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完善与重塑, 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 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文章从专家评委遴选制度、匿名评审制度、代表作评审制度和学术评审程序四个方面,探讨了重新构建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 学术 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23-01
自从高等教育诞生之日起,各国就有了自己的学术评价制度。学术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评定、估量、比较学术研究者对人类知识体系所作出的贡献,是人把握价值的主要精神形式[1]。评价结果对学者的学术水平、社会荣誉和实际利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术功利化使学者普遍过于“社会化”,物性吞噬了学者的灵性,无法从物质利益中走出来。学术界固然有恪守本分的正义志士存在,但整个社会学术风气开始不济,学术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破坏,学术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已然不显著。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激发学者潜心修学、认真做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评委遴选制度
专家评委是学术评价活动的主体,对评价结果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为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就必須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评委选拨制度。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或评委遴选制度,首先应组成合法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合法,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专家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公平正义的人格。在评价活动实施过程中,专家评委们能自觉摒除“人情关系”、“金钱关系”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为学术界选拨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专家必须是同行,即“必须是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2]。只有同行的研究者才能对本领域的研究理论和深度、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三是专家必须有良好的学识和研究能力。这是作为评委专家的基本素质之一,具备良好的学识和研究能力,便可更加科学合理的参与评选、辨识研究成果。
二、建立“双盲”的匿名评审制度
在评审活动中,之所以要提倡匿名评审制度,让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置在“双盲”的状态中,是因为它可以克服评审活动中的各种干扰,保证评审活动在公平、公正、合理的环境下进行。一是可以最大限度排除许多人情、关系、面子等非学术因素最评审专家的影响,让评委们面对同等事实,公正评价。二是可以杜绝“马太效应”现象在评审活动中的产生。“马太效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奖励分配、科学荣誉分配中的不公现象,把荣誉和奖励分配给了那些本身具有高荣誉、高权力、高职称的课题、奖项、职称申请者,而较少地分配给职权小、不知名的课题、奖项、职称申请者。久而久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双盲的匿名评审制度可以消除“马太效应”产生的信息基础,保证学术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建立代表作评审制度
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主要是看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期刊的等级。在这种评价制度的引导下,学者们无法潜心修学、变得浮躁不堪, 牺牲自己研读的时间而集中精力拼凑论文的数量。高额的版面费也使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堪重负,大大增加了生活压力。“代表作制度”,是指一至几篇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作为学者学术成果评定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哪怕只有一篇作品,哪怕从未发表过,只要有质量,即可帮助学者评称晋级。2012年起,复旦大学也将在全校各院系开始实行代表作评审制度作为新的高级职务评聘办法。试点两年来,全国已有10多位青年教师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获得高级职称。
四、规范完善科学正义的学术评审程序
科学正义的学术评审程序,是建设公平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的有效工具,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答辩环节,使被评价者有机会表达自己不同观点。在科学研究领域,创新性和探索性愈强,“非共识”问题愈发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答辩环节,有利于专家评委更加充分全面掌握被评审作品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价值,保证评审结果的可接受性。第二,被评审者有机会反驳专家评委的观点,评审者应给与认真复审。仅仅给与被评审者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机会是不够的,还应当有机会反驳专家评委的观点,为自己辩解,评审者应当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必要的话,评审者还应当认真组织复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正义。第三,将评审结果公开反馈,并阐述理由。将评审结果公开反馈,并向被评审者阐述理由,是尊重被评审者的重要表现,也是妥善解决“非共识”问题的重要程序,大大提高了被评审者内心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刘玉峰、李建楠、徐伟.大学教师的学术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大学,2010(33)
[2]王平等.省级同行专家选择:理论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1997(4)
作者简介:
况艳(1985-),女,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汉族,讲师,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任郑(1984-),男,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汉族,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大学 学术 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23-01
自从高等教育诞生之日起,各国就有了自己的学术评价制度。学术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评定、估量、比较学术研究者对人类知识体系所作出的贡献,是人把握价值的主要精神形式[1]。评价结果对学者的学术水平、社会荣誉和实际利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术功利化使学者普遍过于“社会化”,物性吞噬了学者的灵性,无法从物质利益中走出来。学术界固然有恪守本分的正义志士存在,但整个社会学术风气开始不济,学术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破坏,学术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已然不显著。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激发学者潜心修学、认真做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评委遴选制度
专家评委是学术评价活动的主体,对评价结果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为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就必須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评委选拨制度。建立正义科学的专家或评委遴选制度,首先应组成合法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合法,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专家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公平正义的人格。在评价活动实施过程中,专家评委们能自觉摒除“人情关系”、“金钱关系”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为学术界选拨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专家必须是同行,即“必须是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2]。只有同行的研究者才能对本领域的研究理论和深度、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三是专家必须有良好的学识和研究能力。这是作为评委专家的基本素质之一,具备良好的学识和研究能力,便可更加科学合理的参与评选、辨识研究成果。
二、建立“双盲”的匿名评审制度
在评审活动中,之所以要提倡匿名评审制度,让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置在“双盲”的状态中,是因为它可以克服评审活动中的各种干扰,保证评审活动在公平、公正、合理的环境下进行。一是可以最大限度排除许多人情、关系、面子等非学术因素最评审专家的影响,让评委们面对同等事实,公正评价。二是可以杜绝“马太效应”现象在评审活动中的产生。“马太效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奖励分配、科学荣誉分配中的不公现象,把荣誉和奖励分配给了那些本身具有高荣誉、高权力、高职称的课题、奖项、职称申请者,而较少地分配给职权小、不知名的课题、奖项、职称申请者。久而久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双盲的匿名评审制度可以消除“马太效应”产生的信息基础,保证学术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建立代表作评审制度
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主要是看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期刊的等级。在这种评价制度的引导下,学者们无法潜心修学、变得浮躁不堪, 牺牲自己研读的时间而集中精力拼凑论文的数量。高额的版面费也使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堪重负,大大增加了生活压力。“代表作制度”,是指一至几篇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作为学者学术成果评定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哪怕只有一篇作品,哪怕从未发表过,只要有质量,即可帮助学者评称晋级。2012年起,复旦大学也将在全校各院系开始实行代表作评审制度作为新的高级职务评聘办法。试点两年来,全国已有10多位青年教师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获得高级职称。
四、规范完善科学正义的学术评审程序
科学正义的学术评审程序,是建设公平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的有效工具,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答辩环节,使被评价者有机会表达自己不同观点。在科学研究领域,创新性和探索性愈强,“非共识”问题愈发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答辩环节,有利于专家评委更加充分全面掌握被评审作品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价值,保证评审结果的可接受性。第二,被评审者有机会反驳专家评委的观点,评审者应给与认真复审。仅仅给与被评审者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机会是不够的,还应当有机会反驳专家评委的观点,为自己辩解,评审者应当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必要的话,评审者还应当认真组织复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正义。第三,将评审结果公开反馈,并阐述理由。将评审结果公开反馈,并向被评审者阐述理由,是尊重被评审者的重要表现,也是妥善解决“非共识”问题的重要程序,大大提高了被评审者内心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刘玉峰、李建楠、徐伟.大学教师的学术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大学,2010(33)
[2]王平等.省级同行专家选择:理论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1997(4)
作者简介:
况艳(1985-),女,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汉族,讲师,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任郑(1984-),男,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汉族,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