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陈传席在《悔晚斋臆语》中有一篇《古今翻译之异》。他说:“古代,吾国译者译外国或外族地名、人名、朝代名,多用:奴、倭、赖、卑、乞、犬、吠、痢、女、月(肉)、龟、婆、尸、秽等字。如匈奴、倭奴、鲜卑、女真、吠陀、寇头、天毒、龟兹……”而到了近代,“中国译者译欧美等外国地名、人名等多用:英、美、利、坚、吉、德、威、大等壮雅之词。如美利坚、简称美国,既美、又利、又坚硬。如果在古代,必译为:霉里尖或霉里奸,简称霉国。英吉利在古代必译为痈肌里,或佣急哩,最客气也只能译为莺鸡里。法兰西,若在古代必译为:发烂稀。……一代译者及文人心态,于此可见。”写到这里,作者于是大发了一通议论:“古之人,视外族、外国为奴、倭、犬、吠、卑、尸,我之气盛也,气盛则国盛。今之人徒莫慕他人为英、美、利、坚,长他人之气,则自己之气弱也。气弱则国弱。他人气本盛,我又以英、美、利、坚鼓之,则气犹盛。”作者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说:“译者当以传统译法、兼采吾新说,如霉里尖、痈肌里等重译外国地名,则我中华足以制之也。”
我原以为陈教授在开玩笑,再三阅读上下文,乃明白他是在很真诚地作强国的建议。然而,我却怀疑,仅仅是文字的转换就能带来自身国运的兴隆,就能将他国诅咒入地狱吗?这是义和团的思路,他们以为身上挂着神仙的符号和咒语,就能够刀枪不入了。陈传席读书破万卷,且有过到西洋和东瀛讲学的人生经历,居然还有如此陈旧的想法,他受文字拜物教的毒害也太深了。我们的知识分子真是应当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斋,像鲁迅所说的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如是,方能破除文字拜物教的迷惑,打通知识与生命体验、贯穿学问与精神追求。
我原以为陈教授在开玩笑,再三阅读上下文,乃明白他是在很真诚地作强国的建议。然而,我却怀疑,仅仅是文字的转换就能带来自身国运的兴隆,就能将他国诅咒入地狱吗?这是义和团的思路,他们以为身上挂着神仙的符号和咒语,就能够刀枪不入了。陈传席读书破万卷,且有过到西洋和东瀛讲学的人生经历,居然还有如此陈旧的想法,他受文字拜物教的毒害也太深了。我们的知识分子真是应当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斋,像鲁迅所说的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如是,方能破除文字拜物教的迷惑,打通知识与生命体验、贯穿学问与精神追求。