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舵雪橇运动起源于瑞士,在欧洲比较流行,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中国在这个项目的奥运会参赛历史还是空白,2022年中国雪橇队将第一次登上奥运赛场。
无舵雪橇国家队成立于2015年,目前1队2队共有运动员28名,12名男生,16名女生,平均年龄16至17岁,最大的也仅23岁。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先后于2015年和2018年,通过跨界跨项进行选材组队,队员来自投掷类、短跑类、球类等项目。国家队的主教练来自欧洲中部的列支敦士登,选材主要由教练完成。“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上橇,主要看运动员身体素质、上肢力量、滑行效果等,以此能看出他们对橇体的掌控情况。”无舵雪橇国家队领队于果说。
无舵雪橇常被广大参与者称之为“雪上F1”或“勇敢者的游戏”。比赛时,运动员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在赛道上高速回转滑降。因为无舵且速度极快,运动员仅靠底面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来减少阻力向前滑行,滑板上没有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滑行全程不能减速,只有到终点处会有缓冲坡度和特殊处理的冰面,最高时速能达到每小时150公里。
于领队介绍,由于滑行时只有头盔护具,保护措施比较少,而且无舵雪橇靠身体调整方向,只能依靠自己保护自己,所以这个项目是相对比较高危的,队员们要有个适应过程。
小队员们的无舵雪橇初体验如何呢?“第一年刚上冰的时候还是害怕的,后来发现是可以控制的,从低速到高速,慢慢适应,也就逐渐克服了恐惧,也开始喜欢上高速运动的刺激。”回忆起刚上冰时,国家队队员侯硕不讳言自己的内心感受。
女队队员王沛萱说:“当初来选拔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这个项目,就想来尝试一下。刚开始比较难,碰撞、受伤不可避免,又会影响体能训练,一直是个恶性循环,但现在慢慢恢复,随着练习越来越喜欢雪橇赛道上驰骋的感觉。干什么事情,热爱最重要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胡慧兰是雪橇国家队女队队长,与王沛萱一起从标枪队选拔到雪橇队,在德国训练时,曾发生意外受伤。对于一般人这可能是天大的事,但這个小姑娘却轻描淡写地说,受伤在所难免。恢复后,她又重返赛场,并取得了某分站赛第11名的成绩。
于领队说,对于运动员特别是新人,训练时出现意外是难免的,会有医疗组提供紧急施救,如果医疗组不能应付的,会立刻提供就医保障。通过科学训练,2019年国家队整体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于果说,现在女队的选手已经可以登上青年组国际赛场,并且获得中上的名次。
国家队从选拔到现在淘汰了很多人。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队员们的恐惧感已烟消云散,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掌握了滑行的基本方法。现在,队员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克服困难继续努力,逐步提高在赛道上的成绩,争取在赛事中拿到更多的积分和更好的名次。
队长范铎耀表示,目前队伍水平和国外顶尖运动员有些差距,2022迫在眉睫,队伍里备战气氛紧迫,队员们积极性很高,也很刻苦,相信队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2022年冬奥会,中国作为东道主可以全项目参赛,同时国家队努力争取更多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
由于没有赛道,队员在国内主要进行出发技术的针对性训练,通过特殊的器材,锻炼爆发力、柔韧性、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而滑行技巧只能在赛道上一遍一遍练习。赛道训练一般在德语系国家,德国、奥地利等进行。在季前赛训练时,运动员可以同场比较,相互学习,查找差距。每个人每天根据身体情况,最多也只能接受8~10趟赛道滑行,连续训练一周是非常疲惫的。国家雪橇队夏训结束后,从10月开始,队员们就要进入连轴转的国外转训阶段,在紧张的冰时安排下见缝插针地适应每一条赛道。
于领队介绍,无舵雪橇产生4枚金牌,算是小项,但国家的支持还是相当大的,无论是经费还是装备都很到位。之前国内没有训练条件,有半年时间全队要出国训练,耗资又辛苦。现在国家拿出上亿元修建国内第一条专业赛道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道,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届时队伍将会有更多本土训练的机会。
从恐惧到热爱
无舵雪橇国家队成立于2015年,目前1队2队共有运动员28名,12名男生,16名女生,平均年龄16至17岁,最大的也仅23岁。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先后于2015年和2018年,通过跨界跨项进行选材组队,队员来自投掷类、短跑类、球类等项目。国家队的主教练来自欧洲中部的列支敦士登,选材主要由教练完成。“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上橇,主要看运动员身体素质、上肢力量、滑行效果等,以此能看出他们对橇体的掌控情况。”无舵雪橇国家队领队于果说。
无舵雪橇常被广大参与者称之为“雪上F1”或“勇敢者的游戏”。比赛时,运动员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在赛道上高速回转滑降。因为无舵且速度极快,运动员仅靠底面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来减少阻力向前滑行,滑板上没有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滑行全程不能减速,只有到终点处会有缓冲坡度和特殊处理的冰面,最高时速能达到每小时150公里。
于领队介绍,由于滑行时只有头盔护具,保护措施比较少,而且无舵雪橇靠身体调整方向,只能依靠自己保护自己,所以这个项目是相对比较高危的,队员们要有个适应过程。
小队员们的无舵雪橇初体验如何呢?“第一年刚上冰的时候还是害怕的,后来发现是可以控制的,从低速到高速,慢慢适应,也就逐渐克服了恐惧,也开始喜欢上高速运动的刺激。”回忆起刚上冰时,国家队队员侯硕不讳言自己的内心感受。
女队队员王沛萱说:“当初来选拔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这个项目,就想来尝试一下。刚开始比较难,碰撞、受伤不可避免,又会影响体能训练,一直是个恶性循环,但现在慢慢恢复,随着练习越来越喜欢雪橇赛道上驰骋的感觉。干什么事情,热爱最重要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胡慧兰是雪橇国家队女队队长,与王沛萱一起从标枪队选拔到雪橇队,在德国训练时,曾发生意外受伤。对于一般人这可能是天大的事,但這个小姑娘却轻描淡写地说,受伤在所难免。恢复后,她又重返赛场,并取得了某分站赛第11名的成绩。
于领队说,对于运动员特别是新人,训练时出现意外是难免的,会有医疗组提供紧急施救,如果医疗组不能应付的,会立刻提供就医保障。通过科学训练,2019年国家队整体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于果说,现在女队的选手已经可以登上青年组国际赛场,并且获得中上的名次。
国家队从选拔到现在淘汰了很多人。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队员们的恐惧感已烟消云散,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掌握了滑行的基本方法。现在,队员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克服困难继续努力,逐步提高在赛道上的成绩,争取在赛事中拿到更多的积分和更好的名次。
队长范铎耀表示,目前队伍水平和国外顶尖运动员有些差距,2022迫在眉睫,队伍里备战气氛紧迫,队员们积极性很高,也很刻苦,相信队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2022年冬奥会,中国作为东道主可以全项目参赛,同时国家队努力争取更多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
2020年国内赛道将竣工,队员迎来本土训练机会
由于没有赛道,队员在国内主要进行出发技术的针对性训练,通过特殊的器材,锻炼爆发力、柔韧性、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而滑行技巧只能在赛道上一遍一遍练习。赛道训练一般在德语系国家,德国、奥地利等进行。在季前赛训练时,运动员可以同场比较,相互学习,查找差距。每个人每天根据身体情况,最多也只能接受8~10趟赛道滑行,连续训练一周是非常疲惫的。国家雪橇队夏训结束后,从10月开始,队员们就要进入连轴转的国外转训阶段,在紧张的冰时安排下见缝插针地适应每一条赛道。
于领队介绍,无舵雪橇产生4枚金牌,算是小项,但国家的支持还是相当大的,无论是经费还是装备都很到位。之前国内没有训练条件,有半年时间全队要出国训练,耗资又辛苦。现在国家拿出上亿元修建国内第一条专业赛道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道,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届时队伍将会有更多本土训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