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复习课出发,探讨恒过定点问题,详细地讲解恒过定点问题的两种常用解法,并做具体的讨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法,提高数学素质。
【关键词】圆锥曲线 恒过定点问题 常用解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149-03
解析几何题目的综合性很强,因而能较充分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升能力,内化知识方法,是所有数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复习,应该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题型,提炼通性通法;关注学生思维,注重逻辑推理和运算的指导,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
恒过定点问题是常考题型,2017 年全国三套试卷,2015 年全国I卷都考查了这类问题。下面以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的一节课为例,讲解如何突破重点,精准、高效地使学生掌握恒过定点问题的两种常用解法。
四、总结归纳
〖问题 12〗能否对两种解过定点问题最常见的思路作一下总结?
1.引参消参:引进参数表示动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恒成立、数式变换消去参数,从而确定定点坐标。
思考:设哪一条直线?如何转化题目中的条件?如何利用圆锥曲线的性质简化代数运算?
2.特例检验:特例→猜测定点→检验结果→得出结论
思考:考虑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定点是否在坐标轴上?如何检验比较省力?如果检验发现与猜测不吻合,如何重新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掌握基本方法,多问为什么,深入思考解法的本质,必定会发现惊奇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体框架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复习课模式,一是特别关注怎样使复习课既要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又要有针对性;二是注重旧课新授,创建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三是精心思考复习课怎样去设计高水平的思维训练活动,保证课堂的思维量。
复习课既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又要针对性地攻克疑难问题。那么,备课首要考虑的是考情和学情。圆锥曲线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是考查的重点,题目难度一直高于试卷中的其他题目。该题对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比较全面,考查了“数”与“形”的合理转化的数学抽象,“设而不求”的逻辑推理,“多未知数”的字母运算,以及“定值定点问题、范围最值问题”的数学建模,这些都是“保证难度”的要点。学生在解答圆锥曲线的题目时,往往缺乏信心,只求保住第(1)问的基础分,在综合难度面前显得束手无策。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对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而不求,韦达定理”是基本的解题方法,对于运算量大的,学生要“胆大心细”。但是,对于具体的设问类型,学生的解题思路仍显生疏。本课中的定点问题常见的两种解题思路是重要考点,学生需要在比较中总结,学会在解题中快速确定解题策略,精准和快速地找到思路,突破“时间不充裕”的难点。在二轮复习中,不应求全,而应求变,教师再提炼、总结,对重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学会变式求解。因此,本节课仅研究圆锥曲线的定点问题,从两个例题的对比入手,将方法的内涵、本质进行延伸、迁移,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问题及 1、问题 2、问题 3 的提出,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得直线过定点的证法逐渐清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和心理基础。回答问题 5 到问题 9 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关键过程,面对题目的变化,原有解法是否适用?两题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面对问题的“变化”,如何延伸、迁移出新的方法,這是复习课的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从“变化”入手,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冲突”正好将知识、方法串联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此,学生有了解决“变化的问题”的参考,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问题 4 和问题 10 是小结的过程,对具体的方法提炼其本质内涵、解题步骤,这是具体的、易显效的知识方法。回答问题 12 是总结归纳的过程,是一节复习课的升华。一节复习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优化,解题方法的核心与易错点是否掌握,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入手,选取圆锥曲线里重要的定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突出了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为主线,又促进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圆锥曲线 恒过定点问题 常用解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149-03
解析几何题目的综合性很强,因而能较充分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升能力,内化知识方法,是所有数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复习,应该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题型,提炼通性通法;关注学生思维,注重逻辑推理和运算的指导,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
恒过定点问题是常考题型,2017 年全国三套试卷,2015 年全国I卷都考查了这类问题。下面以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的一节课为例,讲解如何突破重点,精准、高效地使学生掌握恒过定点问题的两种常用解法。
四、总结归纳
〖问题 12〗能否对两种解过定点问题最常见的思路作一下总结?
1.引参消参:引进参数表示动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恒成立、数式变换消去参数,从而确定定点坐标。
思考:设哪一条直线?如何转化题目中的条件?如何利用圆锥曲线的性质简化代数运算?
2.特例检验:特例→猜测定点→检验结果→得出结论
思考:考虑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定点是否在坐标轴上?如何检验比较省力?如果检验发现与猜测不吻合,如何重新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掌握基本方法,多问为什么,深入思考解法的本质,必定会发现惊奇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体框架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复习课模式,一是特别关注怎样使复习课既要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又要有针对性;二是注重旧课新授,创建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三是精心思考复习课怎样去设计高水平的思维训练活动,保证课堂的思维量。
复习课既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又要针对性地攻克疑难问题。那么,备课首要考虑的是考情和学情。圆锥曲线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是考查的重点,题目难度一直高于试卷中的其他题目。该题对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比较全面,考查了“数”与“形”的合理转化的数学抽象,“设而不求”的逻辑推理,“多未知数”的字母运算,以及“定值定点问题、范围最值问题”的数学建模,这些都是“保证难度”的要点。学生在解答圆锥曲线的题目时,往往缺乏信心,只求保住第(1)问的基础分,在综合难度面前显得束手无策。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对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而不求,韦达定理”是基本的解题方法,对于运算量大的,学生要“胆大心细”。但是,对于具体的设问类型,学生的解题思路仍显生疏。本课中的定点问题常见的两种解题思路是重要考点,学生需要在比较中总结,学会在解题中快速确定解题策略,精准和快速地找到思路,突破“时间不充裕”的难点。在二轮复习中,不应求全,而应求变,教师再提炼、总结,对重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学会变式求解。因此,本节课仅研究圆锥曲线的定点问题,从两个例题的对比入手,将方法的内涵、本质进行延伸、迁移,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问题及 1、问题 2、问题 3 的提出,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得直线过定点的证法逐渐清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和心理基础。回答问题 5 到问题 9 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关键过程,面对题目的变化,原有解法是否适用?两题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面对问题的“变化”,如何延伸、迁移出新的方法,這是复习课的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从“变化”入手,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冲突”正好将知识、方法串联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此,学生有了解决“变化的问题”的参考,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问题 4 和问题 10 是小结的过程,对具体的方法提炼其本质内涵、解题步骤,这是具体的、易显效的知识方法。回答问题 12 是总结归纳的过程,是一节复习课的升华。一节复习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优化,解题方法的核心与易错点是否掌握,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入手,选取圆锥曲线里重要的定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突出了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为主线,又促进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