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显著变化的群体,而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并影响着教师教育效果的预期目标,因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本文从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预防和削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学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处于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在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而中学生则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一类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经历的是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其中中学生在这个时期产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它构成一种抗体,阻碍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影响着预期的教育效果,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也是发展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方面。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逆反期一般经历两个年龄时段,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多在3岁左右;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1]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阶段,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正确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1.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迅速变化是由激素分泌量的快速增加所决定的,在这个时期突出表现为整个身体的加速成长和性成熟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加速使得少年儿童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不适应,随之产生陌生感和不平衡感,从而出现诸多心理生理性紊乱。青春发育期又称危机期或困难期,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儿童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较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等。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际圈的拓宽,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这个时候他们希望自己象成年人那样受到尊重,自卑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渴望独立,他们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不再“惟命是从”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2]
2.家庭环境的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父母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有的父母并不会意识在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对还在在教育上的要求过高,以至于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这压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成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有的父母不能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他们采取的方式多数是居高临下或者命令性的口吻,不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再次,有的父母不能理解青春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成人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现实中,他们始终还是个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的“现实”,认识上的差距加速了儿童逆反心理的产生。最后,父母长期的吵闹、紧张冲突等等这些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也使子女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浮躁和多疑,甚至产生心理扭曲以致反社会现象。
3.学校教育的因素
有的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输入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点偏爱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好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被原谅,或者批评的和颜悦色,那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喜欢做小动作的学生只要一犯错误便会有疾言厉色的批评,甚至没有明显的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就导致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憎恨他,以至于在他的课堂上捣乱,这在一些教师身上可以看见此类现象,当然,也有一些学校也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使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知识修养不同,所以说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正面教育持排斥甚至是对抗的态度,有的学生不满教师表扬学生,故意做出让老师生气的事情,有的学生也对老师的批评怀恨在心,公然顶撞,还有的学生在逆反期期间拒绝一切反对他的声音,一点不满便做出抵制的情绪,甚至是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寻找有效对策
教师的责任是启迪学生的觉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观念,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阻力,政治课教师如何对待处于逆反期的学生,以及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寻找有效的对策预防和削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为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参照一些标准,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实际的过高的教育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取的。
2.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方法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是做人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面对的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思想课教师应该首先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职业修养,其次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外,更要研究其所面临的学生群体,努力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心理上和他们产生认同感,不断摸索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以此减弱他们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有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行为活动都会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人消极悲观,也可以使人积极乐观,所以,政治教师更要把握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他们的情绪变化,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仔细观察和分析他们的心理信息,并寻求解决方法,找到教育的共鸣。
3.优化班级的教育环境,创造和谐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思政课老师应该善于把握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懂得通过优化班级的教育环境,创造和谐氛围,让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感受到环境对他们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地为班级做点事,为班级服务,并自主的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提问、夸奖、重视等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修正品德,从而预防和减轻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正确分析和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并就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对逆反心理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责任,在思想上重视是第一步,其次是通过实际的教学引导学生心理走向健康积极的方向,所以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本着一颗爱人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有适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样,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地预防和削弱。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1:264
[2]张生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心理健康.2011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学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处于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在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而中学生则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一类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经历的是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其中中学生在这个时期产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它构成一种抗体,阻碍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影响着预期的教育效果,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也是发展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方面。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逆反期一般经历两个年龄时段,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多在3岁左右;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1]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阶段,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正确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1.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迅速变化是由激素分泌量的快速增加所决定的,在这个时期突出表现为整个身体的加速成长和性成熟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加速使得少年儿童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不适应,随之产生陌生感和不平衡感,从而出现诸多心理生理性紊乱。青春发育期又称危机期或困难期,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儿童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较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等。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际圈的拓宽,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这个时候他们希望自己象成年人那样受到尊重,自卑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渴望独立,他们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不再“惟命是从”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2]
2.家庭环境的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父母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有的父母并不会意识在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对还在在教育上的要求过高,以至于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这压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成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有的父母不能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他们采取的方式多数是居高临下或者命令性的口吻,不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再次,有的父母不能理解青春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成人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现实中,他们始终还是个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的“现实”,认识上的差距加速了儿童逆反心理的产生。最后,父母长期的吵闹、紧张冲突等等这些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也使子女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浮躁和多疑,甚至产生心理扭曲以致反社会现象。
3.学校教育的因素
有的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输入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点偏爱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好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被原谅,或者批评的和颜悦色,那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喜欢做小动作的学生只要一犯错误便会有疾言厉色的批评,甚至没有明显的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就导致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憎恨他,以至于在他的课堂上捣乱,这在一些教师身上可以看见此类现象,当然,也有一些学校也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使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知识修养不同,所以说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正面教育持排斥甚至是对抗的态度,有的学生不满教师表扬学生,故意做出让老师生气的事情,有的学生也对老师的批评怀恨在心,公然顶撞,还有的学生在逆反期期间拒绝一切反对他的声音,一点不满便做出抵制的情绪,甚至是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寻找有效对策
教师的责任是启迪学生的觉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观念,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阻力,政治课教师如何对待处于逆反期的学生,以及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寻找有效的对策预防和削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为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参照一些标准,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实际的过高的教育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取的。
2.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方法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是做人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面对的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思想课教师应该首先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职业修养,其次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外,更要研究其所面临的学生群体,努力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心理上和他们产生认同感,不断摸索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以此减弱他们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有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行为活动都会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人消极悲观,也可以使人积极乐观,所以,政治教师更要把握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他们的情绪变化,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仔细观察和分析他们的心理信息,并寻求解决方法,找到教育的共鸣。
3.优化班级的教育环境,创造和谐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思政课老师应该善于把握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懂得通过优化班级的教育环境,创造和谐氛围,让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感受到环境对他们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地为班级做点事,为班级服务,并自主的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提问、夸奖、重视等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修正品德,从而预防和减轻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正确分析和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并就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对逆反心理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责任,在思想上重视是第一步,其次是通过实际的教学引导学生心理走向健康积极的方向,所以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本着一颗爱人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有适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样,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地预防和削弱。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1:264
[2]张生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心理健康.2011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