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 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 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 H监测,L 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 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 PRD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