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来源 :国际商务财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计量为主要内容,分析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的优势,找出新准则会计计量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关于会计计量实务运用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多重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75.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要想促使会计行业发展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应重视会计计量属性。为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财政部重新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要素的计量提供了规范化依据体系,本文针对会计计量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一、多重会计计量的现实应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法,在保证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根据经济业务性质选择使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可以看出历史成本法是计量的基础,其他计量属性作为补充,对会计要素金额进行真实反映。然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又是相对的,在实际应用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方便易行的优势,对于企业的運行情况也可以做到较为精准的把握,但是也存在固有的缺陷,所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计量结果就会大受影响,这就需要选用其他计量属性来解决历史成本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多重会计计量属性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工作的成果是产生财务报表体现企业过去经济运行的情况,将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运行情况更加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出来,但是如果特殊经济环境中对所有会计要素都应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来开展计量工作,无疑会大大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历史成本计量是以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点的交易价格作为计量基础,所以不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为了保证计量准确性,可以采用公允计量属性等多种价值体系作为经济环境变化交易事项的计量属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
  (二)解决了资产减值计量问题
  企业的资产价值是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如果某项资产不能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或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进行减值损失确认,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而历史成本使得资产实际成本高于该项资产可回收的金额,在资产市场价值的状态下仍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算基础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利润表反映的收益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区别不同的资产采用不同的减值损失计量属性,很好地解决了资产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问题。
  (三)建筑工程行业的计量方式得到了优化
  在建筑工程行业,新会计准则将收入确认方式、计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使会计人员在进行收入确认计量时有据可依,相比原会计准则,更加明晰地提供了五步计量模型,保证了收入确认的准确合理性。对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因购进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窝工现象使得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所导致的建筑施工项目的各项会计要素确认的财务报表难以反映项目的真实经济利益等问题。新会计准则对计量标准及方法进行了规范,能够提升建筑企业计量方法的科学性。
  (四)解决了或有负债计量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干扰如市场环境变化等,会使得企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大多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如其在承担某些义务的过程中且这些义务的履行属于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这就使其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这个时间点的义务进行详细说明,或无法对结果做出准确判断,使得在承担义务的过程中,一旦某种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负债无法真实反映该债务的现时义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或有事项预计负债的计量方式有了明确规定,给出了运用最佳估计数的计量方法,解决了或有事项预计负债计量的问题,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五)有机衔接了国际会计准则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修正过程中,对某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界定,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对这些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较为清晰的说明,能够帮助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解决不同的问题,根据经济业务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方式和与之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与国际上通行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几乎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这一点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机衔接。
  二、会计计量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基础性界定,阐述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法的适用情况,唯一的问题是在从旧会计准则到新会计准则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单一模式到选择模式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或无法有效地在不同的会计计量准则中进行选择。
  (一)在实务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表达方式与旧会计准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使得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具备较为强烈的排斥感,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进行有效的应用,然而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推行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说明,使得公允价值在企业的会计计量准则中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如价格波动导致原材料价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得企业在通过公允价值进行资产负债计算时,产生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较大的偏差,进而导致企业间的会计信息交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决定会计事项如何进行操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过程中,要针对事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选择应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得计算结果出现很大差异,如企业在通过合并重组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通过其他不同方式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方式,与受共同控制的企业合并过程中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受不同的会计环境的影响,结果也有所不同。
  (三)计量标准应用到会计实务中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解释
  会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可能会影响会计实务工作,如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或者是知识储备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都会对某一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原则要求对相同或类似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有多重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人员理解可能存在差异,所以不同计量属性的选择应通过符合会计政策变更的要求,才能对企业的交易事项进行正确处理,使得会计工作中的信息质量实现较好的统一,在进行会计实务的工作过程中,計量标准适用性也应根据计量对象特点进行差异选择。
  三、会计计量实务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计量目标
  在开展会计计量相关工作时,首先应明确会计计量的目标,会计计量的工作内容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随着目标的变化选择相应的计量方法,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会计计量目标制定时,要确保将重要信息传达准确,计量属性能够将企业的公允价值以及资产情况或负债情况进行较为清晰的反映。在通过其他计量方法的辅助下使得信息结果能够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在进行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方法明确计量属性的衡量标准:首先是会计计量信息的质量要具备基本的相关性以及客观性;其次是财务报告的分析能够为企业今后经济活动提供有效价值,资产及负债的计量可以强化企业在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过程中得以正确反映,基于计量属性来选择符合未来经济利益获取的正确方式;最后是对会计成本的考量,即在选择某种计量属性后,投入产出比应当显得较为科学合理。
  (二)强化计量效力
  原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计量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会计准则打破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引用了公允价值等概念,企业的会计计量通常由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组成,初始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允价值以及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包含了公允价值、重置价值和摊余成本,本质上两种计量方法有着较多的相同之处,计量效果优化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要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计量属性。
  (三)以经济行为所处的环境为根本
  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也会不同。如果一项经济事项的计量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且该经济事项暂无交易协议的支持或交易行为存在不公允性,该经济事项需要根据公平交易行为来确认其价值,可根据该经济事项存在的活跃市场或者类似活跃市场作为参照标准,选择恰当的计量属性来确认该经济事项的行为。如果无活跃市场可以提供参照,则可以以同行业内的最近交易价格作为参照。再如存货后续计量工作的开展要以存货所处的市场环境为出发点,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来计量,首要任务是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值,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同样需要一个活跃的市场环境,然后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做出判断,根据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多方面区分判别进行计量。
  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将各种经济事项的会计要素准确真实地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就需要借助科学的会计计量方式达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目的,这充分体现出优化和改进会计计量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新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会计计量方式进行了合理优化,促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相信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计量所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价值分析将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助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计量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3):159-160.
  [2]许芳,伍光磊.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43.
  [3]程华安.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的运用[J].经济视角, 2011(4):54-55.
  [4]张巧仙,郑香荣.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与核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6):100-101.
  [5]韩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J].大众商务,2021(4):45-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学界和业界存在对政府采购单一来源采购与进口产品国际招标唯一供应商响应两者的混淆和误用,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澄清。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不断投入和发展,以及政府采购主体的多样化,特别是个性化、定制性采购需求的增加,单一来源采购作为政府采购主要方式应用愈加广泛,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设计势在必行。通过比较分析和梳理单一来源采购国内外制度现状,给出借鉴国际
【摘要】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模式的结合创新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这要求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数字化转型。文章在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和推广的社会作用、人民币国际化作用和货币演变的作用。并根据现阶段国内外形势和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现状,提出继续完善研发机制、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推广作用和完善监管制度及风险预控的建议,丰富数字经济背景下
【摘要】现阶段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协同模式已经普遍运用于各种类型企业。文章探讨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的实施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的含义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平台来收集、存储并且共享企业财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型企业对于国家的發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大环境的推动下,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因素也更多,因此解决其融资风险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其面临的融资风险类型及产生此类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以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摘要】企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经济的突飞猛进,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企业盲目进行扩张,导致业绩下滑严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盈余管理动机,如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关联方交易等。内部控制的失效会引起财务信息的失真,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内部控制问题尤为重要。文章对海航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从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部环境问题、风险评估重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