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採訪整理:卜樂
沒有天花亂墜的溢美之詞,亦沒有來勢洶洶的批評聲浪,其實評判一個政府施政優劣的標準應該回歸到最原始的初衷,也沿用著最基本的標準:基層人民生活是否無怨言?想想民眾,再看看施政,很多事情不言自明!
百日新政,有感亦有憾
從去年12月20日就職到現今,崔世安的第四屆政府走過百日,細數之下,這百日政績恰“合格”,要想拿到民眾心中的“高分”,恐怕來日方長。賭收雖然一路下跌,但政府的財政狀況依舊良好,分配能力沒有絲毫減弱,諸多本應做好的事情反而未能做到,著實可惜。
從施政全域來看,整體政策在延續,畢竟這是新一屆政府,卻不是新政府,但較之過去有著不同的改變,社區和民間一樣延續著過去的和諧,各大社團穩定基層結構,社會依舊安定如初。而從上任一開始,政府就做出很大的動作:大幅度更換各司司長,不少人選不僅熟知本澳事務,更是改革派或者“鷹派”人物,讓坊間民眾看到新希望。其中單從發言上就比較“有感”的當屬社會文化司,譚俊榮一句自信創造“未來醫療領域光輝五年”,又配合“醫院等候手機軟件”等的發佈,著實沒有讓民眾空歡喜一場。而崔政府在社會福利分配上依舊拿到民間“高分”,特別是調整老人津貼,加大部分弱勢群體經濟扶助,提高補助標準,很大程度對於低下階層的勞苦民眾幫助不少,在此處至少政府真正照顧到弱勢,聽到弱勢的聲音。
看到的自然“有感”,看不到的並非“無感”,其實“百日新政”中成果最多的當屬經濟領域,在面對賴以續命的博彩收入一路直跌的情境下,經濟司公開給予市民大眾信心,強調不會影響市民生計,將多元發展的概念及時推出,直言不依靠賭收更注重多元發展,同時配合多項實際措施比如CEPA補充協議的簽署與落實,與中山、翠亨、橫琴等多地的區域整合,以經濟及時轉型發展對抗潛在的風險,這樣的努力一時間雖無法明確看到成果,卻為當下社會民心穩定、經濟發展行之久遠奠定基礎,更將澳門及時推出去,讓民眾以“走出去”的眼光迎接新機遇,這足以佔據政府改革的重要比例。
如果真的用“心”去“感”,很多事情也就變成了“憾”。漫步澳門街,隨便走到一個巴士站或者一間茶餐廳,大概三句話都離不開“交通”,日日都是搭車難;輕軌講講講,時至今日也不知道何時才能開通,一個交通局長汪雲的離開,或者其他局處首長的落臺有看到新的改變的希望嗎?絲毫沒有!三個月無法看到,未來四年都依舊渺茫,再看看工務運輸司,局長的聲音多過司長,也不知這位長期旅歐的司長對於澳門整體交通運輸究竟有何高見,手中又藏著多少神秘高招!再論房屋,想必怒氣完全不會遜色於交通,公屋數量供應不夠,私樓供應量又處處受限,高漲的樓價與民怨一樣衝天高,雖然賭收大跌,但樓價卻只是小降,“上樓”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更可恨的是在所謂政府“百日蜜月期”中又爆出公屋不合格的醜聞,“紙皮墻”事件不僅讓民眾無感,更讓大家失望,政府的公信力又何在!遺憾阻礙了“有感”,這樣的情形一天天仍在上演。
民之所欲 長在你心
恰如前言,新一屆政府有些領域拿下高分,有些領域卻又遲遲無法及格,此消彼長間,只能為百日施政留下“合格”的分數,但未來要走上“優秀”的執政路,道阻且長,卻仍無需灰心喪氣,只要謙卑傾聽,看清內外挑戰,必能行深致遠,因而當下更要給政府多多鼓勵,莫要吝惜掌聲。
“精兵簡政”是政府高呼多年的旗號,每每“簡政”之餘只看到“增兵”之兆,百日內卻出了一樁城規會裁撤秘書處的風波,一時間被人冠上“精兵簡政”的形象,卻也引來諸多批評,引發弱化關鍵部門的質疑;其實“簡政”的核心更在於提高效率,結構的改變、人員的裁撤是否能夠帶動公務員體系的效率將會是一個大大的疑問,而本來具有獨立能力的秘書處一裁撤,未來城規會將變成資訊性機構,不僅功能弱化更無法帶動高效率,又何談政府效能的提升,由此不妨可以聯想到,澳門現今內部的發展挑戰重重,未來諸多事物都將牽涉到不同部門的協調,政府如何協調才能產生高效率、高效能便是內部的一大挑戰。這其中,公務人員的心態更要改變,但又並非易事,從去年因為離補法案,市民立法會前靜坐抗議的狀況來看,公務體系的想法在壓力下發生了些許改變,但當很多事情容易被壓力影響又並非一個健康的訊號。政府與市民間更需彼此多多溝通,同心協力,才能共建未來。心態改變的重要一步便是權力下放,不能講求一人決策或者少部分人私下決策,而是行政層面一級一級下放,開放民眾參與,讓眾人在參與中看到改變的希望,也看到政府給與大眾信心與機會來一同規劃澳門這座城市的未來,如此一來政治冷漠便轉化成參與熱情,共同促進澳門穩健發展,這又何樂而不為!
環視外圍,當發現區域合作不得不為,更要善為之時,就要考慮內地因素的最大影響。現時澳門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其中必須與廣東省、珠海市等維持緊密的合作,不能轉變為競爭關係。事實上,澳門與珠海可能存在產業上的多重競爭,譬如會展業就是雙方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澳門經濟多元化中的一個重點就是會展業發展,而珠海大力興建十字門商務區其中更有會展區的重點安排,兩地如若協調不夠,必將是強烈競爭,因此必須充分合作與整合,優劣互補,利用橫琴的平臺找到雙方合作的契機,使得雙贏成為最終的結局,避免在區域合作中出現不良競爭,影響長期發展。
當內外挑戰都明晰於心之際,更要瞭解“民之所欲”,特首與各司不妨走入社會,瞭解市民真正的怨言與困苦,這樣一來不僅能找出有感的對策,更能找回人民的信心,所謂“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莫要成為“民之所欲,可在你心”的疑問!剛剛離世的新國國父李光耀先生在六、七十年代大力興建公屋,至今超過六成的民眾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李先生過世,新加坡民眾就算徹夜排隊也要最後看他一眼,感念他對新加坡一生的付出,足以可見政府的政策是否真正深入民心,不是靠一張鐵口說的天花亂墜,空頭支票日日開,而是民眾心中都有一把尺感受到真正的施政付出。
沒有天花亂墜的溢美之詞,亦沒有來勢洶洶的批評聲浪,其實評判一個政府施政優劣的標準應該回歸到最原始的初衷,也沿用著最基本的標準:基層人民生活是否無怨言?想想民眾,再看看施政,很多事情不言自明!
百日新政,有感亦有憾
從去年12月20日就職到現今,崔世安的第四屆政府走過百日,細數之下,這百日政績恰“合格”,要想拿到民眾心中的“高分”,恐怕來日方長。賭收雖然一路下跌,但政府的財政狀況依舊良好,分配能力沒有絲毫減弱,諸多本應做好的事情反而未能做到,著實可惜。
從施政全域來看,整體政策在延續,畢竟這是新一屆政府,卻不是新政府,但較之過去有著不同的改變,社區和民間一樣延續著過去的和諧,各大社團穩定基層結構,社會依舊安定如初。而從上任一開始,政府就做出很大的動作:大幅度更換各司司長,不少人選不僅熟知本澳事務,更是改革派或者“鷹派”人物,讓坊間民眾看到新希望。其中單從發言上就比較“有感”的當屬社會文化司,譚俊榮一句自信創造“未來醫療領域光輝五年”,又配合“醫院等候手機軟件”等的發佈,著實沒有讓民眾空歡喜一場。而崔政府在社會福利分配上依舊拿到民間“高分”,特別是調整老人津貼,加大部分弱勢群體經濟扶助,提高補助標準,很大程度對於低下階層的勞苦民眾幫助不少,在此處至少政府真正照顧到弱勢,聽到弱勢的聲音。
看到的自然“有感”,看不到的並非“無感”,其實“百日新政”中成果最多的當屬經濟領域,在面對賴以續命的博彩收入一路直跌的情境下,經濟司公開給予市民大眾信心,強調不會影響市民生計,將多元發展的概念及時推出,直言不依靠賭收更注重多元發展,同時配合多項實際措施比如CEPA補充協議的簽署與落實,與中山、翠亨、橫琴等多地的區域整合,以經濟及時轉型發展對抗潛在的風險,這樣的努力一時間雖無法明確看到成果,卻為當下社會民心穩定、經濟發展行之久遠奠定基礎,更將澳門及時推出去,讓民眾以“走出去”的眼光迎接新機遇,這足以佔據政府改革的重要比例。
如果真的用“心”去“感”,很多事情也就變成了“憾”。漫步澳門街,隨便走到一個巴士站或者一間茶餐廳,大概三句話都離不開“交通”,日日都是搭車難;輕軌講講講,時至今日也不知道何時才能開通,一個交通局長汪雲的離開,或者其他局處首長的落臺有看到新的改變的希望嗎?絲毫沒有!三個月無法看到,未來四年都依舊渺茫,再看看工務運輸司,局長的聲音多過司長,也不知這位長期旅歐的司長對於澳門整體交通運輸究竟有何高見,手中又藏著多少神秘高招!再論房屋,想必怒氣完全不會遜色於交通,公屋數量供應不夠,私樓供應量又處處受限,高漲的樓價與民怨一樣衝天高,雖然賭收大跌,但樓價卻只是小降,“上樓”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更可恨的是在所謂政府“百日蜜月期”中又爆出公屋不合格的醜聞,“紙皮墻”事件不僅讓民眾無感,更讓大家失望,政府的公信力又何在!遺憾阻礙了“有感”,這樣的情形一天天仍在上演。
民之所欲 長在你心
恰如前言,新一屆政府有些領域拿下高分,有些領域卻又遲遲無法及格,此消彼長間,只能為百日施政留下“合格”的分數,但未來要走上“優秀”的執政路,道阻且長,卻仍無需灰心喪氣,只要謙卑傾聽,看清內外挑戰,必能行深致遠,因而當下更要給政府多多鼓勵,莫要吝惜掌聲。
“精兵簡政”是政府高呼多年的旗號,每每“簡政”之餘只看到“增兵”之兆,百日內卻出了一樁城規會裁撤秘書處的風波,一時間被人冠上“精兵簡政”的形象,卻也引來諸多批評,引發弱化關鍵部門的質疑;其實“簡政”的核心更在於提高效率,結構的改變、人員的裁撤是否能夠帶動公務員體系的效率將會是一個大大的疑問,而本來具有獨立能力的秘書處一裁撤,未來城規會將變成資訊性機構,不僅功能弱化更無法帶動高效率,又何談政府效能的提升,由此不妨可以聯想到,澳門現今內部的發展挑戰重重,未來諸多事物都將牽涉到不同部門的協調,政府如何協調才能產生高效率、高效能便是內部的一大挑戰。這其中,公務人員的心態更要改變,但又並非易事,從去年因為離補法案,市民立法會前靜坐抗議的狀況來看,公務體系的想法在壓力下發生了些許改變,但當很多事情容易被壓力影響又並非一個健康的訊號。政府與市民間更需彼此多多溝通,同心協力,才能共建未來。心態改變的重要一步便是權力下放,不能講求一人決策或者少部分人私下決策,而是行政層面一級一級下放,開放民眾參與,讓眾人在參與中看到改變的希望,也看到政府給與大眾信心與機會來一同規劃澳門這座城市的未來,如此一來政治冷漠便轉化成參與熱情,共同促進澳門穩健發展,這又何樂而不為!
環視外圍,當發現區域合作不得不為,更要善為之時,就要考慮內地因素的最大影響。現時澳門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其中必須與廣東省、珠海市等維持緊密的合作,不能轉變為競爭關係。事實上,澳門與珠海可能存在產業上的多重競爭,譬如會展業就是雙方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澳門經濟多元化中的一個重點就是會展業發展,而珠海大力興建十字門商務區其中更有會展區的重點安排,兩地如若協調不夠,必將是強烈競爭,因此必須充分合作與整合,優劣互補,利用橫琴的平臺找到雙方合作的契機,使得雙贏成為最終的結局,避免在區域合作中出現不良競爭,影響長期發展。
當內外挑戰都明晰於心之際,更要瞭解“民之所欲”,特首與各司不妨走入社會,瞭解市民真正的怨言與困苦,這樣一來不僅能找出有感的對策,更能找回人民的信心,所謂“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莫要成為“民之所欲,可在你心”的疑問!剛剛離世的新國國父李光耀先生在六、七十年代大力興建公屋,至今超過六成的民眾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李先生過世,新加坡民眾就算徹夜排隊也要最後看他一眼,感念他對新加坡一生的付出,足以可見政府的政策是否真正深入民心,不是靠一張鐵口說的天花亂墜,空頭支票日日開,而是民眾心中都有一把尺感受到真正的施政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