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人居典范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胡萌果断出手,在铜梁县城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别墅”。三十出头的胡萌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放着同样100多平方米的平层楼房不想住了,一家三口都想尝尝花园小区的鲜。
  这些年,坐着铜梁城市扩张的“轿子”,胡萌一家几乎没受“蜗居”的压迫,她见证了铜梁县城的几度扩张。
  
  敢于“图大”,这里的市民不“蜗居”
  
  上世纪90年代,铜梁县城只有三平方公里、三万人口。街道,基本上是青石板路;破旧的房屋,基本上是穿榫结构的木质房屋。1994年,四川省委一位领导到铜梁调研,感慨地说:“想不到重庆还有这么破烂的县城!”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铜梁人。
  从1995年起,铜梁开始实施旧城改造。在县建委工作多年的李文智说,那时的铜梁基本上是个农业县,财政拿不出钱,就制订了“各人的娃儿各人抱”的旧城改造方针,由各单位自己筹资建房,允许居民自建或合建房屋。
  2001年,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此时的县城已由过去的三平方公里扩大到八平方公里左右。
  受益于这次“近乎疯狂”的城市扩张,1999年,胡萌和丈夫虽只有不到一万元积蓄,也敢于贷款以每平方米340元的价格购得一套“集资房”。
  2006年底,随着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铜梁距重庆主城车程仅30余分钟,因此被确定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功能拓展区”。
  “铜梁作为年轻直辖市的近郊区,必须超前规划建设,几十年不落后。”决策者的思路掷地有声。
  面对小城市和大机遇,铜梁不失时机地聘请规划设计专家论证,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出炉——到2012年,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
  2007年春天,铜梁有史以来第一个电梯高层住宅花园小区开盘,几百人通宵排队。房价每平方米1800元,高出步行楼梯房1200元的均价一大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铜梁人追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心态压抑已久,如今一朝爆发!
  盯准商机的外地房地产商随之蜂拥而来。三年来,铜梁高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城市版图迅速扩张。2009年,铜梁县城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其中等城市构架基本形成。
  
  巧于经营,活了城市富了民
  
  2004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失地的辛酸》为题报道了铜梁城市扩张过程中的问题。
  “焦点访谈”中的“主人公”之一胡明良说:“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居民,当时主要是担心没有了土地,靠坐吃安置款,吃光了又怎么办?”
  几年过去,胡明良从四面透风的旧瓦房搬进漂亮舒适的套房,生活有养老金,生病有医疗保险,在县城岳阳社区八居民组的还建房里,已年届六旬的他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他说,家里有四套住房和三间门面,每套住房面积都是150平方米。儿子媳妇都在城市上班,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生活。
  胡明良也许不知道,近几年,为了经营好城市,解决县城“空心化”问题,特别是为了夯实失地农民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县里千方百计想办法。
  2007年初,一块土地的用途引起县委常委会的争议,常委们分歧很大。这块地处于县城主干道迎宾路和龙门街交汇处,不少房地产开发商看好这片土地,愿出高价,有人认为应该见好就抛。但是,此处挤满了建筑,却没有公共休闲空间。县委常委会最终决定修建休闲公园。
  几个月后,在人们又惊又喜的目光中,这块县城黄金宝地上建起了总面积120亩的文化公园——雪庵公园。公园开园,立即成为县城最有人气、文化氛围最浓的地方,市民交口称赞。
  冲着旺盛的人气、优美的景观、浓郁的文化氛围,周边上千亩土地价格,从原来的每亩50万元猛涨到每亩80万元。这120亩公园至少为县里赚回十亿元!
  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建的突破口终于找到——用公园广场做平台,用文化活动攒足人气,用城市配套设施做催化剂,用市场需求做社会资金磁石。
  县里紧锣密鼓做规划,推广“雪庵公园经验”,公园、广场落地开花。公园修到哪里,人气就旺到哪里,开发商就追到哪里,然后凝聚更多的人气,形成更大的磁场……若干城市新核心区迅速形成,悄然连片。
  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三年时间过去,铜梁人掐指一算,竟然建起公园、广场十余处500多亩。虽然放弃了约三亿元土地出让金,但出让经营性土地近3000亩,收获土地出让金约20亿元。同时,还吸引近1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城建。上万产业工人买房置业,一度困扰县城的“空心化”问题得以解决。
  
  忠于宜居,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
  
  近年,铜梁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等多项荣誉。这些奖牌记录着城市建设者忠于宜居的足迹。
  坝坝舞爱好者杨全英是一名幼儿园园长,也是县城多个群众文艺社团的广场舞教练。
  上世纪,她经常在楼院编排舞蹈。楼院狭窄,又要顾忌是否影响邻居休息,舞步放不开。
  2000年,县城首个广场明月广场建好了。新成立的夕阳红艺术团,在广场打腰鼓,跳老年迪斯科。虽然节目很简单,左三圈右三圈,但总比打牌强,杨全英看着看着就加入进去,还独创了“杨氏民族舞”。
  坝坝舞逐渐被大家接受。杨全英和另一爱好者王亚菲组建了“英菲舞蹈队”并担任教练。2007年,雪庵公园开园,“英菲舞蹈队”搬到那里。“雪庵公园场地宽,绿化好,空气新鲜,文化味浓。”杨全英的舞步欢快起来。她同时担任几个舞蹈队的教练,骑着自行车,在藕塘湾、明月广场、县委广场、雪庵公园几个地方来回跑。她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杨氏民族舞”带到20多个群众文艺社团中。
  2009年,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铜梁县城市生态休闲公园——人民公园建成开放,被县里确定为“红歌坝坝舞广场”,杨全英又成了那里的领舞者。“人民公园太漂亮了!大气,宽敞,灯光好,景物美,人气旺。”杨全英赞不绝口。
  前不久,杨全英在昆明的儿子,将她的户口迁到昆明,希望她过去定居。但是杨全英舍不得离开铜梁,因为她舍不得舞池和舞友们。
  而今,铜梁将在2012年前,建成十个城市公园、十条健身步道、十个城市“大件”,争取三年内实现“推窗见绿、出户500米就能到一个公园、广场或小游园”,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
其他文献
几百年的历史在这里似乎只是一个符号,无论是有趣的故事还是新艺术建筑,都不能完全述说属于里加的独特。  波罗的海三国中,拉脱维亚通常是游客们造访的第二个国家。傍晚时分,终于抵达了里加——拉脱维亚的首都,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的城市。从火车站出来,步行了20分钟便找到地处闹市区的酒店,房间正好面对“祖国与自由”纪念碑。  里加老城很美,人们查看着地图,把要去的地方标注出来,但后来发现,随意走走似乎更适
江明同志:  你好。看了编辑部转来的信,我认为你是一位有事业心、想干事的干部,你对大部制改革的担忧和困惑,我完全理解,因为就在一年前,我们好多干部经历了和你一样的困惑。  在全市大部制改革即将拉开序幕之际,作为过来人,我想结合市农委的改革历程,和你及与你一样有着同样烦恼的干部进行一次沟通。  首先,我们要搞清大部制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革。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指出,要“加大机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曰“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了下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当然是“死”字。这就证明刘墉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
小雨如蝉翼扑闪脸庞,缥缈而悠古。  好久没在雨中漫步磁器口了。  一条石板路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  我想不通明朝建文帝允炆,为何削发隐避宝轮寺?我想不通一块普通得斑驳的木板,竟能生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丰子恺、巴金、冰心……云集于此,甚至“华子良”也把它作为接头的地点。  于是,我油然而敬畏。  凤凰山的奥妙不能意味。  十五年前,因为工作在四川外语学院,我时常和它亲密接
8年前,他告别妻子和两岁的孩子,主动请缨赴离家200多公里的武隆巡线站。  8年里,为了守护好电力线路,为渝东南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保障,他扎根大山,带领同事徒步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砍刀断了一把又一把,衣服被挂破一件又一件,鞋底被磨穿一双又一双……    渝东南武陵山区,植被茂密,林木秀逸,风景迷人。  与迷人风景相伴的,是野猪、不知名的蚊虫、随时都有可能出击的毒蛇。山路蜿蜒盘旋,一
重庆市渝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总目标,大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着力突出渝北特色,建设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努力构筑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宜居名区。  树立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建设理念  以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为总目标的渝北区,在“宜居渝北”的建设中,贯彻“以人
■ 三大举措确保12%的增长目标    在回答台灣中天电视台记者提出的今年重庆如何实现12%的增长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点介绍了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三大举措:一是落实中央保增长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融资难”。二是抓投资、保增长,今年有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中1500亿元是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是工业产业的投资,100
深夜11点,敲门声响。  “爸爸回来了!”十岁男孩肖智洪像小鸟一样,飞一般地跑向门口。  门外,一脸疲惫的父亲满目慈祥。  “爸,陪我打乒乓球,你答应过的!”为了和爸爸过招,肖智洪一直撑着没睡。  父亲点点头,拿起球拍。  父子俩用茶几当球桌,过起招来。  “我赢了!”比赛结束,男孩蹦跳着欢呼。  他并不知道,一年来,父亲历尽艰难,独自完成了七八个人的工作量,为一座百亿级工业园区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红色的城市。让每个重庆人引以为豪的是,咱们这座城市,几乎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打开重庆史册,三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信念之光,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40%”——无论地位、财富如何变,共产党人的信念永远不能变,心中
“九龙桥修通了!”2009年12月10日下午,万盛区金桥镇金堰村九龙湖水库两岸鞭炮齐鸣,彩旗飞扬。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桥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娃儿们不用为上学发愁了,村里致富也有希望了!”金堰村村支书张体健兴奋地说,全靠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接访”,解决了大问题!    出行之困    一条钢丝绳,一艘铁皮船,居住在金桥镇九龙湖水库周围的300多名村民,十多年来就靠着这艘简陋的渡船摆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