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胡萌果断出手,在铜梁县城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别墅”。三十出头的胡萌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放着同样100多平方米的平层楼房不想住了,一家三口都想尝尝花园小区的鲜。
这些年,坐着铜梁城市扩张的“轿子”,胡萌一家几乎没受“蜗居”的压迫,她见证了铜梁县城的几度扩张。
敢于“图大”,这里的市民不“蜗居”
上世纪90年代,铜梁县城只有三平方公里、三万人口。街道,基本上是青石板路;破旧的房屋,基本上是穿榫结构的木质房屋。1994年,四川省委一位领导到铜梁调研,感慨地说:“想不到重庆还有这么破烂的县城!”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铜梁人。
从1995年起,铜梁开始实施旧城改造。在县建委工作多年的李文智说,那时的铜梁基本上是个农业县,财政拿不出钱,就制订了“各人的娃儿各人抱”的旧城改造方针,由各单位自己筹资建房,允许居民自建或合建房屋。
2001年,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此时的县城已由过去的三平方公里扩大到八平方公里左右。
受益于这次“近乎疯狂”的城市扩张,1999年,胡萌和丈夫虽只有不到一万元积蓄,也敢于贷款以每平方米340元的价格购得一套“集资房”。
2006年底,随着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铜梁距重庆主城车程仅30余分钟,因此被确定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功能拓展区”。
“铜梁作为年轻直辖市的近郊区,必须超前规划建设,几十年不落后。”决策者的思路掷地有声。
面对小城市和大机遇,铜梁不失时机地聘请规划设计专家论证,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出炉——到2012年,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
2007年春天,铜梁有史以来第一个电梯高层住宅花园小区开盘,几百人通宵排队。房价每平方米1800元,高出步行楼梯房1200元的均价一大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铜梁人追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心态压抑已久,如今一朝爆发!
盯准商机的外地房地产商随之蜂拥而来。三年来,铜梁高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城市版图迅速扩张。2009年,铜梁县城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其中等城市构架基本形成。
巧于经营,活了城市富了民
2004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失地的辛酸》为题报道了铜梁城市扩张过程中的问题。
“焦点访谈”中的“主人公”之一胡明良说:“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居民,当时主要是担心没有了土地,靠坐吃安置款,吃光了又怎么办?”
几年过去,胡明良从四面透风的旧瓦房搬进漂亮舒适的套房,生活有养老金,生病有医疗保险,在县城岳阳社区八居民组的还建房里,已年届六旬的他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他说,家里有四套住房和三间门面,每套住房面积都是150平方米。儿子媳妇都在城市上班,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生活。
胡明良也许不知道,近几年,为了经营好城市,解决县城“空心化”问题,特别是为了夯实失地农民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县里千方百计想办法。
2007年初,一块土地的用途引起县委常委会的争议,常委们分歧很大。这块地处于县城主干道迎宾路和龙门街交汇处,不少房地产开发商看好这片土地,愿出高价,有人认为应该见好就抛。但是,此处挤满了建筑,却没有公共休闲空间。县委常委会最终决定修建休闲公园。
几个月后,在人们又惊又喜的目光中,这块县城黄金宝地上建起了总面积120亩的文化公园——雪庵公园。公园开园,立即成为县城最有人气、文化氛围最浓的地方,市民交口称赞。
冲着旺盛的人气、优美的景观、浓郁的文化氛围,周边上千亩土地价格,从原来的每亩50万元猛涨到每亩80万元。这120亩公园至少为县里赚回十亿元!
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建的突破口终于找到——用公园广场做平台,用文化活动攒足人气,用城市配套设施做催化剂,用市场需求做社会资金磁石。
县里紧锣密鼓做规划,推广“雪庵公园经验”,公园、广场落地开花。公园修到哪里,人气就旺到哪里,开发商就追到哪里,然后凝聚更多的人气,形成更大的磁场……若干城市新核心区迅速形成,悄然连片。
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三年时间过去,铜梁人掐指一算,竟然建起公园、广场十余处500多亩。虽然放弃了约三亿元土地出让金,但出让经营性土地近3000亩,收获土地出让金约20亿元。同时,还吸引近1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城建。上万产业工人买房置业,一度困扰县城的“空心化”问题得以解决。
忠于宜居,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
近年,铜梁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等多项荣誉。这些奖牌记录着城市建设者忠于宜居的足迹。
坝坝舞爱好者杨全英是一名幼儿园园长,也是县城多个群众文艺社团的广场舞教练。
上世纪,她经常在楼院编排舞蹈。楼院狭窄,又要顾忌是否影响邻居休息,舞步放不开。
2000年,县城首个广场明月广场建好了。新成立的夕阳红艺术团,在广场打腰鼓,跳老年迪斯科。虽然节目很简单,左三圈右三圈,但总比打牌强,杨全英看着看着就加入进去,还独创了“杨氏民族舞”。
坝坝舞逐渐被大家接受。杨全英和另一爱好者王亚菲组建了“英菲舞蹈队”并担任教练。2007年,雪庵公园开园,“英菲舞蹈队”搬到那里。“雪庵公园场地宽,绿化好,空气新鲜,文化味浓。”杨全英的舞步欢快起来。她同时担任几个舞蹈队的教练,骑着自行车,在藕塘湾、明月广场、县委广场、雪庵公园几个地方来回跑。她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杨氏民族舞”带到20多个群众文艺社团中。
2009年,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铜梁县城市生态休闲公园——人民公园建成开放,被县里确定为“红歌坝坝舞广场”,杨全英又成了那里的领舞者。“人民公园太漂亮了!大气,宽敞,灯光好,景物美,人气旺。”杨全英赞不绝口。
前不久,杨全英在昆明的儿子,将她的户口迁到昆明,希望她过去定居。但是杨全英舍不得离开铜梁,因为她舍不得舞池和舞友们。
而今,铜梁将在2012年前,建成十个城市公园、十条健身步道、十个城市“大件”,争取三年内实现“推窗见绿、出户500米就能到一个公园、广场或小游园”,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
这些年,坐着铜梁城市扩张的“轿子”,胡萌一家几乎没受“蜗居”的压迫,她见证了铜梁县城的几度扩张。
敢于“图大”,这里的市民不“蜗居”
上世纪90年代,铜梁县城只有三平方公里、三万人口。街道,基本上是青石板路;破旧的房屋,基本上是穿榫结构的木质房屋。1994年,四川省委一位领导到铜梁调研,感慨地说:“想不到重庆还有这么破烂的县城!”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铜梁人。
从1995年起,铜梁开始实施旧城改造。在县建委工作多年的李文智说,那时的铜梁基本上是个农业县,财政拿不出钱,就制订了“各人的娃儿各人抱”的旧城改造方针,由各单位自己筹资建房,允许居民自建或合建房屋。
2001年,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此时的县城已由过去的三平方公里扩大到八平方公里左右。
受益于这次“近乎疯狂”的城市扩张,1999年,胡萌和丈夫虽只有不到一万元积蓄,也敢于贷款以每平方米340元的价格购得一套“集资房”。
2006年底,随着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铜梁距重庆主城车程仅30余分钟,因此被确定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功能拓展区”。
“铜梁作为年轻直辖市的近郊区,必须超前规划建设,几十年不落后。”决策者的思路掷地有声。
面对小城市和大机遇,铜梁不失时机地聘请规划设计专家论证,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出炉——到2012年,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
2007年春天,铜梁有史以来第一个电梯高层住宅花园小区开盘,几百人通宵排队。房价每平方米1800元,高出步行楼梯房1200元的均价一大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铜梁人追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心态压抑已久,如今一朝爆发!
盯准商机的外地房地产商随之蜂拥而来。三年来,铜梁高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城市版图迅速扩张。2009年,铜梁县城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其中等城市构架基本形成。
巧于经营,活了城市富了民
2004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失地的辛酸》为题报道了铜梁城市扩张过程中的问题。
“焦点访谈”中的“主人公”之一胡明良说:“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居民,当时主要是担心没有了土地,靠坐吃安置款,吃光了又怎么办?”
几年过去,胡明良从四面透风的旧瓦房搬进漂亮舒适的套房,生活有养老金,生病有医疗保险,在县城岳阳社区八居民组的还建房里,已年届六旬的他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他说,家里有四套住房和三间门面,每套住房面积都是150平方米。儿子媳妇都在城市上班,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生活。
胡明良也许不知道,近几年,为了经营好城市,解决县城“空心化”问题,特别是为了夯实失地农民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县里千方百计想办法。
2007年初,一块土地的用途引起县委常委会的争议,常委们分歧很大。这块地处于县城主干道迎宾路和龙门街交汇处,不少房地产开发商看好这片土地,愿出高价,有人认为应该见好就抛。但是,此处挤满了建筑,却没有公共休闲空间。县委常委会最终决定修建休闲公园。
几个月后,在人们又惊又喜的目光中,这块县城黄金宝地上建起了总面积120亩的文化公园——雪庵公园。公园开园,立即成为县城最有人气、文化氛围最浓的地方,市民交口称赞。
冲着旺盛的人气、优美的景观、浓郁的文化氛围,周边上千亩土地价格,从原来的每亩50万元猛涨到每亩80万元。这120亩公园至少为县里赚回十亿元!
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建的突破口终于找到——用公园广场做平台,用文化活动攒足人气,用城市配套设施做催化剂,用市场需求做社会资金磁石。
县里紧锣密鼓做规划,推广“雪庵公园经验”,公园、广场落地开花。公园修到哪里,人气就旺到哪里,开发商就追到哪里,然后凝聚更多的人气,形成更大的磁场……若干城市新核心区迅速形成,悄然连片。
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三年时间过去,铜梁人掐指一算,竟然建起公园、广场十余处500多亩。虽然放弃了约三亿元土地出让金,但出让经营性土地近3000亩,收获土地出让金约20亿元。同时,还吸引近1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城建。上万产业工人买房置业,一度困扰县城的“空心化”问题得以解决。
忠于宜居,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
近年,铜梁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等多项荣誉。这些奖牌记录着城市建设者忠于宜居的足迹。
坝坝舞爱好者杨全英是一名幼儿园园长,也是县城多个群众文艺社团的广场舞教练。
上世纪,她经常在楼院编排舞蹈。楼院狭窄,又要顾忌是否影响邻居休息,舞步放不开。
2000年,县城首个广场明月广场建好了。新成立的夕阳红艺术团,在广场打腰鼓,跳老年迪斯科。虽然节目很简单,左三圈右三圈,但总比打牌强,杨全英看着看着就加入进去,还独创了“杨氏民族舞”。
坝坝舞逐渐被大家接受。杨全英和另一爱好者王亚菲组建了“英菲舞蹈队”并担任教练。2007年,雪庵公园开园,“英菲舞蹈队”搬到那里。“雪庵公园场地宽,绿化好,空气新鲜,文化味浓。”杨全英的舞步欢快起来。她同时担任几个舞蹈队的教练,骑着自行车,在藕塘湾、明月广场、县委广场、雪庵公园几个地方来回跑。她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杨氏民族舞”带到20多个群众文艺社团中。
2009年,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铜梁县城市生态休闲公园——人民公园建成开放,被县里确定为“红歌坝坝舞广场”,杨全英又成了那里的领舞者。“人民公园太漂亮了!大气,宽敞,灯光好,景物美,人气旺。”杨全英赞不绝口。
前不久,杨全英在昆明的儿子,将她的户口迁到昆明,希望她过去定居。但是杨全英舍不得离开铜梁,因为她舍不得舞池和舞友们。
而今,铜梁将在2012年前,建成十个城市公园、十条健身步道、十个城市“大件”,争取三年内实现“推窗见绿、出户500米就能到一个公园、广场或小游园”,为市民提供“500米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