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和硅灰石对PTFE摩擦磨损行为影响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凹凸棒石与硅灰石以不同配比添加到聚四氟乙烯(PTFE)中,通过机械混合、冷压烧结的方式制成PTFE/凹凸棒石/硅灰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邵氏硬度计、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3D表面轮廓仪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凹凸棒石与硅灰石的引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玻璃转化温度降低,硬度增加,同时磨损率显著降低,其中添加质量分数10%凹凸棒石与30%硅灰石的PTFE的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仅为4.1×10–6 mm3
其他文献
采用聚苯醚(P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E-g-MAH)对液晶高分子(LCP)进行改性,并通过吹塑法制备了LCP薄膜。采用旋转流变仪分析了改性LCP的熔体流变特性,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仪表征了PPE与LCP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LCP膜的断面形貌,并进一步研究了添加剂含量对薄膜外观、力学性能、线性热膨胀系数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E-g-MAH作用下,PPE与LCP基体之间呈现部分相容性,PPE的加入可以在不影响LCP熔体黏弹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它们的黏度,改善
香水瓶盖塑料件的大批量注塑成型,用一种改进型三板模具来实现。模具中,塑料件模腔的数量为16腔,分2组,每组8个模腔,单组模腔采用圆周排列方式进行布置。浇注系统中,前段使用热流道,后段使用三板模点浇口冷流道。结合塑料件浇注和脱螺纹的需要,模架做了2点改进,第一点改进是在定模侧增加了热流道浇注系统及其安装模板,第二点改进是动模一侧增加了用于螺纹型芯机构安装的3块模板。单组8个模腔螺纹型芯的驱动,由1根蜗杆同步驱动8个螺纹型芯进行螺纹抽芯,蜗杆驱动蜗杆齿轮的动力由模腔开模动力提供,此结构有利于多个模腔按圆周排列
光聚合注射成型是大规模制备具有复杂微纳结构制品的新方法,光敏树脂的收缩直接影响制品的尺寸精度。为了获得高重复精度的光聚合模塑制品,使用自制的光聚合收缩率动态测试设备测试了几种不同配方树脂的收缩演化曲线。研究了预聚物(LE6702和LE6706)以及活性稀释剂(TMPTA和EOEOEA)对制品收缩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最终收缩率和最大收缩速率随活性稀释剂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EOEOEA对光照敏感度较低,但是比TMPTA达到更大的最终收缩率;LE6706比LE6702光敏感度更高,且具有更大的收缩率和收缩
以Mg2+配位交联聚丙烯酸(PAA)为配位交联组分,以丙烯酸羟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为共价交联组分,尿素为催化剂,配位交联组分与共价交联组分原位复合制备了含羧基的配位交联复合弹性体。随着Mg2+与PAA中羧基的物质的量之比由0.2∶1增加到0.4∶1,复合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增大。复合弹性体经过拉伸、机械疲劳、自恢复性等机械性能测试,Mg2+与PAA中羧基最优物质的量之比为0.4∶1时,复合弹性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轻量化材料,通过熔融加工的方式将低密度聚酰胺(PA1010)和聚丙烯(PP)制备成合金,研究了PP含量对PA1010/PP合金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空心玻璃微珠(HGM)制备了PA1010/PP/HGM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同时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HGM和基体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显示,PP的引入抑制了PA1010的结晶,而率先结晶的PA1010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P的结晶,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力学性能测试结
通过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核电站辅助锅炉安全阀弹簧断裂的原因,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比较了去氢前后弹簧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弹簧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均符合标准规定,仅氢含量略高(2.8μg/g),弹簧在较高的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氢脆断裂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SSRT后,与原始弹簧相比,去氢后弹簧的抗拉强度有所降低,断裂时间延长40%,断后伸长率由8%提高到15%,断面收缩率由21%提高到31%,弹簧的氢脆敏感性明显降低.
通过对天线反射面的结构工艺特性的分析,对反射面的制造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工艺控制,实现对抛物面反射面型面精度的成型控制,可使反射面的型面精度均方根误差控制在0.15 mm以下。所成型的反射面可用于电磁波的接收与发射,完成目标搜索与跟踪,也可用于电子干扰、无线电通讯等领域。
结合打印头直径、实物尺寸、材料性能等客观因素,研究了壁厚、封闭面厚度、填充率、打印速度和打印头温度对聚乳酸(PLA)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5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来优化3D打印工艺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又通过综合评价方差分析方法对PLA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壁厚0.8 mm、封闭面厚度0.6 mm、填充率60%、打印头温度200℃、打印速度60 mm/s最佳参数设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制件的力学性能。
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倍半硅氧烷(SiSQ)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交替沉积技术分别在硅片和医用导管表面制备了基于40 nm和80 nm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BPEI/SiSQ)n多孔多层膜,并通过低黏度硅油多孔灌注的方法制备了ST/(BPEI/SiSQ)n-SO超滑硅胶导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层层自组装多层膜分别进行形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证明了(BPEI/SiSQ)<
主要研究了纺丝级聚甲醛(POM)(MC90–F)与通用级POM(MC90)在热稳定性、结晶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偏光显微镜、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表面醛和不稳定端基含量等测试方法,综合分析发现,MC90–F相比MC90具有更加优异的热稳定性,其表面醛含量和不稳定端基含量均低于MC90;MC90–F的结晶速度明显低于MC90,因此MC90–F纤维可进行高倍牵伸,实现高强聚甲醛纤维的制备,并应用于土工建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