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的新方向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高校资金管理功能,实现高校资金有效科学管理,有利于高校重点核心项目和工作的开展。
  【关健词】高校资金;管理;建议
  资金是组织的血液,是组织的生命线。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充分的资金予以支持。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资金的作用越发显得凸出。有限稀缺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业务目标之间的配置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因此,为了较好完成组织经营发展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各大企业集团采取的重要举措。相应的,资金集中管理也是各组织管理的目标,随之相关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机构应运而生。特别对于一些超大规模、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方式,通过网银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实行资金的定时上划归集,实行统一管理,对集团进行统筹管理和安排,一方面“雪中送炭”,扶持集团下属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开展重要目标和工作的开展。各大企业对于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开展的比较成熟,并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模式。而对于一些资金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特别对于学校和医院,资金管理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挖掘。
  一、大学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必要性
  一方面前些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进行了安排和要求,即需要达到GDP的4%。同时,加之各高校对于开拓校友资源的重视,参照国外高校兴起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开办,各知名校友对于大学的捐赠资金也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特别在1999年大学实行扩招以来,“新校区”建设,校舍、实验室等基本设施更新改造和建设任务日益繁重,需要巨额的专项资金予以保障,而同时国家对于大学的相对财政支持而相对有限。两相比较,资金管理对于大学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大学若通过自身的统筹功能,对于本学校的相关资金和账户实行统筹管理,可以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有重点的对资金支出进行安排,便于一些较大项目的安排与应用。
  (二)现状
  其实,在这个世纪初,在浙江大学等较大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引领下,教育部的组织下,各大高校纷纷兴办资金结算中心,对高校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对于集中管理的沉淀资金有规划的安排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资产品,获得投资收益。后由于天津大学购买股票等投资工具时,对于投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投资失败,从此教育部明令各高校不得再从事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工具的购买。对于沉淀资金,高校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和存款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运作收益。
  由于大学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学资金,并没有完全实现集中管理,特别对于一些学校校办企业,其自身资金仍然自行安排和处理,没有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对于资金资源未形成较好的配置利用。另外一方面,对于集中而来的沉淀资金,主要还是用于定期存款,获得较低的存款利息。同时,由于高校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欠缺,并没有与银行网银平台等功能进行有效地整合,较多高校资金管理业务只是财务报销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没有使用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资金的调配和运用,发生量和存量的测算都没有相应的信息手段进行控制,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也对资金管理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综上所述,大学的资金管理效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二、对于大学资金管理模式的设想
  对于高校,除了校本部外,还存在体量较大、资金量较大的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产业,如清华大学下属有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北京大学下属有北大方正科技、北大医药等知名上市公司。同时还存在一定关联方关系的附属学校和地方研究院等机构。主要机构图如图1所示:
  通过资金归集,大学除了可以统筹本部资金外,还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下,统筹一定的大学控股企业,创造客观的资金管理效益。
  (一)具体模式
  1.单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模式
  该种模式下,大学本部和校办产业资金由学校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实行集中管理。即学校本部相关有关独立核算单位和校办产业,在学校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资金结算账户,各单位资金进出统一通过学校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完成。如图2所示:
  该种模式下,由于校办产业所属地区可能与学校本部不在同一地区,需要各开户单位向学校资金结算提供资金计划和预算。学校资金结算中心每天根据各单位资金计划和预算情况,对各单位资金实行归集管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在该种模式下,实现了大学的资金集中,学校及校办产业等其他单位的资金都统一上划到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并通过借助开户银行网银和相关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资金实时管理。与此同时,通过资金预算和计划安排管理,大学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沉淀资金。
  但是,在该种模式下,资金调配的计划性较强,对于资金预算编制的计划合理要求较高,当出现意外事项时,灵活变通机制还有待加强,影响了效率。
  2.多级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在该种模式下,考虑到校办产业运作的灵活性,同时加之校办产业所处行业的多样性,可考虑设立多级结算中心的统筹管理模式。
  如图3所示,大学资金结算中心主要集中管理学校本部相关独立核算单位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校办产业等二级单位则在此基础上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在校办产业的范畴内对其下属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该种模式相对单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模式在运作模式上,充分考虑到了高校和校办产业在管理体制上的不同点,在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处理方式也较为灵活和变通。而缺点在于大学资金结算中心和校办产业资金结算中心之间的资金调配管理机制还有待理顺,以防造成两者缺乏相应管理体制,客观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孤岛效应”,即两级资金结算中心归集的资金未能形成统筹考虑和安排。
  (二)大学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上文所述提到大学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将相关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其相关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学校重点核心项目和工作的开展。
  大学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要任务目标,为完成其主要事业发展目的。大学虽然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的“211专项”、“985专项”和修购基金等财政支持进行相应安排,但是由于相关投入的相对不足,在学校事业发展时还是存在相对资金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上涨,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宿舍饭堂等后勤设施都亟待改善解决,部分先天规模面积较小的学校,则开始“新校区”建设,而由于大学没有相对的创收能力,新校区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了较多的高校借贷行为发生,高额的利息支出也造成了部分高校财务困难,如武汉理工大学等。同时高额的利息支出也像枷锁一样,严重制约着学校发展。
  而大学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重点的利用资金结算中心归集资金,有的放矢的完成教学科研等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实验室等的更新和建设,都可以尽量利用集中归集的沉淀资金解决,即可以有效地有效利用资金,尽量减少利息费用等财务费用成本,同时也是校办产业有效反哺股东方发展的新模式。
  2.有利于促进校办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扶持重点项目领域。
  校办产业承担着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由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各相关产业领域的具体情况,各产业发展态势不尽相同;另外一方面,由于各校办产业的具体经营发展情况不同,因此造成各企业间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学校应给与一定的支持,扶持一批明星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即可能通过上缴收益等方式给与学校回报,此外也可以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将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变成现实。
  因此,对于校办企业,学校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来走向给与安排。如近期国家在医疗健康产业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扶持,各社会资金也加强了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力度,针对该态势,对于具有医疗健康产业的大学,可以通过增持股份等方式加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校办产业的支持,通过集中资金加大对于校办产业的扶持。对于一些资金暂时周转出现困难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给予一定帮助。
  三、实现大学资金有效科学管理的建议
  要达到资金管理模式的目的,将相关想法和思路付诸实施,需要相应的条件给予支持,具体如下:
  (一)具有相应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对比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发展不一致,以及教育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各高校资金管理信息水平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并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利用EXCEL等进行记录;有的高校自制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只是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间的模块;有的高校如中山大学则是与拜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合作,采用该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从实施情况看,为了加强大学资金的统筹集中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教育部已经建设了大额资金使用监控系统,未来高校可考虑通过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与教育部资金监控、银行网银系统等实现实时对接,一方面符合相关上级部门监管要求,一方面有利于资金的专项管理和归集上划等管理。特别对于高校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专门配备专业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大学资金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资金管理等相关金融、会计和法律法规知识,还应当了解大学和相关校办产业的发展宏观态势等情况,及时掌握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度。为了不断加强相关信息更新,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面授培训班学习、远程教育和课题研讨等方式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资金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促进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2014).我国高校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 [J]. 江苏商论.12:58-59.
  [2]刘一萱(2013).新时期我国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和方式探讨[J]. 中国外资.16:128.
  [3]彭黛云(2013).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高校资金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597-59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高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既有大学本科生的共同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一方面要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培养专长,迎接挑战。在对其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是介绍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那就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同时,帮助学生怎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
期刊
【摘 要】新世纪以来,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国际化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合作、竞争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发展。本文从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举措及际化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普通地方高等学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际化;外语人才  新世纪以来,全球
期刊
【摘 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传授一般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高校应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这两门课程是电子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工科类学生应向应用型人才方面发展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本文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作者所在的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述了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块化  一、综述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党建微信用户粘度的研究,从而分析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特征,总结党建微信的经验,开辟党建微信的新途径,使党建微信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微信;党建;用户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高校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微信以其信息量大、互动性强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想中的学习观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做了一定的探讨,并针对具体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学习观  在之前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笔者参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指导思想的论述,对应地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等四个方面的价值观思想。通过一年多的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使用Word软件中的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准考证制作并批量生成照片的设计技巧,此方法可以在类似的其他文档中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Word;准考证制作;邮件合并;设计技巧  微软办公软件Word中有一个操作叫做邮件合并,它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将Word与Excel中的数据实现连接,这类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准考证、成绩通知单、催费通知单等文档的快速设计合成中。在邮件合并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是高校所倡导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和谐的校园建设需要志愿服务精神来规范,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志愿服务精神来化解。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自觉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用志愿服务的精神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志愿活动;服务精神;和谐校园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人类自觉精神和建立美好社会愿望的有力推动下,志愿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的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自身求职动力和内在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索“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的特点和影响职业价值观形成因素,以期对“90后”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职业价值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就业;职业价值观  一、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
期刊
【摘 要】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体育竞赛表演业成为众多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综合国际竞争力、加速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上海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历经发展,从国内赛事到国际赛事,从“六大品牌赛事”到“十二大品牌赛事”,上海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得到迅猛发展,赛事结构也日趋完善并呈现多元化格局,上海逐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体育交流之都。  【关键词】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赛事;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