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即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学的方法,并做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参与探究
新教材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开辟“科学探究”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验证物理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物理知识。
笔者第一次接手新教材后,认为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就会有收获,其实不然。由于部分学生的基本操作不熟悉,相应的辅助知识不具备,总是感到无从下手,科学探究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收获、有发展呢?
首先,应体现一个“小”字。探究实验的“小”,体现在它所需仪器少、药品少、步骤少、原料易购易得、观察的范围小、探究的问题少。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捕捉思维的灵感,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细节,实验完毕后,要让学生撰写探究实验报告,并就问题的一个小侧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其次,要体现一个“动”字。实验本身是一件动手、动脑的活动,学生若不亲自动手,就无法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活动中要突出动,才能观察到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契机,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笔者在教学中体现一个“放”字,尝试应用“踢皮球,推排球和抛绣球”三步教学法,下面以《凸透镜成像》为例。在学完凸透镜成像四种情况之后,笔者就将这个皮球“踢”了出去: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倒立”指的是上下对调,还是左右对调?
(3)当凸透镜残缺掉一部分后,它所成实像形状如何变?亮度如何变?
这三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怎么办?可以玩一玩“推排球”的游戏:小组合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答案。怎么设计实验呢?在设计实验之初,各小组积极性都比较高,但随着一次次失败,大部分同学渐渐失去了信心,此时教师可将“绣球”抛出,提示实验的设计思路。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终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在关键时刻抛出了“绣球”,解决了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了探究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
三、重视评价与交流
评价与教学是同等重要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教师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等方式,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促进其发展。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科学探究中,同学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满足表现欲,增强自信心。评价应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每次大型考试后,笔者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篇学习小结,对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做一个自我评价。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对物理的喜爱,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还能客观地指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改正。通过小结,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对自己有鞭策和激励作用。
2 小组评价。学生到校学习,生活在每个集体之中,每个人都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每个人对于自己在班级中、学习小组中的表现都比较在意,所以小组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小组评价更容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努力改善自我。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对学生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教师平时对学生要尽量给予表扬而不是批评。
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还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
一、让学生参与探究
新教材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开辟“科学探究”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验证物理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物理知识。
笔者第一次接手新教材后,认为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就会有收获,其实不然。由于部分学生的基本操作不熟悉,相应的辅助知识不具备,总是感到无从下手,科学探究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收获、有发展呢?
首先,应体现一个“小”字。探究实验的“小”,体现在它所需仪器少、药品少、步骤少、原料易购易得、观察的范围小、探究的问题少。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捕捉思维的灵感,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细节,实验完毕后,要让学生撰写探究实验报告,并就问题的一个小侧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其次,要体现一个“动”字。实验本身是一件动手、动脑的活动,学生若不亲自动手,就无法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活动中要突出动,才能观察到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契机,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笔者在教学中体现一个“放”字,尝试应用“踢皮球,推排球和抛绣球”三步教学法,下面以《凸透镜成像》为例。在学完凸透镜成像四种情况之后,笔者就将这个皮球“踢”了出去: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倒立”指的是上下对调,还是左右对调?
(3)当凸透镜残缺掉一部分后,它所成实像形状如何变?亮度如何变?
这三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怎么办?可以玩一玩“推排球”的游戏:小组合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答案。怎么设计实验呢?在设计实验之初,各小组积极性都比较高,但随着一次次失败,大部分同学渐渐失去了信心,此时教师可将“绣球”抛出,提示实验的设计思路。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终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在关键时刻抛出了“绣球”,解决了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了探究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
三、重视评价与交流
评价与教学是同等重要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教师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等方式,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促进其发展。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科学探究中,同学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满足表现欲,增强自信心。评价应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每次大型考试后,笔者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篇学习小结,对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做一个自我评价。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对物理的喜爱,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还能客观地指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改正。通过小结,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对自己有鞭策和激励作用。
2 小组评价。学生到校学习,生活在每个集体之中,每个人都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每个人对于自己在班级中、学习小组中的表现都比较在意,所以小组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小组评价更容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努力改善自我。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对学生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教师平时对学生要尽量给予表扬而不是批评。
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还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