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很重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系统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政治参与率高意味着国家的政治生活生动活泼,健康向前。反之,如果政治参与率低则表明社会冷漠。社会冷漠不是好事情,是“听惊雷”前夕的“于无声处”。
我国在“政治参与”前,加上了“公民”二字,鲜明地确定了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所有的公民,从而结束了,或者说抛弃了“主体是一部人”的观点和做法。在古代先秦诸子那里,就使用过“政治”这一概念。在《左传》里把“政”与“治”分开。说“治”,就有个谁来治的问题。列宁讲:“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文稿》第2卷,第407页)在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只能由人民来治。
《墨子》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政治参与一定要按照由人民制定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来参与,而不是随心所欲。人民的国家人民爱,则治。因此,我们又强调“有序政治参与”。有序就是有组织地参与,不是各行其是。
强调“有序”是针对无序来的。本来嘛!在很多活动前都应该加个“有序”,比如有序办学、有序唱戏、有序交易、有序领导、有序指挥,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都有助于更上一层楼,可是为什么在这些前面该加“有序”的地方而不加“有序”呢?道理自然很多,其中少不了有个对“无序”的看法问题,还有个对参与者的评价问题。
无序参与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是今日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常有的。一句话,无序参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唯物辩证法加给我们的麻烦,是社会发展规律给我们出的难题。在物理学上,“有序—无序相变”是合作现象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无序,看起来复杂得不得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是能找出多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并且加以预报的。社会现象中的有序、无序也一样。2010年12月刚刚出版的《大辞海》的《政治学·社会学卷》告诉我们:政治安定是政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可这平衡是相对的,是动态的。“当政治系统处于静态平衡时,可以是稳定的,但可能潜伏着危机。”被抽打着的陀螺是直立的,不被抽打着的陀螺是要倒下去的,这就是动平衡的威力所在。
从历史长河看,对无序参与也要一分为二,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负功能的无序政治参与是可怕的,又是不可怕的。在懒汉、懦夫和庸人面前是可怕的,在具有处变不惊,波澜不惊,能“挽狂澜于既倒”的高人和组织面前,就是不可怕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化无序为有序。领导的水平和领导的艺术就在于一个“化”字上。考核干部的绩效也是要看其“化”的能耐上。骏马面前无远程。没有无序参与还要政府干什么?我们不赞成无政府主义,全在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妥善地处理“无序参与”同“有序参与”的关系。
强政府决不是强在直接插手具体的经济活动上,强政府应当是强在决不用“有序”拒人民群众于大门之外,决不把“有序”变成墨守陈规。再小的“小政府”也要强在敢于扩大公民的选择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上,强在善于为公民拓宽、疏通、提供充分、有效和平等的参与途径和方式上。
摆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命题最前面的“扩大”二字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扩大”会推动“有序”,“扩大”了才会提出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任务出来。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大学教授)
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系统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政治参与率高意味着国家的政治生活生动活泼,健康向前。反之,如果政治参与率低则表明社会冷漠。社会冷漠不是好事情,是“听惊雷”前夕的“于无声处”。
我国在“政治参与”前,加上了“公民”二字,鲜明地确定了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所有的公民,从而结束了,或者说抛弃了“主体是一部人”的观点和做法。在古代先秦诸子那里,就使用过“政治”这一概念。在《左传》里把“政”与“治”分开。说“治”,就有个谁来治的问题。列宁讲:“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文稿》第2卷,第407页)在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只能由人民来治。
《墨子》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政治参与一定要按照由人民制定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来参与,而不是随心所欲。人民的国家人民爱,则治。因此,我们又强调“有序政治参与”。有序就是有组织地参与,不是各行其是。
强调“有序”是针对无序来的。本来嘛!在很多活动前都应该加个“有序”,比如有序办学、有序唱戏、有序交易、有序领导、有序指挥,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都有助于更上一层楼,可是为什么在这些前面该加“有序”的地方而不加“有序”呢?道理自然很多,其中少不了有个对“无序”的看法问题,还有个对参与者的评价问题。
无序参与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是今日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常有的。一句话,无序参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唯物辩证法加给我们的麻烦,是社会发展规律给我们出的难题。在物理学上,“有序—无序相变”是合作现象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无序,看起来复杂得不得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是能找出多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并且加以预报的。社会现象中的有序、无序也一样。2010年12月刚刚出版的《大辞海》的《政治学·社会学卷》告诉我们:政治安定是政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可这平衡是相对的,是动态的。“当政治系统处于静态平衡时,可以是稳定的,但可能潜伏着危机。”被抽打着的陀螺是直立的,不被抽打着的陀螺是要倒下去的,这就是动平衡的威力所在。
从历史长河看,对无序参与也要一分为二,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负功能的无序政治参与是可怕的,又是不可怕的。在懒汉、懦夫和庸人面前是可怕的,在具有处变不惊,波澜不惊,能“挽狂澜于既倒”的高人和组织面前,就是不可怕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化无序为有序。领导的水平和领导的艺术就在于一个“化”字上。考核干部的绩效也是要看其“化”的能耐上。骏马面前无远程。没有无序参与还要政府干什么?我们不赞成无政府主义,全在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妥善地处理“无序参与”同“有序参与”的关系。
强政府决不是强在直接插手具体的经济活动上,强政府应当是强在决不用“有序”拒人民群众于大门之外,决不把“有序”变成墨守陈规。再小的“小政府”也要强在敢于扩大公民的选择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上,强在善于为公民拓宽、疏通、提供充分、有效和平等的参与途径和方式上。
摆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命题最前面的“扩大”二字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扩大”会推动“有序”,“扩大”了才会提出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任务出来。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