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检测方法转版工作的体会

来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梳理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涉及中药检验标准的更新内容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标准变更的确认要求,依据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实验室内部的转版方案,对标准变更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及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为中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实施药典的转版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80例为观察组,同期筛选的无胆红素脑病新生儿70例为常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致病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胎龄、窒息缺氧、剖宫产、入院时血糖水平、低钠/高纳血症、酸中毒、母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G-6-PD缺乏、HB水平基本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峰值,新生儿溶血、感染、低蛋白血症、G-6-PD缺乏、12小时内出现黄疸、代谢性酸中毒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出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7—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数字抓阄法,55例奇数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55例偶数为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肌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LVEDD、LVES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目的 观察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在诊断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0例,根据胸部Χ线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32例(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48例(非结核感染患者).采用干扰素释放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血液中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释放的干扰素r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后的干扰素r含量.结果 观察组干扰素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肺部感染患者的干扰素r进行检测时,T细胞免疫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诊断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入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40例,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执行心理辅导,观察组执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21、42天的早期心理他评量表(EPRS)评分情况.结果 随干预时间延长,两组E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及退缩行为评分逐渐降低;除干预42天退缩行为评分外,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42天EPRS总分及干预21、42天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 观察甲羟孕酮联合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甲硝唑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羟孕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与IL-2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索中药民族药标本数字化建设服务监管科学的新思路.方法: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本馆为实例,分析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的基础和特色,提出中药民族药标本数字化建设服务监管科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思路,归纳总结中药民族药标本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结果:目前,药品监管领域亟需建设一个以实物标本为依托,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合作共享,服务监管科学的,具有一定专业和社会价值的中药民族药数字标本平台.结论:中药民族药数字标本平台建设对药品监管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金水宝胶囊是一种发酵虫草菌丝体制剂,具有补肾保肺、固精益气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核苷酸是其中一类主要有效成份.本文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同时测定该制剂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采用Shiseido Capcell C18 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05 mol/L KH2PO4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尿苷、鸟苷和腺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98.86%和9
为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中药新药上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如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标准体系,对做好中药新药质量控制,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源于设计”及“新药研究的渐进性”等基本思路进行探讨,为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提出思考与建议,供同仁参考.
目的:探究中药质量指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方法:对中药质量内涵进行剖析,总结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常见问题,明确现有质量控制指标选择的不足,基于中药质量属性形成过程,阐释中药质量指标确立的基本原则.结果:中药质量指标的确立应建立在物质基础研究并结合已有的临床功效基础上,重点把握中药质量形成的天然因素(道地性)和人工因素(生产规范性)与中药质量属性(品质)的相关性.结论:中药质量指标的确立应凸显传统道地性、符合生产规范性、体现安全有效性、保证稳定可控性、强化鉴别专属性和彰显内在品质关联性.
中药成份复杂,其质量控制研究一直是业界、学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现今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传承创新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