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偏好机制还是机会结构机制?利用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R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偏好机制(比如族际交往意愿、族际通婚态度)和机会结构机制(比如外族群规模、族群多样性)双重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扩大利益交汇点与凝聚社会共识研究——新时期的社会信任构建”(项目编号:14ASH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偏好机制还是机会结构机制?利用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R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偏好机制(比如族际交往意愿、族际通婚态度)和机会结构机制(比如外族群规模、族群多样性)双重作用于族际交往,相对而言,机会结构机制的作用大于个体偏好;对于教育水平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体偏好机制;对于性别、年龄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会结构机制;在所有因素当中,教育水平的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不同族群间的交往,不仅应在个体层面上增强族际交往偏好,尤其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建构合理、有效促进族际交往的机会结构。
其他文献
对于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仅从物质财富增长进行探讨是不够的,而对新中国70年突破既有发展趋势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演进的跨越发展进行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呈现历史性成就取得来之不易及其历史地位。70年间,新中国成功地突破了旧中国长久陷入徘徊的历史发展趋势、发展起点的现实困境、作为后发国家在国际体系中面临的劣势窘境对发展空间锁定等既有发展趋势,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经济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跨越,实现发达程度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提升的跨越,实现民生由
<正> 一、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吗?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起源于美国,当时主要是对二次大战以后美国性格的描述,并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标志。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实体,人们对它的界定又颇有分歧,但在其主要文化表
<正> 社会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校的社会实践出现了新的形势,积累了新的经验,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在总结历史
段忠桥教授主张"异化"仅仅是青年马克思的用语,在成熟时期逐渐被抛弃了,并且认为异化(异化劳动)概念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因而在马克思的思想谱系中无足轻重,甚至连"象征性的""、边缘性的"地位都谈不上。段忠桥教授的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事实上,马克思的学说是延续的、连贯性的,根本不存在"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断裂"。所谓的"断裂"无非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阿尔都塞杜撰出来的"神话"。段忠桥教授将"青年马克思"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
<正> 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6月28日至7月1日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次大会得到全国高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经过学校初审和专家评审,从700多篇论文中选出20个省市、47所高校的
<正> 中山大学于6月17日至18日,隆重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学术讨论会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
<正> 一、民主危机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在本世纪60年代发生了一场民主危机(也称“民主统治能力”的危机):民众参与狂潮迭起,青年学生示威游行、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以及工人罢工运动风起云涌。这一旷日持久的新左派运动,严
改革开放以来,从节约能源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构建、节能管理和循环经济发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对当前更好地加强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走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观点具有基本观点与具体观点(非基本观点)之分。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是他研究的"总的结果",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观点(非基本观点),都能从唯物史观中找到线索;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探索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革命范式转换为建设范式是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当务之急;同向原理与效率定律是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风格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其他观点(非基本观点)都是唯物史观的延伸以及与具体客观实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迄今已经历35年的发展,成为法学、政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虽始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颁布,但其立场与方法却渊源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与制度研究,并随着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逐渐繁荣。基于期刊文献的学术检视表明,35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已形成清晰的问题视域和分析路径,已在规范原理与法律实施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理论创新和社会效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和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亟待通过拓展视野、优化问题、创新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