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锐意进取,富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展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建氛围,保护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心情愉悦,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得到发挥。这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标新立异,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不断创新。要想如此,首先就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用亲切的口气,商量的话语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话虽简单,但教师已成为学生之中一员。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平等。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缩短师生间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师力,在情感上共鸣。
二、导入新课,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需要,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对象无兴趣或爱好,那么就难以激起创新意识;二是冲动,创新意识是意志的表现,是情感的一种升华。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兴趣,燃起学生智慧火花,开启学生思维闸门,诱发学生创新意识。首先,故事导入。故事对儿童来说有惊人的魅力,教学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编讲许多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也可从内容相关的轶事趣事出发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诱发创新意识。其次,质疑导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创新的思维。
三、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学具,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以便形成新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机会,给创新意识提供最佳的条件。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学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探知:“剪拼后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讨论,学生发现:“两个图形变了,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这样的实际动手操作,从动手数方格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得出,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动手,获得了直接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教学“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让学生摆一摆,直观感知先把9凑成10再加的方法。比如:“9 5=( )。”先让学生在桌上摆9个小圆片,然后再摆5个小圆片
○○○○○ ●●
○○○○ ●●●
摆好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摆的?若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怎样列式?怎样算?这时,根据自己摆的小圆片,说:“把右边的一个小圆片放到左边与左边的9个小圆片合在一起是10个小圆片,再与右边剩下的4个小圆片相加就是14个小圆片,所以9 5=14。”这样,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凑十的方法。再如:教学“米和千米”时,为了使学生直观感知“1米和1 000米”,亲自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以感知1米的大小。再领学生到校外公路上,让学生量出1 000米一段路,以感知1 000米的大小。以上两例教学实际活动,能使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和发展。
五、巧设练习,强化创新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意识的桥梁。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卓有成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形成性练习,打好知识基础。其次,变式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达到纵横沟通,运用自由,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再次,开放练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会创新。设计这类练习题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精心设计一题多样、一题多变的习题和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练习题。这样,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强化创新意识。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培养。而课堂教学又是达到这一目的主渠道,必须贯彻教学始终。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广泛联想、大胆猜测、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水平才会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而这些思维成分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让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勇于进取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辽阳市宏伟区第二小学)
一、创建氛围,保护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心情愉悦,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得到发挥。这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标新立异,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不断创新。要想如此,首先就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用亲切的口气,商量的话语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话虽简单,但教师已成为学生之中一员。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平等。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缩短师生间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师力,在情感上共鸣。
二、导入新课,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需要,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对象无兴趣或爱好,那么就难以激起创新意识;二是冲动,创新意识是意志的表现,是情感的一种升华。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兴趣,燃起学生智慧火花,开启学生思维闸门,诱发学生创新意识。首先,故事导入。故事对儿童来说有惊人的魅力,教学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编讲许多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也可从内容相关的轶事趣事出发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诱发创新意识。其次,质疑导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创新的思维。
三、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学具,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以便形成新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机会,给创新意识提供最佳的条件。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学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探知:“剪拼后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讨论,学生发现:“两个图形变了,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这样的实际动手操作,从动手数方格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得出,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动手,获得了直接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教学“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让学生摆一摆,直观感知先把9凑成10再加的方法。比如:“9 5=( )。”先让学生在桌上摆9个小圆片,然后再摆5个小圆片
○○○○○ ●●
○○○○ ●●●
摆好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摆的?若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怎样列式?怎样算?这时,根据自己摆的小圆片,说:“把右边的一个小圆片放到左边与左边的9个小圆片合在一起是10个小圆片,再与右边剩下的4个小圆片相加就是14个小圆片,所以9 5=14。”这样,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凑十的方法。再如:教学“米和千米”时,为了使学生直观感知“1米和1 000米”,亲自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以感知1米的大小。再领学生到校外公路上,让学生量出1 000米一段路,以感知1 000米的大小。以上两例教学实际活动,能使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和发展。
五、巧设练习,强化创新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意识的桥梁。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卓有成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形成性练习,打好知识基础。其次,变式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达到纵横沟通,运用自由,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再次,开放练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会创新。设计这类练习题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精心设计一题多样、一题多变的习题和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练习题。这样,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强化创新意识。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培养。而课堂教学又是达到这一目的主渠道,必须贯彻教学始终。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广泛联想、大胆猜测、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水平才会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而这些思维成分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让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勇于进取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辽阳市宏伟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