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横断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六种重建方法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46耳慢性中耳炎所致外耳道病变17耳,占36.9%;鼓膜病变21耳,占45.7%;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 1%,砧骨破坏16耳,占34.8%,镫骨破坏16耳,占34.8%,锤、砧、镫关节破坏18耳,占39.1%;鼓室软组织病变27耳,占58.7%;骨质破坏:46只患耳64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CT对诊断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壁破坏符合率为75%以上;面神经管病变:46耳中18耳面神经管鼓室段破坏,占39.1%,其中7耳合并面神经管乳突段破坏。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炎所致的各种结构异常,可作为其常规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
【关键词】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 ;慢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26—02
慢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其临床分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但单纯依靠临床资料诊断有一定困难。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有效地发现微小骨质破坏,从而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帮助[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03至2011-03月80例耳病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慢性中耳炎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32.54岁;30例患者中共有46只患耳,左侧24耳,右侧22耳。
1.2设备
采用德国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对耳颞部进行横断螺旋扫描,应用syngo CT 2007S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骨算法三维重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100mAs,探测器采用32×0.6mm组合模式,覆盖范围19.2mm/周,扫描层厚0.6mm,螺距1.0,距阵:1024×1024,高分辨骨算法重组层厚0.75mm,间隔为0.4mm。
1.3 观测指标
每组图像由三位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评判并记录结果,观察结果按图像显示异常结构清晰度分优、良、差三级,优--异常结构显示清晰,良--轻度伪影、假像,差--解剖结构不清或消失,有明显的伪影、假像存在。
主要观察结构:听骨链(锤、砧、镫骨及锤砧镫关节)、上鼓室、鼓窦或鼓窦入口、鼓室盖、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软组织占位、鼓膜。
1.4 統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学分析软件,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 X2 )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炎所致的各种异常征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耳道病变:软组织肿胀2耳;软组织密度影8耳;骨性外耳道破坏7耳,以后、上壁多见。(2)鼓膜病变:21耳,占45.7%。其中鼓膜增厚10耳、4耳并有鼓膜内陷,穿孔11耳。(3)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 1%,砧骨破坏16耳,占34.8%,镫骨破坏16耳,占34.8%,锤、砧、镫关节破坏18耳,占39.1%。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64层螺旋CT对诊断锤、砧、镫骨及锤、砧、镫关节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92.31%、93.75%、81.25%及94.44%。(4)鼓室软组织病变:27耳,在鼓室、鼓窦和乳突内可见团块状、片状及网状软组织密度影。(5)骨质病变:胆脂瘤型者常可见骨质破坏,包括鼓窦和/或鼓窦入口扩大、鼓室盖破坏、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及乙状窦壁破坏。本组病例64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CT诊断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壁破坏的符合率均为75%以上。(6)面神经管病变:46耳中18耳面神经管鼓室段破坏,其中7耳合并面神经管乳突段破坏。
本组46耳经手术病理证实单纯型(I型)3耳,肉芽型(II型)26耳和胆脂瘤型(III型)17耳。Ⅰ型无听小骨破坏,Ⅱ、Ⅲ型两组骨质破坏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包括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炎性病变,常与中耳乳突炎并存,是多发病,可继发多种并发症。当前手术是根治慢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术前评估听骨链病变情况对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颞骨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听骨链及迷路位置较深,临床医生对其病变程度不易做出准确判断,因此,颞骨影像学检查在耳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病临床分型对选择治疗方案起决定作用,64层螺旋CT能敏感地发现微小骨质破坏,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依据。胆脂瘤型者CT表现:①病变发生于鼓窦及上鼓室,导致鼓窦、鼓室壁的骨质破坏,多累及邻近组织。②骨质破坏伴随软组织块状影。③听骨链破坏或消失。④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边。大多数病例同时具有以上表现;或至少具有前3项。文献报道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特征性表现,但不能仅凭CT值区别胆脂瘤与其他鼓室疾病[2],所以要根据其他影像表现才能作出较准确判断。肉芽肿型者CT表现:①扩大的骨质破坏区可见片状或网格状软组织影。②病变区骨质破坏相对较局限,较少侵犯邻近组织,病变程度亦较胆脂瘤型轻。③听骨链结构比较完整,破坏率明显低于胆脂瘤型。④骨质破坏多累及乳突、鼓窦及上鼓室等。增强CT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病变而提高诊断准确性,肉芽肿因富血供而强化,胆脂瘤却不强化。单纯型者CT表现:病变范围比较局限,表现为乳突区及鼓窦片状软组织影,乳突气房破坏、扩大;,无听骨链破坏。鼓室内积液,听小骨呈“漂浮”征象[3]。此型临床实际工作中较容易把握。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敏感地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各种病变征象,包括外耳道异常、鼓膜异常、听骨链改变、软组织肿块及各种骨质破坏,因此,可作为慢性中耳乳突炎比较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军,陈艳萍,多排螺旋CT在耳颞部正常解剖及慢性中耳乳突炎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一军医大学优秀论文,2006,5,20.
[2] Karhuket093,Dastidar PS,Ryymin PS,et al, Virtual endoscopy imaging of the middle ear cavity and ossicles.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2; 259(2):77-83.
[3] Morra A,TireUi C,Rimondini A,et al. Usefuless Of virtual end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iddle ear. Acta otolaryngol, 2002;122(4):382-385.
【关键词】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 ;慢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26—02
慢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其临床分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但单纯依靠临床资料诊断有一定困难。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有效地发现微小骨质破坏,从而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帮助[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03至2011-03月80例耳病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慢性中耳炎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32.54岁;30例患者中共有46只患耳,左侧24耳,右侧22耳。
1.2设备
采用德国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对耳颞部进行横断螺旋扫描,应用syngo CT 2007S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骨算法三维重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100mAs,探测器采用32×0.6mm组合模式,覆盖范围19.2mm/周,扫描层厚0.6mm,螺距1.0,距阵:1024×1024,高分辨骨算法重组层厚0.75mm,间隔为0.4mm。
1.3 观测指标
每组图像由三位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评判并记录结果,观察结果按图像显示异常结构清晰度分优、良、差三级,优--异常结构显示清晰,良--轻度伪影、假像,差--解剖结构不清或消失,有明显的伪影、假像存在。
主要观察结构:听骨链(锤、砧、镫骨及锤砧镫关节)、上鼓室、鼓窦或鼓窦入口、鼓室盖、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软组织占位、鼓膜。
1.4 統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学分析软件,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 X2 )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炎所致的各种异常征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耳道病变:软组织肿胀2耳;软组织密度影8耳;骨性外耳道破坏7耳,以后、上壁多见。(2)鼓膜病变:21耳,占45.7%。其中鼓膜增厚10耳、4耳并有鼓膜内陷,穿孔11耳。(3)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 1%,砧骨破坏16耳,占34.8%,镫骨破坏16耳,占34.8%,锤、砧、镫关节破坏18耳,占39.1%。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64层螺旋CT对诊断锤、砧、镫骨及锤、砧、镫关节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92.31%、93.75%、81.25%及94.44%。(4)鼓室软组织病变:27耳,在鼓室、鼓窦和乳突内可见团块状、片状及网状软组织密度影。(5)骨质病变:胆脂瘤型者常可见骨质破坏,包括鼓窦和/或鼓窦入口扩大、鼓室盖破坏、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及乙状窦壁破坏。本组病例64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CT诊断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壁破坏的符合率均为75%以上。(6)面神经管病变:46耳中18耳面神经管鼓室段破坏,其中7耳合并面神经管乳突段破坏。
本组46耳经手术病理证实单纯型(I型)3耳,肉芽型(II型)26耳和胆脂瘤型(III型)17耳。Ⅰ型无听小骨破坏,Ⅱ、Ⅲ型两组骨质破坏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包括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炎性病变,常与中耳乳突炎并存,是多发病,可继发多种并发症。当前手术是根治慢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术前评估听骨链病变情况对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颞骨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听骨链及迷路位置较深,临床医生对其病变程度不易做出准确判断,因此,颞骨影像学检查在耳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病临床分型对选择治疗方案起决定作用,64层螺旋CT能敏感地发现微小骨质破坏,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依据。胆脂瘤型者CT表现:①病变发生于鼓窦及上鼓室,导致鼓窦、鼓室壁的骨质破坏,多累及邻近组织。②骨质破坏伴随软组织块状影。③听骨链破坏或消失。④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边。大多数病例同时具有以上表现;或至少具有前3项。文献报道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特征性表现,但不能仅凭CT值区别胆脂瘤与其他鼓室疾病[2],所以要根据其他影像表现才能作出较准确判断。肉芽肿型者CT表现:①扩大的骨质破坏区可见片状或网格状软组织影。②病变区骨质破坏相对较局限,较少侵犯邻近组织,病变程度亦较胆脂瘤型轻。③听骨链结构比较完整,破坏率明显低于胆脂瘤型。④骨质破坏多累及乳突、鼓窦及上鼓室等。增强CT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病变而提高诊断准确性,肉芽肿因富血供而强化,胆脂瘤却不强化。单纯型者CT表现:病变范围比较局限,表现为乳突区及鼓窦片状软组织影,乳突气房破坏、扩大;,无听骨链破坏。鼓室内积液,听小骨呈“漂浮”征象[3]。此型临床实际工作中较容易把握。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敏感地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各种病变征象,包括外耳道异常、鼓膜异常、听骨链改变、软组织肿块及各种骨质破坏,因此,可作为慢性中耳乳突炎比较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军,陈艳萍,多排螺旋CT在耳颞部正常解剖及慢性中耳乳突炎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一军医大学优秀论文,2006,5,20.
[2] Karhuket093,Dastidar PS,Ryymin PS,et al, Virtual endoscopy imaging of the middle ear cavity and ossicles.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2; 259(2):77-83.
[3] Morra A,TireUi C,Rimondini A,et al. Usefuless Of virtual end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iddle ear. Acta otolaryngol, 2002;122(4):3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