‘资源专用资金’的建立,即一个可以协助中国对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投资的平台或机构,是从经济和政治上都非常有效的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