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隔离后爱的复苏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遗忘通论》

  作者: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安哥拉]
  译者:王渊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翻开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的小说《遗忘通论》之前,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许多年后,当人们提到2020年的这个春天,“隔离”应该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当然,几乎没有人愿意远离繁华的街区,独自在家对着自己的房间大喊无聊。隔离不过是疫情暴发时,我们每个人远离病毒肆虐、保持身体健康的权宜之计。于是,当刚刚解禁的我们随手翻开《遗忘通论》的时候,一股熟悉的味道就不由自主地扑面而来,唤醒了往日那些新鲜、真切的记忆。
  《遗忘通论》的故事开始于1955年。彼时,女主角卢多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她并不知道“隔离”意味着什么。一次意外的性侵,让她受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令她痛苦的是,她的父母并不理解女儿的不幸,反倒一味地责骂她、怨怼她,将她锁在家里,不准她出门。这是卢多人生中第一次被“隔离”。久而久之,隔离就成了她人生的必修课。父母去世后,卢多与姐姐、姐夫住在一起。甚至,在1976年姐姐、姐夫双双失踪后,她仍然独自待在公寓里,开始了长达28年的自我隔离。
  相信每个有过被隔离经历的人,都不会不知道隔离的滋味。这意味着远离人群、独自在家、与寂寞为伍、与孤独做伴。但在阿瓜卢萨这里,一切就有了不同。《遗忘通论》显现出他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但我相信,他更愿意当一个怀抱诗意、面向世界的诗人。阿瓜卢萨生在安哥拉,长在安哥拉,对这里的一切有着深深的感情。对他来说,《遗忘通论》不仅是一部精心创作的小说,更是安哥拉当代历史的重现。小说开始于1955年,结束于2002年,时间跨度长达47年,其中囊括两次战争(1961年到1974年的安哥拉独立战争、1975年到2002年的安哥拉内战)。以这样的观点来看,《遗忘通论》本该是《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一类的皇皇巨著。然而,阿瓜卢萨偏偏要反其道行之,写成一个女人对抗记忆、对抗过去的隔离“通论”。或许,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像狄更斯那样,一笔一画地勾勒战争阴霾下的苦难人生。相反,《遗忘通论》很轻盈、很诗意,这里没有刺鼻的硝烟,更没有凄惨的哭泣。它像流水一样静静地流淌,记录下卢多同样安静的日子。
  当然,卢多的自我隔离并不复杂,不过是一系列日常片段的累积:一日三餐、四季轮回、花开花落,都发生在同一间公寓里,都需要她孤身一人去面对。不过,隔离并不代表彻底的封闭。很多时候,远处吹来的一阵风、一只来路不明的猴子,都足以打破沉寂,激起卢多的好奇心。于是,每当她抬起头来,静静观看窗外那个喧嚣的世界,揣测这只像国王一样严肃的猴子究竟来自何方,她的世界就有了一丝不同。《遗忘通论》是卢多的个人史,也是安哥拉的民族史——卢多在公寓里度过的每分每秒,都有真实的历史作为依托:当姐姐、姐夫计划举家搬回葡萄牙,恰逢安哥拉独立之初,举国上下很难抑制对占领安哥拉500年的宗主国葡萄牙的痛恨;而等到内战进一步升级,整个城市断水断电,卢多只能靠接雨水、接露水、烧木箱、烧地板、烧图书,来缓解无水无电的危机。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怎样来描述卢多的隔离感受:郁闷、无助、困惑、抓狂?都不是。至少卢多并不痛苦,她很享受独处的时光。28年的隔离教会她一个道理:要与自我和平相处,就得接受命运的无常,就得与环境握手言和。卢多居住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一座豪华公寓里。20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一片潟湖,长满高大的芦苇,狮子河马出没其间。之后几经改造,人们在消失的潟湖上建起公寓。然而,潟湖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掩埋了、被隐藏了。战争开始,人们纷纷离开家园,迁往别处。直到安哥拉独立后,空荡荡的公寓才渐渐有了人气。住户中的很多人是刚刚搬到城里的农民、从邻国返回的安哥拉人。他们并不习惯公寓生活,于是偷看邻居的一举一动,就成了卢多的日常。“在十层D室的阳台,五只鸡在观看日出。楼房后部对着宽大的庭院,几个月前那里还是停车场,高耸的建筑从两边和前方把这块空地围住,现在长疯了的野草占据了整个空间。”她想象着,水从深坑中冒出,淹没了低洼的空地,那些消失不见的潟湖再次“复苏”,最终有了河马群的回归。
  遗憾的是,潟湖没有复苏,河马没有回归。漫长的隔离之后,卢多迎来了她的春天。长时间的隔离,并没有让她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它们就像被掩埋的潟湖一样,始终在等待复苏的那一天。小说中有这样的一幕,值得反复揣摩。某一天,卢多用姐夫留下的一袋宝石诱捕一只从远处飞来的鸽子,意外地发现鸽子脚上套了一个指环,指环上绑有一个塑料圆瓶,瓶子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六点,老地方。小心。我爱你。”卢多当然不是收信人,但这并不妨碍她的想象。她不止一次地猜测收信的女人究竟想要逃离什么,是窗外这个早已崩壞的世界,还是令人窒息的婚姻,或者是“像别人的鞋子一样束缚住她双脚的未来”?甚至她“脑洞大开”,想象写纸条的男人一定“是个高个子,行事干练且细心”。
  我们不知道写信的男人是不是高个子,但很明显,这封信打开了卢多的心。巧的是,这只鸽子名叫“爱”。在被卢多放走之后,它出现在不同阶级、不同出身的几个人(逃犯、警察、记者)身边,将“爱”的信息不间断地传播开来。这代表什么?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曾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换句话说,只要有了连接彼此的纽带,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一片大陆。《遗忘通论》正是这句话的最佳诠释。小说最后,当孤儿萨巴鲁从封闭的阳台进入卢多的公寓,在她的厨房里放上一瓶可乐、几片面包,当着众人的面叫她“奶奶”,我们知道卢多并不孤独,更没有从现实中黯然离开。所谓的隔离,不过是以她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读懂世界。正是无处不在的“爱”,将她与周围的孤岛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整片广袤的大陆。
  编辑:黄灵
其他文献
如果说清代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高峰,那么汲取各地工艺精髓的皇家技艺就是高峰的精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这八大工艺门类,是清官研发的博采众长之作,京味十足,被誉为“燕京八绝”。在当时,也是皇家的奢侈品。与一般工艺不同的是,“燕京八绝”的用料就十分考究,雕漆用的是天然大漆,镶嵌要用天然的玉、石料、螺钿还包括象牙、玳瑁等名贵材料,所以虽然都源自民间工艺,“燕京八绝”的奢侈
每次有朋友从海南回来,总会捎上一小包海螺和贝壳,与其让它们躲在角落睡大觉,不如用巧手让它们成为独特的花器。  如何取火龙果籽  火龙果的黑籽细小繁多,与白色的果肉相连,若直接种下不仅不会发芽还会发霉,因此种火龙果的难点是如何取籽。  1.将火龙果对半切开,用汤匙将果肉连籽一起挖出。2.把果肉装进丝袜,用水冲并轻轻搓揉,使果肉与黑籽分开。  3.重复搓5~6次,再将丝袜里剩余的果肉和籽倒在加水的容器
特色文化类  铁路文化公园  地址:厦门文屏路至和平码头,全长4.5公里  门票:免费    一段铁轨,一条步道,串起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行走在厦门,不可遗漏穿城而过的铁路公园。它东起文屏路,西至和平码头,全长约4.5公里,是由一条闲置近30年的的老铁路改造而成,原是鹰厦铁路战备延伸线。它虽然被人们淡忘,但如今政府把这条闲置的铁路改建成一个带状公园,串联起金榜公园、万石植物园、鸿山公园等周
如今,影视产业在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除了一如既往地引进高水平的外国影视作品之外,类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优质国产电影也赢得了自己的市場。与此同时,市民对于影视行业的审美水平与审美需求不断上升。本期两会智库聚焦影视产业,看政协委员们对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一朵花开在时光深处  拾花而行  我们在云朵之上相遇  打开一针一线的网店,一个小人扛着一朵巨大而灿烂的羊角花缓缓前行,配着“拾花而行”文字,显得从容安静。滑下鼠标,一件件产品映入眼帘,有包包、抱枕、桌旗、收纳盒……产品丰富,刺绣花样依然是最常见的图案,最多的便是羊角花,可这些羊角花,已不再土气,而是充满灵气,轻柔婉约,一朵朵,悄悄绽放在心田,让你无法移开视线。  尘埃中开出的羊角花  2008年
当大量传统技艺在为如何延续下去而担忧时,建水紫陶渐入佳境,迎来了诞生后最鼎盛的商业辉煌。    尽管诞生仅百年时间,建水紫陶却与拥有千年历史的宜兴紫砂一起,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然而目前,即便在云南,建水紫陶的知名度也还十分有限。而出了云南,计算其知名度的分母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2008年2月,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文化部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
古时的女人们,每到腊月便开始飞针走线,为全家老少赶制新年穿戴的衣物。这个时节的针线活儿是一年当中最多的,直到大年初一,家人穿戴整齐、喜气洋洋才算大功告成。按照古老的习俗,从春节开始的正月里,就要避讳使用剪刀和针了。  自古以来,春节是国人心中最地道最欢乐的节日,穿新戴新不仅保暖,更承载了祈求平安,家庭幸福等良好愿望。每逢春节,小孩子都是最活跃的主角,母亲把爱心融进密密匝匝的针脚里。绣“麒麟送书”代
越来越多的高品质展览出现在公共视野。这些展览的展厅,有很多都是为展览专门建造的独立空间,展览结束即拆除。2012年10月,“上下”推出手工艺作品展,用一座别致的“竹屋”完美呈现各个系列的新作品,以及融于其中的精湛传统手工艺。展览结束后,“竹屋”被“转移”到北京南郊城乡结合部的蒲公英中学,为孩子们营造出诗意的学习空间。  “上下”的这种做法,无疑为那些造价不菲又极具艺术感的展厅提供了一种再生的方法。
人们自古就懂得用勤劳和智慧营造生活。豫剧《花木兰》有一段著名唱词:“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就为此做了精彩注脚,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离了手工劳动,连温饱都成问题。  时代变迁,伴随着手工劳动的演进,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从某个方面说,手工劳动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表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整齐划一,物品千篇一律,想要有个性化的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37万余件藏品中,有侣件国宝级文物,而这其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其中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不少契丹族人。这件文物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银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