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了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全球無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奥地利是世界上主要的有机农业生产国家,同时也是有机食品消费的大国,借鉴奥地利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奥地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机农业发展运动创始人Rudolf Steiner就是奥地利人。1927年,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首次引入奥地利。1962年,出现了第一个有机农业合作组织,1979年成立了奥地利最大的有机农业农民协会——Ernte。1980年有机农业农民协会制定了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这一标准于1989年编入奥地利第一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法典—ACA(Austria Codex Alimentarius)。1994年,有机食品开始在超市出售。两年后,市场营销代理(eco-land)出现,旨在提高分散的单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
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府大力扶持,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迅猛。1991年有机农业生产农户为1970家,1992激增为6000家。1998年有机农户数量达到了空前顶峰为20316家。2003年数量减少至18591家。目前,奥地利近10%的农产品都经过了有机认证,这在欧盟国家中所占比率最高。
目前,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处于稳定阶段,国内的有机食品市场趋于饱和,正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Vogl,C.R. and I.Darnhofer (2004)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的发展瓶颈,建立环境良好的能提供度假旅游服务的有机农场(生态农场)是创新之举。有机农场不但可以提供从一顿简单的有机餐饮到一周或更久的假期活动安排,而且也可以让顾客参加有机农场劳动和本地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
二、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1990年始,奥地利有机农业得到了欧盟大力的财政支持。1994年起,按照欧盟农业环保2078/92法规,有机农业生产者在转换期前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财政直补。奥地利政府还对有机食品的市场营销、有机农业协会等专业咨询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作为解决欧盟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有机农业在奥地利已深入人心。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一些热衷于有机农业的企业、社会团体、城市市民等也都自愿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的资助。
(二)成熟的有机农业协会组织
有机农业协会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发展有机农业的农户都依托一个或两个有机农业协会。有机农业协会与政府有机农业推广工作互为补充,相对于政府的工作而言,协会的工作更加细致具体。它主要负责新成员的入会申请、协会成员的组织管理、监督、抽样检查、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工作。目前,奥地利主要有ABG、SGS、BIOS、LVA、LACON、GmbH、BIKO等7个有机农业协会。
(三)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较高的认知度
奥地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着较高的认知度,这也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原因之一。笔者于2007年8月10-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BILLA、Hofer超市以及有机食品专卖店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消费者知道有机食品,84%消费者能够说出有机食品的正确定义和主要特征,96%的消费者曾购买过有机食品,80%的消费者经常购买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30-45岁、受教育水平中等或较高、收入水平中上或更高的群体中。
(四)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奥地利有机食品目前的销售形式有:有机农场作为有机食品的批发市场销售给超市和有机食品专卖店等二级销售点。超市零售连锁店是有机食品销售的主渠道,占据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70%。另外,有机食品专卖店所占比例为20%,其他10%为直销、有机食品餐馆直接消费和互联网络销售等营销方式。实现营销渠道多元化、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基础。
(五)健全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奥地利有着三位一体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首先,联邦社会保障组织部的功能是贯彻实施EU 2092/91法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远离假冒伪劣产品和阻止生产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联邦经济事务与劳动部按照EN 45011(ISO 65)规定对有机产品进行检查与认证。最后,联邦农业部、联邦林业部、联邦环境部与联邦水利部主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六)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区划的合理性
奥地利具备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属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多河流湖泊。东面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形成维也纳盆地。奥地利气温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7-10度,年平均降水量700-900毫米。全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区位优势,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另外,奥地利在凭借天然优势的基础上,也对有机农业生产土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1995年,奥地利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中,10%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其面积为198000公顷,截至2002年底,,其比例增至32%。奥地利大部分的有机农场集中在阿尔卑斯山系附近,其中的萨尔茨堡50%以上的农场都是有机农场。
三、加快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与奥地利相比较,中国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消费者认知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生产认证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奥地利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一)加强领导,多方支持,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协会
一是重新给政府定位,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之产权明晰。二是建立有机农业的市场信息体系和有机农业行业协会。进一步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组织方式。引导和支持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有机农业生产者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立合同或者创新建立各种企业等形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抵御市场风险。
(二)加强有机食品知识的宣传,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
一是增强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即不仅要宣传有机食品的品质,更要注重宣传有机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及其对于环境保护的功能,以强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消费的积极态度。二是挖掘中华传统消费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运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有机消费行为。
(三)完善有机食品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一是确定以超市连锁经营为主渠道、有机食品专卖店为辅助、电子网络营销为补充的新型市场营销渠道。二是加快高效、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的有机食品物流体系建设。
(四)提高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与认证水平,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国际市场通常对有机食品采用两种认证方式:一是进口国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国标准到出口国认证,加贴认证标志;二是两国政府或双方的认证机构在标准上达成相互认证,由出口国的认证机构认证产品,加贴认证标志。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采取的是第一种认证方式,这样增加了成本,对出口不利。因此,要想扩大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应当在产品本身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努力与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接轨。
(五)依托天然资源优势,加强有机农业发展的区划管理
一是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牧业循环理念,突出规模化有机畜牧业和有机种植业两个重点。将品牌打造与产业循环、效益提高结合起来,使产业之间强强推动。二是按照循环经济链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产业延伸,逐步建立有机饲料加工厂、有机肥料加工厂、有机产品包装厂、有机肉食品加工厂等主要产业,以二次或多次开发初级有机农产品,增加有机产品的高附加值。
[作者简介]刘瑞峰,男,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彤,男,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ain-er Haas,男,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丽娜]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了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全球無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奥地利是世界上主要的有机农业生产国家,同时也是有机食品消费的大国,借鉴奥地利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奥地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机农业发展运动创始人Rudolf Steiner就是奥地利人。1927年,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首次引入奥地利。1962年,出现了第一个有机农业合作组织,1979年成立了奥地利最大的有机农业农民协会——Ernte。1980年有机农业农民协会制定了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这一标准于1989年编入奥地利第一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法典—ACA(Austria Codex Alimentarius)。1994年,有机食品开始在超市出售。两年后,市场营销代理(eco-land)出现,旨在提高分散的单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
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府大力扶持,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迅猛。1991年有机农业生产农户为1970家,1992激增为6000家。1998年有机农户数量达到了空前顶峰为20316家。2003年数量减少至18591家。目前,奥地利近10%的农产品都经过了有机认证,这在欧盟国家中所占比率最高。
目前,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处于稳定阶段,国内的有机食品市场趋于饱和,正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Vogl,C.R. and I.Darnhofer (2004)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的发展瓶颈,建立环境良好的能提供度假旅游服务的有机农场(生态农场)是创新之举。有机农场不但可以提供从一顿简单的有机餐饮到一周或更久的假期活动安排,而且也可以让顾客参加有机农场劳动和本地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
二、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1990年始,奥地利有机农业得到了欧盟大力的财政支持。1994年起,按照欧盟农业环保2078/92法规,有机农业生产者在转换期前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财政直补。奥地利政府还对有机食品的市场营销、有机农业协会等专业咨询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作为解决欧盟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有机农业在奥地利已深入人心。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一些热衷于有机农业的企业、社会团体、城市市民等也都自愿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的资助。
(二)成熟的有机农业协会组织
有机农业协会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发展有机农业的农户都依托一个或两个有机农业协会。有机农业协会与政府有机农业推广工作互为补充,相对于政府的工作而言,协会的工作更加细致具体。它主要负责新成员的入会申请、协会成员的组织管理、监督、抽样检查、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工作。目前,奥地利主要有ABG、SGS、BIOS、LVA、LACON、GmbH、BIKO等7个有机农业协会。
(三)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较高的认知度
奥地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着较高的认知度,这也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原因之一。笔者于2007年8月10-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BILLA、Hofer超市以及有机食品专卖店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消费者知道有机食品,84%消费者能够说出有机食品的正确定义和主要特征,96%的消费者曾购买过有机食品,80%的消费者经常购买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30-45岁、受教育水平中等或较高、收入水平中上或更高的群体中。
(四)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奥地利有机食品目前的销售形式有:有机农场作为有机食品的批发市场销售给超市和有机食品专卖店等二级销售点。超市零售连锁店是有机食品销售的主渠道,占据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70%。另外,有机食品专卖店所占比例为20%,其他10%为直销、有机食品餐馆直接消费和互联网络销售等营销方式。实现营销渠道多元化、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基础。
(五)健全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奥地利有着三位一体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首先,联邦社会保障组织部的功能是贯彻实施EU 2092/91法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远离假冒伪劣产品和阻止生产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联邦经济事务与劳动部按照EN 45011(ISO 65)规定对有机产品进行检查与认证。最后,联邦农业部、联邦林业部、联邦环境部与联邦水利部主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六)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区划的合理性
奥地利具备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属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多河流湖泊。东面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形成维也纳盆地。奥地利气温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7-10度,年平均降水量700-900毫米。全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区位优势,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另外,奥地利在凭借天然优势的基础上,也对有机农业生产土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1995年,奥地利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中,10%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其面积为198000公顷,截至2002年底,,其比例增至32%。奥地利大部分的有机农场集中在阿尔卑斯山系附近,其中的萨尔茨堡50%以上的农场都是有机农场。
三、加快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与奥地利相比较,中国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消费者认知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生产认证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奥地利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一)加强领导,多方支持,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协会
一是重新给政府定位,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之产权明晰。二是建立有机农业的市场信息体系和有机农业行业协会。进一步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组织方式。引导和支持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有机农业生产者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立合同或者创新建立各种企业等形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抵御市场风险。
(二)加强有机食品知识的宣传,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
一是增强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即不仅要宣传有机食品的品质,更要注重宣传有机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及其对于环境保护的功能,以强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消费的积极态度。二是挖掘中华传统消费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运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有机消费行为。
(三)完善有机食品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一是确定以超市连锁经营为主渠道、有机食品专卖店为辅助、电子网络营销为补充的新型市场营销渠道。二是加快高效、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的有机食品物流体系建设。
(四)提高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与认证水平,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国际市场通常对有机食品采用两种认证方式:一是进口国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国标准到出口国认证,加贴认证标志;二是两国政府或双方的认证机构在标准上达成相互认证,由出口国的认证机构认证产品,加贴认证标志。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采取的是第一种认证方式,这样增加了成本,对出口不利。因此,要想扩大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应当在产品本身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努力与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接轨。
(五)依托天然资源优势,加强有机农业发展的区划管理
一是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牧业循环理念,突出规模化有机畜牧业和有机种植业两个重点。将品牌打造与产业循环、效益提高结合起来,使产业之间强强推动。二是按照循环经济链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产业延伸,逐步建立有机饲料加工厂、有机肥料加工厂、有机产品包装厂、有机肉食品加工厂等主要产业,以二次或多次开发初级有机农产品,增加有机产品的高附加值。
[作者简介]刘瑞峰,男,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彤,男,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ain-er Haas,男,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